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營銷員現狀調查報告
保險營銷員現狀調查報告
從短期經營成本來看,保險公司並不願意採用員工制,此前少數保險公司曾試行員工制改革,卻因成本問題停滯不前。尤其是大型保險公司有著幾十萬的保險代理人不可能都轉為員工制。
1992年,友邦保險首次將保險代理制引入中國,經過20多年發展,代理制在保險營銷體系中依然佔據主要地位。無論是大型保險公司還是中小型公司,增員似乎是不變的主題。只是,大量增員的同時伴隨著營銷員大幅流失,流失率高達60%。現階段,人海戰術是大多數保險公司採取的銷售策略,這些“地面部隊”穿梭於熟人圈、陌生人圈,費盡口舌地講解保險理念、推銷保險產品。他們有著數百萬人之多,卻有近6成奮鬥在溫飽線上;他們創造了保險業的輝煌,催生萬億保費規模,卻也遭受詬病……
溫飽線
38歲的張文芳來自哈爾濱,先後在泰康、平安等數家保險公司做營銷員。涉足保險營銷之前,她親眼目睹鄰居遭遇事故後獲得保險賠付,因而對保險行業多了一份認同,並接連為家人買了兩份保額20萬元的重大疾病險保單。初入保險行業的時候,張文芳有過一段迷茫期,尤其是向親朋好友推介保險時,親友們卻片面而固執地認為保險“騙人且不祥”,以至於三個月內未拿下一份保單,導致被公司清退。
談到保險營銷工作,張文芳調侃道:“如果視之為工作就會餓死”。由於保險營銷員與公司簽署的是代理制協議,一般沒有底薪,只有努力賣出保單才可以獲得提成。總結經驗後,張文芳去年第二次涉足保險營銷,這一次她用一種全新的心態賣保險。用她的話來說:當成小公司創業。所謂的小公司,是把保險營銷工作當成是自己創業,自掏腰包參加保險公司組織的各類酒會、產品說明會,在同客戶聚會、聚餐交流的過程中銷售保險。
以產品說明會的方式進行營銷,是許多保險公司常用的手法,這也反映出近年來保險營銷員逐漸從單兵作戰轉向團隊作戰的變化。其間,保險公司會安排專業講師講解保險產品,營銷員則在一頓飯的功夫裡植入產品營銷。“以菜品1000元一桌的成本為例,一般公司補貼一半,其餘成本由自己支付,邀請潛在顧客出席。”張文芳說。
除了產品說明會,保險營銷員還會走街串巷,向陌生人推銷產品,比如在汽車4S店、小區底商、洗車場、公園等場所。
目前國內大部分保險營銷員與保險公司都是一種“零底薪+銷售提成”代理制關係,這樣一來,雙方並不構成僱傭關係,但很多保險公司依然要求營銷員上班打卡、開早會和參與相關公司活動。更為現實的問題是,代理制背景下,大部分保險代理人的佣金收入不足以養活自己,生活十分窘迫。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14年12月釋出的《保險營銷員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共有保險營銷員289.9萬人,其中超過六成的壽險營銷員月均收入在1333.33元(佣金收入的個人所得稅免徵額)及以下。
“跑斷腿、磨破嘴、工薪低,還不受人待見。”這是張文芳最感辛酸的地方。現階段,保險從業人員工資水平較低、缺乏基本的員工福利保障且行業負面評價較多等問題引發保險營銷人員流失率居高不下,阻礙保險業健康發展。
流失率高
從流動性看,保險營銷員隊伍不穩,大進大出現象比較嚴重。《保險營銷員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3年,年均解約人數超過167萬人,尤其是人身險領域,2013年流動人力佔總人力近60%。如此高頻率的流動給投保人或受益人的理賠、續期繳費、定點醫院變換等問題帶來極大不便,並使保險公司陷入“招聘——流失——再招聘——再流失”的惡性迴圈。
北京一家招聘網的工作人員向新金融記者透露,在他的客戶中,70%是保險公司客戶,這些公司都在大力招聘保險營銷員。“客戶從我們網站上購買招聘埠,然後不限量下載簡歷,再撥打大量電話招聘,以篩選願意從事保險營銷的 資深保險人士丘斌斌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代理人制度與客戶的利益其實存在一定衝突,尤其是我國代理人制度要求保險代理人只能代理一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這就意味著無論該保險公司的產品優劣與否,代理人面對客戶時總是傾向於推銷其代理的保險公司產品,在對客戶進行綜合保險規劃的過程中客觀性不足。
人。”這位經常與保險公司打交道的工作人員說,不少保險公司營銷部門的主任、經理都有不同標準的業績和增員任務,若業績下滑,職位也會下滑,甚至降為普通營銷員;如無法實現增員,即便業績達標也無法升職。
張文芳所在的保險公司營銷部門有100多人,以中年人居多,本科以上學歷的寥寥無幾。“大學生的留存率很低,100個人進來能留下三分之一就不錯了,有的幹兩三個月沒有業績,賺不了錢也就走了。”張說。
保險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與代理制不無關聯。資深保險人士丘斌斌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代理人制度與客戶的利益其實存在一定衝突,尤其是我國代理人制度要求保險代理人只能代理一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這就意味著無論該保險公司的產品優劣與否,代理人面對客戶時總是傾向於推銷其代理的保險公司產品,在對客戶進行綜合保險規劃的過程中客觀性不足。
