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幼兒園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素質教育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常規工作出特色

  孩子們第一次離開家庭來到幼兒園,剛從爸爸媽媽手中脫離,投入集體生活,獨立性和自理能力相對比較差,對他們不僅要教給本領,更重要的是對他們要具有耐心和愛心,注意採用靈活的方式方法。個別幼兒以前上過幼兒園,在生活自理能力、語言交往能力及其它能力有一定的基礎,但大部分幼兒在常規習慣、自理能力、適應性、語言發展等方面較弱。針對以上情況,本學期我們將重點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生活常規的培養

  1.教會幼兒有在集體中的獨立生活的初步能力。每天耐心指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獨立進餐,不把飯菜灑在桌上和地上,在保證孩子們吃得好,吃得飽的同時,教育幼兒不挑食,能獨立進餐,督促幼兒喝足量的水,注重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

  2.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掌握正確地洗手方法。

  3.用正確的方式入廁,並學會自理大小便。

  4.能自己穿脫外衣、學會區分鞋子的左右,會穿鞋子。

  5.認識自己的小床,知道睡覺前脫外衣以免著涼,能安靜午睡。

  6.學會將玩過的玩具物歸原處,並會整理圖書。

  7.教育幼兒不用髒手揉眼睛,不吮手指,不摳鼻孔,不挖耳朵。有鼻涕自己及時擦,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二)學習常規的培養

  1.學說普通話,用普通話與人交流,樂意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與需求。

  2.學會打招呼,問好以及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幼兒早晨來園、離園都要和老師打招呼“老師好”“老師再見”,知道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得到了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

  3.知道站隊不擁擠,學會一個跟著一個走。

  4.學會正確搬小椅子的方法,能將玩具歸類收好,愛護幼兒園的玩具,不與人爭搶。

  5.願意參加各項集體活動,注意力集中;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學習看書的正確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前閱讀習慣。

  6.學習安靜地聽他人講話,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並按其行動。幼兒模仿能力強,感知事物快,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為幼兒做好榜樣,教育幼兒誠實、勇敢、做事大方,不畏縮。鼓勵幼兒喜歡來幼兒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帶領幼兒堅持戶外活動,增強幼兒體質。

  (三)音樂常規的培養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培養對幼兒一生髮展的重要性。我們將與班本課程相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常規習慣。以音樂為指令,在音樂的伴奏下,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根據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我們將採用靈活有效。如:

  1.以教學活動為深化點,利用故事、兒歌、遊戲、歌曲等形式,透過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促使幼兒主動掌握不同常規習慣。

  2.以零碎的時間為穿插點,結合遊戲,培養幼兒規範的常規習慣。

  3.以離園前的時間為鞏固點,幫助幼兒複習鞏固良好的常規習慣。

  老師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將統一要求,堅持從小事抓起,將“身教”和“言教”結合起來,將其貫穿在一日生活中,成為孩子的幫助者、支持者。以高度的責任心,大家各盡其責,分工協作,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留心孩子的一舉一動,密切關注孩子的精神面貌,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對於體質較弱的孩子,注意給他們增減衣服;有遺尿的幼兒,及時更換衣服和被褥,做到保教人員步調一致,深入落實班崗工作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做到生活有序。

  二、班本課程重實效

  貝多芬曾讚美道:“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音樂可以豐富孩子的頭腦,擴大想象的空間。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好的音樂,可以振奮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有利於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經常欣賞音樂,使我們能始終保持心情舒暢和永不消失的自信心。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幼兒老師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音樂教育經驗,曾多次擔任幼兒園舞蹈興趣班的工作,在幼兒園師徒幫帶活動中,促進自己音樂教學更加成熟。所以,我們確定了“音樂開啟智慧”的班本課程。採取“普遍培養,重點發展”的策略。從歌唱活動、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展開,我們將透過班本特色活動使幼兒在以下幾方面得到充分發展:

  1.使幼兒體驗音樂學習的快樂,培養音樂學習的興趣、愛好和對音樂藝術的感情、引導和培養學生參加音樂社會實踐活動。

  2.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情操、啟迪智慧和合作意識樂觀向上的生活意識。

  3.發展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如節奏感、感知覺、注意力和審美能力。

  4.音樂教育對於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瞭解本班幼兒在音樂節奏感方面的表現情況,三位老師查閱相關的幼兒音樂教育資料,如“幼兒遊戲化音樂教育叢書”、“許卓婭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幼兒的音樂素質與能力訓練”等,制定出適合本班孩子的教育內容。

  2.培養並建立初步的音樂活動常規。注意做到兩性,分別是:愉悅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孩子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再就是藝術性:我們在教學中要透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3.有效與新教材整合,使一日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4.與環創相結合,創設與班本課程相適應的環境,建立區域角:金色舞臺、名曲欣賞、音樂故事屋、美樂工作室、電腦音樂屋、樂器加工廠等。

  我們將努力營造“人人愛音樂,日日有歌聲”的良好班級氛圍,積極地探索幼兒園音樂教育教學的有效策略,培養幼兒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在實踐中紮實有效地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的發展。

  三、家長工作

  1.利用好家園通平臺論壇,帶動班級工作開展

  家園通平臺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交流的橋樑。根據我班班本化課程,我們想充分利用論壇版塊促進家園合作。在這一平臺上引發教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關於幼兒教育方式方法的探討。根據家長的情況,在家長中徵集版主,設立討論話題,調動大家上網的積極性。另外老師也可以向家長彙報孩子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家長也及時地反饋幼兒在家的表現,使我們彼此更加地瞭解,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透過相互溝通,才能使我們的家長工作順利地開展,才能更好的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

  2.創設心隨園動欄目

  結合幼兒身心特點,從多角度向家長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同時向家長介紹每週具體的教育目標,指出請家長配合教育的內容,並請家長協助準備與教育活動有關的資料和活動。

  3.共享親子樂趣

  注重家長工作,根據主題教學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每一主題都設有親子任務;鼓勵家長積極參加親子活動,參與助教,發揮家長的資源作用。積極邀請家長參與本學期社會親子實踐活動,讓家長以點看面,對孩子及老師的工作給與理解和支援。認真填寫幼兒成長記錄,讓這本小冊子成為家園互動的好幫手。

  我們的音樂,我們的夢,我將帶領著兩位年輕老師不斷學習,豐富充實自己,促進自己專業化快速發展,我們有一致的目標,才會有如此大的動力帶動著我們不斷努力!我們願與樂智園裡的孩子共同成長,珍惜我們的勞動成果,珍惜三位老師間的合作;珍愛我們的孩子、珍愛我們的家長;熱愛我們的班級,熱愛我們的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