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研究分析報告
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研究分析報告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002(2012)02-0082-07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生命群體,根據大學生個體生命特點和特定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進行的,旨在引導大學生識讀生命價值、喚醒生命價值意識,確立生命價值目標,最終形成先進的、科學的、合理的生命價值信念、信仰、理想的社會實踐活動。從世界範圍來看,生命教育和生命價值觀教育從20世紀60年代從西方國家起步,到80年代逐步推廣,21世紀已經遍及全球,但是嚴格意義上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在我國只是剛剛起步。進行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於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和發展,也有利於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實現其自由全面的發展。有鑑於此,本文選取近年來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部分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回顧與分析。
一、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內容狀況
雖然我國的生命教育起步較晚,但隨著不斷深入的發展,其理論研究也日益豐富和完善。如馮建軍的《生命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劉濟良的《生命教育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劉XX等著的《生命的律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王北生等著的《生命的暢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顧海良的《生命教育大學生讀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等著作,都對生命教育及生命價值觀教育做了論述。但從目前來看,國內專門冠以“生命價值觀教育”名稱的研究專著較為少見,尤其是以大學生為研究物件的專題研究更是不多。在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中,在學術著作方面,迄今為止,只有梅萍教授等著《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一書。
我國國內關於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剛剛起步,研究成果多以論文形式存在。2011年10月,筆者選擇在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和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以“題名”為檢索項檢索了1999年至2011年間公開發表的論文。結果以“生命價值”為檢索詞查到7111篇,以“生命價值觀”為檢索詞查到590篇,以“生命價值觀教育”為檢索詞查到47篇,以“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為檢索詞查到18篇。其中,在以“生命價值觀教育”為主題的檢索結果中期刊文獻35篇,博士論文1篇,碩士論文11篇。從檢索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對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始於2006年,之後一直穩步發展,期刊論文逐年的數量依次為2006年1篇,2007年2篇,2008年11篇,2009年6篇,2010年9篇,2011年6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論文6篇,佔總體的17%。總體來看,我國關於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生命
《辭海》對生命的解釋是:“生命是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衍後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理論界大部分學者都是從兩個層次概括生命的內涵,比如有學者將生命觀劃分呈兩種:種生命和類生命,認為“種生命”是人類與動物共有的,是自然給予具有自在性質非人所能自主,並且服從自然的法則,有生也有死;“類生命”則是由人創造的自為生命,是人類特有的。[1]但是也有學者將生命分為四個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價值生命、智慧生命。其中自然生命是生命的根本;精神生命是生命的昇華,健全的人格是精神生命的意義所在;價值生命是生命的取向,它使人有了價值標準與判斷;智慧生命是人之生命的創造與超越,使生命的意蘊更加豐富、完美,是人發展的動力之源。[2]
(二)關於生命價值觀
作為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元問題”,關於生命價值觀的研究不可迴避。目前學界對所涉價值觀、生命價值、生命價值觀等概念的分析在學理上也基本有較為一致的認識。價值觀是人們以自身的需要為尺度對事物重要性的認識的觀念系統,是人們認為什麼事物最重要、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看法和觀念。價值觀對人的思想和行為具有一定的導向和活調節作用,使之指向一定的目標或帶有一定的傾向性。有學者認為,生命價值是作為生命主體的人對自身和社會的積極效用,它由人的自我價值和人的社會價值構成,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辯證統一。生命價值觀就是人們關於什麼是生命價值、怎樣評判生命價值、如何創造生命價值等問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觀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3]有學者指出生命價值觀是人的價值觀在生命中的具體體現,是人們在生活中判別、選擇什麼樣的生存與發展模式最有價值的標準和規範自身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是個體對待生命及其價值的基本觀點和看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包括生死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4]還有學者認為生命價值觀是個體對於生命重要意義的總體看法,是個體對於生命自我、生命的社會要求是否符合主觀需求的一種態度體驗,是個體對待生命及其價值的基本觀點和看法,反映出個體的基本的生活追求、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生命價值觀是個體或群體幸福指數的核心要素之一,個體的生命價值取向決定著人生的幸福感。[5]這代表了當前理論界對生命價值觀內涵的大多數意見。
(三)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
