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讀後感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者是前蘇聯的鮑里斯·瓦西里耶夫。一開始讀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叫《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後來隨著故事的發展才慢慢明白:靜悄悄其實就是死亡的代名詞;黎明與黑暗訣別,正在迎接光明的到來,雖然靜悄悄,可是卻預示著白晝的熱鬧和喧囂。

  故事的背景是二戰期間蘇聯的衛國戰爭的戰場,男人們都上了戰場,能夠活著回來的常常是百分之幾,就連女人們都被推上了戰爭的最前線,幹著和男兵一樣的活,進行著一樣的戰鬥。故事中的女人們除了留守的那幾個外,參加小分隊的5個人無一生還,永久的留在了衛國戰爭的那片熱土上,雖然靜悄悄,可是卻以自己的赤誠守衛著自己的祖國,抵抗者侵略。她們是:麗達、熱妮亞、索妮亞、裡莎、嘉爾卡。

  故事的大半是在准尉瓦西科夫與女兵們的相處中度過的,地點就是7會讓站。日常除了跟德國的偵察機和轟炸機進行較量外,她們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守著那個倉庫和那個站臺。平常的日子充滿了女人們的嬉鬧和嘈雜,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們的天性即使是成為了士兵也難以徹底掩飾。在這裡有著各種各樣的小矛盾:有準尉和副排長基里亞諾娃之間的.,有麗達和基里亞諾娃之間的,有整個女兵隊伍同准尉之間的,看來是那麼的瑣碎,那麼的帶有女人的痕跡和氣息,以至於看起來,這些根本不算什麼矛盾,因為,老孃們們實際上本性就是如此。

  如果不是戰爭,這場該死的戰爭,索妮亞也許還在讀大學,麗達或許正同自己的丈夫還有自己的兒子阿利克一起幸福的生活著,熱妮亞或許也同自己的上校在父親的同意下走到了一起,裡莎說不定也讀了書同那個作家有了某種開始,嘉爾卡說不定在退伍後就能組建自己的家庭,從此結束沒有家的歷史了。當然了,瑪尼亞和波林娜還有許多的婦女都能同自己的丈夫過著吵吵鬧鬧的日常生活了。可是這些看起來吵人的讓人難以忍受的老孃們們,卻在同侵略者們作戰的過程中永遠的獻出了她們年輕的生命,原本屬於她們的一切都在戰爭中失去,變成了靜悄悄。

  寫到這,我的內心既激動又淒涼。戰爭就是魔鬼。平時的人們是不會像戰爭中的表現一樣的。戰爭使人們變成了魔鬼。原本想起來有些吵鬧和雞婆的女人們在生命失去之後的寂靜,讓我感慨萬千。多想她們還活著啊!其實原本的那種忍受不就是生活嗎,當這些東西消失了之後,生活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戰爭中的姑娘們是勇敢的,也為整個戰爭的最後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句話叫:戰爭會忘記一切。可是我要說的是:忘記戰爭,漠視戰爭所帶來的苦痛,遺忘戰爭中逝去的人們,活著的人的生活意義是不完整的。

  我也愛自己的國家,我從這個故事中也想到了我們這個災難深重的民族。看著窗外飄蕩的五星紅旗,我知道,現在的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要學會珍惜,要學會寬容,要學會感恩,更要學會回憶。俄羅斯民族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同樣也是偉大的。審視戰爭、剖析戰爭,拒絕戰爭,遠離戰爭,具體到我們自己就是要好好活著,細細地、真實地體驗我們現在的生活,無論它是喜怒哀樂,還是酸甜苦辣。因為,擁有就是一種幸福,這是千百萬人們千百年來為我們這些現在活著的人爭取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