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大暑期農村調查報告
2016中大暑期農村調查報告
每年暑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本科生們都會走向田間地頭,進行廣泛的農村調研。據瞭解,自2013年以來,今年已經是中大嶺院第四次舉辦該調研活動,調研活動是嶺院學生的一門必修課,每屆大三學生都必須參加。
今年,329名本科生組成11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將分赴廣東河源紫金、韶關樂昌、肇慶封開、揭陽揭東、梅州五華,以“農村生態調研”為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為期六天的科研和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將透過問卷入戶與農戶進行一對一的訪談,瞭解農村金融、留守兒童、農村醫療、村級選舉等情況,專案完成後將生成《2016廣東農村金融發展白皮書》等報告。
記者從剛剛完成的《2015廣東農村金融發展白皮書》中看到,學生們從經濟生活的視角對農村的現狀表達了深深的擔憂。
有鄉鎮近八成家庭父母雙雙外出務工
和2013年、2014年相比,雙方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兒童比例從39%暴漲到55%。調研發現有未滿14週歲兒童的929戶家庭中有66.67%即將近三分之二的家庭中有留守兒童的現象,留守兒童人數總計為1350人。由資料初步分析得,留守兒童家庭父母雙方外出打工比例高達55.2%,而父母一方外出務工比例為44.8%。留守兒童現象在肇慶市尤其突出,羅董鎮受調查家庭中有高達86.5%為留守兒童家庭,其中,高達77.9%的家庭父母雙方都選擇外出務工。
學生們調研發現,雖然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提高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但現狀仍不容樂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起點不公平現象極其明顯。農村教育投入缺乏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這直接影響了農村學校的數量和質量。例如調研的大坪村只有一所“凱德希望小學”,每個年級僅有2個班級,資料顯示5000戶規模大的`大坪村平均每戶有1-2個小學年紀的孩子,顯然大坪村的教育資源是極為匱乏的,而最 近的初中和高中也都建在7公里外的梅花鎮。不僅如此,大坪小學建築面積狹小,桌椅破舊,教學儀器陳舊落後,住宿環境也較為惡劣,這大大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體驗和環境,降低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農村孩子因封閉自我認知有偏差
教育條件不如人,學習成績如何?調研發現,42%的農村孩子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較好或者很好,只有12%的孩子認為自己成績不太好。但實際上,這種自我認知與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比如初中階段,他們多數是在農村當地的初中就讀,周圍的競爭對手仍然是小學的夥伴,競爭水平和氛圍都不激烈,因此實際的學習成績與城鎮孩子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真正體現農村學生與城鎮學生的差距是在初中升高中的環節。調研地區的農村沒有高中,孩子們要坐車去鎮上或者城裡讀高中。高中的缺少意味著這些孩子要和鎮上的學生爭奪就學資格和讀書機會,這時除了特別優秀的孩子才有機會獲得繼續學習的機會,其他的農村孩子多數選擇就讀中專或者外出就業。
新“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輟學嚴重
更為嚴重的是,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對教育問題的不重視也是導致教育結果不公平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父輩們受到工業生產可以獲得高收入的環境影響,憑著自己較低的學歷也可以找到工作的經驗,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傳統的依靠讀書跳出“農門” 的觀念被打破,進一步降低了家長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
面對調研時“你認為如今進一步致富應該依靠什麼?”的問題,42%的受訪者選擇了“技術和手藝”作為致富的途徑,排在第二的是資金24%。僅有不到16%的村民認為知識能幫助致富。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中大嶺院認為,農村孩子讀書的機會成本和投資風險較大,即使農村學生考入大學後,家庭也無法承擔高昂的學習費用,直接導致了現在農村學生輟學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初中、高中留守兒童輟學率居高不下。
根據對上義鎮小學校長的採訪,當地農村小學入學率都在95%以上,但初中、高中輟學現象較嚴重。據訪談學校教師反映,在輟學學生中,一半以上為是留守兒童,這些輟學的留守兒童大多是跟隨父母外出務工,這與當前農村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偏低有很大的關係。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少部分的留守兒童家長在外出打工後意識到文化的重要,對子女表現出較高的期望。
四成留守兒童曾患病 近一成有病不看
不僅是教育狀況堪憂,留守兒童的健康狀況也逐年變差。據統計發現,有留守兒童的家庭兒童患病率要高於非留守兒童的家庭,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的家庭孩子患病的機率要高於僅父母一方出去務工的家庭。2015年,半年內有超過40%的留守兒童患病,這個比例是非留守兒童的2倍。
學生們調研認為兩方面原因導致這種差距,一是由老人來照顧孩子本身具有健康隱患;二是農村地區對孩子多數是“放養”模式,發生意外後,僅有老人的家庭更加無從處置。此外,農村的基礎醫療相對落後,老人送院不便,容易延誤治療。有超過8%的留守兒童患病後選擇不去治療,今年調研地區有54名留守兒童因患病或殘疾未能上學。
中大嶺院倡導“美麗嶺南”幫扶專案
經過數年調研,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徐信忠教授針對農村教育現狀倡議了“美麗嶺南”專案,旨在提高廣東農村教育質量,為農村的孩子創造更好的前程。專案包含“一、十、百、千”——“一”:一次下鄉,每年組織大三學生在暑假深入到嶺南鄉鎮地區開展調研;“十”:十個圖書社,每年在嶺南貧困鄉鎮地區中小學建十個圖書社;“百”:百人支教,每年組織鄉鎮地區20所中學的100名初、高中生免費參加夏令營;“千”:千人定點幫扶,每年組織1000名嶺南校友點對點幫扶1000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