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幹部學員赴寧考察報告範文

中青幹部學員赴寧考察報告範文

  10月23日至11月4日,市第12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全體學員根據學習計劃安排,在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的組織下,赴寧波市委黨校進行異地教學。在13天的時間裡,我們聽“真經”於堂上,觀“潮湧”於衢中,虛心學習,認真思考,觸動不少,獲益良多。既開闊了眼界,增加了見識,又找到了差距,增強了信心。異地教學為全體學員提供了跳出看的機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這次寧波之行,我們重點聽取了“十一五”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矛盾及其思考、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繼續走在前列、實施港橋海聯動促進寧波經濟發展、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與城市競爭力提升、民營經濟與寧波活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網路與當代社會、幹部心理素養與心理效應等10個方面的專題報告和講座,實地考察了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侖港、天一廣場、餘姚丹山赤水、全球生態500佳奉化市滕頭村、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慈溪市周巷鎮、省級全面建設小康示範村慈溪周巷長勝市村、寧波雅戈爾集團、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等10個現場教學點。這些考察點各具優勢,各具特色,集中代表了寧波市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果。置身高樓林立的都市,徜徉富饒整潔的村莊,靠前觀察深入實施城鄉聯動、產業聯動、港橋海聯動、內外聯動、生產生活生態聯動、經濟社會發展聯動等“六大聯動”發展戰略的澎湃之勢,親身感受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矯健步伐,無不為寧波的發展成就而驚歎,無不為寧波成為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經濟中心而折服,無不被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深深打動,無不被廣為傳送的甬城之愛而感動。

  寧波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556.7萬,其中市城區面積2560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213萬,轄6區、2縣和3個縣級市,是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副省級計劃單列城市。寧波市依託其優良的港口資源條件、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及接壤上海、瀕臨杭州灣的獨特區位優勢,經濟發展空前,活力四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富足,一個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正散發熠熠光彩。寧波人堅持走在前列、幹在實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先後獲得了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多項桂冠。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46.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28.84億元,第二產業1353.53億元,第三產業964.03億元;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66.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12.3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3.11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334.95億美元,其中出口222.3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4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10元。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排名中,寧波市位居第18位,其中經濟發展水平位居第8位。在《福布斯》中國大陸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連續兩年位居前列,在中國社科院公佈的中國200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寧波位居第6位。寧波市下轄的餘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縣、寧海縣都為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即,縣域經濟與城區經濟之比為5:5。

  二

  在這次異地教學中,全體學員都強烈地感受到,寧波市的今天或許就是我們市的明天。要加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步伐,就必須認真總結他們的先進經驗,學習借鑑他們的做法,將對我們實現由小康向現代化的歷史跨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概括起來,寧波市的發展至少有這麼幾條基本經驗。

  1、時時事事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時時事事緊扣發展這一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第一,他們促發展不為形勢所左右,不被其他工作所幹擾、沖淡。不管某一時期國家出臺什麼宏觀調控政策,他們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當別人還在爭論、左顧右看的時候,他們早已走在前頭,用一句詩來講,就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第二,他們促發展的領導力量集中。即2、4、8理論,市級、縣市級、鄉鎮級領導分別保證有20%、40%、80%的精力用於抓經濟建設;每條線、每個部門都在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而且這些服務不是抽象間接的,而是具體直接的,有實實在在的工作任務和考核要求。第三,他們促發展敢於突破框架和本本,只要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發揚“四千萬”精神(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山萬水),在實際操作中進行變通。第四,他們促發展,有著十分強烈的機遇意識,既善於搶抓機遇,又關於變挑戰為機遇。他們認為宏觀調控是機遇,人“下”是我“上”的機遇。緊緊抓住了國企改革、市場經濟培育和發展等歷史性機遇,獲得了先發優勢。

  2、面向新世紀,建設和發展做到視野開闊,著眼長遠,高起點、大手筆。無論是繁華的天一廣

  場商業圈、老外灘、東錢湖、三江口,還是寬闊氣派的鄞州大道、現代化的高教園區、花園式的雅戈爾工業園等等,無不是悠久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活力的交相輝映,無不是東方底蘊與西方時尚、實力與魄力的有機融合。城市建設是這樣,其他如人才引進、企業叢集發展、旗艦企業培育、爭創名牌以及社會事業發展等等也一樣,以超前眼光的大氣魄、大手筆、大動作來精心設計建設。在未來的競爭中,寧波把自己定位於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結算中心、外貿進出口中心。在區域發展上,他們正在實施“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就是要建設東部新城和現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資訊港,推進產業高度化、協調化,構築寧波經濟圈。

