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因人施教----不能忽視個別差異教育

案例:因人施教----不能忽視個別差異教育

  隨著新《綱要》思想的滲透,我們要不斷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探索,尋求如何更好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教師要不斷地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納外界,而教師則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銳地察覺孩子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

  我們班的棒棒是一個天真、可愛、卻又調皮、好動的小男孩,在同齡孩子當中他的年齡偏小,活動時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各方面能力相對較弱。

  一、案例描述:

  這是一節美術活動《小蝌蚪》,幼兒用手指點畫小蝌蚪,感受春天的特徵,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們積極性很高。

  活動一開始,我組織孩子們自由地到四周去觀察小蝌蚪,看看它們長得什麼樣子?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紛紛跑去從各個方位看小蝌蚪。棒棒也很興奮,滿場跑,一會兒看這邊,一會兒看那邊。我微笑著說:“棒棒,這些小蝌蚪都長得一樣嗎?”忽然,棒棒將手伸入玻璃缸內,去抓小蝌蚪,濺得滿桌子都是水。我急忙予以阻止,並對棒棒投去了生氣的眼神,“搗蛋鬼,你看別人觀察得多仔細。”小傢伙低頭嘟噥著嘴:“我想摸摸小蝌蚪。”隨後,獨自坐在位置上。

  活動繼續進行,孩子們觀察回來,我請孩子們說說你見到的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孩子們都舉手了,“小蝌蚪長著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小蝌蚪全身黑黑的”、“小蝌蚪長出了後腿”……棒棒也舉手了,我發現了他,請他回答,棒棒特別高興,站起來饒著我游來游去。“哦,小蝌蚪在水中是怎樣的呀?你說說看?”我問。棒棒依舊用遊的動作來表示,我說:“誰來幫助棒棒?”一個幼兒高聲說:“快樂地游來游去。”我表揚了這個孩子。樂樂把身子趴在桌上,顯得有些不高興。

  我開始講解,引導手指點畫小蝌蚪以後,幼兒開始自由嘗試,大家畫得很投入,作畫效果很不錯。我還不時地鼓勵孩子在用油畫棒添尾巴時畫出不同方位、不同姿勢的小蝌蚪,再加一些水波浪、水草等東西,棒棒今天也在認真畫。活動結束前,進行了同伴間的相互欣賞,以集體評議的方式將小朋友認為好的畫貼到展覽區。“孫老師,我的畫呢?”棒棒問,我說:“你下次再畫得好一些,展覽角也會有你的畫的。”小傢伙把身體擋住別人的畫,還用手不時地拍打畫面,久久不肯離去。

  二、分析:

  我在組織活動時,能面向全體,讓幼兒自主地探索,自主地交流,以手指點畫這種饒有趣味性的手法畫小蝌蚪,激發了幼兒創作的興趣。但是,棒棒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孩子,我並沒有根據他的個性特點找出他的個體差異,來很好地加以教育引導。雖然已對他有所關注,但在因人施教上,在真正使每一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上還是有所距離的。

  三、反思:

  因材施教的原則,對我們每個教師並不陌生,早在《規程》頒佈時,就有所明示,但長期以來,我們只把這一原則停留在觀念上,而不能真正做到。這一次新《綱要》在一個新的意義上重提發展的個體差異,提示因材施教的科學內涵,它明確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獲得滿足和成功。這裡的每一個對我們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到底該怎麼做?該做些什麼呢?

  1、教師要真正關注、瞭解每一個幼兒,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們在活動中的反應,活動中的學習方式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活動一開始當別人在觀察小蝌蚪時棒棒卻用手去抓小蝌蚪,這並非是他的調皮搗蛋,也許他是用另一種方式在觀察、體驗對小蝌蚪的認識,但教師沒有真正瞭解他,沒有關注他不同的學習方式,他的需求也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其實,當時我應該仔細地去問一問棒棒為什麼這麼做?等你真正關注了,你就會了解,還會正確引導,孩子自然會有所滿足。

  2、教師要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與要求

  由於孩子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各有差異,所以在同一活動當中,教師心中要有不同層次的目標與要求,活動中設計的.提問也應以幼兒個體差異而難易程度不同。像棒棒這樣的孩子,年齡偏小,能力較弱,要他回答小蝌蚪的外型特徵時,他就用遊的動作來表示,這是完全可以的,我應該以他當時的表現及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也許在教師進一步地引導下,棒棒還能以講的形式來表述。讓別的孩子來幫助,對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會有一定的傷害。

  3、教師要以不同的標準去評價幼兒

  正是由於幼兒個體差異的存在,所以對幼兒的評價是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的。橫向比較對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並不合適。應該從幼兒自身的實際水平出發,進行縱橫比較,在自己以往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也該給予表揚與鼓勵。如果用這一點去評價棒棒本次手指點畫時的表現,我也該張貼他的作品,因為他有了一定進步。在集體面前將表揚給予他,讓他有繼續努力的信心與動力,同時感到成功的喜悅。

  隨著新《綱要》思想的滲透,我們要不斷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探索,尋求如何更好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教師要不斷地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納外界,而教師則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銳地察覺孩子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