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調查報告
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群建設調查報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將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匯聚民智,統籌推進,全縣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生活居住條件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城鄉和諧發展,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農村社群建設實驗全覆蓋示範單位,受到了全國人大領導和有關部委及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二)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合理佈局。堅持規劃先行,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規劃院編制了《XX縣統籌城鄉發展總體規劃綱要》、《XX縣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同步修編了《XX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科學確定了農村社群建設布點,將全縣493個行政村規劃為97個新型農村社群,優化了城鄉空間建設佈局。按照統一聘請設計部門、統一支付編制費用、統一評審規劃、統一組織實施四統一標準,高標準做好新型農村社群詳細規劃的編制與實施,確保了農村社群規劃和建設質量。
(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一是注重抓好社群垃圾處理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積極推進社群垃圾收集和汙水處理,實現了雨汙管網分流。目前,楊店鄉濱湖、王樓等社群汙水處理站建成並投入使用,南站鎮欣欣花園、白石鎮寨子、苑莊鎮新苑等社群汙水處理設施也正在積極建設中,所有回遷入住社群實現了垃圾社群收集、縣集中運輸處理。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注重搞好社群道路、水電管網、通訊設施及景觀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亮化、綠化、美化、淨化標準,徹底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三是強化社群管理服務功能。所有新型農村社群都建立健全了社群黨組織和工作委員會,配套設立了群眾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群團組織、物業管理等機構,加強了對社群全面工作的管理,服務了社群居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幹部群眾認識有待提高。有的鄉鎮對農村社群建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對農村社群建設的宣傳不夠廣泛深入,部分幹部群眾在認識上仍有偏差,瞭解掌握有關政策措施不夠充分,有畏難情緒,工作被動應付。部分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概念認識模糊,把新農村建設當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觀能動性,等、要、靠思想嚴重。
(二)工作進展不平衡。各鄉鎮農村社群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鄉鎮規劃社群多,投資力度大,進展速度快,社會效果好,也有部分鎮工作進展緩慢。多數社群是從城中城邊村、鄉鎮駐地村、園中村、壓煤搬遷村等率先啟動的`,而邊遠村莊和經濟條件薄弱村莊的社群建設尚未破題。
(三)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各鄉鎮都比較重視農村社群住房實體建設,對於供暖、供氣、垃圾處理、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安排不周,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四)社群建設成本逐步增加,建設資金不足。目前資金仍是社群建設的制約瓶頸,一些鄉鎮資金籌措渠道還比較單一,融資難度大,市場化力度不夠。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週期較長,資金到位慢,鄉鎮資金壓力相當大,社群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難度。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營造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的濃厚氛圍。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契機,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推進農村社群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克服畏難發愁情緒和等待觀望思想,把社群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全速推進。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思想理念指導社群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群眾參與社群建設,增強廣大幹部群眾主動搞好社群建設的信心,形成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合力。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農村社群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理念,加快研究制定全縣農村社群建設的詳細規劃,使農村社群規劃與縣域經濟發展戰略、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農村各地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群建設位置和規模,因地制宜實施村莊改造,打造一批特色鄉村社群。要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人性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對農村社群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堅持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群。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快推進農村社群建設。要進一步完善社群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社群
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建立統籌城鄉的公共財政體系,各級政府每年度都要安排一部分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專案和資金支援,用於農村社群建設,為農村社群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社群服務開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援。二是充分利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要搞好增減掛鉤和土地收儲、出讓,探索多渠道融資方式,進一步縮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資金兌現時限。對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群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各類涉農專案和資金。按照捆綁使用、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充分發揮和利用計劃、財政、農業、水利、交通、民政等部門的優勢,將相關涉農資金集中起來捆綁管理和使用,實行綜合配套重點投入,集中用於社群及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群建設。實施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新型農村社群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專案進行科學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群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滿足社群建設專案貸款需求。六是實施農村社群建設援建計劃。建立縣直單位包社群建設責任制,每個縣直單位結對幫扶一個新型農村社群,積極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推進農村社群建設。
(四)以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為契機,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轉變。一是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的指標,預留不低於20%用於發展社群產業,建設產業集聚區,使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對社群涵蓋村的勞動力數量進行排查,強化技能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引導群眾搞好土地流轉和結構調整,吸引勞動力就近到產業聚集區工業企業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群眾從事二、三產業,幫助農民致富。二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充分利用居住方式變化對生產方式形成的倒逼機制,出臺政策,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鼓勵引導農戶將承包地以入股、轉包等形式向合作社和種養大戶流轉,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大力發展高效種植業、生態林業、現代畜牧業和休閒觀光農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型農業的轉型。三是抓好村容村貌整治。開展清潔家園、美化鄉村行動,投入財力、物力、人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著力解決農村垃圾亂堆、汙水亂流、雜物亂放、違章亂建的問題,改善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為發展鄉村遊創造條件。
(五)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社群管理服務水平。在原行政村合併的基礎上,建立大村莊制,形成新型的集多種為民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農村社群,構建農村社群服務新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和勢在必行。一是加強農村社群黨組織建設。在農村社群成立社群黨組織,由管區黨總支書記或從合村並點的村(居)黨支部中選拔優秀人員擔任社群黨組織負責人。探索實行社群黨總支領導下的農村合作組織黨支部設定新模式。對社群黨員重新組合,建立社群黨總支領導下的產業和行業支部,拉長支部服務於產業和行業的鏈條,充分發揮支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二是建立農村社群自治組織,實行社群居民自治。積極探索社群居委會、社群服務中心、物業管理公司有機統一的三合一的社群管理體制,基層政府和政府職能部門與社群居委會是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三是完善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功能。在農村社群服務中心內部設立醫療衛生、環衛、文教體育、計劃生育、社會保障、治保等服務站,具體承接政府行政部門依法延伸在農村社群的基本政務服務及有關公共服務。凡與社群群眾密切相關的行政服務專案,力爭在農村社群實現一門式集中受理,使社群居民能夠在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項服務。四是加強農村社群民間組織建設。大力發展各類協會、合作社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促進農民增收。與此同時,指導成立志願者、老年人、婦女、關心下一代、計劃生育協會等民間組織,引導支援各類民間組織參與農村社群各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