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暑期生活質量調查報告

中學生暑期生活質量調查報告

  精彩漫長的暑假巳經畫上句點了,回首這個夏天,迴歸校園的少年們不禁要問問自己:我制定的假期計劃都完成了嗎?我的暑假過得值不值?這個夏天我是否get到了獨一無二的成長收穫?……正值後暑假時代,青島晚報校園記者們發起了一項針對同齡人暑期生活的全方位專題調查,透過閱讀、遠行、輔導班、聚會方式、社會實踐、創意生活等大項的調查來鑑定同學們的“暑期生活質量”。來自青島2中、青島實驗高中、青島17中、實驗初中、39中、47中等學校的校園記者們參與了本期調查,他們以大規模調查問卷的形式邀請同齡人參與,覆蓋範圍幾乎涵蓋市區各大高中、初中。在完成問卷調查之後,他們透過豐富生動的案例和真實的統計資料出爐了一份“島城中學生暑期生活質檢報告”。

  關鍵詞:閱讀

  這個暑假他們平均讀了2—4本書

  經校園記者們統計,在發放的近千份問卷中,幾乎所有參與調查的中學生都制定了暑假閱讀計劃並選定了閱讀書目。因圖書的體裁、類別、篇幅不同,同學們之間的閱讀量存在較大差異,經統計,大家暑假讀書量平均在2—4本之間。根據回收問卷顯示,名著和經典文學類圖書佔到了同學們暑期閱讀書目的60%,在高中生的暑期讀書排行榜中,《百年孤獨》《狼圖騰》《解憂雜貨店》,在初中生的暑期讀書排行榜中,前三甲被《駱駝祥子》《朝花夕拾》《盜墓筆記》佔據著。在調查顯示的閱讀書目中,邏輯推理類小說的閱讀比例佔到了20%,高於科普類、魔幻類、散文類讀物。藉著邏輯推理小說在中學生群體中的大熱,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也成為最受他們歡迎的當代外國作家。

  校園記者們經過統計發現,中國古代四大名著,老舍、魯迅、錢鍾書等國內大家的代表作,《百年孤獨》《基督山伯爵》《簡愛》《呼嘯山莊》《海底兩萬裡》等外國文學佳作,始終是暑假固定且經典的必讀書目。而《了不起的蓋茨比》《偷影子的人》《白夜行》等時下暢銷書目也不斷重新整理著中學生的`書庫。

  關鍵詞:輔導班

  不上輔導班的孩子打著燈籠也難找

  “暑假本該是旅行、外出、夏令營的大好時間,但根據我們此次調查的統計,中學生假期外出的機率卻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高。”參與調查的青島實驗高中校園記者趙飛宇表示。“進了高中根本沒時間外出旅遊或參加夏令營了。”青島二中校園記者周韞涵告訴記者,這是接受問卷調查的同齡人一致的想法,高考、各項競賽和學校的社團活動依然是高中生暑假的主旋律。在參與調查的市區中學生群體中,假期出行率僅為30%,高中遠低於初中。

  與只有30%的假期出行率相比,在接受調查的中學生人群中,暑假輔導班的安排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在所有回收的問卷中,僅有一名同學寫下了“沒有安排課外輔導班”的留言。在參與調查的中學生人群中,英語成為報班人數最多的科目,接下來依次是數學、物理和化學,在參與調查的初中生群體中,地理、生物兩門小三科科目也成了熱門的報班科目。高二學生娜娜(化名)的假期輔導班是這樣安排的:數學、物理、英語、化學,每天4節課,共計8個小時,已經連上了一個月。娜娜說,高考壓力當前,必須清楚自己的弱項趁暑假趕緊補起來。初二學生小穎(化名)的輔導班安排也不遜色:週一到週五,英語每天大約兩節課,共4小時。語文、數學、物理,報了10天的強化班,每天1小時20分鐘,還有每週末的地理課,每節課兩小時。將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校園記者們發現,參與調查的同齡人平均每天至少要上3小時的輔導班。“雖然中高考壓力巨大,但我們不能盲目地報班,要在理智分析自身優勢劣勢的情況下選擇性報班,另外建議父母不必過於焦慮,越俎代庖,在學習上我們更清楚自己的優劣。”青島39中小記者華奕愷在調查報告中深有體會地說道。

  關鍵詞:暑期聚會

  聚餐、電影、密室逃脫成“三大聚”

  聚會是暑假永恆不變的快樂主題。好友扎堆、閨蜜抱團、拓展一下朋友圈,沒有什麼比聚會更合適get這些技能。在回收的問卷中,校園記者們發現,聚會地點從各類餐館、咖啡館、到商場、遊樂場、電影院,無所不包,其中聚餐、電影、密室逃脫依然是最受歡迎的三大聚會方式。“花費在50元到80元之間,價效比高。”成了同學們熱衷於三大聚會方式的基本原因。

  青少年聚會的花費項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校園記者們透過整理問卷發現,參加聚會最多的同學“每週三次聚會”,而最少的同學則是“這個暑假一次也沒有”。經統計,聚會的花費從30元到150元不等。透過問卷他們發現,聚會花費總額最多的是1500元左右,最少的則沒有支出。透過核算,參與調查的同齡人暑假聚會平均花費是在700元左右。對於這個數字,參與組織調查的校園記者們表示“數額合理,可以接受。”“假期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和要好的朋友們在一起,合理的聚會是拓展朋友圈、增進交流能力的好機會。”青島17中校園記者劉甄琦在調查報告中寫道。

  關鍵詞:課外成長

  暑假社會實踐難逃“老三樣”

  在“社會實踐”的調查題目中,校園記者們排查發現,並沒有多少叫人眼前一亮的活動。調查顯示,到敬老院關愛老人、去福利院看望自閉症兒童、參與社群義務勞動……“老三樣”的活動依然是暑期社會實踐的重頭戲,缺乏驚喜和創意。“並不是說這樣的活動沒有意義,不要參加,我們應該衝破一些固有觀念的束縛,讓自己的視野和格局更開闊一些,我們應該更傾向於透過有創意的、帶給自己獨特成長體會的社會實踐來豐富經歷、體現成長價值。”青島實驗高中校園記者苗雅寧儼然對“有價值的課外成長”有了自己的理解。

  令人欣慰的是,風靡各大高中的各種模聯、峰會和商會等社團活動在近幾年的暑假愈演愈烈,普及程度也更加廣泛,不少參與調查的高中生都寫下了“模聯”等頭腦風暴式的社團實踐活動。無獨有偶,校園記者們從問卷中發現,有高中學生與同學組織了一場主題義賣,將義賣獲得的1200元人民幣捐給了自閉症兒童協會,還有的同齡人組織班級赴公交總站展開了義務上崗體驗活動,還有的同齡人在暑假跟米其林二星廚師學習了西餐製作……“視野有多寬,我們的課外實踐就有多豐富!”校園記者陳一凡認為,暑假需要獨特的體驗和有料的經歷,“閱讀、學習、行走、實踐,透過調查我們發現,這八個字才是暑假的關鍵詞。走出去參與遊學、夏令營會讓你放鬆心情、拓寬視野,同時親近大自然,遠離網路。留下來就走進社會,有目的地參與實踐,豐富你的經歷,增強你的能力。相信這樣的暑假才會讓你更加自立自信,有所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