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葉青青》的教學反思

《蓮葉青青》的教學反思

  《蓮葉青青》是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生字詞的同時,學習作者借物喻人、首尾呼應的寫法,懂得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根據張 超同學的實際情況,我對其學習這一課的目標作了適當的調整:會認“蓮、玄、斑、肘、瘡”等字,會寫“玄、孫、剪、替”等四個字,掌握“一缸、孫子、代替、 剪刀”等詞語;能正確地讀課文,透過多讀能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課文內容,知道課文主要講什麼,感受祖母為人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在學習的過程中, 希望培養張超集中注意力聽講,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大膽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希望透過教學中的關注有意識地培養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中,我發現:

  (1)張超同學願意舉手發言。他一共舉了兩次手,第一次是複習階段讀詞語時,我請他來讀,他讀對了;第二次是談自己對重點句子的理解,我請 了別的同學來回答後才想到應該請他來說,但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不過並未感覺到他很失望。

  (2)張超同學在讀書時顯得很不自信,具體表現為不敢大聲發出聲 音,有些跟不上同學的節奏。

  (3)張超同學在小組學習時顯得很被動,只有聆聽,沒有發言。

  針對以上情況我又做了進一步的'瞭解、分析:

  1.張超同學喜歡語文,他自己感覺在語文方面學的還可以。針對他確定的生字詞目標能完成,聽寫過關;在對課文的理解方面,只要聽清了老師的引導,很多時候都能說到點子上。適當的表揚鼓勵,使他在這一方面有一定的信心。信心是興趣的源泉。

  2.讀書時表現出的不自信,是因為文中有些字他還不認識,或是不能很快讀準字音,因為怕出錯,所以不敢出聲。只要多讀多練,熟悉以後,他還是能讀流利。關鍵是抽什麼時間、怎樣來幫助他熟讀課文。

  3.在小組學習中,其他孩子鼓勵過他,要他發言,但他就是隻聽不說話。他總是對老師說小組內的同學愛批評他,所以不接受助學夥伴的幫助。我想,這其中有助學夥 伴缺乏經驗和耐心的因素,同時也有他不自信、過於防備他人而表現出的任性。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教會助學夥伴幫助其的方法外,還要培養助學夥伴的良好品質 及幫扶能力。而對於張超本人,應該是鼓勵與教育相結合,既要與他交流談心,鼓勵他參與到學習中去,又要對他提出相應的要求:聽從助學夥伴的引導,接受助學 夥伴的幫助。

  4.教學時,老師應多關注張超。當他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時,應該表示出對其的讚賞,當然這種讚賞不一定要全班同學都知道,可 以透過適當的方式告訴他。在一節課中,當他能舉手回答問題時,可以抽他答一、兩個問題,如果沒有請他來說,可以以眼神、走到身旁輕聲詢問的方式提示他—— 老師已知道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儘量使他感覺和班裡其他孩子一樣,同時也讓班上其他孩子感覺不出他是個特殊的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