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風險管理工作計劃
納稅風險管理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是針對每個專案所指定的方向與規劃,在專案實施過程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納稅風險管理工作計劃,一起來看一下吧。
納稅風險管理工作計劃篇一
為進一步做好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根據自治區地稅局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要求,落實2016年伊犁州地稅局黨組確定的各項稅收工作任務,結合上年度工作實際,制定2016年稅收風險管理計劃。
一、工作目標
一是風險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將風險管理工作拓展到徵管工作的各關鍵環節,引導稅收管理員以風險管理思維開展各項工作,使風險管理成為徵管質效的堅強保障。二是團隊協作不斷加強,在已順暢運轉的縱向閉環流程基礎上,理順橫向協作流程,為全面推進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提高風險管理工作質效。三是風險團隊力量不斷增強,透過實務操作和強化培訓,塑造一支有豐富應對經驗的風險管理團隊,並以此帶動基層局其他稅源管理人員提升應對能力,為促進風險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四是應對質量穩步提升,以績效考核為抓手,大力強化應對環節監督,狠抓風險應對質量和稅款入庫。五是風險管理成果持續轉化,引導基層局不斷加強風險應對結果的分析運用,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行業稅源管理,使稅源風險持續降低,納稅人稅法遵從度穩步提升。
二、重點工作
(一)進一步理順稅收風險管理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橫向協作機制
根據《自治區地稅系統稅收風險管理辦法(暫行)》、《全疆地稅系統稅收風險管理橫向協作辦法(暫行)》及自治區地方稅務局風險管理工作要求,與稽查局、各業務處共同研究制定《伊犁州地方稅務局稅收風險管理橫向協作實施辦法》,重點解決目前高風險推送、中低風險轉高風險及伊犁州地稅局風險管理團隊協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格績效問責,形成長效橫向協作機制,為全面推進風險管理工作夯實基礎。
(二)加強風險模型建設和應用工作,提高風險模型指向的準確率
一是以自治區地方稅務局風險特徵指引庫為主,以本地徵管提煉風險指標為輔,大力加強風險模型建設和應用工作。繼續採取以行業綜合風險模型建設為主、特定事項風險模型建設為輔的思路,爭取實現風險模型覆蓋地稅全稅種、風險事項覆蓋徵管工作各關鍵環節的“兩覆蓋”目標,努力提高風險模型指向準確率,為提高風險應對質量打好基礎。
二是加大國家稅務總局重點稅收風險事項落實力度。以戶籍風險、發票風險、股權轉讓風險、非學歷教育培訓風險、金融企業中間業務風險、零申報風險、國地稅關聯稅種風險、建築工程專案風險、欠稅風險、退稅風險為重點,按風險事項大類不斷研究、總結、細化風險指標,切實落實好國家稅務總局重點稅收風險事項應對工作。
(三)強化風險應對環節監督,加大風險應對複查機制落實力度,提高風險應對質量
依託風險管理平臺,採取實地抽查、電話回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實現風險應對各環節跟蹤監督。確保風險應對工作落到實處、不走過場,各基層局在風險應對過程中執行稅收政策準確統一不出現偏差,風險應對工作廉潔高效。按季開展風險應對複查工作,檢驗各基層局工作質量,提高各基層局風險應對能力,進一步規範應對程式,提升應對質量。
(四)強化風險應對結果應用,以分析成果促進徵管質量的提升和風險模型的改進
伊犁州地稅局按季召開風險管理工作專題分析會,在向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彙報工作進展的同時,總結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煉風險應對成果,解決風險模型中存在的問題。將分析成果及時向各業務處反饋,並下發各基層局,指導風險應對工作,形成風險應對與成果運用的良性迴圈。指導基層局利用風險分析結果加強稅源監控和納稅輔導,透過稅源風險防範使風險管理成果有效轉化為徵管質量的提升,充分發揮風險管理補缺功能,進而提高風險管理的促收成效。