“在代理制的規則下,客戶購買的保險金額越大,代理人拿到的佣金越多;而站在客戶角度上看,客戶希望能夠少花錢多辦事,以更少的錢購買到同等保額的產品。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保險市場上的銷售誤導、欺詐行為屢見不鮮,使整個保險行業的形象受損。”丘斌斌說。
值得注意的是,為獲得更多收入,許多保險代理人身兼數職,除了銷售保險產品,還代理化妝品、醫療器材、證券產品等,代理範圍較為混亂。記者採訪發現,保險代理人普遍存在“賣單現象”。比如A保險公司營銷員的客戶若有意向投保B公司產品,A公司營銷員通常會將顧客介紹給B公司的營銷員以獲取佣金,而B公司的'營銷員一般可獲得續期收入,二者皆有收益;也有的保險營銷員習慣把保單賣給中介公司(部分中介公司佣金比例高於保險公司),以獲取更高的佣金比例。
這些年來,保監會多次發文對保險中介市場進行摸底調查和清理整頓,尤其是涉及保險營銷員、專業中介機構等內容要求保險公司自查,試圖規範整個行業。
丘斌斌表示,在我國香港地區,保險營銷員佣金一般需要向投保人明示;部分西方國家的營銷員佣金一般由保險客戶單獨支付,而非抽取部分保費收入,這便需要營銷員具有較高的專業水準,成為客戶的保險規劃師而非簡單的兜售產品,以贏取客戶認可。
事實上,隨著網際網路保險銷售渠道的開放,保險公司的獲客能力正在提高,成本有所降低。受訪人士認為,網際網路銷售渠道將替代許多低端營銷員,成為標準型保險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在此背景下,傳統保險渠道增員和市場拓展將受到挑戰,目前不少保險公司已經開始轉型,專注網際網路銷售渠道,比如前海人壽、珠江人壽重點開發網際網路渠道,未來這類保險公司會越來越多。
員工制嘗試
為改變保險營銷格局,一些保險公司已經啟動營銷體制改革,比如員工制改革、產銷分離等。不可否認的是,保險代理人是保險公司新增價值和利潤的重要依託,大約貢獻了保險公司六成的保費收入。但發展至今,較低層次的人海戰術已經難以持續,未來保險銷售人員應朝著專業化、精英化方向轉變,以扭轉行業形象和提高行業服務水平。
在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微博]看來,代理制的好處在於降低保險公司銷售成本,而實行員工制的公司經營成本一般會高出30%至50%。所以推行員工制,保險公司能否扛得住還是個問題。
民生人壽天津分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員工制改革,公司30名銷售人員全部採用員工制。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在人均收入方面,員工制營銷人員收入遠高於代理制員工收入。一般而言,保險公司營銷員的月均收入1千多元,但民生人壽天津分公司試點的員工制制度下,營銷員的人均月收入達到8千多且享有五險一金的福利。
“公司營銷員底薪1680元,收入加上提成,視業績而定,工資收入從4000元到2萬元不等。”民生人壽天津分公司總經理王傳勝在接受新金融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目前的新單保費穩步提升,在市場上初露鋒芒,然而這一切僅由一支30人的銷售團隊實現。在王傳勝看來,透過創新模式,30名營銷員在新單業務上可以超過300多人的營銷團隊。
王傳勝介紹,一般單個保險營銷員的人均保費銷售業績大約三四千元,民生人壽天津分公司目前實現了人均保費1.2萬元的銷售業績;人均銷售業績達到同行業市場的三倍左右。
但民生保險實行員工制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的挑戰,與代理制不同,員工製成本相對較高,必須要有精細化的管理體系支撐,需要有較高的保費規模作支撐。只有員工制的產出大於公司的綜合投入時,才能持續下去;若產能過低,公司負擔會很重。這便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找對有能力的營銷人員,然後匹配不錯的營銷模式和管理制度,令其實現較高收入,從而使人力成本降下來並留住人才。
受訪人士分析,國內消費者不是沒有足夠的資金買保險,也不是缺乏保險需求,而是一直以來較低水平的保險銷售人員帶來了諸多負面效益,比如銷售誤導、忽悠等行為,以至於人們不信任甚至心生厭煩,這種局面必須儘快扭轉。
“實行員工制很有挑戰,但可以逐步使保險營銷人員走向高素質的精英團隊模式,長遠來看,是提升行業形象的有效途徑。”王傳勝說。
事實上,從短期經營成本來看,保險公司並不願意採用員工制,此前少數保險公司曾試行員工制改革,卻因成本問題停滯不前。尤其是大型保險公司有著幾十萬的保險代理人不可能都轉為員工制。
近幾年,保險行業營銷難度加大,人們開始重視保險銷售體制問題。在丘斌斌看來,保險營銷體制改革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產銷分離,保險公司只負責生產產品,銷售交給專業公司來做;二是實行獨立代理人制度,由自然人註冊公司或者成立工作室,代理各類保險產品。
對於已經開啟的2015年,王傳勝期待:一方面業界在銷售人員的用工制度上做實際性的有益探討;另一方面營銷員在銷售保險以外的其他金融領域的產品方面進行更多探討,諸如推薦或銷售銀行理財、證券產品等多元化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