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陽縣首批科級幹部赴蘇州培訓考察報告範文

宜陽縣首批科級幹部赴蘇州培訓考察報告範文

  宜陽縣首批科級幹部赴蘇州培訓考察報告為落實黨中央對新時期幹部培訓工作的要求,根據省、市組織部門的有關指示精神,按照我縣2004年年初組工會議提出的工作任務和目標,經縣委常委會議研究,縣組織部從各鄉鎮和縣直部門選派了五十名優秀科級幹部赴蘇州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培訓活動。培訓期間,學員們認真聽課,仔細記筆記,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各種考察實踐活動,並在課餘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培訓結束後,每個人都寫了調研文章和心得體會。

  透過這次培訓,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提高了素質。培訓取得了明顯效果,達到了預期目的。

  一、基本情況回顧

  這次宜陽科級幹部赴蘇州培訓班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德新帶隊,學員由縣組織部、宣傳部、法院、監察院、黨校、電大、黨史辦、縣直工委、行政中心和縣直21個委局的科級幹部及19個鄉鎮的組織副書記(或黨委委員)組成。培訓時間為2004年11月7日至11月22日,培訓地點在蘇州農村幹部學院。這次培訓採取邊學習邊考察,理論與實踐想結合的方式進行。安排理論學習9天,授課老師為蘇州大學、農幹院的教授和當地一些部門的負責同志,重點講授了蘇州經濟發展現狀及特點、政府職能轉變、“三農”問題和基層黨建、投資環境建設、招商引資實務、民營經濟、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設與人的素質等內容。安排實地考察六天,考察了蘇州老城的人文景點,中新合作工業園區的外向型經濟,吳江、張家港、常熟、崑山等地的民營經濟,太湖西山的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中國第一村—華西村和全國文明村—將巷村,周莊、錦溪等江南水鄉的旅遊產業和上海浦東新區等。

  透過課堂學習和實地考察,蘇州給我們的印象是,人文積澱深厚,市場活力很強,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兩個文明”共同進步。

  二、取得的主要成績和經驗、

  1、認識到位,組織得力,成效顯著。

  我縣這次組織的科級幹部異地培訓活動,人數多,時間長,內容豐富,是多渠道培訓幹部的第一次嘗試。活動開展之初,縣委高度重視,專題召開常委會議研究,張景彥部長親自安排佈署,並在學員赴蘇預備會議上作專題要求。培訓班由一名副部長帶隊,提前赴蘇州進行全面安排。學員們非常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自覺遵守活動紀律,服從組織安排,統一行動,相互關照。由於認識到位,組織得力,上下一致,培訓班圓滿完成了預期的學習和考察任務,如期返回宜陽。透過這次“集體洗腦“工程,考驗和鍛鍊了我縣的幹部隊伍,組織部門增加了對縣科級幹部的瞭解,積累了培訓經驗。參加培訓的學員們相互瞭解,共同學習,交流了經驗,達成了共識,更有利於今後我縣部門之間,部門和鄉鎮之間工作的協調和開展。

  2、安排安理,行動統一,學有所成。

  過去我縣對科級幹部的培訓一般在縣委黨校進行,以理論學習為主,時間安排相對較短,學員在本地參加培訓,往往擺脫不了單位工作的影響,學習時間難以保證。加之缺乏實踐活動,學習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這次,縣委安排的幹部異地陪訓,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部門專人帶隊,統一紀律,統一食宿,統一上課,統一行程,學員們懷著極大的興趣,一心撲在學習和考察活動上,不受單位工作影響,時間充分保證,思想高度集中,都取得了較大收穫,使這次培訓收到了顯著效果。

  3、對照先進,找到差距,提高了素質。

  幹部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員素質,為宜陽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援。這次縣幹部培訓選在經濟發達的蘇州進行,蘇州經濟發展活躍,人文積澱較厚,幹部觀念超前,現代意識較強。學員們在學習和考察活動中,從各個方面接受教育,對照先進找差距。一方面學到了當地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學到了當地幹部高效的工作作風和先進理念,另一方面在潛移默化中找到了差距,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提高了素質。

  三、幾點體會和共識

  這次培訓活動結束後,按照要求,學員們都在短時間內寫出了考察報告和心得體會(每人3篇文章,1篇考察報告,2篇心得體會),上交組織部。從學員們的'文章中可以得出以下幾點體會和共識:

  1、蘇州人搶抓機遇的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蘇州改革開放以來,抓住了三次大的發展機遇。第一次是抓住了聯產承包帶來的鄉鎮經濟大發展機遇,創造了聞名遐邇的的“蘇南模式”,使鄉鎮工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完成了原始的資本、技術和人才積累,為目前蘇州製造業的大發展尊定了堅實基礎。同時,鄉鎮經濟的大發展還轉移了大批農村勞動力,加快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程序,激活了小城鎮的發展潛力,使一座座千年古城煥發青春,一座座新興工業城鎮拔地而起,進一步使蘇州的城市化戰略能在更高的起點上實施。第二次是抓住了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機遇,興建了一大批經濟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平臺,吸引了大量外資的進入。第三次是抓住了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的機遇,打響了“蘇州製造”的品牌,初步建成了現代高科技產業製造基地。

  正是因為蘇州人這種搶抓機遇的意識,才使原本沒有考慮蘇州的的中新合作工業園區最終落戶蘇州,也使得蘇州在短短的十年間,由外向型經濟帶動,實現了經濟的迅速騰飛。2003年度取得了GDP全國第五、財政收入全國第六、農民人均收入全國第四、進出口總額全國第三、完成工業增加值全國第二、實際利用外資全國第一的驕人成績。蘇州也因這一系列的輝煌成就被評為“全國2004年度最具活力的城市。

