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青春勵志發言稿

教師青春勵志發言稿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需要使用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透過對發言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發言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青春勵志發言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青春勵志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天高雲淡的九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在此,我祝各位教育同仁身體健康、節日愉快!我祝各位領導工作順利、闔家幸福。

  作為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鄉村教師代表,在大會上發言,深感榮幸,同時也很忐忑。我沒有動人的故事,沒有寶貴的經驗,沒有特別的貢獻,所做的只是一名教師應該做好的本職工作。

  16年紮根農村基層教育的經歷,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講臺是神聖的,教學是嚴肅的,教師是光榮的。言傳身教,心至力至,才能無愧於為人師的職責與使命。

  教孩子學習知識固然重要,可教他們學會做人更重要。想當好一名優秀教師,並非每天早跟操、晚查寢、多跟班、上好課如此簡單而已,而是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發現、去引導。和學生們在一起的日子裡,“感動、溫暖、自信”每天都充溢著我的心。

  有一次,一個叫盧毅的學生,在課堂上不停的咳嗽,儘管他竭力地剋制,但臉卻漲得通紅。正好辦公桌上放著一瓶給我孩子喝的止咳糖漿,下課後,我就給了他。這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沒想到,第二天,他找到我,從口袋裡掏出兩個棒棒糖,執意要送給我的小孩。雖然微不足道,但我知道那代表著孩子的心意。也就在那一刻,我真正領悟到,師生情是如此的微妙。

  我突然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有回報的,這種回報不是金錢和物質,而是一種肯定和情誼。因為那兩個棒棒糖,我知道了,老師與學生之間,最重要的還是一個“情”字。從那以後,我更加關心學生的學習、在校的表現,也積極主動地關心他們日常生活、情緒變化。

  今年中考結束的當天,我的學生們給我了一次終生難忘的感動和震撼。當我踏進教室,孩子們齊刷刷地注視著我。而我,早已被後黑板的內容所吸引。“老師,您辛苦了!我們愛你,獻給您我們最真的祝福!”他們的簽名寫滿了整個黑板。那一刻我無法形容自己的感受,我甚至不敢看他們的臉,竭力不讓眼淚流出。誰說學生不懂得愛,誰說學生只會享受別人的愛,你焐熱了他的心,他們就會帶給你無窮的溫暖。

  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過程的同時,我還將自己積澱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傳遞到每個家庭,聆聽學生與我一起成長的聲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根據班上學生居住地點,制定合理的家訪路線。每走進一個家庭,那些可愛的孩子和充滿期望的家長們讓我深深地震撼,更堅定了我紮根講臺、靜心教書,讓每一個孩子的快樂成長竭力前行的信念。

  20xx年10月的一天,我走進學生楊梓民的家,媽媽一人在家帶他,過度呵護使他任性,生活能力差。與他媽媽交流很愉快,不知不覺中四十多分鐘過去了。我起身告辭。他媽媽執意送到小區門口,一個勁地說著感謝,拉著我的手對我說:“你不知道,孩子回來對我說,現在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有點喜歡我了。”孩子嘴裡所說的“語文老師”就是我呀!我教了他兩年,常常因為他不做作業而責怪他,後來我多次與他談心,表揚他的優點,還讓同學們為他的表現鼓掌。如今,他不但能認真完成作業,而且在課堂上能積極回答問題,主動交流,成績進步也很快。

  就這樣,我發現家訪成為我工作的“法寶”,好多棘手的問題透過家訪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可愛起來。走進的家庭多了,與學生的隔膜就少了;家訪的路長了,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就近了。

  走進留守孩子熊亞蘭的家,我才知道外表堅強獨立的她,其實內心無比柔弱與孤獨。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疼愛,更期盼老師給予她更多的關注與鼓勵;走進班長孫鈺涵的家,我才瞭解這個雷厲風行的女孩子,父親長年在非洲打工,作為家裡的長女,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勤勞的雙手撐起了家庭的半邊天;靦腆小男孩劉世豪,學習不求上進,家長對其學習也不太重視。

