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

2019年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報刊上發表,也可以供領導機關作為處理問題、制定政策的依據或參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歡迎參考!

  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1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上週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正在讀大學或大學已畢業受訪者的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在大學期間有過逃課經歷,50.8%的受訪者有過找別人替課的經歷。

  大學生逃課、代課

  61.1%受訪者曾替別人上過課

  有過逃課經歷的受訪者表示,逃課的主要原因是上課時間和其他活動時間衝突(37.3%),其次是考核不嚴格,去不去上課都無所謂(31.8%)。其他原因依次為:懶惰(31.1%)、不喜歡任課教師(28.1%)、認為課程本身不重要(27.5%)、更喜歡自學(20.9%)、課程太難不想學(12.3%)、課程太簡單不需要上課(10.9%)等。

  在福建廈門讀大二的邢小蕾是個典型的“學霸”,每節課都會坐在教室最靠前的位置認真聽講。但邢小蕾也有過逃課經歷。

  那次,她上午的課程一直要持續到中午12點半才會下課。可是,當天她所在的學生社團要求12點整一起出發到校外活動。她糾結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在中午11點多的課間偷偷溜走。

  除了逃課,還有人會拜託沒課的同學“頂替”自己上課,以應對任課老師的點名。

  調查顯示,50.8%的受訪者找過別人替課,其中偶爾幾次、次數較多和經常會有的分別佔39.6%、8.5%和2.7%。此外,61.1%的受訪者自己曾替別人上過課。

  來自北京的大三學生段立(化名)坦言,在有過兩次逃課被發現的經歷後,他再遇到不得不逃課的情況,就會盡量找和自己關係好的朋友,請他幫忙做一回“替身”。“逃課難免心驚膽戰,但如果有人正在教室裡替你上課,那就要踏實多了。一旦當堂有小測驗或者點名,也完全能夠應付。”段立說,“這次人家幫了我,下次人家有同樣的需要時,我也會幫忙。”

  為什麼會替別人上課?38.8%的受訪者覺得都是朋友,不好意思拒絕,36.0%的受訪者是因為剛好遇到了感興趣的課程,34.6%的受訪者是因為時間充裕,21.2%的受訪者是因為“自己也常求別人替課,人情往來”,還有13.8%的受訪者是“替別人上課能獲得一定報酬”。

  66.5%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管理

  逃課和替課的行為,更多發生在哪類課程中?調查顯示,45.3%的受訪者認為更多地發生在評分寬鬆的課程,43.5%的受訪者認為是與專業核心技能培養無關的課程,33.6%的受訪者表示是難度較低的課程,24.7%的受訪者認為是難度大、較枯燥的課程,15.6%的受訪者認為逃課與否與課程本身無關。

  段立覺得,要想讓逃課和替課的行為“平安著陸”,對課程的選擇非常關鍵。自己通常會選擇任課老師管理不嚴的課程逃課。如果老師比較嚴格,段立會盡可能自己去上課,實在不行,也會找同學幫忙“替課”。

  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劉霄磊(化名),是一門通識選修課的老師。在許多同學眼中,他就是那種“不點名,給分高”的老師。“作為選修課,能選擇來上這門課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是出於興趣,我不希望因為嚴苛的考核測評而破壞了大家對這門課、甚至這個領域的喜愛”。

  但劉霄磊也坦言,“時間久了,會有人為了更輕易地逃課和拿高分,而選我這門課。”劉霄磊也一直在找一種儘可能雙贏的方法。

  河北保定某高校大三學生李睿,大學期間幾乎從沒逃過課,但她也談到,“遇到一些很枯燥的課,或是自己覺得沒什麼用的課,會不停地在下面玩手機。”

  “如果大家認為即使不上課也不會有什麼損失,那就容易萌生逃課的.想法。”李睿說。

  對逃課和替課現象,42.0%的受訪者認為對校園學風影響惡劣,34.9%的受訪者認為必須嚴厲懲戒,34.4%的受訪者認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還有29.0%的受訪者認為無需過多幹涉, 16.7%的受訪者認為無可厚非、情有可原。

  據2016-2021年大學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瞭解,調查顯示,為減少逃課和替課現象的發生,66.5%的受訪者建議學校加強制度約束,62.2%的受訪者期待教師努力提升課程吸引力,51.3%的受訪者認為學生應從自身找原因,30.5%的受訪者期待社會輿論和校園輿論的正確引導。

  中國大學生調查報告2

  據統計,中國在校生人數3559萬,其中有過戀愛經歷的比例高達80%。

  戀愛,已經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

  因為“無聊”所以戀愛?