(五)加強資料採集與利用,拓寬資料來源
將“大資料”理念引入日常徵管。一是落實“網際網路+風險管理”,藉助網際網路拓寬風險管理資訊來源渠道,透過外部資訊交換平臺和風險管理平臺,將採集的網際網路資訊充分運用於風險推送和應對工作中,提高風險管理介入的及時性和風險應對的準確性。二是充分利用相關部門提供的第三方資訊,防範納稅人自行申報資料不準不實及徵納雙方資訊不對稱造成的稅源管理風險。
(六)加強州級重點稅源企業風險防控
根據《新疆地稅系統稅源分級分類監控管理辦法》(新地稅發〔2015〕201號)要求,與稽查局、各業務處聯合建立州級重點稅源庫,制定採集資訊標準,定期採集相關資訊,充分利用“金稅三期”軟體、稅收管理平臺和風險管理平臺,做好重點稅源日常監控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風險推送,確保重點稅源企業管理到位。
(七)加強國地稅風險管理合作
一是共同做好伊犁州直財稅資訊平臺建設業務需求上報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資訊共享機制,實現第三方資料共有,風險推送戶互報,風險應對結果共享;三是有針對性的選擇國稅部門與地稅部門的重點稅源交叉管戶,嘗試開展聯合風險推送與應對,在提高風險應對全面性的同時減輕納稅人負擔。
(八)稅源風險管理與稅務機關內部風險防範有效結合
在國家稅務總局徵管規範、自治區地方稅務局徵管規程及“金稅三期”軟體平臺的研究上下功夫,找準徵管工作關鍵環節及重點事項中可能存在的稅務機關內部管理方面的風險,與稅源風險管控有機結合,在堵塞徵管漏洞的同時查詢徵管程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防範執法風險。
(九)適時試點縣(市)局風險管理全流程運轉
為充分發揮各縣(市)局風險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今年將結合各局稅源規模、人員狀況及風險管理工作推進現狀等因素,經自治區地稅局批准後,選擇部分縣(市)局,在伊犁州地稅局的指導和監督下開展風險管理全流程運轉工作,為下一步工作積累經驗。
(十)加強欠稅管理
2015年,受經濟下行因素特別是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因素影響,風險應對稅款入庫率偏低。今年將在總結上年度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加強欠稅管理,定期通報稅款入庫情況,由各業務處室分稅種督辦。
(十一)強化風險管理培訓,提高風險應對人員整體素質,加快風險管理人才培養
以風險管理平臺使用、風險特徵指引應用、稅收政策及財會知識為培訓重點,採取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培訓方式,提高風險應對人員整體素質,促進風險應對質量提升。透過“青藍工程”強化幹部業務知識“傳幫帶”,加快風險管理人才後續培養,儘快打造出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風險管理團隊,為推進徵管改革添力。
納稅風險管理工作計劃篇二
20xx年全省稅收資料管理和風險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圍繞組織收入目標,以資料管理為基本保障,以提高風險監控能力為重點,以大企業稅收管理為引領,加強涉稅舉報業務與風險管理的'融合,進一步提高管理質效。
一、最佳化涉稅資料管理
(一)改進資料質量管理方式。建立資料質量服務提醒機制,重點開展對財務報表、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申報、土地增值稅專案清算申報等涉稅資料質量的校驗提醒工作;梳理、整合、完善大集中系統前端邏輯校驗規則,制定前端邏輯校驗稽核清單並適時釋出。
(二)最佳化第三方資料採集。大力推動政府和相關部門構建涉稅資訊交換機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風險管理需求為導向,遵循必要、有效的原則,積極獲取“為我所用”的第三方資料;努力探索基於網際網路等網路平臺採集涉稅資料,充分滿足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全面應用第三方資料管理平臺,修訂和完善第三方資料採集目錄和相關標準,規範資料採集和處理。