  家訪後,其父母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因此很感動,多次在作文中提及我的家訪,學習成績也上升到班上第15名;聰明機靈,但好動、自制力差的張晚秋,家訪時,我表揚了他的優點,他媽媽臉上露出了驚喜,因為媽媽從來沒聽過老師表揚孩子的話。這次談話讓孩子增強了信心,臉上有了笑容,成績有了進步;獨生子後永毓的媽媽對他期望很高。但兒子卻極少和她說話,說她只會整天囉嗦,聽著就心煩,更別提與她溝通了。家訪時我和他媽媽就家庭教育方法進行了交流。當我再次家訪時,他媽媽感動的`流下淚水,坦言自己望子成龍的心理過激,現在兒子與她的關係融洽多了。

  我曾在家訪手記中這樣寫道:“告別最後一家時,外面已是萬家燈火。雖然又餓又冷又累,但感覺今天的家訪意義非同尋常。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書,需要我們一頁頁翻,一行行看。每一個家庭都需要我們多一份關注,多一份親近。”近年來,我走遍小林的山村角落、大街小巷,也走過了一段心路歷程:師愛靠腳步去丈量,靠行動去昇華。

  有人說“班主任就是媽,吃喝拉撒都要管。”當班主任,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除了辛苦就是牽掛。記不清有多少次,當我下樓查寢時,耳畔還響著孩子喊“媽媽”的哭叫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操場上陪學生晨跑時,孩子卻不穿衣服從被窩裡鑽出來縮在家門口;每天重複著“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的日子,卻沒有時間陪孩子。多少次,孩子央求我說:“媽媽,你今晚可以不去查寢嗎?”面對孩子的這一簡單要求,我卻一次沒有答應過。對自己的孩子,我真的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但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無愧於心。

  我雖清貧,但過的充實;我雖勞累,但過的幸福;雖從教十年有餘,但我收穫頗多。我曾被評為“湖北省比教學訪萬家先進個人”“湖北省優秀語文教師”“全國新教育實驗榜樣教師”。這些榮譽將始終激勵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讓自己的青春繼續在三尺講臺上熠熠閃光!

  謝謝大家!

  教師青春勵志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幼兒教師,普通得像大草原上的一株小草,普通得像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普通得像大海中一滴水,但人民卻稱我們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高爾基說:“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兒童有偉大愛撫的事業。”對於一名年輕的幼兒園老師來說,要真正愛上許許多多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且要愛得公平、愛得得法,那是不容易的。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開啟幼兒心靈之窗的一把鑰匙。我做為一名班主任,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描繪著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

  一、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對待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

  我班的郝XX小朋友是大班年級組乃至全園出了名的“肇事王”,每天都有關於他調皮搗蛋的一些新聞。每當其他孩子吃東西、做遊戲、玩玩具時,他就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他們的東西,甚至伸出拳頭打向同伴,而且他特別會為自己辯解,總之,受傷的總是別人。由於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願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透過觀察,我想,XX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境和教育有關。透過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瞭解到他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爸爸、媽媽都在外打工,根本照顧不到他。奶奶對XX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媽媽都是難得回家一次,一見面也是疼愛有加。

  久而久之,在“隔代父母綜合症”的教育下,使XX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主觀意願獨斷,不管是誰都得聽他的。據觀察,XX在幼兒園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可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願與他一起玩。於是,我就對他採取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1、家園合作。

  我與他的家長共同要求XX遇到問題時,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隨便動手打人。要求XX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他的奶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袒XX,並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不要遷就孩子;同時要求XX的父母每個週末儘量能抽時間打電話回來陪孩子多說話,郵寄一些小禮物以作為對他進步的獎勵。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摻雜對XX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他。當XX動手打人時,我一定都先弄清楚原因,不先去責怪或處罰他。平時,我還要求家長多瞭解XX的閃光點。

