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疫情報告13篇

傳染病疫情報告1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1

  為加強我院傳染病分類防治工作,提升我院衛生應急能力,根據《貴州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分類監督綜合評價工作的通知》的檔案精神,我院對全院傳染病防治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

  1、領導高度重視傳染病防控工作,成立以院長為組長、分管院長為副組長的醫院傳染病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對有效開展傳染病防控工作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醫院成立有傳染病自查小組,自查成員由分管院長及各臨床科室主任及預防控制科負責人組成。自查組成員嚴格按照我院傳染病自查制度開展工作;成立重大傳染病後勤保障組,具體負責各類防護用品、消毒用品、各種治療藥物、診療裝置、車輛等的後勤保障工作。

  二、制度健全

  醫院制定有傳染病管理制度、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傳染病疫情網路直報制度、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傳染病消毒制度、傳染病隔離制度、傳染病報告知識培訓制度、門診日誌登記管理制度、發熱門診管理辦法等。做到了對傳染病的管理有法可依、有據可查。

  為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會議、通知精神,我院認真開展預防傳染病工作,現將我院傳染病工作自查情況彙總

  如下:

  (一)高度重視,成立組織。

  認真落實上級預防傳染病有關會議、通知精神,做到上行下達,不折不扣。我院根據情況及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研究預防傳染病的具體措施,做到防患於未然。制定了預防傳染病應急預案,成立了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組長:朱蘭,副組長:李紅群,成員:王華清、黃貫松、羅巡、呂興濤、羅桂芝及各科室負責人。領導小組對各項應急工作以及各項管理制度及時監督落實,切實做到對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轉診、”的原則。

  (二)建立健全制度,認真檢查落實。

  1、建立疫情報告制度,在我院一旦發生流行性疾病時,就必須及時採取防控措施。及時有序地把疫情報告上級,力爭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之中。不瞞報、不謊報、不漏報、不遲報,確保疫情準確無誤地上報,並做好記錄。

  2、建立和加強檢查制度。首先檢查有無發熱現象和其他異常症狀,認真執行檢查制度,並作檢查記錄和疾病記錄。

  3、進一步做好社群傳染病預防工作,確保預防措施落到實處,掌握居民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報告和處理有發熱等症狀的患者,防止傳染病蔓延。

  4、加強我院的消毒隔離工作,制定消毒隔離制度,社群所有需要消毒場所都要專人負責。

  三、人員職責

  從領導到傳染病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具體的分工,作到了分工明確,相互配合,職責分明。對疫情報告、疫情登記、傳染病管理、傳染病疫情管理檢查、傳染病疫情資料建檔、傳染病疫情管理獎懲均有專人負責,對疾病預防控制科及其相關人員、發熱門診、醫生制定了崗位職責和規章制度。

  四、人員培訓

  我們為了規範傳染病的管理,對全院醫務人員及新入職醫務人員組織全體職工反覆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檔案精神,反覆學習了我院有關傳染病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了醫務人員對傳染病的認識和專業水平。

  我們醫院也存在個別醫生對傳染病工作重視不夠,門診日誌填寫不規範,病人未使用身份證掛號,病人資訊收集不全;傳染病報告卡填寫不規範;不能滿足傳染病報告管理的需求等。我院疾病預防控制科加大監管力度,專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卡片填寫質量及門診日誌登記、出入院登記本,檢驗科和放射科異常結果反饋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整改,以提高傳染病報告質量。提高醫務人員的思想意識,杜絕傳染病漏報。疾病預防控制科加強傳染病相關培訓,提高醫生對傳染病的防控意識,醫務人員熟練掌握各類法定傳染病的報高時限,診斷後及時、準確填卡上報,確保傳染病報告卡的完整性、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2

  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是傳染病學中可能會考到的部分,整理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如下:

  (一)組織管理

  衛生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院按照專業分工,承擔責任範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與管理工作,具體職責為:

  1、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當地衛生院負責對行政轄區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進行監測、資訊報告與管理;負責收集、核實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資訊和其他資訊資料;設定專門的舉報、諮詢熱線電話,接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的報告、諮詢和監督;設定專門工作人員蒐集各種來源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疫情資訊。

  2、建立流行病學調查隊伍,負責配合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處理,蒐集密切接觸者、追蹤傳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進行疫點消毒及其技術指導。

