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範文
最新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範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發言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麼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後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相信寫發言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1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有機會與大家交流科學課的教學心得,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從去年任教科學課以來,一直處在惶恐不安的狀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科學理論知識不夠紮實,自己本人動手實驗操作能力不強,另一個就是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了解。多虧了有班主任老師的支援和配合,以前教過科學課的羅老師和苟老師平時的指導和提醒,才使我對這門課教學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現就我科學課的教學心得和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老師能提出寶貴意見。
1、 開學起好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剛開學,就給學生提出學習的要求,如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要按時完成、該背的內容必須背過。因為是剛開學,所以有些孩子存在僥倖心理,對老師的話當耳邊風,不能按要求去做,所以在開學的一兩週內對出現這些不良行為的學生進行嚴格的教育,並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嚴格要求,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的態度和習慣,為後期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抓好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上,除了給學生講解知識,我還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背誦知識點,下課前檢查背誦情況,督促學生當堂記住一部分知識,減少了學生課後複習、記憶的時間,減輕了學習負擔。
3、抓好平時的知識記憶。除了課堂教學,我總結了每課的知識點,讓學生在家庭本上抄寫、背誦,並加強檢查,並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及時與家長聯絡,取得家長的支援。
4、想法設法創造條件做實驗。如果遇到有實驗的課,就儘量尋找實驗材料,帶領學生做實驗,比如做蠟燭燃燒的實驗,需要澄清的石灰水,提前一週去找也沒找到生石灰,所以只好用自己僅能找到的蠟燭、燒杯等材料邊做邊講解它的原理了,即使如此,學生的興趣也非常高。一根小小的蠟燭,也許就點燃的就是他們嚮往科學的火苗。
5、關注學習困難學生。本班有一部分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弱,記憶知識較慢,還有一些態度不夠認真,導致作業不能按時交,該背的沒有及時背誦。對這些學生我進行個別談話,督促補上;上課多提問,透過家校通與家長取得聯絡等方法督促其學習。
其實,以上好多做法都是我從其他經驗豐富的科學老師那兒汲取來的,就像大科學家牛頓所說的“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如果說我有什麼優秀的教學經驗,那正是各位教學科學的前輩們對我的傾囊相助的結果,在此我感謝大家。以上是我一些淺薄的認識,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各位前輩多指教,謝謝大家。
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2
今天我作為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參與者提出一些本人敷淺的觀點與大家交流。
在這裡有必要談談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意義:
我們鄧元小學提出口號,提高教師素質,爭創一流學校。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一所學校的質量高低,與教師素質直接相關,而教師素質的提高,必須要靠培訓。培訓的方式很多,有自主學習,有外出交流,有教學研討,而最有效和最經濟的培訓方式就是教學研討了。結合我校們科學課實際,所以我們暫時推行的是這種備課、上課、互相聽課、互相評課模式。
一、這種教學模式的培訓主要有以下目的:
(一)逐漸轉變教師們的上公開課、研究課的心態,促進教師間相互聽評課的日常化,自覺化,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
(二)逐漸讓教師們在集體活動中觀念得到轉變,能力得到鍛鍊、提高;為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長足發展提供平臺。
二、這種模式堅持了兩學期,現在有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師們上教研課並不像剛開始那樣緊張,那樣牴觸了,有的教研組教師甚至還很積極地參與了,這是一大進步。我還聽說中段教研組就沒有給老師們排上課次序,而老師們爭著上,有時還出現兩個老師同時要求上的事。由此可見,教師們逐漸把上教研課看開了,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雖然有為了完成任務的態度,但至少心態已經趨於平和了。
(二)教師們確實從中得到了鍛鍊提高,其實,透過我自身上的兩節研討課我認為教研活動和專題培訓的最大受益者不是觀課的人,而是授課的人,因為他要上課,他就必須對教法,學法,課件包括基本功都要作準備,準備的過程就是自我提高的過程。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
(三)為我們進一步規範常規教研奠定了基礎。將來的教研活動,要日常化,有效化,自覺化,如果沒有平常對待教研課、公開課的平淡心態,沒有積極自主的參與意識,教研活動只能是走過場,費力不討好的事。而且,向教研要質量,向教研要成績,那隻能是一句空話。
總的來說,我們科學課正向著“原生態”的方向發展,教師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對公開課的看法
聽說某地有這樣一所學校,規定每一位教師在規定時間內都要上研究課,而到時只要校長在校,誰也不願上研究課,託詞是:“還沒準備好”。一旦校長出差,教師們則爭先恐後地上研究課,老師們應接不暇地相互聽課,猶如過“研究課的節日”。原因何在?原來每當上研究課,校長都要例行公事觀課、評課。評課時“一視同仁”地抓住一點,不及其餘,橫掃一切地將教師自尊心摧毀。所以,教師最怕校長聽課,尤其是聽日常課。這一“立竿見影”地摧毀教師專業自信的近乎於“誇張”的真實特例,高度地濃縮了教師職業的生存狀態。我們學校不存在這種現象,從校長到教師都在認真地呵護著我們脆弱的心靈,都懷著一顆真誠的心來觀課。一堂課上好了,大家發自內心的讚賞,就好像是自己上好了那樣高興;一堂課沒上好,觀課的人安慰的語言、神情溢於言表,這種安慰是發自內心的,是真誠的,很是溫暖人心。
