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的調查報告

家族史的調查報告

  1

  新農村建設的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新階段。從黨的十六大起,黨中央、國務院就頒佈了一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家電下鄉、農機購置補貼、糧食直補、新農合、新農保……專案縱多,投資巨大。但由於配套政策的不夠健全和市場監管的力度不夠,部分資金流入了不法商人腰帶中,農民需得一定實惠,但效果不夠明顯,城鄉差距縮小還不夠明顯。而且由於受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體制影響,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仍然比較落後。

  從總體上來說,農村面貌沒有根本改變,環境髒、亂、差,使得城鄉差距表現得更明顯、更突出。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2

  新農村建設的政策

  1、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推動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方略,以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以村莊建設、環境整治和農田整理為突破口,協調推進產業發展和社會管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鄉村,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2、主要目標

  在做好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村莊布點規劃修編的基礎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從20XX年開始,每年重點培育建設1500個左右中心村,全面推進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週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個左右自然村,以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建設週期1年。到2016年,力爭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建設要求;到2020年,力爭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建設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