小學學雷鋒樹新風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學雷鋒樹新風主題班會教案

  每年3月適逢學雷鋒紀念日,不少學校都會掀起一番學雷鋒樹新風的熱潮,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小學學雷鋒樹新風主題班會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學雷鋒樹新風主題班會教案1

  一、活動目標

  適逢3?“學雷鋒日”,配合學校切實開展學雷鋒活動,透過介紹雷鋒的生平簡介以及他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知識競賽等活動,引導他們將雷鋒的艱苦奮鬥精神滲透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去。

  二、活動準備

  1、學生事先收集有關雷鋒生平事蹟的資料

  2、在教師指導下排練節目

  3、學生製作PPT

  三、活動形式

  小品、朗誦、知識競賽等

  四、活動流程

  (一)雷鋒生平介紹,激發學生熱情

  1、雷鋒生平事蹟介紹

  2、詩歌:讚頌雷鋒

  (二)形式多樣,學雷鋒

  1、小品《雷鋒的兒子》

  2、名人偉人艱苦奮鬥故事介紹

  3、關於雷鋒事蹟的知識問答

  (三)實際行動,做雷鋒

  1、觀看電影《雷鋒》片段

  2、入團積極分子談“學雷鋒”活動感受

  3、教師寄語

  五、教學反思

  本次主題班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從策劃到排練再到正式進行,都是在班幹部的帶領下完成的,班級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都認真參與了,整體效果較好。

  但學生在策劃過程中對於班會的主題理解有偏差,重點不夠突出。在節目的內容的選擇上不經意如人意,整個主題班會立意過於高、大、全,指導還不夠到位。從整體參與度上來講,因為實行分組合作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有參與進來的機會,班會課上多了幾張新面孔,儘管表現還有待提高,但是一個好現象。

  作為彌補,班會結束後,讓學生寫感受,與對雷鋒艱苦奮鬥精神的認識,講班會課的德育效應得以充分延續。

  小學學雷鋒樹新風主題班會教案2

  教學目標:透過開展“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的主題班會,能夠使學生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思考奉獻的重要性。結合學雷鋒主題,能夠從身邊找尋體現奉獻精神的例項,重新給予“奉獻”新的.定義,並且能夠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找到體現奉獻精神的各個方面,並能聯絡實際將奉獻精神融入到平時熱愛集體,關心班級,樂於助人等細小方面。

  教學過程:

  一、3月5日學雷鋒日簡介:

  今天是學雷鋒日,為何定在3月5日呢?1963年3月2日,雷鋒同志因公犧牲後,毛主席的題詞 “向雷鋒同志學習”刊出在《中國青年》。5日,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刊載毛主席向“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後來,中央決定,把3月5日定為雷鋒紀念日。

  二、時代需要雷鋒精神:

  提問:為什麼今天還在談雷鋒精神?(學生思考併發言)

  能否從我們的生活中有所啟發?

  學生自由發言,談當今社會上無私奉獻的例子。

  512大地震中那些救援人員的無私奉獻,還有無數好心人捐款;

  上海各區的無數好心人為挽救四名搶救中的消防員捋袖獻血。

  最近地鐵二號線上的那些志願者,辛勤為人們指路等等。

  小結:時代需要雷鋒精神,需要奉獻。

  三、讀兩則小故事,談談啟發:

  四、結合自身,我們能將奉獻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例如同學們的樂於助人,關愛集體,就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的表現。

  談談班級裡同學中樂於助人關愛集體的好人好事。

  王肖駿,在運動會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班級同學加油助威;胡玉虎每天認真做好勞動委員的工作,熱愛集體等等。

  五、你能為班級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呢?

  學生寫下自己力所能及卻又體現關愛集體的例子,並進行交流。

  六、班主任總結:

  不要以為“奉獻”離我們很遠,不要以為“雷鋒精神”離我們很遠。希望同學們都能夠細心觀察生活,從生活發現那些默默卻又閃光的奉獻精神,並且從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去關心我們的集體,關心身邊的夥伴。用我們的行動和新時代中學生的獨特個性去詮釋奉獻的新定義。

  學生感受:學生從一開始覺得談雷鋒精神,奉獻精神離他們非常遙遠,到後來結合瞭如今社會中那些奉獻精神的例項,也將奉獻的範圍縮小到班級同學的關心集體、樂於助人,他們能夠體會,其實在身邊也有很多有愛心,無私奉獻的人和事,所以也能理解為什麼說時代需要雷鋒精神需要奉獻的原因。

  班主任反思:這次主題班會,沒有太多的環節和形式。主要還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的,所以在形式上可能過於單一。但是內容是層層遞進的,讓學生能夠慢慢去理解奉獻精神,理解為何要在班會中談奉獻精神。所以內容的設定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我感覺這點還是比較欣慰的,希望能夠延伸到學生課後的思考和價值觀形成中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