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調查報告
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調查報告
現在大學生的價值觀已經不想從前那樣振興中華了,現在是多種多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當代大學生的特點是思想開放、反應靈敏、勇於創新,他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反映著主體意識的揚棄和重塑的基本走向。調查和研究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及行為方式的現狀與變化特點,對摸清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探索人生價值觀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解決他們面臨的人生困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2014年1月至2月寒假期間,本人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見附表),從我家鄉縣大學生價值觀評價、人生態度、責任感、抱負水平、行為表現入手,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價值觀取向進行思考,發現大學生的價值觀總體是積極、正確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但同時也呈現出價值觀標準功利化、價值觀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識弱化、人生態度消極等趨勢。針對這些新特點、新趨勢,我們應強化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等,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調查方式與樣本情況
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準確性,我在假期期間對家鄉(地名)歸家大學生使用量表測試和問卷調查兩種形式進行,並對兩種調查結果進行互相比較、驗證。量表測試是根據測試物件的得分多少來判斷所屬型別的間接調查形式;問卷調查是使用自行設計的直接反映價值觀認識、行為表現等狀況的題目進行調查。
二、調查結果與調查分析
(一)量表測試結果與分析
測試試驗按照測試題目要求和評價標準進行,測試內容包括:價值觀、人生態度、責任感和抱負水平。
在價值觀方面:由測試結果可以發現,在價值觀方面根據遵從或非遵從社會規範和自我或他人導向兩個維度,將價值觀劃分為踏實型(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和內控的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一種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是一種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於保守)、功利型(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等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四個型別,多數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是積極、正確的,屬於踏實型有半數以上,但也有的大學生的價值觀分別屬於功利型和冷漠型,在調查群體中佔了一定比例,這說明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已呈現多元化,並且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偏離了正確價值觀;
在人生態度方面: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現狀和周圍狀況基本滿意,積極型、滿足現狀型兩者之和為90以上%,這與大學生作為青年中最富有朝氣和理想的優秀群體是相符的;
在人生責任感方面:測試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感比較強,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屬於非常強型,近三分之二的大學生屬於比較強型,少數的同學屬於不負責任型;
在人生抱負水平方面:絕大部分大學生的理想與抱負水平都比較高,很高型和較高型分別為10%和80%,只有少數的大學生表現比較低,這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群體富有理想的特點。
(二)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我對大學生進行量表測試的同時,還使用直接反映價值觀認識、價值觀評價、人生態度、責任意識、自我認識、行為方式等調查題目對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既是對量表測試結果的驗證,同時更能直觀體現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現狀與特點。
1.關於價值觀的認識和評價
大學生作為社會中一個非常活躍的群體,他們是怎樣認識和評價人生價值的呢?從以下問題的調查結果可以得到答案。
(1)人生的最高價值是實現社會價值還是實現自身價值?被調查的大學生意見很不一致。對前者,有40%的學生持同意態度,三分之一的說不清楚,少數大學生不同意;對後者,半數以上的持同意態度,三分之一的說不清楚,極少數的不同意。
(2)當問到“您對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獻身於人類的進步事業持何種態度”時,半數以上的學生持贊同態度,一些同學無法說清楚,還有近30%的學生選擇了不贊同態度。這表明大學生對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差異,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而且部分學生認識模糊。
(3)當問到“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由什麼來決定”時,60%的學生選擇了“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一些學生選擇了“社會聲譽、名望的高低”,少數的學生選擇“擁有物質財富的多少”,還有的學生選擇“地位的高低、權利的大小”,說明部分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較強的功利性和務實性,這與同時利用量表測試所得出的存在一定比例的功利型價值觀是一致的。以上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主流是好的,但認識還不全面、不深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正是由於這種認識的不足,就必然導致對人生價值評價的矛盾性、層次性、價值取向的多元化。
(4)對於“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國家利益發生矛盾時,你認為應該……而實際上你會……”這一問題,有大多數的學生認為應該“集體、國家利益為先”,一些學生選擇了“視情況而定”,而在實際行動上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集體、國家利益為先”、半數的學生選擇了“視情況而定”,還有8少數的學生選擇了“個人利益為先”,這說明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實際行為出現了脫節現象,知行不一。
2.關於人生態度
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贊成“競爭無情、適者生存”的觀點,半數的學生能“積極面對、提高競爭力”。在參加“集體或公益活動”方面,半數的學生願意積極參與,接近一半的學生視情況而定。以上資料說明,多數學生的人生態度是積極向上的,具有較強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與量表測試結果基本一致。但追求個人利益、功利思想、政治意識淡薄等消極傾向也比較明顯。“義利兼顧”、“適當奉獻、適當索取”已成為多數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呈現出極端個人主義,甚至贊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自私自利的消極思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質量評價普遍不高。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少數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得很有意義,大部分學生認為生活得很一般,極少數的人感覺生活得毫無意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等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主要來自經濟、學習和就業三方面,這可能是大學生對自己生活評價不高的主要原因,應引起我們的重視。調查還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比較淡漠,希望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的僅有三分之一左右,表示“無所謂、隨大流”和“厭惡參與”的分別為48%和12%,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態度,應該引起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3.關於自我評價
大學生在學習態度、求知慾、科學精神和進取精神四個方面的自我評價不太高,認為“很好的”約30%,認為“較好的”約40%,還有30%左右的'學生認為“一般”或“不足”,這與我們平時所觀察到的大學生學習現狀基本吻合。如何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獲取知識的慾望,培養他們高尚的科學精神和積極的進取精神,是高校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