對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學者認為,所謂生命價值觀教育,就是要在個體生命、生理的基礎上,遵循生命的規律和原則,引導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6]還有學者從教育實踐角度出發認為所謂生命價值觀教育,是指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導受教育者充分認識生命的價值及其意義,從而敬畏、珍惜、尊重、欣賞、充實和發展生命的一種實踐活動。它以生命為物件,以人文關懷為著力點,以和諧發展為終極目標。生命價值觀教育是一種引導個體體會和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的價值性的教育活動。[7]有學者認為生命價值觀是個體對待生命及其價值的基本觀點和看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理想。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應該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進而珍惜、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理性的對待生與死的態度和觀念;二是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幫助學生找到生命的價值感、生活的意義感,建立樂觀積極的人生觀,使學生勇於面對生活的挑戰;三是培養學生的關愛情懷,陶冶健全人格。[8]概括起來我們可以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界定為一項旨在引導大學生識讀生命價值、喚醒生命價值意識、確立生命價值目標、最終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信念、信仰、理想的社會實踐活動。[9]
(四)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容
我國當下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在內容上還沒有一定的定論,學者們都從各自的側重點出發提出了眾多的教育內容。有學者認為其內容應包括“要讓學生認識生命之美”、“要讓學生追求生命之善”、“要讓學生凝練生命之美”幾個方面。[10]有學者則認為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主要內容應包括“生存信念教育”、“幸福觀教育”和“生命責任感教育”幾個方面。[11]還有的學者認為生命價值觀應包括很多內容,其中有:生存能力教育:教給大學生如何進行身體與營養、健康與鍛鍊、安全與防範、認識自然與環境保護、憂患意識與苦難體驗等的教育,使大學生能夠在各種環境下生存;生命情感教育:對生命意義的自覺、欣悅、沉浸以及對他者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鍾愛;生命信仰教育:使大學生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瞭解自己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知曉如何作為一定的個體完成和實現自身的社會化過程,從而真正成為一個特定社會中的一員,為社會所接納,它還可以使個人瞭解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感受到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實踐與創造精神教育:指導大學生在不斷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透過自己的.創造性的勞動實踐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12]有的學者則從特定研究物件群體出發,從“90後”大學生的視角入手提出了生命意識、生命和諧、生命信仰、生命幸福、生命責任等方面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內容。[13]
(五)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現狀
瞭解當代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現狀是我們有效開展教育活動的前提和依據。目前,總體上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現狀分析在文獻數量上是最多的,在研究方法上,實證化分析佔了很大比例。如有的透過調查,得出當代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在總體向上的背景中表現出一種多元化趨向,同時也存在部分令人擔憂的消極生命價值觀的結論,並歸納了六種較為典型的生命價值觀:珍愛生命的生命價值觀、積極進取的生命價值觀、悲觀與困惑的生命價值觀、冒險的生命價值觀、狹隘的生命價值觀和矛盾的生命價值觀。[14]有研究者透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殺有正確的認識,能較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並積極追求生命的價值。同時,大學生們也意識到自身和周圍環境存在著不少不和諧的因素,對生命價值觀教育有著熱烈的渴望。[15]梅萍教授則提出當前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和價值取向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珍惜生命存在,強調生命責任,但對自我生命的關注甚於對他人生命的重視;第二,渴望現實的幸福,追求內心的寧靜,但生活滿意度偏低,“鬱悶”成為校園流行語;第三,注重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實現,但“為何而生”的價值關心已讓位於“如何而生”的生存關心;第四,求索生命的意義,但精神信仰日趨迷失,生活的空虛和焦慮感隨之增強;第五,抱有積極開放的人生態度,但實際應對挫折和危機的能力較弱,消極的生命體驗加劇了心理危機。[16]從整體來看,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現狀的調查和分析還顯得不足,調查方法比較單一,調查物件不夠全面,調查內容還有待進一步深入。
(六)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影響因素也是學界廣泛思考的問題。總體而言,目前也形成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影響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因素需要從社會、教育和家庭三個方面來加以探討。如有學者認為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西方價值思潮以及青年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影響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的四個主要因素;[17]有學者認為教育體制、資訊傳播和家庭教育是影響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主要因素;[18]也有學者認為需從社會文化、教育、家庭、國家制度及個人五個方面進行分析。[19]總體來看,學者們普遍認為學校教育的失衡和家庭教育的誤區是影響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重要因素。當前的學校教育對大學生進行人生意義教育少之又少,家庭教育片面重視對子女的智力教育,不重視對子女的各種價值觀的教育和生命教育,家長在教育觀念上回避死亡、自殺等話題,使子女難以形成正確的生死觀,因此當代大學生很難體會到幸福感和愉悅感。有學者指出當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存在整體缺憾:生命價值感知的整體“淪陷”,生命價值觀教育資源的系統“稀缺”,生命本體價值的深度“漠視”,教育方面的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認知和觀念。[20]另外有學者進行了家庭生命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相關研究的結果顯示,家庭生命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存在顯著相關。家庭若給予子女積極和珍愛生命型的生命價值觀教育,那麼子女的生命價值觀就表現出積極、珍惜生命的特點;家庭若給予子女消極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子女的生命價值觀則呈現消極和狹隘的特點。[21]
