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如何寫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如何寫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如何寫?那麼,下面就由CN人才公文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寫法

  工作報告要對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客觀的、全面的、發展式的記錄。它要綜述課題的來源、目標以及為了達到目標經歷了哪些階段(從開題到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再到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和結束的時間與工作進展)、主要成果以及待繼續研究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展望。

  它的內容應涵蓋:

  1、寫清課題的名稱、立項編號、研究經歷的時間、從那幾個方面對課題展開了研究並取得哪些研究成果,這部分主要說清楚課題的研究的線索。

  2、組建課題小組,說明誰負責和實施研究。

  3、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強調思想是靈魂的作用。

  4、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採用的方法,這部分簡明扼要就行。

  5、提煉研究的結果並指出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6、研究的創新和意義。

  7、課題變更情況的說明。

  簡而言之,工作報告就是說清楚誰在什麼時間從哪些方面,採用何種方法獲得了研究成果以及說清楚成果的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範文

  “資訊科技考試製度實施與學生資訊素養相配套的實踐研究”是xx省教育學會“十一”課題規劃立項課題,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課題。

  本課題週期為兩年(XX年1月—XX年2月),分準備、實施、總結三個階段進行。由課題負責人張國棟校長,麗、屈建偉、孫文嬌、賈新穎、陳笑竹、尹鈺老師共同研究,目前課題研究研究完成了課題準備、課題立項工作,課題實施階段、現在進入課題結題部分,自從立項以來,本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工作,作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概述

  將資訊科技考試與學生資訊素養進行整合,找到資訊科技會考與學生資訊素養培養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新型資訊科技課教學模式,編著資訊科技考試與資訊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資訊素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什麼是資訊素養,資訊科技和資訊素養的關係;

  在20世紀80年代,資訊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隨著時代資訊化的發展,經過短短的幾十年,資訊素養的含義已很明確的演變成此時代的所需的一種品質與素養。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新的資訊素養的含義:資訊素養是人認識、創造利用資訊的品質和素養。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資訊道德、資訊意識、資訊能力。

  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資訊科技教育的根本目標。資訊素養的培養實質上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而且學會使用現代資訊科技高效率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科課程教學為"主食"

  學科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好《資訊科技》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主食",學生在學科課的學習中增加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的儲備,掌握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採取"任務驅動"、"主題性研究"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學科課程整合為"配菜"

  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去學習其它課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提高資訊素養也起了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種傳媒為"佐料"

  電腦報刊、雜誌和相關的電影片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運用好這些資源,學生將受益非淺。

  例如,如果學校給開設《資訊科技》課程的班級規定了讀報時間,讓學生定期學習相關讀物。若學生在學習《電腦小神童》,it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對製造病毒程式人員的懲罰過程中,不斷提高資訊素養。

  4、建好學習環境"生力軍"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體,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

  5、學校教育是"主力軍"

  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學校必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硬體、軟體和潛件建設。由於對資訊科技教育認識上的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只重硬體建設,忽視軟體和潛件的發展,導致硬體裝置成了擺設,資訊科技教育成了口號,學科教學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必須加強"三件"的建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形成資訊化的教學環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軍"

  現今,電腦進入了大多數家庭,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地方軍",我們透過"校-家"聯合培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7、社會教育是"游擊隊"

  社會培訓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我們可以引導對資訊科技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社群教育或少年宮的電腦愛好者俱樂部,鼓勵他們參加少兒計算機水平考試,提高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

  實踐證明,當學生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參加水平考試,拿到了證明自己學習水平的證書時,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勁頭更大了。這樣,資訊科技也實現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學習形式"表演場"

  若是脫離實際講一些資訊科技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只有以多種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學習鋪路搭橋。

  9、建設生活應用"主舞臺"

  提高資訊素養最終是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時,應儘量使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接近,讓學生感受到資訊科技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資訊科技。

  10、組織個性發展"分會場"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偏愛資訊科技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是促進資訊科技課程發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 結合課例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透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具體來說,應該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 評價、判斷、組織資訊的能力; 運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對課例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動態幻燈片>是選自xx大學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第四章第三節<播放效果>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點具備利用powerpoint創作.編輯多媒體作品的能力,這節課是使演示作品由靜態的變為動態,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所以這一課採取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辦法,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能過這個典型課例讓學生能夠對幻燈片中的物件設定動畫效果並學會幻燈片設定切換效果.透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比較,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並透過師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同學們之間交流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適時的提出願望,將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資訊科技素養.

  現在的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尤其對於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整體表線膚淺,不求甚解,老師點則通,不點則不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讓學生敢於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注重間接興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悅的氛圍中透過聯絡生活和實踐操作體會來實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和掌握.