  3、負責傳染病監測資訊網路維護和管理,疫情資料的報告、分析、利用與反饋;開展技術指導。

  4、負責人員培訓與指導,對下級衛生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對衛生機構的疫情報告管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資訊稽核

  1、衛生院防保科每天應進行疫情資訊網路監控;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例異常增加、罕見傳染病病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相關公共衛生資訊,及時向相關部門報告,併為業務科室及時提供傳染病疫情資訊。

  2、疫情管理人員每日應分別登入系統進行稽核確認與查重。

  3、疫情工作人員必須24小時保持疫情電話通訊暢通,節假日將疫情報告電話轉接辦公室電話上,同時保證24小時訊號通暢。

  (三)傳染病疫情報告的通報

  傳染病疫情的通報與公佈,按衛生部《法定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釋出方案(試行)》執行。

  1、定期向上級衛生行政單位、政府和有關領導報告並通報本級法定傳染病疫情資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周邊省份和地區傳染病疫情等相關資訊。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傳染病疫情,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2、發現甲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乙類傳染病以及不明原因疾病爆發等未治癒的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離開報告所在地時,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報告上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經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後,將該病人的相關資訊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其到達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通報。

  3、衛生院當轄區內發現動物間和人間發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炭疽、布魯氏菌病、鉤端螺旋體病、黑熱病、包蟲病等)暴發、流行時,及時向轄區畜牧站報告(專報),並在疾病流行期間互相通報各有關疫情資訊。

  4、衛生院傳染病疫情資訊管理專職人員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每月對《疾病監測資訊報告系統》的疫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內容有法定傳染病監測分析、各類傳染病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分析、報告及時性評價和重點提示五大部分。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式、時限及內容

  1、報告程式防保科接到電話、傳真或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資訊系統》發現甲類及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其它乙類及丙類傳染病疫情暴發、流行時,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同時填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電話記錄表》後,報相關部門。

  2、報告內容主要報告內容有疫情發生基本情況(發生地點、波及範圍、波及人數、可能傳播途徑等),疫情發生簡要經過,當地衛生機構對疫情處理措施等。

  3、報告時限從防保科接到疫情,報告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整個過程在1小時內完成。當轄區內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及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於2小時內向相關部門進行報告。

  1)對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衛生部規定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乙類傳染病如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應在2小時內完成網路直報。

  (2)對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瘧疾的病原攜帶者,衛生部列入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級人民政府決定列入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地方性的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應在24小時內,透過網路進行資訊的錄入報告。

  3)對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應在24小時內,透過網路進行資訊的錄入報告。

  (五)調查

  衛生院接到甲類傳染病、傳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類傳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等的疫情報告後,應立即派專業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接到乙類、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疫情報告後,應在12小時內派專業人員趕赴現場進行調查。

  (六)衛生院及有關科室和個人應遵照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使用者與許可權分配管理規程》(試行)有關規定,分配給科室的疫情資訊查詢帳號及密碼指定專人負責管理,並將負責人名單報資訊管理科疫情室備案,如發現帳戶和密碼資訊洩露,請立即報告疫情室,以便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否則,後果自負。

  (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責任,疫情資料對外公佈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執行,任何人不得隨意對外洩露疫情資料,如有違反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八)質量控制

  衛生院負責責任範圍內的`疫情報告管理工作,應提出工作要求,部署工作任務,承擔疫情資料收集、上報和反饋工作。對轄區內個體診所和下級衛生所的疫情報告工作進行培訓、業務指導和督促檢查。

  (九)獎懲措施

  各級衛生醫療機構(個體診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追究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1、瞞報、緩報、謊報發現的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

  2、未按規定建立專門的流行病學流行隊伍,進行傳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在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後,未按規定派人進行現場調查的;

  4、未按規定上報疫情或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

  各責任報告單位對週末及節假日加班進行疫情報告、監測和分析的工作人員,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安排補休並給予補貼。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3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級部主任,到校衛生所,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並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誌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輔導員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絡)迅速瞭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1.當發現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時,疫情報告人應立即報出相關資訊。

  2.發現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疫情報告人應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3.學校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翫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疫情報告人:

