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
2016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
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編制的《2016中國企業經營者問卷跟蹤調查報告》11月11日正式對外發布。報告顯示,隨著市場需求回暖,企業景氣溫和改善,企業家信心有所恢復。不過,在產能過剩和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下,實體經濟仍面臨不小的考驗。
此次調查是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課題組進行的第24次年度跟蹤調查。這項調查從今年8月至10月組織實施,以企業法人代表為主的企業家群體為調查物件,參考我國經濟結構,按行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回收了1960份有效問卷。
調查顯示,在庫存趨於見底及去產能政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企業產品銷售價格下跌趨勢有所緩和。認為目前企業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的企業家佔比上年低了5.9個百分點,而價格“上升”的佔比上年高了2.2個百分點。
這“一低一高”的轉換中,企業的盈利也在好轉。認為目前企業盈利“正常”或“好於正常”的企業家佔43.6%,不僅比上一年上升3.4個百分點,而且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隨著盈利的改善,企業家的預期也在改善。關於目前企業的綜合經營狀況,認為“良好”的企業家佔27%,認為“一般”的佔52.4%,認為“不佳”的佔20.6%;認為“良好”的比“不佳”的多6.4個百分點,這一資料為近三年來的最高值。
企業家對企業現狀滿意程度也處於近四年來的較高水平。對企業現狀“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的企業家佔33.5%,比2015年上升了5.2個百分點,其中“非常滿意”佔1.6%,“比較滿意”佔31.9%;“一般”的佔35.7%,“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的佔30.8%。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經營和企業家滿意程度溫和改善的同時,行業分化特徵更為突出。2016年,經營狀況相對較好的行業有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製造業中的醫藥、汽車、電子裝置等,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多20個百分點以上。而採礦業以及製造業中的化纖、非金屬製品等行業經營狀況相對較差,其認為“良好”的比認為“不佳”的少20個百分點以上。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企穩向好,企業家信心有所恢復。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很好”或“較好”的佔20.3%,高於2015年2.7個百分點;認為“一般”的佔43%,高出2015年4.9個百分點;認為當前經濟形勢“很差”或“較差”的企業家佔36.7%,比2015年下降了7個百分點。
儘管當前形勢稍好,但產能過剩和成本上升,已經成為當前壓在實體經濟身上的最為突出的重負,是當前制約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
從國際通行的反映產能利用情況的指標裝置利用率看,當前我國企業總體平均裝置利用率僅為68%,大大低於國際通行的80%左右的正常水平,仍處於產能嚴重過剩狀態。認為本行業產能過剩“非常嚴重”的企業家佔13.1%,“比較嚴重”的佔58.1%,認為“基本不存在”的'佔28.8%。在2017年企業裝置利用率的預計方面,調查結果顯示,預計2017年裝置利用率在“75%及以下”的企業家佔53.1%,“75~90%”的佔30.5%,“90%以上”的佔16.4%,預計2017年企業總體平均裝置利用率為70.8%,其中製造業企業預計為70%,與2015年的調查結果大體相當。
值得注意的是,產能過剩存在明顯的行業差異。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的同時,也有一些行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存在良好的發展空間,這為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具體來說,紡織、造紙、非金屬製品、鋼鐵、通用裝置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能過剩“比較嚴重”或“非常嚴重”的企業超過八成;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則相對較好,超過四成的企業家認為“基本不存在”產能過剩。
成本快速上升的問題仍在延續。調查發現,關於“當前企業經營發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難”,企業家選擇比重最高的前兩位都是關係成本的問題:“人工成本上升”(68.4%)、“社保、稅費負擔過重”(50.2%)。此外,企業的原材料和環保成本也有所上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依然困難。在資金緊張的影響下,企業平均融資成本高達8.33%。部分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帶來的資產泡沫比較明顯,對這一新問題企業家擔憂可能對未來經濟和企業發展帶來較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