4.關於行為表現
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行為方式的主流是與社會發展合拍的。在生活方式上,多數大學生(60%)認為現實與浪漫兼顧,純現實型和浪漫型分別為26%和20%,說明當代大學生在生活形態上更追求張揚個性;課餘時間,大部分學生用來看書和上網;在消費觀念上,60%的學生首先考慮的是實用性,這也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務實性;當學生有困難需要解囊相助時,多數同學願意壓縮開支盡力幫助,也有40%的學生選擇“象徵性地資助”;在大學生談戀愛問題上,多數學生認為很正常,40%的人認為是“個人私事不好評論”,僅有少數的學生認為不合適;如何看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多數學生認為如果學習不好就“愧對家人和朋友”,一些的學生選擇了“這完全是我個人的事”,還有少數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這表明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感淡化,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越來越明顯。當問及“你上大學的主要目的”時,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提高學歷、增強就業競爭力”、“能更好地完善自我”、“為不辜負家人和他人的期望”和“獲得更多知識,能更好地為社會作貢獻”,這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中強烈的自我實現意識和主體意識。
三、結論與對策
(一)基本結論
透過以上測試、調查結果的比較和分析,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和變化趨勢:
1.價值觀標準趨向務實化和功利化
由於受市場經濟效益至上的影響,過於強調和突出個人的作用,大大刺激了當代大學生,使他們在行為選擇上更重視功利,講求實惠,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的社會地位、生活質量、愛情婚姻等才是應該追求的現實理想,所以大學生價值標準務實化和功利性日趨明顯。
2.價值觀認識存在矛盾性和侷限性
對問卷中的很多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了“說不清楚”或“視情況而定”;同是關於人生價值觀認識的問題,如果從不同的角度來調查,結果差別很大。這二者說明當前大學生對人生價值觀還缺乏深刻、全面的瞭解,在認識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片面性和侷限性,或者說他們正處在價值觀定型階段,由於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心理上還存在一種困惑和矛盾。所以,當前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與引導非常必要。
3.價值觀取向呈現多元化和層次化
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評價和選擇開始趨向多元化,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高度統一,但總體看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與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基本一致。而在同一個價值取向群體裡面,對該價值觀的認同度不一致的情況也明視訊記憶體在,這表明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還存在一定的層次性。
4.主體意識增強與個人主義傾向
隨著以人為本的社會理念的逐步增強,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已被喚醒。調查發現,對自我需要的尊重、自我價值實現的關注和追求及自我價值主體地位的確立等,都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多數大學生在主體意識增強的同時,並沒有忘記社會主體,仍然追求個人與社會的統一,追求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統一。但是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過於強調個性的張揚,受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蝕,將“以人為本”絕對化,處處以我為中心,呈現出極端個人主義傾向。
5.政治意識呈弱化趨勢
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意識較計劃經濟時代有弱化的趨勢。由於受市場經濟追求效益的影響,儘管大學生還保持著對政治的熱情和追求,但這種熱情和追求更理性化和務實化。甚至有些學生過於熱衷追求物質享受,開始對國家和政治漠不關心,有的還明確表示厭惡參與政治。
6.人生態度積極與消極並存
人生價值觀的多元化和層次化勢必導致人生態度的多樣化和複雜化。多數大學生的人生態度是積極向上的,有較強的責任感,主體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大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的冷淡和不負責任,甚至贊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享樂生活觀,同時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狀況不滿意。
(二)對策思考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及行為方式呈現出的這些新特點、新趨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觀念,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服務。
1.強化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甚至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蛻變,針對這種情況,強化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作為價值觀教育的強大思想武器,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築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政治信仰教育、人生態度教育等等,高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2.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強調其為社會、政治服務的職能,強調教育物件的統一性,而忽視了它完善個體人格的作用,忽視了受教育者需要的差異性。今天我們面對的工作物件是有思想、意識、文化的鮮活的大學生群體,具有自己人格的獨立性;同時,這個群體的多樣性和層次性更加明顯,他們的價值觀念、思想認識、心理素質、家庭背景等等,都存在一定差異。促進他們和諧、自由、全面發展才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終極目標,打破傳統的工作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新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個體,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引導他們自覺成長為建設和諧社會主義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3.不斷更新和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目前社會正處在一個知識大爆炸和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傳遞和更新越來越快捷、直接,而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又非常活躍,獲取知識的慾望很高,如果不能主動、及時地更新和深化教育內容,就無法保證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時間長了甚至可能挫傷大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做到:善於發現新問題,不斷研究新情況,高度關注國內外時事,及時用我們黨的新理論、新思想以及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更替舊的教育內容、增加教育深度;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大力挖掘社會資源,透過組織有意義的講座、影視欣賞、參觀學習、社會實踐等活動,使教育形式多樣化;將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身心健康教育、文化素質教育、終身學習教育、就業指導與職業觀教育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關鍵是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不斷創新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增強人文、服務和尊重意識。為了更好關注當前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和行為特點,我們應重點從如何強化自我教育、開展個性教育、增加情感教育、倡導全員育人和實現環境育人等方面入手,積極探索實踐,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真正將思想政治工作的意圖融入到和諧的環境中,達到意境合一,讓學生在歡快中、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這與我們黨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相一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