  級部主任:XXX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相關工作制度。

  一、校醫為學校的疫情報告人員,負責本校常見病的診治,就診的病人必須登記在門診登記簿上,傳染病還要登記在傳染病登記本上,並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在規定時限內報告當地疾控機構。

  二、在校所有教職工、學生都是義務疫情報告員,發現的傳染病疫情及突發事件要報告學校的專兼職疫情報告人員。

  三、執行晨檢制度,每日早晨上班前對每位教職員工、學生進行相關健康狀況及衛生狀況檢查,並留有詳細記錄。

  四、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每位教職員工、學生髮現傳染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時,均有權利和義務向在校疫情報告人員報告,疫情報告人員向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五、協助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對傳染病人及疑似傳染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

  六、加強健康教育,定期開設健康教育課。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和公共衛生,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認真學習20xx年新修訂的《傳染病防治法》,必須人人重視,加強預防。

  二、傳染病分為甲、乙、丙三類,共37種。要了解主要以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乙腦、細菌性痢疾、肺結核、流腦、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等。

  丙類: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三、防治管理組織和任務

  1、組織領導:分管副校長為組織領導,政教處配合、校衛生室負責具體工作。

  2、工作任務

  (1) 嚴把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2) 做到五早: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

  四、嚴格疫情報告:

  1、發現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應當立即報告校衛生室或衛生主管人員,由校衛生室或衛生主管人員統計後報告校領導,最後經確認和領導審批後由學校報告員上級教育主管單位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2、發現丙類傳染病應及時報告校衛生室,由校衛生室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3、報告順序:學生→班主任→校衛生室或衛生工作人員→校領導→鎮防保科和鎮教委→區教委體衛科和區疾控中心。

  五、凡患有傳染病的學生經隔離治癒後,必須有醫院證明方可上課,教職工亦同。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5

  醫院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醫務人員在診療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疫情或者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時,應遵循<傳染病防治法>和<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規範>規定的內容、程式、方式和時限報告。

  2、傳染病報告病種(37種)

  甲類傳染病(2種):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25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10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3、傳染病疫情報告時限:甲類傳染病2小時;乙、丙類傳染病24小時。

  4、發現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必須立即電話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及醫教部,醫教部應於2小時內向醫院領導及上級衛生部門報告,首診醫生於2小時內上報<傳染病報告卡>。

  5、出現乙類傳染病暴發疫情時,應按甲類傳染病報告時限和方式報告疫情。

  6、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

  7、地方傳染病病員向灞橋區疾病控制中心網路直報,部隊傳染病病員應向本院預防保健科報告,由預防保健科向學校衛生處報告。

  8、發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員、當地未有過或者國家已宣佈消滅的傳染病時,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應立即報告醫教部,同時向院首長報告,醫院應在最短時間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報告,同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9、嚴格登記制度。門診、急診各接診醫師、放射科、檢驗科必須建立疫情登記本,做好接診病例登記,對接診及檢出的傳染病病員必須詳細登記,及時報告。

  10、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11、未經批准,不得對外通報、公佈和引用發表未經公佈的傳染病疫情。

  醫院感染消毒、滅菌、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遵循醫院感染標準預防原則,認真執行隔離防護措施,注意醫務人員和病員的雙向保護。

  2、醫務人員上班時必須按要求著工作服,接觸病員前後要洗手,操作中接觸血液或體液,必須戴手套,並根據情況穿隔離衣、戴護目鏡。

  3、醫務人員應按要求使用流動水洗手,保持手部皮膚清潔,必要時使用消毒劑或快速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4、醫務人員在接觸病員前後,特別是在接觸有破損的皮膚、粘膜及侵入性操作前後,進行無菌操作前,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病房、燒傷病房、傳染病房等重點病房時,戴口罩和穿脫隔離衣前後,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汙染的物品後,脫去手套後等情況下必須洗手。

  5、住院病員的安置應感染病員與非感染病員分開,同類感染病員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員單獨安置。

  6、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

  7、病床應一床一巾溼式清掃,床頭櫃應一桌一抹布,用後消毒清洗晾乾。

  8、地面溼式清掃,當有汙染時先用消毒劑處理後再清潔。拖把應分割槽設定,標記明確,懸掛晾乾備用。

  9、病房應嚴格執行消毒常規,病員出院、轉科或死亡後,所有物品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10、治療室、換藥室、監護室、手術室、產房、嬰兒室、急救室等重點診療場所,必須有嚴格的人員進出規定,定期消毒。