  我們發現,XX雖然很好動、調皮、還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聽故事,更喜歡講故事。因為中班下學期,幼兒要學會組織語言自行講述。所以,我平時會在自由活動的時間裡,讓幼兒自行上來講故事。每次他都是第一個舉手上來。他的詞彙量很豐富,思維有條理,會把學到的《我們一起玩》、《孔融讓梨》、《小雷鋒的故事》等故事完整地講述給夥伴們聽。

  藉此,我從中引導他待人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現在的小孩瞭解世界的面很廣,所以思維邏輯也很活躍。他不但在聽的時候表現出很懂的樣子,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現得不錯。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上撿落葉,這時XX說:“我也要學雷鋒,去撿落葉。”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很不錯。

  2、將功補過。XX小朋友雖然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但他性格卻很倔強。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他每次犯了錯誤後,就是不願意主動承認,就算老師讓他去跟小夥伴道歉,他都很倔強,不願意去。但是,有一次我換了一種方式教育引導他,發現他的態度相當好。那次有小朋友來告訴我,XX把茶桶的水給弄翻了——,當時他根本沒有認識到是自己的錯,還說:“小朋友們都沒有水喝,才好呢。”我當時真的很生氣,便反問他:“那你喝什麼呢?”他說:“我才不喝幼兒園的水呢。”當時我很憤怒,心想:“才幾歲的孩子就能說出這樣的話。”我忍住了,因為我知道,如果此刻發怒,那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幼兒一個良好習慣的行成需要很長的時間,我相信他會做到的。我轉身去拿拖把準備收拾地面,發現走廊上的吊飾被風吹到了一樓,我當全班小朋友的面問:“小朋友,願不願意給XX一次改正的機會?”“願意!”所有的幼兒異口同聲。“那好,如果XX下樓去幫老師把吊飾拿上來,我們就原諒他。”我話還沒有說完,小傢伙已經一溜煙似的跑到樓下拿起了吊飾,上樓的時候很自豪地說:“小朋友們看,我總算找到我們班的吊飾了。”所有的小朋友都說:“XX,你真棒!”這個小傢伙不好意思地臉紅了。我藉此又引導他,發現他原來早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可又放不下面子。經過我的開導,他終於認識了錯誤,改正了錯誤。

  以後我們班有什麼難題或是哪個小朋友表現不好,都請他來解決。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現XX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係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

  現在的XX雖然還是有些缺點,但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二、用崇高的思想,把每個孩子陶冶成一首最美的詩

  我把教室變為培育崇高思想的場所,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努力把我的學生陶冶成一首最美的詩。我要讓愛之旋律永遠留在他們身上。我懂得幼兒教師良好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為人師表是我的全部工作。身為大(一)班的班主任,積極協調帶領本班老師開展班級工作,我班兩位老師不分份內份外,有事搶著做,有活搶著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團結協作,使班級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氛圍。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汲取有益的教育經驗。

  在搞好工作的同時,我從未放鬆過學習。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我訂閱多種幼教雜誌書刊,學習最前沿的幼教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在工作中為了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業務學習及觀摩課的評議、優秀園所的參觀等活動,汲取有益的教育經驗。所謂“不積跬步列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我很注重平時的積累,將日常工作中的反思、收穫和點滴啟示記錄下來,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盡職盡責、無私奉獻,是我對幼教事業的深情眷戀。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由於自己的努力工作,我多次被評為鎮優秀班主任、先進教育工作者。近二年獲省級論文十幾篇,成績永遠是屬於過去的,我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改進,不斷創新,使自己真正走進童心世界。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雖然我們不指望能培養出多少“牛頓”和“愛迪生”,但也絕不能讓“牛頓”和“愛迪生”在我們的手中埋沒。常有孩子對我說:“邵老師。你知道嗎?你的微笑好美啊。”是啊,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讓我們的青春在愛的奉獻中更加閃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