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新城區“大青山文化”考察調研報告

呼和浩特新城區“大青山文化”考察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和浩特新城區“大青山文化”考察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出“大青山文化生態產業園區”的這個命題,其概念的內涵是指在新城區境內沿大青山東西30公里、南北區境內大青山的範圍內,充分利用大青山已有的自然景觀文化、歷史人文景觀文化、遺蹟遺址及現代企業景觀文化,整合文化資源,形成發展潛力的優勢。其外延包含大青山前五華里內範圍,含大青山前已實施的“一帶三線”區域,構成這個命題的範圍屬性。在此範圍內打造呼市地區面積最大、規模最大、景觀景點最多、文化年代跨越歷史最久(大窯)、文化元素最多、內容最豐富的綜合“文化生態產業園區”。

  新城區於2008年按照上級關於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定和優惠政策,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加快文化大區建設步伐的決定》和新城區文化產業發展的綱要》。市委、市政府也對大青山生態建設高度重視。新城區境內的大青山前坡在十幾年前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持續養護和綠化。如今,大青山前坡的綠化已有一定的基礎和成效。

  大青山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文化資源,這些自然景觀造型奇特壯觀。哈拉沁溝的“迭水壺”瀑布,古路板的生態林;奎素溝的“子母洞”、“猴山”、“虎頭山”,曾是呼市舊八景之一;筆架山、硯臺山等奇異獨特的地質自然景觀,是大青山獨特誘人的自然景觀文化資源。

  新城區境內大青山具有多樣的植物資源。據自治區有關部門的植物工作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新城區境內大青山陽坡植被興盛,陽坡和半陽坡生長著品種繁多的草本科植被。豐富的植物分佈於山地草甸、山地森林、山地灌木叢、山地草原和丘陵草原,是首府天然的植物“博物園”。

  新城區境內大青山自然條件的`多樣性,使鳥類和獸類的生態群較為複雜並趨於興盛。大青山一千餘種鳥類新城區境內70%的均有。大青山29種獸類中新城區境內有近20種,部分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或重要經濟價值。新城區境內大青山還有水利資源,可構成旅遊文化的資源。加之其獨特的氣候特徵,可成為大青山文化生態產業園區巨大的取之不竭的資源優勢。

  上述自然景觀資源、植物資源、禽獸類資源、礦物質資源和水利氣象資源,均可構成“文化生態產業園區”的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是一座自然博物館。

  新城區境內大青山的人文景觀。本地有聞名於世的“大窯文化遺址”。除此之外,境內大青山沉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留眾多名勝古蹟、文化遺址,在呼市地區是獨具的、獨特的,而且是綜合性的。沿山各村及山溝還有古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都是大青山重要的文化資源。

  古建築文化。沿山的村莊目前發現仍保留有古戲臺,在古路板村、討思浩村等至今仍留存明末清初的古戲臺各一座,還有如生蓋營村、討思浩村的古民居,是極其珍貴的民俗古建築文化資源。目前,這些古建築面臨殘損境地,急需保護。

  民俗文化。境內大青山前的農區,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民俗文物如石磨、碌碡等生產、生活用具大量遺存。非物質文化如古路板村豐富多彩的“二月二龍抬頭”民俗節、奎素村獨具特色的正月十五觀燈節、四月十八的猴山廟會、聖水梁五月十三的聖水節、大窯村八月十五的火神節均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些民俗文物、文化是設想園區中不可或缺的傳統的文化元素。

  近年來,新城區沿大青山前已打造“一帶三線”的生態旅遊景觀,成吉思汗影視城、蓯蓉山莊、小井溝的生態園、還有一批文化產業的實體正在招商,由“一帶三線”再向南,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三大標誌性工程在境內落戶並已開始運營,提升著新城區乃至呼市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維繫著新城區的文脈,使新城區正在萌發著具有根基、底蘊和特色生命力的“新文化”。同時也將會有效提升新城區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以及綜合競爭力。

  綜上所述,提出打造新城區“大青山文化生態產業園區”的設想,既符合新城區的開拓創新精神,又體現了謀發展的長遠規劃之心;既符合市委、市政府打造生態城市、首府後花園的戰略決策,又符合首府人民對生態環境渴望明顯改善的希冀;既利用了我區大青山沉澱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自然植物的獨具特色的優勢,又能較好地保護大青山的各類物質文化,傳承和搶救其非物質的文化。應該說:這是一個長遠的宏偉的戰略構想,也是新城區拓展發展空間的必然趨勢。實現這樣一個宏偉的設想任重而道遠,但新的文化生態產業園區將成為新城區經濟增長的有力支柱,將會明顯提升新城區的綜合競爭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