(七)關於大學
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探討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以提高其教育實效性,是當前學界廣泛研究的領域,也是研究的重心。學者們對於這個問題,普遍都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心理健康教育等幾個方面來加以探討。如有學者從指導學生在理性認知中確立生命意識,教育學生在生活世界中找到生命根基,引導學生在生命體驗中感受生命意義,教育學生在死亡感悟中創造生命價值四個方面進行了生命價值觀教育方法的探討。[3]有學者從重建高校教育價值取向,建立完善的高校課程體系,建立體現生命價值教育的高校管理體制,尋找生命價值教育的科學教育方法,深入挖掘生命價值教育載體,加強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拓寬生命價值教育內容七個方面進行了論述。[22]還有的學者則從構建生命化的課堂,加強審美教育,開展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整合五個方面進行了對策研究。[15]有學者則提出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價值澄清引導法、對話交流法、情感體驗法、團體學習法、諮詢輔導法、藝術陶冶法和情景教育法。她還提出了完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途徑,包括珍愛生命的教育應當是權利與責任相統一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引導學生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快樂,而在於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真義和內在的幸福;引導學生建立明確和諧的人生目標有助於提升其生命價值感和幸福感;心理健康教育與人生價值觀教育應同步進行等。[9]有學者提出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豐富教育內容、加強審美教育、促進生命價值體驗加強心理輔導和諮詢工作、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等途徑。[23]有學者提出重構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體系的具體途徑,包括在繼承與借鑑中重建課程體系、在營造與互動中培育教育氛圍、在改革與創新中完善教學內容、在實踐與參與中創設實施條件、在教學與研究中打造骨幹隊伍等幾個方面。[20]還有學者提出加強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措施包括馬克思主義生命價值觀的指導是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靈魂,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發揮以滲透教育為主的融入式課程教育的作用,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情商教育,加強死亡觀教育等方面的內容。[24]目前對於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的探討還不完善,缺乏系統化的提升,缺乏現實可操作性,導致實效性不足。
此外,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還有一些內容值得我們關注,比如有學者論述了中華經典中蘊含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的資源,他們認為中華經典中蘊含的如下三方面的橫斷面主題,值得我們在生命價值觀教育中進一步加以發掘和利用:一是生命的本源意義,二是生命的價值訴求,三是生命的經歷體驗。[5]有學者則提出了生命價值觀教育現代轉型的概念及其路徑,深入探討了功能轉型和結構轉型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宏觀的角度提出了對生命價值觀教育今後發展的建議。[25]
二、當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整體評價
以上是我國生命價值觀教育主要研究成果的概述,這是諸多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果。但由於專門化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才剛剛開始,總體來看,現有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體現在。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現有的研究仍然是以規範理論分析為主,而進行實證分析的還是很少。研究方式單一,缺乏綜合性、多樣性,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各種表現的抽象描述就很難經得住推敲。導致研究深度不足,研究只能侷限於較淺層次的描述與解釋。提出的對策和建議也只能停留在空談層面上,難以對具體的教育實踐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第二,在研究內容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關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理論的提升和凝練不夠。比如對生命價值觀的概念、內涵和本質特徵的研究;生命教育、價值觀教育與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相互關係的研究;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理論基礎的研究;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外部環境,以及其與社會結構、社會文化的關係的研究(例如社會分層視域下的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等等。同時,由於目前學界對於生命價值觀的提出和歷史發展缺少系統梳理和劃分,研究和認識也尚存不小空間,因而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探討也顯得比較渙散,研究文獻的個人體悟、個人感想和個人旨趣相較於學理性的探究更具有數量上的優勢。二是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與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的區分度不明。