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戲劇日宣傳活動工作計劃
世界戲劇日宣傳活動工作計劃
世界戲劇日宣傳活動工作計劃
3月27日是世界戲劇日,為宣傳我國戲劇文化山東聊城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志願者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開發區實驗小學舉辦了“弘揚國粹文化,迎接世界戲劇日”主題宣傳活動。志願者透過為小學生講解戲劇文化的發展歷史,和小學生一同繪畫和雕刻京劇臉譜等方式,宣傳中華傳統戲劇文化,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戲劇文化的魅力,迎接3月27日世界戲劇日的到來。
在有著深厚戲曲傳統的中國,戲曲仍然難以吸引除專業工作者之外的關注。很多長春市民接受採訪時都表示不瞭解世界戲劇日,平時也很少看戲。還有市民反問:“現在還有人看戲嗎?”對於中國傳統戲曲,許多人所知道的也只有《牡丹亭》《玉堂春》等傳統經典唱段,或是《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之類的“樣板戲”。
而實際上,中國戲曲的產生已有800年曆史,已經發展到300多個劇種,劇目更是難以計數。中國傳統戲曲與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在歷史上都曾有過“斷代期”,唯獨中國戲曲一直綿延不絕。近年來,政府一直大力推動戲曲的發展,然而,中國戲曲仍難以逃脫被邊緣化的現實。
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兼戲曲劇院京劇團團長倪茂才認為,如今的戲曲已經遠離莎士比亞時代的輝煌,因為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戲曲不再成為主流娛樂方式。倪茂才表示,之所以戲曲脫離人們的生活,是因為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對此產生了深遠影響。“電視、電腦的時代,文化的多元化不斷擠壓戲曲的發展空間。”倪茂才說,過去,人們的業餘活動比較單一,並沒有各種媒體的衝擊,人們的工作生活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忙碌,所以戲曲對人們來說是一種娛樂的方式。
據瞭解,在過去一段時間,國家對於文化的發展,尤其是戲曲的發展略微邊緣化,造成劇種銳減的局面,其間有100多種戲曲失傳,非常令人惋惜。但是,倪茂才認為,戲曲藝術獨特的審美性和文化精神,使其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仍應存一席之地。“戲曲要有傳承人,要從小激發喜愛戲曲的娃娃們,讓他們不斷產生興趣,也要帶動身邊的人來更多地瞭解和學習戲曲知識。”倪茂才表示,戲曲的人才短缺是令人惋惜的,比如吉林省目前僅剩一個京劇院,面臨著人才斷代的情況。倪茂才認為,在夾縫中求發展的戲曲藝術,除了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內容、形式方面與時俱進之外,也應當懂得“借力”和“造勢”。
周恩來總理曾說,“崑曲是江南的蘭花,粵劇是南國的紅豆”,把粵劇與中國最古老的崑劇相提並論。從此,“南國紅豆”成為粵劇的美稱。
在清城區,每逢週四和週日下午,在舊城武安街內,過往的市民總能聽見熱烈的鑼鼓聲、粵劇的唱腔。大家也許不知道,這些給大家帶來歡樂的演出者,正是清遠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盧紹新和清遠“戲曲藝術團”一幫粵劇發燒友。
清遠靠近廣州,歷來是廣府民系主要聚居地之一,是粵劇流傳區域。粵劇傳入本地後,深受群眾的喜愛,但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瓶頸。粵劇在清遠有何歷史?現狀如何?今後如何發展?在3月27日世界戲劇日來臨之際,本報記者對此展開採訪。
威水史
粵劇活躍在清遠
清遠市文藝創作中心副主任、國家二級編劇李新華是清遠市目前唯一的專業粵劇編劇。據他介紹,粵劇在清遠的歷史可追溯到光緒年間。據史料記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潖江高平墟戲場發生火警,罹難者200餘人;1932年1月,縣教育委員會在舊城龍船塘搭棚接待新春秋戲班演出,又發生了火警,罹難者164人。在電燈仍未普及的年代,戲棚照明一般都是採用明火,因此發生火警是件難以避免的事。但是這又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當年戲班演出時那種人頭攢動、萬人空巷的盛況。
直至1941年,才有粵劇到清遠演出的文字記錄。當時正值抗戰期間,港澳興中華粵劇團到清遠演出,帶來的粵劇劇目有《熱血保危城》、《王彥章掌渡》等11個大戲。
新中國成立後,粵劇在清遠得到較大的發展,先後成立了紅星粵劇團、鳳鳴粵劇團、清遠縣粵劇團、清城業餘粵劇團等演出單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原清遠縣各地的演出團體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最多時有百多個業餘粵劇團。但這些都是受當時的社會形勢所影響,組建的目的只是為了配合當時的政治宣傳需要,因此大部分團體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在這個時期,當地粵劇團除了排演傳統劇目和革命樣板戲外,還排演了一些自創劇目,如反映大革命時期清遠人民革命鬥爭的大戲《石鄉火焰》、《鳳城烽火》等。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曾多次到清遠演出,其中一次是在1957年5月,她和粵劇大師馬師曾帶團到清遠演出。而另一次是在1987年6月,這次紅線女除了登臺演出,還到業餘粵劇工作者家中訪問。
1986年4月,清遠縣最後一家國營粵劇團——清遠縣粵劇團解散。國營劇團解散後,業務骨幹大都分流到其他部門,但他們對粵劇的熱情並沒有消減,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更加濃烈,至今他們仍置身於各個私夥局,閒暇之時,又再操琴練曲,慰藉心中那份難以割捨的情結。如今,在中山公園以及舊城的巷子都可以看到一些粵劇愛好者彈唱的聲音。
粵劇在清遠,近幾年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重視。
2008年2月,清遠市政協為慶祝建市20週年,組織了“20週年·20支曲——慶祝建市20週年粵曲粵劇演藝大賽”;201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由中共清遠市委宣傳部、清遠市文聯主辦,清遠市戲劇曲藝家協會承辦的戲曲專場晚會演出了粵劇專場;2013年,清遠市政協、市文聯舉辦了首屆“美心杯”粵劇演藝大賽……
困境
創作班子演員觀眾斷層
清遠市戲劇曲藝家協會藝術團的粵劇私夥局位於清城區武安街一棟不起眼的民居里,房子的一半還是一個詠春拳館。
2014年11月,市委書記葛長偉帶隊調研全市文藝工作時就實地考察了市戲劇曲藝協會藝術團等文藝團體。
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盧紹新表示,粵劇私夥局目前還沒有合適的場所,這裡租金比較便宜。劇團成員基本上是原來清遠縣戲劇團的骨幹,縣戲劇團已經在1986年解散,現在活躍在這裡的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文藝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