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學批評散文

真正的文學批評散文

  作為一個嚴肅的追求卓越的站,應該正視文學批評的原則和要求。

  我們的文學批評,本來就是要幫助作者找到自己在創作中之不足,用以彌補自己未知的缺憾;可是,只要大家認真看看編輯們的評語,我不敢籠統無端地說,都屬於敷衍塞責之詞,但是多數評語給人的感覺簡直就是交差性質的文字。

  也許是我求全責備,心急了點;也許是我的期望值有些過高了。當然看到我如此苛刻的話語,很多人會激勵反駁或者內心深處不以為然,儘管如此,我還是要說。

  我堅信,每一個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做到盡善盡美,可是大家畢竟都是初學寫作之人,都還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之中。

  這裡,我並沒有刻意要否定編輯們的辛苦勞動;因為大家都是業餘寫作,時間彌珍,能夠在業餘時間為大家辛苦工作,這種精神值得肯定和讚揚。

  古人云:文以載道。

  大凡能夠透過審查的作品,肯定有很多成功之處,但是也不乏有敗筆;我以為,在充分肯定作品成功的同時,更應該注重作品的不足之處,這樣,對作者本人是一個提高,同時也是對讀者一個啟迪和借鑑。

  很長時間,本人之所以未來江山,就是看到了社團編輯有這樣一個傾向,草率論斷,多唱讚歌,溢美之詞誰都喜歡,久日久之,形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使人感到作者辛苦寫出的文字,並未得到編輯認真的閱讀,而是草草了之,或說些不痛不癢的話語就算完事,如此一來,不能給作者以借鑑,更不能讓讀者從中受益,似乎每一篇作品都是優秀無比,讓作者陷入迷惑之中,同時對讀者而言,那種閱讀的興趣和慾望,由此變得不那麼強烈了,無人閱讀或者閱讀的人逐漸減少,這對於一個網站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那麼發展和壯大就成了一句空話了。

  我記得當我的長篇小說《關中烽火》當初在木馬社團連載之時,有一個編輯就曾經對我說過,他根本就沒有讀我的作品,只是根據印象,隨便寫了幾句溢美之詞;我聽了後感到沮喪,想不到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辛苦寫出的作品,在別人眼裡,竟然不值得一看……

  在這裡,我並不是想說自己的長篇小說如何優秀,只是就這樣一個個案來說明問題。大家可以如此設想,編輯如此草率,寫下二三十個字的評語,而且詞不達意,竟是些空洞的言辭,又怎麼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呢?

  編輯工作是一項艱辛的精神勞作,非常辛苦,要給作者文字下一個恰如其分的結論,首先必須自己認真閱讀,仔細體味作者的良苦用心才行,豈能如此之草率?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也曾做過校刊的編輯,那是十分辛苦的事情。你不但要認真仔細閱讀作者的文字,還要更加深入的揣摩作者的'追求和寫作的旨意,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對作者作品的精神勞動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必須能夠看的出作者作品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作者,更能夠對得起讀者,做到對作者負責,對讀者負責。

  一首詩歌,一篇散文,或者是一篇短篇小說,作為編輯,必須具備諸多有關專業知識的儲備,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或褒或貶,言語中肯。

  許多編輯,看到詩歌,就如此評價:意境深邃,詩句清新……如此評語,恐怕是大詩人或者赫赫有名的作家才能夠具備的;看到散文,就說:描寫細膩,語句優美,構思精巧,主題深刻,發人深思等,是不是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令人值得懷疑;對短篇小說評價更離譜,甚至曰: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形象刻畫生動,構思新穎,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等,這樣的評語好像只有世界級短篇小說大師莫泊桑、契柯夫等人才能做到的。

  本人一直在一所鄉下初中教授語文課,對學生的作文經常要批改,其中體會頗為深刻;除了要對學生錯別字修改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其語言表達做仔細推敲,有時候一篇作文的批語,甚至比學生本人寫的作文還要長呀!由此可見這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們不是對我們自己妄自菲薄,更不是在此對編輯工作吹毛求疵,指手畫腳,而是要說,既然大家來自不同區域,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來了,話說白了,是一種緣分,既是有緣,就應該對朋友們負責才行。

  其實不僅是每一個網站存在有如此之詬病,就連現實生活中的紙質文學也如此。

  文學批評家們,都是受人之託,拿人錢財,當然是好話多說,溢美之詞多多益善。

  我曾參加過許多次縣級文學筆會,大家的發言都是唱讚歌的,而且形成了一種令人感到可笑的局面,互相吹捧,互抬轎子,很多人的話語叫人聽了,感到肉麻。

  網路裡和現實裡,形成如此一種浮躁浮誇之風,難怪這麼多年看不到以前的許多扛鼎之作,因為這是一個浮華的時代,人人都很浮躁。

  其實,所有的作者,特別是我,最最渴望的是想聽到批評之聲,更想聽到朋友們的指教!

  我知道我的文字極為粗燥,所以在寫了幾部長篇小說之後,從去年下半年,我暫作 輟筆,認真向別人學習,閱讀名家之作,靜下心來,仔細思考自己寫作的不足之處,原本計劃寫作《李隆基外傳》,材料早已收集好了,可是遲遲不敢動筆,唯恐自己又會犯老毛病。

  讚歌誰愛聽,批評的話語誰都難以接受;這恐怕就是自古的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吧?

  我渴望一個真正的文學批評時代的到來——

  本人寫此文,旨在拋磚引玉,歡迎朋友不吝賜教!

  (寫此文,並不是跟那位編輯過不去,希望不要對號入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