  11、進行無菌操作前必須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12、進入人體組織和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13、根據物品的效能選用消毒或滅菌方法。凡耐熱、耐溼的物品如手術器械、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法。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法。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或其他低溫方式滅菌。消毒首選煮沸、流通蒸汽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時選擇化學消毒方法。

  14、醫務人員要了解化學消毒劑的效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根據不同情況合理選擇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及滅菌劑。

  15、配製化學消毒劑時必須檢測有效濃度,並定期監測。

  16、更換消毒、滅菌劑時,用於浸泡消毒、滅菌物品的容器必須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17、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徹底清洗乾淨再消毒或滅菌;其中傳染病病員和特殊細菌感染病員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消毒後清洗,再消毒或滅菌處理。

  18、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消毒或滅菌處理。

  19、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棉籤、針頭、刀片等醫療廢物在科室按規定使用專用收集袋或利器盒分類放置,對醫療廢物種類、數量等詳細登記,由護保中心統一收集、運輸、暫存,轉交指定的醫療廢物處置廠家,交接登記專案齊全。

  艾滋病消毒隔離防護制度

  1、對可疑或確診的艾滋病病員採取“血液/體液隔離”措施,單人隔離,同種病原感染者可同室隔離。

  2、接觸病員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及其汙染物品時戴手套,臉部可能被血液或體液溢位及濺落汙染時應戴眼罩,脫手套後洗手。

  3、在血液、體液可能汙染工作服時應穿隔離衣。

  4、接觸病員及汙染性物品後立即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洗手。

  5、處理所有尖銳利器物品時,小心操作,防止銳器損傷。

  6、被病員血液及體液汙染的器械、用品、被服,應按“消-洗-消”的原則進行處理。

  7、醫療廢物分類放置,放入專用醫療廢物收集袋或利器盒,採用雙袋包裝處理,標識明顯。

  8、病人出院後病房、床單位、所有物品進行終末消毒處理,用含氯1000mg/l消毒液擦洗、浸泡消毒。

  9、建立醫務人員銳器損傷報告和登記制度。發生針刺後應立即用除菌皂及清水沖洗皮膚傷口,粘膜則以清水沖洗。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進行相應的處理及追蹤觀察。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6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為使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統一、有序,制定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建立從各班學生到班主任,到分管校領導,到校衛生(保健)室,到學校的傳染病疫情發現、登記及報告制度。

  二、在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午晚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記制度。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應及時報告校醫進行排查,並將結果記錄在排查結果登記日誌上。

  三、對因病缺勤的學生,班主任應(必要時和家長聯絡)迅速瞭解患病學生情況和可能的病因,讓其馬上去醫院檢查治療,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

  四、學校疫情報告人要依法履行職責,一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教育主管部門報告。突發情況發生後,學校要儘快掌握情況,立即啟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在15分鐘內進行向鎮防控指揮部和縣教育局電話報告,30分鐘內傳真書面報告,1小時進行續報。

  五、發現傳染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如因疫情報告人翫忽職守造成學校內傳染病傳播流行,將被追究責任。

  疫情報告人:

  聯絡電話: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7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為了學生、職工身體健康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師生員工嚴格執行。

  一、認真學習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明確傳染病在我國少年中發病率很高,必須加強預防。

  二、師生必須記住傳染病分甲乙丙三大例共35種。甲例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例傳染病:病毒性肝炎、傷寒、艾滋病、乙腦等;

  丙例傳染病:肺結核、麻風、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組織和任務:

  1、組織領導

  2、工作任務

  把住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預防管理、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治療。嚴格疫情報告:

  1、發現甲例傳染病乙例傳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時內報上級防疫部門。

  2、發現乙例傳染病和疑似病人12小時內上報衛生防疫部門。

  3、發現丙例傳染病應及時上報衛生防疫部門,以上三條班內發現有傳染病跡象、儘快報告衛生管理員並去醫院診斷。

  4、凡患傳染病的學生經隔離治癒後必須有醫院證明方可上課。教職工亦同。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8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為了做好全縣傳染病疫情資訊和突發公共衛生事報告管理工作,確保傳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傳染病報告率及各項疫情管理工作質量,使疫情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為防病治病提供可靠的疫情資訊,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疾控中心的《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網路直報工作與技術指南》,根據雅安市疾控中心度疫情管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以及全國疾控中心工作規範要求,特制定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制度:

