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與設計

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與設計

  摘 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專業建設的現狀與問題,從人才培養方案出發,引入專業群這一概念並明確其內涵,透過對專業群規劃與設定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與設計,提出了一套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具有普適意義的操作框架,力圖解決高職院校在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推進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明確的思路與方案。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專業群;專業建設

  回顧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歷程,質量與特色始終是政府主管部門和各院校工作的主旋律,但為什麼質量與特色仍是目前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面臨的緊迫問題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高職教育直到目前仍缺乏一套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共同遵守的操作框架和質量標準。它直接的反映即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及實施的隨意性,並帶來質量標準考核的不可操作性,更不用談質量標準的確定。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直接涉及高職院校內涵建設中最核心的一項工作——專業建設,同時它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以說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既是高職院校所有改革與建設工作的“總綱”,也是專業建設能否取得實效的基礎性工作和能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根本保證。

  一、高職人才培養定位及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制訂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才培養定位問題。高職院校目前的辦學定位是一個爭議較大的熱門問題,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筆者認為高等職業教育應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為寬廣基礎理論及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高素質的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這是一種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和職業特徵的高等教育。對現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區別應在於它明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職業特徵,與中職教育的最大區別應是它的高等教育屬性。因此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上應該滿足以下的要求:(1)滿足就業崗位(群)的技術能力(技能)與職業素質作為職業教育的特徵體現,應成為培養學生就業謀生的必需; (2)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是使學生具備一生職業發展與遷移所必需的相對完整的某一專業技術領域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3)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儘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為學生成就其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二、高職院校專業設定與規劃

  由於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各院校雖有強烈的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識,但究竟如何來規劃自己院校的專業設定與佈局尚存在相當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就造成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設定存在“名稱多、設定亂”這一突出問題。筆者認為這固然有由其職業培養特點與就業導向導致的因素,但根本上講是由高職教育尚處於初始階段決定的。目前的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現狀既有面向市場靈活性一面,也造成了在培養環節和組織教學以及質量控制上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給專業建設的長期資源積累和品牌打造帶來很大的困難,也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技術的綜合性與多樣性的統一要求不相適應。因此如何積極探索形成既相對穩定又具靈活性的專業設定與佈局,以促進專業建設及專業教學管理與質量水平的提高,就成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之一。

  基於對高職院校專業設定現狀、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專業建設發展的思考,筆者引入“專業群”這一概念,提出基於“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群的專業設定框架模式,並認為此模式應成為高職院校專業設定與建設的總體指導原則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的基本框架模式,即基於專業群規劃與設定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具有“一個公共技術平臺下的核心課程群及核心能力培養模組十多個面向崗位(群)專業方向(知識+技能)模組”的課程體系結構。

  1.專業群的內涵。專業群是指由若干個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緊密相關,表現為具有共同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基本技術能力(技能)要求,並能涵蓋某一技術或服務領域的由若干個專業(方向)組成的一個集合。專業群各專業(方向)可以是同一專業大類(或學科體系)中的專業,也可以是不同專業大類(或學科體系)中的專業,能否歸為一個專業群主要用是否擁有共同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基本技術能力(技能)要求來劃分。

  2.基於專業群設定的特色所在。技術平臺相對穩定有利於建設、專業方向開放靈活針對市場需求;專業建設目標清晰、任務易明確、核心專業依託群體易於打造品牌;優質資源高效共享投人產出好、教學管理規範方便易於提高效率。概括起來講,按專業群劃分進行專業設定與佈局的意義在於它能夠較好地滿足高職院校專業設定的特殊要求:既要求專業相對穩定以進行專業建設與積累,又要求專業必須靈活適應市場需求。透過按專業群劃分進行專業設定與佈局,各院校才能夠圍繞區域或行業的需求和發展,規劃各自的專業{群)佈局,明確每個專業群中的核心專業,並針對核心專業著力打造各

  專業(群)核心競爭力,以實現學院專業建設的高質量、高效益及可持續發展。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設計