  (3)落實《全日制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於教學中,在提高資訊科技會考過關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對高中資訊科技課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既是新課程的基本目標也是總的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資訊素養?對學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資訊科技新課標中對高中學生的資訊素養具體要求為: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及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讓學生透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在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掌握資訊科技、感受資訊科技,感受資訊文化,增強資訊意識,內化資訊倫理,使高中生髮展為適應資訊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資訊素養的公民。

  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學習必須以充分的資訊資源作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幾本習題集是遠遠不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的。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普及資訊科技教育。教育部頒佈的《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了中學要將資訊科技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綱要》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了資訊科技課的地位,突出了對資訊科技課考查的操作方式(無紙化),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中資訊科技會考的模式,大致經歷了從dos(筆試)到windos(上機操作)的一個過程,形式上立足於計算機網路,採用工作站/伺服器的網路化模式,體現了對學生能力要求的發展性。這體現了資訊科技教改的一個發展方向,也預示了對學生資訊素養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該課題在本校或本地區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該課題的背景.以課題負責人為核心組建一個長期穩定不變的研究團隊.確定總課題的研究目標,達成度及總體方案.以課題負責人具體分工落實各項研究任務.

  2.結合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的研究目標下確定自己的了課題,每一子課題都要有一具體負責人,由總課題負責人進行協調.子課題的研究提倡大題小做,以小見大,同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研究重點.

  3.課題研究是一個長期.動態.複雜的研究過程,需要課題組全體人員創造性的勞動,持之以恆.團結協作才能達到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要避免開題轟轟烈烈,過程冷冷清清,結題拼拼湊湊的現象發生.課題研究的過程重點要做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開展了課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把握課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和處理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案例過程”,然後圍繞案例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討的問題,最終形成教學案例。具體地說,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經過前期準備、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驟。

  (⒈)前期準備。課題組成員認真瞭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透過有關的調查,蒐集詳盡的材料(如閱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針對課題案例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初步確定案例的體例、型別、結構等。還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學案例研究的基礎,課題組成員收集案例材料的具體方法有課堂觀察、訪談與調查。⑴課堂觀察。觀察是一種較為基本和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透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師生的教與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狀態等教學現象進行觀察研究。收集課堂教學第一手資料,藉助攝像機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在課堂觀察中事先經過精心設計和組織,這樣對教學情景的洞察可以獲得一般觀察無法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對觀察的資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式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這樣為後續分析案例提供詳實的原始材料。

  ⑵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度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進一步瞭解的問題,我們透過與教師的交談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發現造成各種課堂教學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然後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⒊)分析研究。圍繞案例材料作技術分析,教師自己進行課後反思,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理念進行研討,圍繞教學理論進行闡釋。注意對課堂教學作整體的考察和深層次的分析,體現案例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發揮教研組等集體的作用,集體攻關,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進行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透過查閱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了案例分析的說服力。同時,透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閱,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對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按一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經過以下步驟:撰寫——討論——修改——再討論的多次反覆的過程,不斷完善。撰寫案例做到目標明確,描述真實具體,情節合情合理,材料適當,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力求生動。

  2、尋求資訊科技考試與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最佳結合點。教學中力求將資訊科技會考與學生資訊素養並重,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以階段性目的而言,資訊科技會考是高中階段計算機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學生掌握考試的方法和相關知識無疑是重要的目標。就這一點來說,需要教師在宏觀上先於學生完成對課程脈絡的提煉,而這種精練的直接指向就是課程的考核內容,並把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微觀上,分清該課程知識的核心性知識和外延性知識的界限,以及兩者的內在聯絡,理清形成知識體系的知識點各自的外延。

  (2)在豐富考核點以提高知識含金量、豐富學生知識體系的目的下,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師以點帶面,將課堂內外打通,深入細緻的瞭解該門課程的核心知識的具體應用狀況,以及未來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層次的知識。

  (3)由教師在課堂上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引出課題,然後講授核心知識,並且明確諸如哪些是考試重點內容等,再介紹相關的外延性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對前面的基礎性知識點進行應用形的回顧,帶領學生進行復習,這時學生的興趣也應該隨之達到新的峰值,隨後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就會加強該知識的掌握程度了。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實際上吸收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優點所在,對教師備課以及備課之前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師生比喻成金字塔,那麼教師這個塔基的寬厚程度,就決定了學生這個塔尖的高度。

  3、開展資訊科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資訊素養。

  課題組專門成立了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每週開展活動,涉及資訊瀏覽、資訊查詢、資訊的加工處理、資訊的分析傳遞、資訊的報告和總結等各個方面,其中結合學習、生活製作電子報刊、powerpoint簡報、網頁設計、flash動畫製作、圖片處理等內容,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調動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資訊科技、運用資訊科技的積極性,提高了資訊科技技能,培養了學生的資訊意識,使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得到自主發展。並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舉辦的中小學生電腦製作比賽中有幾十名學生獲獎。

  4、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和xx大學版《資訊科技》教材,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和資訊科技會考大綱,自行編制符合教學客觀實際需要的習題集。將《大綱》中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資訊素養的培養落實、分解到各章節知識的學習中去,實現日常教學資訊科技會考和資訊素養養成的結合。

  5、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多篇:《淺議網路互動教學模式在資訊科技課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淺議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任務”設計》;《資訊科技課上的提問設計》;《關於學生上網現象的思考與對策》;《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