  一、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1、責任報告人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應在規定時限內向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必要時要做訂正、死亡報告。

  2、各級醫療保健科,每日定時負責收集各科室疫情報告卡,並在24小時內網路直報。各有關科室要設傳染病登記簿,預防保健科設傳染病報告總登記簿。

  3、學校、廠礦、個體診所等醫療保健機構發現法定傳染病應填寫疫情報告卡向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也可向所在地鎮衛生院預防保健科(組)報告。

  4、村(居委會)衛生室發現法定傳染病向鄉(鎮)衛生院預防保健科報告。

  5、鄉(鎮)衛生院保健科,建立傳染病登記簿,指定專人收集、登記、核實本院就診傳染病和轄區內村(居委會)衛生所(社群衛生服務站)報告的傳染病,在24小時內網路報告。

  6、各級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時,應於24小時內向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併網絡直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此類疫情報告時,應立及上報省、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縣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組織核實調查、疫點處理和進行核實情況報告。

  7、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發現其它乙類傳染病人、疑似病人和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瘧疾的病原攜帶者時,應於24小時內網路報出。

  8、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傳染病暴發疫情時,應按甲類傳染病報告時限與方式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執行。

  二、卡片報告、稽核、查重、訂正制度

  1、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疫情資訊管理專職人員要每日(包括法定節假日)上午、下午及時、完整、準確報告傳染病卡片,對直報系統內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以及重卡等檢查,對有疑問的卡片應及時通知報卡單位核對;對核實無誤後的個案資訊透過網路確認上報。

  2、稽核過程中發現暴發疫情或異常疫情報告時,要立即通知報卡單位進一步核對;若資訊屬實,要透過網路儘快確認報告資訊,同時報告主管領導和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按規定時限和程式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派出專業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3、在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或其他調查中發現傳染病報告卡資訊有誤,應在24小時內透過網路進行訂正或刪除,同時告知原填報單位;發現未報告傳染病病例,要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調查人員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按規定進行網路直報。

  4、每天查重。各報告單位間重複報告的卡片和經訂正報告或個案調查後否定的卡片。

  5、鼠疫、霍亂、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質炎和新發生的法定傳染病按月訂正統計,其它傳染病在年報中訂正統計。

  三、自查獎懲制度

  1、疫情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不得瞞報、緩報或謊報發現的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

  2、對違反傳染病報告制度的單位(科室)或個人,取消其當年評先、評優及評職稱待遇。造成後果的一切責任由當事單位或個人,接受上級部門的經濟、行政或法律責任的處罰。

  3、對疫情報告有功單位或個人,根據相條款規定報告上級部門給予獎勵。完整、準確登記門診日誌。要求字跡清楚。連續缺5天或不完整、準確的扣1分,每增加一天扣0.2分。未建立傳染病報告制度,扣2分。傳染病報告率每下降1%,扣1分;全年零報告的,扣5分。對轄區衛生室及個體診所每月檢查一次傳染病報告情況,缺一次扣0.5分。不及時、完整、準確網路直報或報出傳染病卡片的,扣5分。無重點疾病預案、物質準備的,扣5分。以上扣的總分將與年終衛生經費的發放掛鉤,並全縣通報批評。

  4、疫情報人員至少每旬到各科室檢查門診日記及進出院登記薄,發現漏報或遲報的傳染病應立即要求醫生補填傳染病報告卡,同時做好記錄,專案至少包括檢查時間、檢查範圍,查出傳染病例數、漏報數、漏報醫生等。並及時上網補報。院領導應半年或一季度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一次疫報工作檢查,方法同上,檢查結果進行通報,並與年終考核結構。

  四、培訓、網路維護制度

  1、管理領導小組應及時把各種有關疫報檔案的精神或要求等進行傳達貫徹,不定時組織培訓、學習,並做好培訓與學習記錄。

  2、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資訊報告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培訓工作。每年一次。

  3、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資訊報告網路系統的維護,提供技術支援。隨時指導培訓。如出現網路故障,及時聯絡電信部門給予解決。如出現業務問題,隨時指導培訓。隨時預防病毒發生。