(三)完善風險管理資料支撐。依託大集中系統資料倉庫和全省第三方資料管理平臺,完善稅收風險管理主題資料庫,規範風險指標資料來源,提高識別效率;根據風險管理工作的需要,有針對 性地補充採集部分涉稅資料,為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提供資料支撐。
二、提升稅收風險監控能力
(四)完善風險管理相關制度。在認真研究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稅收風險識別、等級排序及推送管理機制,規範風險任務管理。
(五)加強風險計劃管理。加強部門間溝通協作,充分發揮各業務處室的專業特長,從各處室職能角度,結合政策落實和年度工作重點,利用歸集加工的內外部資料,科學分析全省稅收風險分佈的重點地區、行業、稅種、事項等,提高風險管理計劃與組織稅收收入的契合度。
(六)最佳化風險識別模型和風險指標。依託各業務處室開展對稅收政策的梳理分析,逐步形成分行業、分稅種和分特定事項的風險特徵庫;配合各業務處室對全省風險識別指標體系的應用情況開展週期性的評估、清理、最佳化和補充,做好指標分類分級管理與反饋結果分析,形成風險指標動態管理;組織開展全省重點模型和指標建設,擴充第三方資料風險指標,為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支撐。
(七)突出人機結合的風險分析。強化對系統自動識別風險的人工分析與驗證,努力提高風險識別的準確性;研究制定稅源資訊反饋管理規範,將基層分局掌握的稅源資訊有效地轉化為稅收風險點資訊。
(八)強化稅收風險任務管理。依據省局出臺的稅收風險等級劃分標準,兼顧納稅人稅法遵從狀況,合理推送應對任務,滿足基— 2 —
層稅源管理和組織收入的需要;完善風險應對策略,做好風險點和應對策略的解釋與輔導;加強對風險應對效能的分析,及時發現數據質量和風險指標上存在的問題,並認真加以改進。
三、深化大企業稅收管理與服務
(九)完善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執行機制。全面落實《江蘇省地方稅務局關於總局和省局定點聯絡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開展。
(十)深化大企業分集團和分事項稅收風險管理。做好總局2015年相關企業集團的風險管理專項工作,同時對股權轉讓、跨境投資、關聯交易等重大事項進行風險監控;繼續完成總局2014年8戶企業集團的風險應對和總結反饋階段工作,督促企業做好整改,適時將8戶企業集團的風險管理工作成果推廣到行業的其他企業集團;做好2014年省局2戶定點聯絡企業風險管理後續工作。
(十一)建立健全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研究建立定點聯絡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制定分行業、分集團的大企業稅務風險指引;研究建立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測試指標體系,引導幫助大企業健全內控機制,防範稅務風險。
(十二)妥善處理大企業的涉稅訴求。收集了解大企業涉稅訴求,做好與相關部門和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協調,做到規範受理、認真處理、及時回覆;對納稅人普遍反映的涉稅問題,要統籌協調並努力實現稅法適用的確定性和執行的統一性。
(十三)加快推進大企業稅收管理平臺建設。針對大企業的特 — 3 —
點,建立大企業財務帳套等資訊採集機制,完善大企業涉稅資料常態化報送管理,強化大企業第三方資料與涉稅情報採集,形成完整、規範、統一的集團一戶式基礎資訊庫;完善現有系統和軟體功能,滿足集團名冊管理、個性化服務、遵從評價和業務協作等管理需要。
四、進一步做好涉稅舉報管理工作
(十四)加強涉稅舉報日常管理。按照《江蘇省地方稅務局關於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加強對檢舉資訊的研究、分析與運用,推進涉稅舉報業務與風險管理的融合,規範稅收違法行為檢舉受理、處理、告知等各環節管理。
(十五)提升涉稅舉報的資訊化管理水平。編寫涉稅舉報的資訊化管理需求,開發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工作平臺,實現不同部門、不同層級間檢舉案件轉辦、交辦、督辦的流程化處理,推進涉稅舉報資料電子化檔案管理,提高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