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高三生物教師第一輪複習教學計劃

新學期高三生物教師第一輪複習教學計劃

  我們根據新的高考要求,結合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初步確定了本學年的教學進度以及 制定了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高三生物第一輪複習計劃,供大家閱讀與參考。

  篇一:高三生物教師第一輪複習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20xx年高考考試說明,和縣教研室的統一要求準確把握考情、教情、學情,制定有效的備考策略,力爭使我校生物學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二、複習時間: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

  三、複習目標:紮實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思維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複習策略:

  1、 抓“雙基”、過“三關”、樹立“四個意識”

  抓雙基: 以章節為單位,不過分強調章節、模組之間的聯絡和綜合,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相對獨立進行復習,不遺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掌握好每個知識板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實驗,訓練題以基礎題型和中等難度題為主,緊扣課標。

  過三關: 消化關、簡化關、最佳化關。

  四個意識: 系統意識、基礎意識、學生意識、效率意識。

  2、加強研究

  研究新模式的變化,研究命題方向,研究複習方法。明確主幹知識包含的概念、命題和必須達到的認知層次;梳理單元知識點,明確知識點的層次,全面掌握基礎知識;教學中不斷教會學生複習的方法 ;最佳化常規復習的備、講、復、批、考、總各個環節。

  3、適應新高考用課程觀取代教材觀的重大變化,整合各種課程資源,最佳化學習內容。

  4、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1)加強團結合作,形成合力,打好團體戰。

  (2)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定時間、定地點,要有計劃性。

  (3)最佳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4)最佳化備課內容。要認真關注三情(考情、學情、材料情況)、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5、最佳化訓練。

  一方面鞏固學習成果,另一方面提高解題能力,訓練學生的做題技巧。

  (1)精心選題。選題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

  (2)進行“滾動式”訓練。時間間隔以二週或三週為宜。習題的編制既要適當兼顧之前複習內容,以求溫故知新,又要重點訓練本週所複習的內容,一方面彌補教學過程中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對重點內容在夯實。

  (3)訓練中加強與引導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加強規範化訓練,保證不因規範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6、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生物實驗一直是高考試題必考的內容。生物實驗設計題,所佔分值比較大。這部分試題是考生失分較多的地方。因此,一輪複習時,學生還應結合考試說明熟練掌握課本實驗,做到活學活用,培養自身的實驗設計能力。

  各位老師,高三的複習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由於各校教情、學情的不同,在複習的過程中也在探索不同的複習與應試策略,但是我們面臨著共同的考試情況,所以我們應該共同探討、共同努力,為獲取2015年高考優異成績而互相交流。

  五.教學進度計劃:

  高三生物科第一輪複習進度

時間

複習內容

2014.8.17-------2014.9.28

必修一

2014.10.3-------2014.11.14

必修二

2014.11.17-----2014.12.26

必修三

2014.12.29-----2015.2.6

選修3

>

  篇二:高三生物教師第一輪複習教學計劃

  高三生物學一輪複習直接決定著後續複習的效果,繼往開來,紮紮實實抓好該一輪複習是鞏固學生的生物學學習基礎,提高生物學高考成績的關鍵。高三一輪複習,既要傳承一些經典的舉措,也要與時俱進和創新,這樣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本文總結了筆者在高三一輪生物學複習中的幾點做法。

  1 多角度研究高考,並注重實效

  1.1 注重研究的實效性,提高複習的針對性 教師首先須認真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同時與考試說明、教材一起綜合分析,清楚高考複習內容和範圍,每個知識點的考查要求,以及難度和深度。2012年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透露出加強探究性學習的資訊,教師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學教材必修二的複習中透過孟德爾、薩頓、摩爾根、道爾頓、格里菲思、艾弗裡、赫爾希和蔡斯,沃森和克里克等的經典實驗,以DNA到基因到性狀為主線,將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整理成生物科學史專題,讓學生進行閱讀分析,從中發現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規律,進一步加深對生物學原理、概念、規律等的理解。