  4、開展對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資訊報告督導、檢查和評估,提供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每年二次。

  5、對新參加工作或新負責傳染病管理工作的人員要隨時進行培訓。

  6、疾控中心每月組織全體職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學習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業務能力。

  五、傳染病網路監測查詢制度

  1、動態監視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報告資訊,對疫情變化勢態進行分析,及時分析報告、調查核實異常情況或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疫情。

  2、發現鼠疫、霍亂、肺炭疽和脊髓灰質炎輸入野病毒病例,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嚴格管理病人的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向可能感染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疫情。

  3、對實行專病管理的傳染病,應將流行病學調查的相關資訊反饋給專病管理機構及時錄入專病管理系統。

  六、疫情資料管理、分析、應用制度

  1、按照有關技術檔案管理規定要求,對疫情報表、彙編、分析圖表、文字材料和電子檔案等載體資料進行歸類、編目、集中保管。

  2、《傳染病報告卡》、傳染病疫情登記簿、旬報表和傳染病漏報調查的原始資料要歸類整理,儲存3年。法定傳染病月報表及其電子報表,儲存5年。

  3、《傳染病報告卡》的電子檔案,具有流行病學重要意義的原始調查資料,傳染病年報表,月、年疫情動態分析,定期趨勢分析,疫情管理檔案(包括技術方案和傳染病漏報調查結果通報等,及其電子檔案),應永久儲存。

  4、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本轄區的`疫情資料,每5年進行一次彙編,並永久儲存。

  5、定期疫情分析:按月作出動態分析簡報。如遇有重大疫情時,隨時作出專題報告,上報縣衛生行政部門和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反饋到各醫療機構。

  6、年度疫情分析: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年要對全年疫情進行分析,重點分析疾病的“三間”分佈特徵及流行趨勢、防治對策和效果。分析應有文字材料和統計圖、表。

  7、疫情預測預報: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對常規疫情和專題監測資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傳染病的流行週期、發病季節等流行特徵,以及掌握的可能引起流行的跡象和因素,對重點病種進行預測分析並在流行前期做出預報。

  8、疫情交換:相鄰地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定期交換疫情資訊,遇有重要疫情時,應隨時通報。

  七、傳染病檢查制度

  1、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半月要對醫院進行傳染病疫情的主動搜尋,對直報系統內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以及重卡等檢查,對有疑問的卡片應及時通知報卡單位核對;對核實無誤後的個案資訊透過網路確認上報。

  2、每季度對醫院搞好傳染病預檢、分診檢查

  3、每半年對縣級醫院搞好傳染病報告管理檢查。

  4、每年對鄉鎮級醫院搞好傳染病報告管理檢查。

  八、傳染病網路直報管理制度

  1、各醫療單位不得將網路直報的使用者名稱、密碼、地區編碼上牆或放到明顯位置。每月至少修改一次密碼。嚴禁操作人員洩露自己的密碼,發現密碼洩漏,隨時修改密碼。

  2、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進入其他子系統或進入其他單位的使用者。

  3、傳染病網路直報上出現問題,隨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不私自找電腦高手處理。

  4、網路直報人員不得隨意變動,如因工作原因需要變動,須由單位提出申請,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同意後才變動。

  5、傳染病報告實行屬地管理原則,報告時限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染病防治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資訊管理辦法》、《傳染病資訊報告管理技術規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辦理。

  6、每輸入一次傳染病報告之後進行查詢、查重,發現輸入錯誤及時糾正,發現輸入重卡及時刪除。

  九、評估制度

  1、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本行政區域內網路直報質量進行評價,對直報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2、對所收集的疫情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存檔;對相關科室定時進行傳染病漏報調查,評價傳染病疫情報告質量。

  3、各鄉鎮衛生院對轄區報告的傳染病疫情進行登記,並分析轄區傳染病疫情態勢;對轄區定時開展傳染病漏報調查和督導。

  4、專業防治機構調查核實後按旬、月、年彙總報同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配備計算機和通訊裝置,指定專人負責疫情資料的收集、核實、錄入、通訊上報、分析反饋和質量控制。

  5、在自然災害期間和災後,透過對災區(災民或抗災群體)及其有關地區進行與災害相關傳染病疫情的收集、專題彙總、分析與報告,供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在救災防病決策時參考,也為評價災區防治措施的效果提供科學依據。

