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

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1

  《四世同堂》是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部十分具有影響性的作品,這是一代人民的痛苦回憶;一個民族所受的屈辱遭遇;這也是一個國家的斑駁歷史。

  老舍先生以其對老北京的細緻瞭解,用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還原了那一時代的氣息,揭露了那一時代上空的陰雲與陰雲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衚衕裡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鮮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筆描寫的有血有肉,彷彿我們真能透過紙張,看到這麼一個人似的。不得不說,老舍先生把人物寫活了,我們說這是一部經典,還因為他筆下那些所謂的英雄不僅僅是英雄,他們還是一個會迷茫傷心有一些缺點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樹,我便是花,儘管是一朵閒花。北平若不幸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別再活下去!”錢家錢默吟老先生謙遜有禮,性子清高,喜歡作詩作畫,喜歡侍弄花草,本是個十足的隱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淪陷,兒子去世,被逮捕受訓後,幡然醒悟,變身成了一個老而志堅的積極鬥爭的革命戰士。透過文字,我們分明能看到北平淪陷時這位老人的哀傷,分明能看到被釋放的錢老人的懊悔與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對敵人的仇恨,對國家的熱愛。

  我們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對實事戰爭的敏銳以及他敢於為國家犧牲的一腔熱血,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著他照顧,這些最親密的血親讓他無法施展抱負,無法讓他到那令他嚮往已久的戰場上去拋頭顱,灑熱血,他不得不盡到一個長孫,長子,大哥,丈夫以及父親的責任,這責任將他拴住了。面對這些,他只得無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決定要走的時候,我們分明可以從他的那一句:“你來盡忠,我來盡孝。”看到他的無奈,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憂鬱的微笑以及溼潤的眼角。

  我們還能看到,看到有著少年人的衝動與愛國志氣的瑞全,看到謹慎持家,萬事求和氣的祁老人,看到任勞任怨的小順兒的媽,聰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長為革命青年的高第,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夫婦,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婦,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孫七,白巡長,程長順……我們也能看到,求榮的冠曉荷,毫無廉恥心的瑞豐,兇狠潑辣的大赤包,欺軟怕硬的藍東陽,貪慕虛榮的胖菊子。我們看到他們的卑鄙手段,看到他們皮囊下醜惡不堪的內心,看到他們的利慾薰心,看到他們毫無民族感,貪圖享樂,看到北平淪陷後,他們一味的去討好日本人,對日本人阿諛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背叛者,最終落得悽慘下場。

  我們能在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蕩氣迴腸,或令人搖頭嘆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2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衝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裡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裡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背叛者形象。“背叛者”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背叛者”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裡,只是後來的社會不同了,“背叛者”不流行了,不流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感謝老舍先生給後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

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3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衝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裡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裡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背叛者形象。“背叛者”,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背叛者”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裡,只是後來的社會不同了,“背叛者”不流行了,不流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感謝老舍先生給後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

初二四世同堂讀後感600字4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個令人敬佩深愛的作家,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正是這些波折的經歷給了老舍先生創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總能反映出時代的印痕,針砭事實,把當代人們的遭遇和感受融於作品,發人深省,成為時代的標籤。而在老舍先生眾多的薈萃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這部小說是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日軍欺凌下的悲慘命運,同時譴責了附敵者的醜陋。老舍以戰爭下的人性為筆觸,為我們揭露了當時陰暗的社會。那種時代的烙痕成為讀者不能磨滅的記憶。而透過人性醜惡餘善良的對比,作者讚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無畏的人們,也鞭笞了求榮的醜惡。在《四世同堂》裡,我們看到了像祁老大爺這樣正直,懂得民族大義與國家榮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我們看到了不屈不撓、深明大義的祁瑞宣;也看到了求榮、貪圖安逸的祁瑞豐;更看到了熱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寫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個動盪年代下的人物、社會的縮影,或英勇不屈、忠貞報國,或苟且偷生、求榮。在《四世同堂》裡發生的一切,作者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遇怎樣的結局。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裡看到的另一個道理。一個家族是不可能在國破的情況下依舊昌盛的,國破家必亡。就像小說裡描寫的一樣,一個四世同堂之家最終也在侵略者的鐵騎下、在戰爭的摧殘下徹底的崩塌。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只有把個人的榮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

  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己的國家、出賣自己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面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