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群敬老院服務狀況調查報告

北京市社群敬老院服務狀況調查報告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養老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北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養老問題更是不容忽視。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規模的縮小,城市生活、工作的壓力,使得居家養老面臨著種種困難。敬老院、老年福利院等老年福利服務機構作為社會養老的一部分,在緩解家庭養老的壓力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了進一步瞭解目前北京市社群老年福利服務機構及其居住老年人的現狀,我們選擇了部分敬老院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現將主要的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 調查的基本情況

  截止到20XX年底,北京市已有各種型別(包括敬老院、養老院、老年公寓、託老所)養老設施314多所,床位25,599張。其 中向社會開放、接受公費、自費入院(所)養老的已近100所,規模大小不一,收費標準也有差異。此次調查我們選取了三所敬老院,分別為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街道敬老院、東城區東直門街道敬老院、海淀區四季青鄉敬老院進行入院調查。調查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社群福利服務機構狀況調查,包括機構名稱、所有制形式、機構人員構成狀況等;第二部分為社群福利服務機構內的老年人口狀況調查,包括老人的家庭狀況、身體狀況、經濟狀況、以及對福利服務機構的評價等,旨在透過此次調查,初步瞭解北京市目前的社群福利服務機構以及福利服務機構的老年人狀況。

  二、 北京市社群福利服務機構狀況

  (一)所有制形式

  這些敬老院在所有制上均屬於各級政府。街道敬老院的所有權屬於政府派出機構的街道辦事處;鄉、鎮敬老院的所有權則屬於鄉、鎮政府。

  (二)人員構成

  這些敬老院一般都由行政管理人員、護理人員、醫生和一般工人如廚師、清潔工人等組成。行政管理人員屬於國家行政人員,其他工作人員則為敬老院聘用人員。

  (三)資金來源

  這些敬老院的固定資產如房屋、裝置等均為政府所有,敬老院享有使用權。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敬老院等一些老年福利服務機構也開始實行自負盈虧、自收自支的經營模式,呈現出政府投入固定資產和機構收支自負盈虧相結合的運營特點。

  (四)服務專案

  服務物件主要是老年人,包括殘疾老年人等。各個敬老院開展的服務專案不一,除基本的生活照料例如做飯、洗衣、衛生、護理等外,敬老院還會為老人組織一些外出遊玩的`活動或娛樂活動,老人平時可以看電視、參加文娛活動、表演節目等。

  (五)收費標準

  各個敬老院的收費標準並不統一,有的敬老院依據老人身體狀況收費,分為自理老人、 半自理老人和不自理老人三種類型;有的敬老院則按房間收費,分為單間或多人間。最高的為每月1350元,最低的每月570元不等。三、福利服務機構的老年人狀況 此次調查在選取的三所敬老院中共調查了100名老年人,其中男性老年人41名,女性老年人59名。(一)基本狀況圖1:敬老院老人年齡結構 1、 年齡結構 如圖1所示:在調查到的100位老年人中,80-89歲的老人居多,為44%;其次為70-79歲的老人,佔29%;60-69歲以及90-99歲的老人分別為14%和10%;沒有百歲以上的老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逐漸削弱,健康狀況也逐漸衰退,往往更需要他人的照料,敬老院在這些方面彌補了家庭照料資源的不足。但值得注意到是,由於目前社群養老設施的不完善,還不能滿足那些完全不自理的老人或需要長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因此,這些敬老院中的老人往往是一些生活尚能部分自理、照料需求較低的中高齡老年人。表1 敬老院老人基本狀況基本狀況人數(人)所佔比例(%)文化程度不識字2424小學3737初中2323中專/高中77大專以上99婚姻狀況有配偶1111有偶分居11喪偶7575離婚55未婚88工作單位性質黨政機關66事業單位3232國有企業3535集體企業66民營企業22其他1919

  2、受教育程度 這些老年人絕大部分都是在建國以前出生,他們的受教育機會少,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都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佔84%),其中不識字的佔24%;小學的佔37%;初中的佔23%。有中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僅有16%,其中中專、高中的為7%,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僅為9%(如表1)。3、婚姻狀況 如表1所示,這些老年人中以喪偶者居多,佔了75%,有配偶的為11%,未婚的為8%;離婚的佔5%;有偶分居的最少,為1%(如表1)。研究表明:配偶在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與其走過了人生大部分路程的配偶,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往往比子女的作用更大。老人的配偶去世之後,子女往往不能完全替代其在老人生活中的作用,在家庭不能滿足老人的照料需求時,老人或子女便會選擇住進敬老院。在調查中,有的老人這樣說到:“要不是老伴去世了,我也不會來這兒(指敬老院)。”

  (一)家庭子女狀況 被調查老年人中,有22%的老人為無子女戶,78%的老人有兒或有女,45%的老人有兒且有女。在來敬老院之前,他們大多與子女住在一起,但在身體有病而子女無法照料時、住房有困難或老伴去世後,他們或自己選擇來敬老院,或由子女送他們來敬老院生活。近年來人們的養老觀念發生了許多變化,由於家庭小型化,家庭照料老人越來越困難,那些有兒有女的老人也不得不面對現實,為了減輕子女的負擔,他們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選擇街道敬老院養老,雖然這些街道敬老院條件並非很好,但是由於是在社群內,離家較近,交通比較方便,收費還能夠接受,所以選擇街道敬老院的老人並不在少數。5、工作單位性質 敬老院的老人大部分為城市戶口,佔94%,他們以前的工作單位以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居多,分別為32%和35%,黨政機關為6%,集體企業的為6%,民營企業的為2%,另外19%的老人,多為農民或臨時工,有的則為家庭主婦。

  (二)經濟狀況 北京市老年人以退休金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比例較高,在這次調查的老年人當中,有68%的老人享有退休金,其中社會養老保險金47%,集體養老保險金21%;13%的老人有社會救助,中間府救助10%,集體救助3%;此外,這些老人中42%的還有子女每月給一定數額的經濟資助,而外、孫子女資助或其他親戚資助的較少,個別老人還有一些其他補貼,如房租等。 總的來說,絕大部分老人的經濟水平處在基本夠用但並不富裕的狀態,老人每月交給敬老院的費用(最低570元,最高1350元)中包括老人的吃、住等費用,老人在敬老院裡一般花錢並不多,子女還經常給老人購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因此,這些老人的經濟狀況不算太差。但是,不少老人對醫療費用的高漲比較擔心,他們普遍反映看病太貴,醫藥費太貴等,對自己經濟狀況的滿意度由於高水平的醫療費而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身體較差的老人。圖2 敬老院老人經濟狀況

  (三)身體狀況 由於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設施還不完善,在現有的養老機構中,由於資金、人手、裝置等方面的原因,他們往往不能滿足那些需要長期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在敬老院的這些老年人,除了一些老人需要特別照料之外,很多老人的身體狀況都處於居家生活能自理,但也需要有人看護的狀態。 這次調查到的老人當中,有10%的老人基本臥床,吃飯、排便、洗澡等都需要別人照顧;其餘老人的身體狀況較好,居家生活可一人自理。有35%的老人可以乘公共汽車、計程車外出;有18%的老人可以拜訪左鄰右舍;有37%的老人不能單獨外出,但可以一個人自理居家生活(如圖3)。圖3 敬老院老人身體狀況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老人大部分都患有這樣或那樣的慢性病,調查資料顯示:有80%的被調查老人患有慢性病,有24%的老人患有心臟病,有27%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 17%的老人患有腦血管病,還有老人患有其他諸如風溼病、腎臟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