  十、備份制度

  每月對傳染病資訊分析相關資料檔案、卡片,文件檔案進行備份。確保報告資料的安全。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9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醫院、科室、責任人三級管理制度落實獎懲制度。

  二、全年度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先進科室給予100元年終獎勵,科主任50元獎勵。

  三、對發現傳染病未能及時填卡上報或漏報者根據情節,依據院部指定的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處理:

  1、凡漏報、遲報,未造成傳染病疫情播散、暴發、流行者,誰漏報、遲報,誰負責,扣首診醫生20元/例,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扣科主任20元。情節嚴重者,造成疫情播散,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2、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除處罰外,還要通報全院,科室主任負連帶責任。

  四、凡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未能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且後果嚴重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處理:

  第六十九條醫療機構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並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未按照規定承擔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醫院感染控制任務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的;

  2、未按照規定報告傳染病疫情,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3、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未按照規定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提供醫療救護、現場救援、接診、轉診的,或者拒絕接受轉診的;未按照規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實施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的;

  4、未按照規定對醫療器械進行消毒,或者對按照規定一次使用的醫療器具未予銷燬,再次使用的;

  5、在醫療救治過程中未按照規定保管醫學記錄資料的;

  6、故意洩露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資訊、資料的。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10

  為真實掌握我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傳染病疫情報告與管理工作現狀和存在問題,切實推進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實,近期,由××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成市級調查組完成了對××、××和××三縣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單位的傳染病疫情報告情況抽查,每縣抽查1家疾控中心和1家縣級醫療機構(保健院或中醫醫院),民營醫療機構、個體診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3家。

  此次調查共抽查醫療衛生單位32家(××14家、××8家、××10家),共查傳染病21種,傳染病病例435例,傳染病報告卡988張,填寫準確921張、完整921張,準確率和完整率分別為98.08%和93.22;各醫療衛生單位均使用了雲南省統一的門診日誌,抽查門診日誌27320例,填寫完整20691例,完整率75.74。透過調查,三縣醫療衛生單位在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疫情管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與人員配備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二是經費投入不足,網路直報硬體老化等;三是門診日誌、出入院登記及傳染病疫情登記不夠規範;四是臨床醫生傳染病培訓力度不夠;五是鄉鎮級醫療機構及民營醫療機構疫情報告管理薄弱;六是疾控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資訊溝通不夠。

  針對上述問題,調查組提出五點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建立健全督導考核機制,加大督導力度,將漏報調查向衛生行政執法檢查轉型;二、進一步加大人員和經費投入,完備網路報告基礎建設;

  三、完善現有紙質門診日誌、出入院登記本的規範性、完整性和準確性,爭取實現電子化管理;

  四、加強對臨床醫務人員疫情報告知識、技術的培訓力度和頻次,及時培訓新的相關內容;五、嚴格按照《雲南省傳染病疫情網路直報技術指南(試行)》,加強疫情報告管理技術指導,規範我市疫情報告管理工作。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11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院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提高報告的效率和質量,為疾病預防控制提供及時、準確的監測資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1、我院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醫務人員均為責任報告人。

  2、在診療過程中發現法定傳染病,由首診醫生或其他執行職務的人員,按要求規範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並及時通知疫惰報告人員。

  3、報告病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腦炎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頭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痢疾。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衛生部決定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管理的其他傳染病。

  4、由預防保健科負責全院傳染病的收集、稽核、上報、訂正和查重工作,並定期進行疫情資料分析。

  5、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於2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應於24小時內進行網路報告。其他符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報告。

  6、各門診分別建立傳染病門診日誌,腸道門診設立腸道門診日誌,對各類傳染病予以詳細登記,並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住院部臨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記薄,對本科所有入院傳染病病人進行詳細登記,按照規定及時上報。

  實驗室應根據化驗結果,對所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的患者進行疫情報告。

  7、對報告病人診斷變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錯誤時,應及時進行訂正報告,卡片類別選中訂正項,並註明原報告病名。發現漏報的傳染病,應及時補報。