  資料中心顯示,40%的大學生談戀愛是因為生活無聊。

  告別了緊張的高中時期,來到學習、生活、情感都非常開放自由的大學,許多學生感到無可適從。

  沒有了課業的壓力和升學的困擾,宅宿舍、玩遊戲、看動漫、追小說成了大學生的普遍生活方式。

  為了擺脫無聊的生活狀態,許多學生將希望寄託於談戀愛,希望能夠有一個人陪伴自己,共同度過不一樣的大學生活。

  談戀愛更看重“人品”與“性格”

  60%的大學生戀愛更加註重對方的“人品”和“性格”。網上總說現在學生對待感情很隨便,那都是個例,多數大學生對待情感問題相當理性。

  在對異性的要求方面,“品行”佔比33%,位居第一,“性格”佔比27%,位居第二,“外貌”佔比16%,位居第三。

  大學生談戀愛,更加希望能夠找到人品端正和性格Nice的另一半。

  經濟越發達戀愛比例越高

  北京、南京、廣州、武漢大學生戀愛比例最高。

  經濟發達地區,學生觀念普遍較為開放,對戀愛的包容度也會更高。在抽樣調查中,北京高校學生戀愛比例高達20%,居第一;

  南京高校學生戀愛比例為19%,居第二;廣州高校學生戀愛比例為16%,居第三。

  經濟的發達程度與當地高校學生戀愛的比例 呈正相關關係。

  “身高”和“體重”直接影響戀愛次數

  “身高”和“體重”與大學期間的戀愛次數有密切的關係。

  身高在170CM-180CM的男生,戀愛次數最多,平均為5.8次;

  身高在160CM- 170CM的女生,戀愛次數最多,平均為4.3次。

  體重為60KG-70KG的男生,戀愛次數最多,平均為5.2次;

  體重為40KG-50KG的女生,戀 愛次數最多,平均為3.6次。

  校園戀愛過半情侶發生性關係

  大學生情侶發生性關係的比例達57%。由於大學生處於生理和心理的發育期,雙方感情昇華到一定程度,發生性關係被認為是正常事 情。

  並且隨著思想觀念的進步,情侶發生婚前性行為也逐步為社會所接受。在發生性關係時,65%的情侶會採用避孕措施。

  這一方面說明大學生對於性抱著包容的心態,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大學生十分嚴肅認真地對待性行為。

  畢業即分手,大步向前走

  61%的情侶畢業後選擇分手。

  畢業之後,面臨著工作地點不一致、前途規劃的不契合,情侶雙方普遍會將分手作為解決辦法。

  但依舊有39%的情侶,在畢業後依舊堅持忠貞的愛情。

  畢業生普遍支援在校生談戀愛

  83%的畢業生對在校生的戀愛表示支援。

  從學校走向社會,戀愛時會考慮許多現實因素,交往異性的範圍會隨之縮減,戀愛的成功率極低。

  “在美麗的校園,談一場青春的戀愛,無關物質,無論家庭,只享受兩個人的美好時 光”是大多數畢業生對在校生情侶的美好祝願。

  “四難”困擾大學生戀愛

  91%的大學生戀愛受“四難”困擾。

  “相遇難”,33%的大學生受限於自己狹小的社交圈子,難以遇見合適的另一半;

  “脫單難”,28%的大 學生難以有機會在心儀的物件面前表露心聲;

  “戀愛難”,19%的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升級自己的戀愛關係;

  “維持難”,9%的大學生不懂得處理雙方的關係,而導致雙方矛盾激化或分手。

  當今,校園戀愛已經十分常見,能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大家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這樣的身高搭配更容易成為CP

  女生 ---- 男生

  150cm~152cm----163cm~167cm

  153cm~155cm----165cm~168cm

  156cm~158cm----168cm~172cm

  159cm~160cm----170cm~174cm

  161cm~164cm----172cm~178cm

  165cm~166cm----175cm~180cm

  167cm~168cm----178cm~182cm

  169cm~170cm----180cm~184cm

  171cm~173cm----182cm~186cm

  174cm~175cm----184cm~188cm

  176cm~180cm----186cm~190cm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