  1.2 透過高考等各類大型考試評分標準來指導學生答題 學生的規範答題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評分標準是高考閱卷的重要指導檔案,透過研究、分析可以大致看出對學生答題的要求。注重對歷年來的高考答案和評分標準的研究,細心揣摩、分析,總結出答題的規範、注意點,以便在平時的複習中對學生加以訓練,減少答題不規範而失分的情況。

  2 構建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

  長期以來的灌輸式教學,尤其是複習課使學生養成了等、靠、要的“惡習”,學習往往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使高三生物學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嘗試採用“學生主體參與”理念下的“多步情境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復習。例如複習“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節,第一步預習交流,預習題目選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上課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答案,重點內容加以強調,花很少的時間將該節知識梳理了一遍,高效快速;第二步質疑辯論,對學生出現較大分歧的問題,如格里菲思的實驗結論能不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進行課堂辯論,期間教師給予點評和總結;第三步延伸討論,選擇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問題,如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進行相互討論交流,教師同時展示動畫,設定問題梯度,該過程原料是什麼,在發生著什麼,說明了遺傳物質的特點是什麼,一步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教師給予鼓勵性點評;最後總結歸納、自主提問,教師總結本節內容,並反問學生還有什麼疑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此教學模式可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鴨式”現象,而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整堂課,發出的聲音絕大部分都是學生的,教師只是起到引導、評價、糾正和總結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預想到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難以掌控的情況,如何面對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何調節學生在辯論中的`情緒激動等。因此從表面看教師雖然說的少了,但其實幕後做的工作是多了,這樣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設定的環節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自覺地去思考、理解和記憶,高課堂複習的效率。

  3 幫助學生創造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

  3.1 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 第一階段的複習是理清單元知識點並夯實基礎。為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明確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絡,使知識系統化,教師指導複習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嘗試。

  方法一:讓學生提供一份知識框架圖,例如對高中生物學教材必修三可以以細胞到個體到群體為大框架,讓學生髮散性地去回憶每個框架涉及到的知識點,如看到細胞結構幾個字,就主動在紙上畫一個細胞,標出來各部分的名稱、作用,再想想還跟什麼知識相關,並聯系與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哪些?……這樣的聯想十分重要,因為很多高考題目都類似這種模式。

  方法二:把考試說明放在面前,旁邊放上課本和筆記本。對照考試說明將知識點逐一過關。讓學生每看一個知識點,先盡力回憶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然後核對課本是否正確,如有疏漏迅速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樣達到滴水不漏的效果。

  不管用哪種複習方法,都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例如比較法,將教材中相關的知識一起進行比較,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難區分或易混淆的知識點。例如,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等。最後,當所有的知識點都過濾一遍以後,可嘗試根據考試說明的大標題,用一些結構圖把主幹知識塊聯絡起來。這樣在一輪複習中對生物學基礎知識有個系統且全面的認識,在二輪複習中才會有新的突破。

  3.2 幫助學生巧記知識點 根據不同型別知識的特點,創設出不同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其中:(1)對於重要生物學結構、生化反應、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等,教材中都有幫助理解的圖解,這也是各類大型考試的出題材料。因此,幫助學生認真分析理解並記憶這些圖,不僅有助於學生記憶知識,也有助於學生應對考試;(2)對於抽象的知識,如蛋白質結構的有關計算、鹼基類計算、遺傳定律的應用、能量傳遞效率的計算等,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其總結歸納成要點,寫在顯眼處,既便於解題時查閱,也便於集中記憶。

  高三階段的學生壓力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學習上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壓力。作為生物學教師,應是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除知識傳授之外情感溝通更加重要。在交流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接納自己,賞識自己,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對高三階段的學習充滿信心。良好的心理狀態,決定了學習效率,也決定著學生的命運。理想目標的指引加上教師的激勵,有助於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和挫折,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