  8、傳染病報告卡應使用鋼筆填寫,內容完整、準確、規範,字跡清楚。

  9、任何人員不得瞞報、漏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謊報疫情。

  傳染病疫情報告流程

  1、門診部、住院部、檢驗科、放射科等有關科室接診傳染病患者時,首先進行登記,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然後做好處置工作。

  2、疫情管理員每日兩次收取傳染病報告卡,並對卡片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正。

  3、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立即電話通知網路直報員,網路直報員接到報告後以最快的方式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當專家組確診後將傳染病報告卡透過網路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上報。

  4、發現其他乙類傳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時,於24小時內透過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系統進行網路報告。

  5、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在24個小時內透過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系統進行網路報告。

  6、進行網路直報時,經查錯、查重、訂正後上報。同時登記在《疫情直報登記本》上備查。

  7、傳染病報告卡網路直報後,整理、裝訂、存檔,保留三年。

  8、每月將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情況彙總,報醫務科。

  9、遇到特殊情況時,報告業務主管院長協調解決。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12

  一、為及時有效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我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範》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特制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傳染病防控管理組織,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負責具體工作,學校其他任課教師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責任向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三、責任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定期對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4、嚴格病例登記,要建立日誌,發現傳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時必須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立即登記(專案包括:病人的發病日期。所在班級、姓名、性別、年齡、症狀、是否就診及醫院、排查結果、採取措施、登記人等),並及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學校主管部門報告;

  5、接受衛生部門對學校疫情登記報告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指導。

  四、本校傳染病報告順序:第一發現人→班主任→疫情報告人(學)→當地疾控中心、中心校領導。

  五、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傳染病流行期間,應按照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的規定及時上報。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資訊。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5、學校、發生群體性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不超過1小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級及衛生院報告

  六、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

  七、嚴格消毒滅菌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範,預防校醫室內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發生,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期間,校方應在疾病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認真落實相應的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

  傳染病疫情報告 篇13

  根據衛生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下發衛辦疾控發[2006]65號《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範(試行)》的通知精神,擬定我校有關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和報告程式,建立疫情報告制度。疫情報告人在分管校長領導下,具體負責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學校堅持晨檢制度,每天由班主任負責檢查班內學生身體狀況及教室環境衛生、學生個人衛生。衛生室負責全校的異常情況的排查。

  1.班主任傳染病疫情報告內容及時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人(5例以上)並有相似症狀(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應當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

  (2)如發生法定傳染病病例,明確診斷的重點傳染病(肝炎、菌痢、傷寒、流腦、手足口、甲型HINI流感等)以上的疫情應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由衛生室在24小時內向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教育局上報疫情資訊。並做好病例專冊登記。

  (3)在同一班級,如發現流感、手足口病、紅眼病、水痘、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

  措施

  1.班主任發現各類傳染病疑似病人,不得讓其與其他人接觸。

  2.及時上報衛生室老師,衛生室老師診斷為疑似病人後及時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教育局上報疫情資訊。

  3.班主任通知學生家長,讓家長送疑似病人到醫院就診。同時電話追蹤醫院診斷結果。

  4.堅持開窗通風制度,各班每天派專人負責教室開窗。

  5.配合衛生室做好班級學生的宣傳教育工作。

  2.衛生室上報傳染病疫情報告內容及時

  (1)原因不明的疾病聚集性發病,指較短時間內,同一班級中連續發生多例(10例以上含10例)原因不明的、同一症狀的患者:包括體溫≥38℃,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全身肌肉痠痛等呼吸道症狀;以及腹痛服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的學生。及時電話報告鎮疾控中心和縣教育局。

  (2)同一個月內,如發現流感、手足口病、紅眼病、水痘、腮腺炎等傳染病連續發生5例的。及時電話報告鎮疾控中心和縣教育局。同時協助衛生部門採取應急措施。勸阻發病學生立即離校。

  (3)如發生法定傳染病病例,明確診斷的重點傳染病(肝炎、菌痢、傷寒、流腦、甲型HINI流感等),由衛生室在24小時內向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縣教育局上報疫情資訊。

  措施

  1.加強巡檢。

  2.加強宣傳教育,安定人心,穩定學校秩序。

  3.如發生傳染病除隔離病人外,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觀察期間,做好隨時消毒工作。

  4.加強並督促各班多開窗通風

  5.做好上報疫情的同時,及時做好病例專冊登記工作及消毒記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