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洛陽城有感原文翻譯

故洛陽城有感原文翻譯

  以下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故洛陽城有感原文翻譯,感興趣又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洛陽城有感》原文

  作者:唐·杜牧

  一片宮牆當道危,行人為爾去遲遲。

  篳圭苑裡秋風後,平樂館前斜日時。

  錮黨豈能留漢鼎,清談空解識胡兒。

  千燒萬戰坤靈死,慘慘終年鳥雀悲。

  《故洛陽城有感》註釋

  ①故洛陽城:指漢、魏時的.洛陽舊城。在今洛陽市東洛水北岸。此詩疑亦開成元年為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時作。

  ②篳圭苑:漢靈帝光和三年建,東篳圭苑週一千五百步,中有魚梁臺;西篳圭苑週三千三百步,均在洛陽宣平門外。見《後漢書·靈帝紀》及注。

  ③平樂館:在洛陽故城西。東漢中平五年十月,靈帝曾自稱無上將軍,在此講武。見《後漢書·靈帝紀》及注。

  ④錮黨:禁錮黨人。漢鼎:漢政權。鼎為傳國重器,政權象徵。東漢桓帝時,宦官擅權,橫行不法,朝政日非。李膺、陳蕃等和太學諸生三萬餘人互相褒重,猛烈抨擊宦官集團。延熹九年宦官誣告李膺等人交結諸郡生徒,共為部黨。於是桓帝下令逮捕黨人,後放歸田裡,禁錮終身。靈帝時,李膺等人又因謀誅宦官敗露,百餘人下獄死,六七百人遭流徙、監禁。李膺“考死,妻子徙邊,門生、故吏及其父兄,並被禁錮”。事見《後漢書·黨錮列傳》。

  ⑤清談:談論老莊玄理。晉王衍好清談,有一次羯族人石勒行販於洛陽,倚嘯於上東門。王衍見之,對左右說:“曏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遂派人追捕,但石勒已離去。事見《晉書·石勒載記上》。又唐開元中張九齡認為胡人安祿山將亂幽州,主張趁其討奚、契丹失敗時殺掉他,以絕後患。但唐玄宗不聽,說:“卿無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後遂釀成“安史之亂”。事見《新唐書·張九齡傳》。

  ⑥坤靈:地神。

  《故洛陽城有感》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杜牧的詩全集欄目。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杜牧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臺集》稱:“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釐米,橫162釐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故洛陽城有感》繁體對照

  壹片宮墻當道危,行人為爾去遲遲。

  篳圭苑裡秋風後,平樂館前斜日時。

  錮黨豈能留漢鼎,清談空解識胡兒。

  千燒萬戰坤靈死,慘慘終年鳥雀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