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假情感隨筆

亦真亦假情感隨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詩人杜牧的詩,曰〈清明〉。一個時期以來,每當想起這首詩來的時候,心中就不免一緊,立時讓我想到那起轟動全國的假酒案。

  害了我二十七條平民“酒民”性命的山西朔州假酒案出現後,人們,尤其是嗜酒之人,一夜之間都害怕起了“牧童遙指”的那個地方了。欲罷不能,欲飲還怕。整日在酒桌上提心吊膽,再也不敢沾什麼樣“汾”呀“杏”呀的東西了。山西這個產酒大省也曾因這幾瓶假酒而一度有產量而無銷量。山西的酒收入下降了,似乎與我關係不太大,但面對丟了我二十七條酒罈兄弟性命的大事,即使是無名小卒的我,也仍是捶胸頓足地恨得牙根癢癢,真是“氣死了”。

  不喝或不敢喝倒還罷了,少喝點酒總是件好事情。但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那些因喝了假酒而命喪黃泉的冤魂們。據說,這些人都很清貧,有的甚至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喝上幾瓶酒,可他們卻倒在了和平年代的酒桌旁,並永遠不再起來。致使每年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路上,又多了二十七家“欲斷魂”的人們。

  真的是這樣,我怎能不悲哀?

  縱觀中國曆代有關酒的記載,涉及假酒的我還沒發現過。至少山西的這種假酒不會有,工業用的甲醇並非古已有之。工業文明給人帶來了空前的財富,但在工業還不十分發達的.中國,卻冒出了那麼多用甲醇勾兌白酒的人們,視人的生命如兒戲,財迷心竅到如此程度,這又是何等地喪盡天良啊!

  宋代蘇東坡會釀酒,據他兒子說:喝了父親釀的酒常常腹瀉。但我敢說這不是假酒,頂多算是劣酒,或許是衛生有問題,腹瀉事小,但死人事大。

  假的東西不是好東西,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彷彿已經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麻木的國人若不出現人命而僅侷限於單單侵權,總是護權不足,容忍有餘。何況喝酒本身又起著麻醉作用?

  山西的那幾位罪魁禍首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謂罪該萬死,死有餘辜。

  面對假酒的迷茫,有人當頭一喝:“那你就不會不喝”?話,是能這樣說的麼?因噎廢食總不是個辦法。造假至少致人於死地的假酒還是在神州大地絕跡了吧。

  阿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酒徒為此而小心翼翼、廢寢忘食地祈禱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