  1.總體設計原則:本著有利於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於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和有利於提高教學管理效率,體現一個公共技術平臺與多個專業方向;本著能反映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反映專業特色建設要求和反映職業資格證書要求,體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模組化課程;本著課程教學實驗教學合一、產學結合落實(校內)實訓和校企合作落實校外 (頂崗)實習,構建相對獨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本著必修選修課相結合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方案制訂的規範化和標準化以有利於教學管理,構建基於彈性學制和學分互換為核心的學分制模式下的培養計劃。

  2.課程體系結構及課程設定的原則和依據。基於專業群規劃與設定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結構應有三部分組成:①公共基礎課程模組。這一課程模組應使學生儘可能在人文素質、職業素質、思想道德、數理基礎、外語交流及學習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礎。②公共技術平臺課程模組。該模組應能為各專業方向學生構築一個基礎理論較為寬廣、核心技術(能)要求明確,能為學生今後的職業發展與遷移提供良好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綜合性核心課程及核心技術 (能)實訓模組。其中核心技術(能)實訓模組的教學應透過產學結合辦學模式,採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加以實現。③各專業方向課程模組。這是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業導向為目標的教育教學內容。它是具有“準訂單”性質、靈活開放的課程和實訓實習模組。它直接反映高職教育的職業特徵。各專業方向課程模組設定應緊密貼合市場與企業需求,依託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對應崗位(群)應具備的綜合職業能力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構建方向課程模組,並透過校企合作,採用學工結合和頂崗實習方式完成相應方向的技能培訓模式。

  筆者提出的課程體系框架,在保證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屬性的前提下,透過各專業方向課程模組為學生的謀生提供其就業(第一次)所需的崗位技能與基本專業知識,能夠靈活適應市場(企業)的需求。鑑於其方向的靈活性、開放性和“準訂單”特性,凸顯了高職教育中職業教育的'特徵特色,使其更具普遍意義和可操作性,它既為由企業技術與管理專家、行業職業資格認證機構專家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提供了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空間,也為各專業方向教師開展校企產學研合作提供了準確的定位,是使高職院校真正將校企產學研結合落到實處的根本保證。

  四、幾點說明

  在以上形成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框架中尚需進一步對課程體系中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實施途徑及質量標準要求加以明確,這樣才能將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特色(特徵)固化為制度化的正常的教學形態,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條線,構築各自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任務與評價標準的課程教學內容。①技術平臺課程模組中由“理論課程+實訓教學”兩個環節組成,總體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教學為輔。理論課程構成該專業群各方向的核心課程群;實訓教學構成該專業群各方向學生必需具備的核心技術技能,以在校內實訓基地實施為主,並用相應的技術 (能)認證證書來保證教學質量。②各專業方向模組中也由理論課程與實訓實習兩部分組成,但在方向模組中以實訓實習為主,理論教學為輔。基本上在最後一年透過教學程序安排予以實現。

  理論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能力的專業基礎與職業知識來構築,以適度、夠用為目標來最佳化;實訓實習教學以學生就業崗位(群)所需技能證書的獲得及頂崗工作為目標來安排並作為質量考核標準。主要透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業頂崗實習為主、校內實訓基地實訓為輔的方式進行。

  2.與國家職業資格相銜接,實現職業資格“直通車”。根據國家職業標準應達到的專業和職業資格的認證內容,圍繞技術平臺課程模組及各專業方向課程模組,考慮理論課程教學及實訓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的融合。各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歷史背景、現實環境、基礎條件以及資源的可獲取程度,在操作層面上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上述目標和任務,並在此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結束語

  筆者引入專業群這一概念並明確其內涵,透過對專業群規劃與設定下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與設計,提出了一套針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具有普適意義的操作框架,一方面回答了目前高職教育面臨的根本性問題,同時也提出了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的專業眾多、設定隨意、資源利用差且不均衡、課程改革與建設缺乏明確思路和目標等諸多突出問題的解決思路,併為下一步專業建設中課程改革與公共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及教學管理建設等各項建設工作明確了目標、奠定了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