表現為學界對二者的關係和差異缺乏鑑別和比較,時常混淆。總體來看,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遠沒有達到一般性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的高度,不僅文獻數量不多,而且研究深度有限。三是相關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對策探討缺乏整體架構。從研究文獻來看,現有的研究一般只涉及到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對策中的某一個問題或者某幾個問題,很少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對策進行系統深入地研究,構建完整的對策體系和教育模式。而且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緊密度還不夠,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和途徑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需要注重“怎樣教”的問題,需要具體實踐原則、方法與途徑等操作性層面的研究,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還遠遠不夠。
第三,在研究視角上,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學視角,尤其關注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他學科視角的研究較少,研究視角的單一不利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不同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理論與研究方法,不同學科觀點的碰撞才能有創新,才有利於剛剛起步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重要方面
綜合以上的分析,今後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應著力於以下方面: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今後要注意在進行規範理論分析的同時,更加加強實證分析的應用。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一步對當前大學生群體的生命價值觀現狀和發展變化趨勢進行調查研究,以此為基礎透過實證研究探究原因,提出對策。同時我們要在教育方法中突出例項研究,可以透過個案追蹤研究的方法,輔助提高對策建議的實效性。
第二,在研究內容上,需要注意做到:一是要深化對生命價值觀相關理論的研究,深化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重要意義的認識,以形成理論奠基。前提和合理性是評價事物和行為活動本身是否有價值和必要的重要向度,也正因此,理論的透徹和深刻程度直接影響理論本身的認同程度。因此,應當進一步深化對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相關理論研究。二是要認真分析當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例如,當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實際狀況是什麼;影響因素有哪些;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有哪些發展變化的特點與趨勢;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工作中尚有待解決的問題等。這些問題關係到教育者能否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性的關鍵性問題。三是在認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現狀和原因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基本經驗和基本規律,總結過去工作中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基本經驗,把握規律性,加強對教育實踐的理論指導。以往我們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歷了哪些變化、獲得了哪些發展、積累了哪些經驗,都需要研究者認真總結回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梳理和分析以往我們工作中關於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相關經驗,對於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本身的學科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四是要以問題為中心擴充套件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方法和途徑以增強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探索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新方法新途徑,以增強教育效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當前,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增強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嶄新課題,有待於我們深入展開探討。
第三,在研究視角上,今後應儘可能地採取一個廣義的視角進行研究,吸引更多的學科視角介入研究,同時鼓勵更多跨學科的合作研究,如哲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研究的快速發展。
“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這個問題最起碼包含著前後相聯的三個子問題:第一是為什麼要進行生命價值觀的教育,包括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現狀調查等內容;第二是生命價值觀教育到底是什麼,包括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內涵和具體內容;第三是如何進行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包括具體的方法和途徑,如何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等內容。總體來看,目前學術界對這些問題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但仍缺乏具有整體概括性、專業性的較深層次研究,所以,目前有關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問題仍需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我國對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剛剛起步,雖然目前的研究存在著諸多不足,但是隨著研究程序的推移,研究群體不斷壯大,我們期待著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