讓我們覺得,只要認真做了,就不怕失敗,且誰沒有失敗過呢?那麼我們該如何看一節課呢?也許,它在教學結構與教學手段上並非每一次都那麼完整、完美,在目標達成上並非處處理想。但它強調過程的紮實性,基礎的滲透性,能力、心智發展的後效應與潛效應。例如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隨機培養,對學習方法與技能的強化訓練,對學生認知矛盾的化解和感悟的耐心等待,以及中斷教學流程而對課堂偶發事件的及時處理等,這些都是日常課堂所不能迴避的。它可能不會“賞心悅目”,甚至還令人尷尬,但卻是自然狀態下真實的“耕耘”.總之,不能捨本逐末地僅以課堂是否活躍、熱鬧來判定教學是否成功,是否符合新課程要求。
因此我們應強化對日常課堂的關注與重視,促進課堂走向“原生態”,在樸素的課堂從容把握內心,將職業體驗與幸福生活相勾連,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寄託,從而精神自由、快樂地棲居課堂。
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3
各位領導、同事:
下午好!我是來自xx中心小學的老師,首先祝各位在新的一年裡生活愉快,事業更上一層樓。
我們的學校位處長興西北部,是革命老區的一所農村學校。學校規模不是很大,外來務工人員孩子較多,約佔30%左右,情況複雜。在教育教學上取得一定成績有一定困難。但是我們在陳浙傑校長和其他領導的帶領下,由全體中層的精心組織,指導,經過我們全體老師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績,我們感到恨滿意。上學期末三年級科學監測全縣排第九位,在農村學校名列前茅。與英語學科合計排第2名,與和平小學並列。去年x月新初一監測,我們學校的畢業生總體成績也名列前茅,在農村學校中排列第三,僅次於城鎮學校。因此我們學校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
回顧一學期來成績,首先得益於我們有一個非常敬業的教師團體,像我們解啟順老師,長廣出來的,學會計的,非科學專業,但是這位老師有非常強的成就動機,非常勤奮,細心好學,克服了專業的不足。還有我們邵金根老師,老教師了,也非常刻苦用功。這兩位老師不懂就問,在教給學生之前總是反覆推敲,,學生練的,自己先做一遍。有時為摸個知識點,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甚至爭論。也許我們的老師,專業知識結構上不是很完美,但憑著一股衝勁,一定會取得成績。
我們取得成績的第二個原因,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下功夫。所以,一些學生實驗、演示實驗有條件必須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做,動腦筋找替代實驗,拓展實驗。這樣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就會提高。
第三個原因,學校精心組織,開展了幾項有代表性的意義重大的活動。如少先隊安排護綠行動給植物掛名片、在新四軍紅色講解員的基礎上選拔一批金釘子小小講解員等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增強了愛家鄉,愛科學的情懷。
本學習,我們將進一步發揚優勢,克服不足,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
重點抓好教研組工作,研究教材教法;盤活學校的裝備,努力做到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在少先隊的領導下繼續深化金釘子小小講解員活動、護綠行動為植物掛名片;依託縣第三屆科技節認真組織、辦好科技小論文、科技小製作等活動。
科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4
大家好!作為一位科學教師,我很榮幸能參與今天的家長會,並和大家一起交流。目前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如美國早在八十年代就確定了其自然科學和數學要居世界前茅的目標,因此在其基礎教育階段十分重視科學教育,從小培養以事實為根據的科學精神和以觀察、實驗活動為主要手段的科學探究能力。強調以親自動手的方式開展科學教育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發展方向和趨勢。
小學開設科學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科學課在許多人(包括領導、家長、學生)眼中一直被視作副課,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與此相對應,幾乎所有接受採訪的小學生家長都承認“科學很重要!”,但他們同時認為,科學既然升學考不用考,就不用在這門課上花太大力氣。也有一些家長是比較重視的,但也僅僅是對科學成績(分數)比較重視。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藉此機會,我希望各位家長對科學課會有更深入的瞭解並能引起您的重視。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孩子對自然現象的種種疑問。譬如,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蚊子會咬人?你會怎麼做呢?請不要用“蚊子餓了”,這種似是而非的話來敷衍孩子。因為這樣做不僅會灌輸給孩子錯誤的答案,還會使孩子形成思維定勢,抹殺孩子對正確知識的求知慾。當然,打斷孩子的話來打擊孩子好奇心更不可取。
面對孩子的提問,家長採取的策略應是鼓勵孩子自己觀察、自主探究(利用網際網路、圖書館等公共資源查詢資料,自己設計實驗、觀察驗證),同時將孩子的問題無限延伸,比如:除了讓孩子觀察蚊子為什麼咬人外,家長還可以繼續鼓勵孩子觀察蚊子喜歡咬什麼人,一天當中什麼時候最喜歡咬人等等。在整個觀察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告訴答案。這種科學實踐並不是家長認為的好動,而是有思維介入的活動。孩子們透過科學實踐和探索,將學會觀察,學會找證據、學會研究,這就掌握了一種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貴,是一切創新的基石。開設小學科學課,就是為了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從而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課堂教學是科學教育的主陣地,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科學的最好資源,建議家長不妨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小學科學課要想承擔起培養每一位孩子科學素養的責任,要被全社會特別是家長認可的話,光上幾堂科學課,開展幾次活動是不能實現的。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在上課之餘,將課堂無限地延伸,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孩子年齡特徵的科技活動,同時,家長也有必要參與進來,在“陪玩”中領略科學探究的無限魅力,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