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工作計劃

初中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工作計劃

  一、命題指導思想及試題特點

  1、加強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質量。

  2、有利於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積極主動發展。

  3、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本卷中所考查的知識點均來自於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來自於課程標準中對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4、凸顯能力,注重考查學生必備的學習能力與學科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並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5、注重初高中的銜接,為學生將來的高中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6、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真正體現“學以致用”。

  7、引導學生掌握讀圖方法。地理影象系統是地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學期中考命題的一個重點,作為初中學生必須熟練地掌握各種地理影象、圖表的判斷方法,提高讀圖、用圖能力。本次命題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判斷空間位置,分析地理問題。

  8、強調夯實基礎導向。本次考試比較注重對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考查,目的是引導廣大地理教師和學生關注書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等,為進一步的能力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失分主要原因分析

  (一)、初一年級:

  第一大題(選擇題):答題情況一般。滿分人數不超過5%,失分較多的是:第5題“東、西半球的劃分”;第9題“地圖的運用”,對如何為地圖選擇合適的比例尺沒有靈活掌握;第11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第12題“不同比例尺地圖的比較”;第16題“南、北半球的季節差異”,錯誤主要集中在地球概論部分,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第二大題(判斷題):第5題:很多學生忽視了魏格納的國籍,另外極少數學生審題不清,題目明確要求用“A、B”表示對與錯,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用“√”和“×”來表示對和錯。

  第三大題(讀圖題):第1題錯得較多,部分學生對經緯度的判讀方法沒掌握,還有部分學生書寫不規範。

  (二)、初二年級

  1、選擇題(1——20題):

  失分率較高的題目集中在1、7、8、11、17題。

  第1題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求知道一天最早開始的地方應該是東邊,同時對於中國領土四至點要有再認的能力。

  第7題,部分同學將此題與黃河中上游憂患形成的原因混淆。

  第8題在教學時雖然有所涉及,但沒有重點強調,部分同學上課聽講不認真,沒有回答出此題。

  第17題涉及土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屬於第三章的內容,學生沒有答對,情有可原。

  2、判斷題(21——25題):

  極個別同學沒有按要求用A、B判斷。

  第25題失分較多,25題與17題有重複之嫌。

  24題雖然超綱,但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正確回答,說明對我國的基本國情還是有一定的認識與瞭解的。

  3、讀圖題

  26題:第一問,我國地勢特徵,部分同學回答不完整,只寫西高東低,或者只寫呈階梯狀分佈,失分很可惜。

  該題錯別字仍然存在。“祁”不會寫,淮寫成“準”。但錯誤率明顯降低,這和老師平時上課的強調密不可分。

  27題:對於四個城市的判斷,部分學生沒有審題,按照平時上課的思路,將C寫成上海。而題目中提供的是武漢這個城市。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要加強學生做題能力的培養。先讀題,審題,再做題。

  我國氣溫分佈的特點這是教學中的重點,個別同學理解為氣候特點。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講清地理的基本概念,幫助學生明確基本的解題思路。

  28題;錯誤率較高的是第2小題,全稱寫錯,寫成“新疆維吾爾民族自治區”,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嚴謹細緻,將這些錯誤力爭降低到最小程度。

  錯誤率較高的還有第5小題,海南的簡稱平時涉及的不多,部分學生識記又不牢,錯誤較多。

  29題:學生在回答此題時要麼全對,要麼全錯。如果平時上課認真,複習時也強化記憶的,基本都能拿到滿分。而平時上課不聽講,不參與教師活動的同學,此題基本全軍覆沒。

  三、考分資料分析

  四、今後的教學建議

  1、重視各類地理圖表的教學,突出地理影象的學科特色。

  影象是地理資訊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等影象資訊,地圖被稱為地理學習的“第二雙眼睛”。學會閱讀、使用和繪製地圖,從地圖上獲取資訊,透過地圖判斷地理事物的相互聯絡,理解地理現象的成因及其規律,這是地理學科教學的特色。

  2、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加強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注重基礎,培養技能,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有紮實的地理知識及地理技能作基礎。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應教給學生方法,聯絡實際,培養技能,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運用地理知識解決身邊問題,增強學生環保意識。能力目標是透過教學中的學法來完成的,指導學生整理出基礎知識,總結出知識規律,構建知識網路。學會運用知識,逐步形成綜合能力。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也更能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絡的分析能力。

  強調地理知識間內在聯絡,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徵。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聯絡,強調地理因素之間的作用,強調區域間的各地理因素的聯絡以及互相影響。

  3、注重學習方法指導,重視思路點撥,反對題海戰術。

  初中學生形象思維、簡單記憶方面能力較好,而邏輯推理、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還不成熟,對於已學知識的遷移應用,以及透過閱讀地圖和文字材料,提取有用資訊去回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較弱,許多學生往往理不清答題思路,地理表達的組織能力也較差。因此,在進行適量的練習訓練基礎上,應加強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規範學生用科學性的學科語言進行答題,以提高學生的地理表達能力。

  教師要精選資料,要設計貫徹訓練學生“資訊獲取能力”思想的習題,並在練習中注意設定有訓練意義的情境。讓學生在解題中瞭解考試命題的原則及思路,研究題目型別,揣摸解題方法,從而掌握各類題目的基本特徵及解答規律,不斷在解題的過程中總結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注意加強地理專用名詞書寫訓練。

  從評卷過程看,地理名詞錯別字不少,平時老師在教學當中應當要注意加強書寫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規範學生平時的書寫。

  5、加強地理解題技巧的訓練

  為了避免學生在考試不必要的失分,提高成績,在平時教學和複習教學中,建議根據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要透過解題技巧的講解和進一步的訓練,以切實提高學生在審題時獲取有用資訊的能力;思考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述和書寫時的條理性、邏輯性和規範性。

  6、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學中要注意創設問題情景,聯絡社會和生活實際,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學生對學習地理感興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