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氣象法貫徹落實情況的工作總結報告

縣氣象法貫徹落實情況的工作總結報告

  自從《氣象法》、《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安徽省氣象管理條例》及《政府令》實施以來,潁上縣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縣政府加大了對氣象事業的投入,並對氣象部門的計劃財務雙重體制落實、人影工作、防雷工作、觀測環境保護工作按規定予以落實,在政策上支援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為我局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鄉鎮自動雨量網措施、災害性天氣預報釋出等業務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下面就我縣對“一法兩例”和一令“政府令”的貫徹實施的情況報匯如下:

  一、《氣象法》的宣傳和計劃財務雙重體制落實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自2000年1月1日頒佈施行以來,有力地促進了地方氣象事業的發展。潁上縣氣象局認真組織職工學習、培訓、考試,還專門進行了氣象法的執法業務培訓,部分氣象職工已取得執法證,進一步規範了氣象活動和行為。同時在宣傳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透過散發宣傳材料、廣播、張貼標語等方式,開展對《氣象法》及有關知識的宣傳,取得初步效果。氣象局基本能夠按照《氣象法》賦予的職能,開展氣象服務工作。長期以來,潁上縣氣象局始終堅持氣象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堅持把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基礎性公益服務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監測預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開展了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為農業生產服務,為各種重大社會活動服務等多項服務工作。氣象局每年緊緊圍繞縣委、政府的生產計劃安排,及時提供天氣預測預報服務工作,重點抓住各個生產期關鍵環節,及時準確地為工文章版權歸第1作者所有!農業生產提供相關的氣象資訊,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特別是在防災減災和為農業生產服務方面成效顯著,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計劃財務雙重體制得到了縣政府的落實,20xx年雙重財務體制縣政府給予落實了15萬元,人工增雨、鄉鎮自動雨量網建設等專項經費落實了24.5萬元。

  二、以防災減災為中心,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多年以來,氣象部門堅持把為農業服務放在首位,在關鍵農事季節,為縣委、縣政府部署農業生產和抗災奪豐收提供了及時有效的預報情報服務。同時,緊緊圍繞本縣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以糧食為重點,防災減災為農業生產服務為目的,應用先進的氣象科技手段,科學有序地組織了乾旱季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業,降低了和緩解了旱情、有效地遏制了冰雹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稱讚。如20xx年的夏旱和秋旱,我局分別實施了四次人工增雨作業,減輕和解除了旱情。特別是去年11月9號,在市氣象局的統一指揮下,我局在六十鋪鎮和十八里鋪鄉炮點,實施作業,周圍的鄉鎮增加降雨量近10毫米左右,有十多個鄉鎮受益,減輕了旱情,對小麥播種起到良好效果,充分發揮了氣象的科技優勢,體現了氣象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價值。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三、為方便人民群眾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服務。

  縣氣象局堅持走氣象現代化發展的道路,加強地面測報和氣象預報服務工作,開闢了氣象資訊服務新渠道。開設了“12121”氣象資訊服務語音信箱、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手機簡訊,滿足了工農業生產發展及廣大人民群眾對氣象資訊的迫切需要。

  四、依法開展防雷減災工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為防禦和減輕雷電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按照《氣象法》的規定,氣象部門廣泛宣傳防雷安全知識,我局每年與縣安委會、消防隊聯合到全縣的加油站、重點企業、學校、醫院、糧食儲備庫等公共場所和重點單位進行防雷安全檢查工作,同時在縣服務大廳還設立了服務視窗。為企業的安全生產和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觀測環境保護狀況。

  自《氣象法》實施以來,縣政府很重視對氣象觀測場環境的保護,縣建委對影響其環境的徵地、建築進行了最大限度地禁止。縣政辦以(20xx)178號檔案下發了“關於加強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的意見”的通知,目前,我縣的氣象觀測環境保護良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氣象事業是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日益繁榮,各行各業對氣象預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落後的預報手段、方法、傳遞方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不能適應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面對不斷髮展的社會需求,氣象事業的發展與經濟建設的發展已不太協調,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氣象法》的宣傳力度、廣度不夠,執法隊伍初步建立,法律意識和執法業務素質亟待提高。《氣象法》頒佈施行以來,宣傳、學習主要在本系統內開展,社會面不廣,深度不夠,很多部門和群眾對《氣象法》的瞭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