  3、十分重視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社會事業、人文環境既是區域發展的資源和條件,同時又是區域發展的重要目標,是區域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寧波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把精力和發展的重點放在基礎設施、科教文化事業、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上,大投入、大建設,創造了一個非常優越的基礎設施條件、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富有現代氣息的城鄉環境。優越的環境和優良的條件,吸引了一個個大的專案投資寧波,截止底,累計批准外商直接投資企業10026家,投資總額406.8億美元,合同外資25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2.7億美元,29家世界500強公司在寧波投資興辦56家企業。他們抓精神文明建設,著重抓教育文化事業發展,抓科學生活方式的倡導和示範,抓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汙染治理,抓各行各業的工作和服務規範,抓社群文體活動的開展,抓社會執行秩序的管理,從而達到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幹部有敢於直面困難與挑戰的精神狀態,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來擔起建設跨世紀的重任。一個地方能否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幹部的精神狀態和幹部的素質起著關鍵的作用。或許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精神是最好的詮釋。一是責任心、事業心、使命感。學習考察中,不管是黨政幹部還是黨校教師,無不傳遞著一種時不我待的憂患意識和奮起直追的時代精神,都以發展為己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不滿足已有的成績,自我加壓,超越自我。寧波把上海作為自己趕超的標杆,規劃跨行政區域,以都市圈來統籌整個大寧波市的發展。三是敢於突破、敢開先河,按照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為有效發揮北侖區域的整體功能,理順了北侖區、開發區的管理體制,兩區合併,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推動了北侖區域的快速發展。四是埋頭苦幹,求真務實。務實的寧波人長期受浙東學派的薰陶,強調的是要實事求是,低調辦事,不事張揚,眾富不露富。

  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正面臨著全面接軌滬杭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周邊城市的激烈競爭,如何在競爭的夾縫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綜合實力確保嘉興首位、浙江領先和全國升位,寧波的經驗值得借鑑。我們應圍繞打造環杭州灣現代工貿強市、長三角文化旅遊名市、杭嘉湖宜居創業新市這一目標,在發展大產業、構築大載體、促進大統籌、最佳化大環境上下功夫,努力促進由小康向現代化的歷史跨越。

  1、在發展大產業上要明確兩個支點: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經濟中,先進製造業體現產業重心,現代服務業體現增長潛力。先進性是製造業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根本體現,打造先進製造業的第一條就是要把科技、資訊、人才切實武裝到企業中去,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引進先進管理理念,向科技要效益,向資訊要效率,向人才要發展。與此同時,要積極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努力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就是要立足現實基礎,抓住皮革經編、家紡印染、印刷包裝、機械電子、醫藥化工等“1232”產業,透過扶強扶優、合併改造等途徑,大力培育發展龍頭企業;要發展壯大中小企業,使龍頭企業與配套的中小企業形成緊密協作和比較健全的產業鏈,從而提升產業發展層次。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就是要立足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和推動,加大經濟增長的中間投入。要按照跳出工業抓工業的思路,推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現代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跨越發展。特別要重視金融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建立以民間資金為主體的風險投資資金,引進一批外資外地銀行,強化信用擔保,拓展資本市場,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為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援。

  2、在構築大載體上要突出兩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要致富先築路。積極推進高速公路連線線、運河改道、通村達戶到組道路建設,構築公路、鐵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網路體系,努力發揮綜合交通運輸優勢,方便與外界的聯絡,縮短與各地的時空距離。要進一步理順省級開發區、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和鎮工業功能區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透過大開發、大投入,實現大集聚、大招商,真正構建發展的大平臺。要突出產業的專業化佈局,引導分散在全市的塊狀經濟向園區集聚,加快推進園區佈局結構的調整,更好地發揮叢集功能。要加快各工業區的資訊化、生態化改造步伐,著力建設數字化、迴圈型園區。

  3、在促進大統籌上要抓住兩個節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鄉社會事業一體化。從的實際來看,統籌發展的重點是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突出產業建設、農民增收這個關鍵環節,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思路,著重做好發展設施型農業、城郊型農業、觀光休閒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型農業等五篇文章,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訓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把握減少農民、減少村莊的社會發展趨勢,長遠性、高起點制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力促城市文明向農村文明輻射、城市文化向農村傳播。深入開展“小康示範、百村整治”、“生態家園”工程,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對農村文化事業的投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資源,培育鄉土文化,繁榮

  農村文化事業;加強城鄉社群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建立健全農村疫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衛生機構,儘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網路。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切實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城鄉教師對口制度,調整全市中小學校佈局,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城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4、在最佳化大環境上要強調兩個基點:環境創優,服務提效。要抓好硬體建設,加快一主兩副多星建設,進一步美化城鎮環境,提升城鎮功能,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鎮體系。大力推進社會轉型,從傳統社會轉向文明、法治、生態、開放的現代化社會,營造吸引外來投資者的親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力,使成為聚才磁場、創業樂園、投資熱土、成本窪地、安全港灣、生態家園。在軟環境建設中,最關鍵、最突出的還是審批制度的改革。審批環節繁瑣、週期長仍然是企業引進和發展中的無形關卡。鞏固和深化效能建設,繼續推進審批制度改革,一是要加強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辦證視窗建設,所賦予的許可權要進一步到位,所負有的職責要進一步明確,切實履行好服務職能;二是要加強流程和通道的建設,使之通暢、綠色、簡便,各部門之間要溝通、協調、銜接好;三是要把好關口,“批”與“審”有機結合,對汙染企業的審批、企業用地的面積、投資強度、建築密度等都要進行調控。總之,透過營造設施配套的基礎環境,完善創業功能;營造富有活力的政策環境,激發創業熱情;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鼓勵創業行為;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提升公信力和吸引力;營造綠色優美的生態環境,提升創業能力;營造穩定有序的法治環境,保障創業權益。

  學寧波之長,創之新。發揚敬業奉獻、猛進如潮的精神,幹在實處、勇立潮頭,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