  2、蘇州以人為本,全力打造經濟發展環境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

  蘇州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過程中,重視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以人為本抓教育,提高人的素質,打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作法值得我們深思。他們認為,人才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關健,是打造投資環境和實施招商引資的主體。因此,蘇州市各級政府部門重視對幹部素質的培養,提出了“學說話(會普通話和英語)”、“學走路(會開車)”、“學寫字(會電腦操作”、“學洗身(乾乾淨淨做人)”的“四學”口號,改善環境先從提高幹部素質,改善幹部作風入手,在全社會營造“能者上、庸者下”,“安商、親商、富商、”先進理念。經常性的派出優秀幹部到先進地區和發達國家受訓,轉變觀念,樹立超前意識和服務意識。在接受大上海輻射和引進外資過程中,他們更注重引進各類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吸引外商方面,他們全力推介蘇州的人文環境,增強環境的親合力。

  3、蘇州招商引資的一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2003年度蘇州引進外資首次超過上海,位居全國第一,實際到帳外資達到68億美元。2004年前三季度統計,江蘇省外資引進52%來源於蘇州,目前在蘇外資專案累計達到2800多個,其中投資1億美元以上的24個,3000萬美元以上的149個,1000萬美元以上的451個。蘇州在招商引資方面,以吸引跨國公司資金和臺資為主,在具體方法上,一是搞好環境建設(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吸引外商;二是以專案和開發區為載體,以商引商,產生積聚效應;三是搞好服務,親商、安商和富商,把商人留住。四是把引資和引智相結合,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理念,加快培訓本地人才;五是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招商引資隊伍,利用各種人際關係找門路,上專案,引資金。六是以知名人士、知名景區等人文環境為品牌,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4、蘇州發展民營經濟的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吸取。

  蘇州近年來鄉鎮一級的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湧現出了“日出萬匹,一被天下”的絲綢之都-盛澤鎮,全國文明村-蔣巷村等典型代表。蘇州在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重視帶頭人的作用。太倉市一個鎮提出黨員幹部要“雙帶”,即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他們認為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也是能人經濟,鄉鎮黨員幹部裡能人很多,政府應該支援和鼓勵他們帶頭興辦企業,在政策和貸款等方面為他們提供便利。黨員幹部撲下身子辦企業,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濃郁的商業氛圍,進一步帶動廣大群眾創業經商,也會使黨和政府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群眾。同時,為了防止黨員幹部犯錯誤,他們也嘗試進行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安排,如公佈收入,廉政備案等。

  5、蘇州發展經濟的典型理念值得我們思考和提倡

  在蘇州學習的十幾天時間裡,學員們所到之處,經常會聽到一些當地流傳的嶄新理念,如“安商、親商、富商”,“透明性政府、陽光式服務”,“既富口袋、又富腦袋”,“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幹部不聽群眾話”,“量才使用,育才待用,外才我用,以才生財”,“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要吃飯,找市場,不找市長”,“百姓不願乾的事政府幹,百姓願意幹的事政府不要幹”,“百姓幹事是為了掙錢,政府幹事為的是服務”,“幫助引資的是恩人,前來投資的是親人,開啟招商之門的是能人,影響投資環境的是罪人”等,這些理念包含很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鑑。

  四、幾點建議

  200年初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工業興縣和產業富民統攬工作全域性,圍繞“三大目標”,改造提升縣辦工業、服務協調省市營企業、強力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加快壯大農業產業(四輪驅動),搶抓機遇,真抓實幹,經濟社會呈現出了較強的發展勢頭。特別是以龍羽電廠為龍頭的城北工業園區初具雛形,恆基鋁業20萬噸氫氧化鋁、黃河同力450萬噸高標號水泥生產線、洛陽新區供熱中心2×13.5萬千瓦熱電廠、宜源公司氟化鋁等骨幹工業專案開工興建,跨境兩條交通幹線南車線宜陽段、安虎線宜陽段全線貫通,城關、尋村、張午等鄉鎮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我縣與上海徐彙區徐家彙辦事處締結友好關係,招商引資獲得突破。這些變化反映了我縣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一個發展時期,抓住機遇,借鑑先進經驗,加快發展,建議縣委政府還要研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以加快建設洛陽衛星城市為目標,依託現有工業基礎和資源、區位優勢,儘快制定和完善經濟發展戰略(基礎資源要摸清,產業定位要準),以科學的發展戰略統領經濟工作的全域性。同時,要求各鄉鎮也要儘快拿出具有比較優勢並與縣經濟戰略相銜接的發展規劃,利用洛南開發和洛陽高新技術開發區向我縣輻射的機遇,引進人才、引進專案、引進技術和資金,形成投資宜陽,創業宜陽的新一輪發展熱潮。

  2、加快建設以電廠為龍頭的北城工業園區和洛南工業帶,改善工業園區周邊環境,作為下一步招商引資的載體精心包裝。

  3、加大北城區基礎設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美化靚化香鹿山周邊環境,為前來投資的客商提供便利條件。

  4、從中青年幹部隊伍中選撥培養一批人際關係較好,素質較高的招商引資隊伍,專業從事招商引資活動,與招商專門機構掛靠,把招商工作從各鄉鎮和部門的責任目標中分離出來。

  5、下大力氣整頓幹部作風,在民營經濟展初期,少管理,多服務,放水養魚,形成全社會投資興業的良好氛圍。

  6、挖掘境內自然和人文資源,搞好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招商引資,打好旅遊這張名片。

  7、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援鄉鎮黨員幹部經商辦企業,積聚商氣,以商引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