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

鄉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生態公益林建設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基礎工程之一。本文對雲龍縣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總量小、質量低、管護投入少,結合幾年來的林業工作實際,提出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和保護的具體對策是增加公益林總量、限期進行宜林地造林綠化、提高林分質量增加生態防護效益、實施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嚴格資源管護。關鍵詞:生態公益林現狀對策

  舊州鎮位於大理州雲龍縣西部,北接雲龍縣表村鄉,南和保山地區瓦窯鄉接壤,西靠雲龍縣漕澗鎮,東連雲龍縣寶豐鄉,瀾滄江縱貫全鎮78公里,是一個集壩區、半山區、山區三位一體的農業鄉鎮。全鎮國土面積529.4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656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8.1℃,年降雨量850m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乾溼度明顯。轄13個村民委員會,22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649戶33287人。幾年來,雲龍縣舊州鎮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以及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瀾滄江防護林保護工程的啟動實施,按照“走出去造林,市場化動作,工程化管理,標準化經收”的要求,切實加強林業工作,林業取得長足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5.3。多年的實踐證明,森林在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環境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致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境內功果、苗尾電站的逐步開發,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承載和要求日益增加,因此,人們對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目前,有限的生態林資源難以有效擔負舊州鎮社會經濟以及自然條件對林業的生態需求和環境承載壓力,在舊州鎮建設以森林為主體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勢在必行,迫在眉睫。那麼,舊州鎮的生態公益林目前的狀況如何?怎樣建設和管護好該鎮的生態公益林?本文從分析舊州鎮生態公益林的`現狀入手,對如何建設和管護好生態公益林提出了見解。

  一、現狀

  (一)概況

  全鎮生態公益林總面積32萬畝,共涉及13個村,重點分佈在海滄、山西、新山、功果、民主、湯澗、湯鄧、舊州、下塢、水井等村瀾滄江沿岸地區。

  (二)結構

  1、地類結構:生態公益林總面積2.13萬公頃,其中林地0.7萬公頃,疏林地0.3萬公頃,灌木林地0.76萬公頃,未成林地0.3萬公頃,宜林地0.07萬公頃;

  2、林種結構:全鎮防護林1.22萬公頃,佔全鎮林業用地的57;特種用途林0.3萬公頃,佔14。公益林種面積中水源涵養林1萬公頃,水土保持林1.13公頃。

  3、樹種結構:有云南松畝,佔31,華山松畝,佔1,標類畝,佔41,核桃畝,佔10,花椒畝,佔5,其它畝,佔8。

  4、地貌結構:全鎮公益林主要分佈在山區和半山區,其中山區1.49萬公頃,佔70,半山區0.64萬公頃,佔30。

  二、存在問題

  (一)綠化總量小,宜林地多

  從目前的舊州鎮的生態公益林建設情況看,全鎮生態公益林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還較小,有林地面積佔公益林總面積的比例相比之下還很低,綠化總量小,另外生態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積0.07萬公頃,佔公益林面積的3.3,建設任務仍很艱鉅,需要進一步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鎮的生態公益林綠化總量不斷增大。

  (二)林分質量較差,防護效益低

  一是生態公益林防護效益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護功能弱;二是從目前樹種結構看,僅有云南松、華山松等較少的幾種,結構較單一;三是從建設結構看,沒有形成喬灌草復層異齡結構,存在純林、單層林多,混交林、復層林少的問題,防護效益和防護功能弱。

  (三)管護投入少,機構不健全

  多年來,在全鎮的生態公益林建設中“重造輕管”的問題仍突出,造林投入較多,管護投入較少甚至於幾乎沒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樹轟,秋後管理松”、“造林不見林”的現象,對森林資源的管護還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同時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沒有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只靠鎮林業工作站來管護,人員、資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佈廣泛,點多面廣,對生態公益林的監管力量薄弱,手段較落後,建成完備的生態公益林監測體系任重道遠。

  三、發展對策

  透過分析,從目前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現狀來看,本人認為舊州鎮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管護,必須站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在統一領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強化管理的同時,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區的氣候、土壤等特點,選擇適宜的樹種結構,逐步形成合理的喬灌草復層異齡結構,建設多層林、混交林、復層林相結合的生態公益林體系,提高公益林防護功能。

  (一)加大對生態公益林的宣傳力度

  一是完善基礎宣傳設施。在新區劃的公益林區交通路口及時設立宣傳牌、監督崗、公示欄,對一些已經陳舊破損和內容有所調整的公益林宣傳牌及時更新,同時豐富宣傳手段,利用好各種宣傳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二是加強宣傳的針對性。主要針對林區群眾最為關注的公益林建設和管理熱點問題,及時為他們釋疑解惑,做好群眾長期維護和支援公益林建設的思想工作等內容進行宣傳;三是把領導幹部納入宣傳物件。不斷強化各級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意識,把生態公益林建設當成一件關係地區生態安全的大事,長抓不懈;四是加強政策諮詢和技術指導。透過開展林業部門送林業科技下鄉活動,向林區群眾傳送有關宣傳資料,開辦專題講座,使之家喻戶曉、人人明白。

  (二)科學規劃,全面建設

  認真搞好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工作,制定全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總體規劃,本著因害設防、適地適樹的原則,以增加森林資源、提高生態效益為目標,大力發展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擴大生態公益林總量。同時對每一塊宜林地進行具體規劃設計,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樹種、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統籌考慮,將任務分解到村、社、年度,做到明確任務,明確職責,限期完成。

  (三)提高林分質量,增強生態防護效益

  在擴大森林資源總量的基礎上,增加林地生產力,提高林分質量,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是增強公益林生態防護效益的關鍵措施。透過造、封、撫、引等措施,培育復層混交林。同時加大科技力度,生態公益林地處自然條件惡劣、氣候變化頻繁的地帶,造林難度較大,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設高質高效的生態公益林。

  (四)出臺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辦法,加強公益林管護

  對地處瀾滄江沿岸的重點防護林和特殊用途林實施生態補償,加強其有效管理和保護,彌補其因發揮生態效益而使經營者受到的部分經濟損失,是保證生態公益林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在財政較為困難的情況下,也要將生態補償納入縣鄉財政框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公益林保護的實質問題。

  (五)嚴格保護,動態監測

  依據《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對生態公益林進行嚴格的保護,嚴禁非法徵佔用。經批准確認的公益林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必須逐級上報林業主管部門批准。積極出臺《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辦法》,規範管理,明確職責,加強法制,促進全鎮生態公益林建設。同時定期檢查生態公益林發展情況,掌握動態,為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決策服務。

  具體工作中著力抓好“五化”,即一是管理法制化。根據制定的《舊州鎮生態公益林建設管理辦法》,做到有章可循,嚴格規範管理。二是隊伍建設素質化。嚴把入口關,聘用護林員時首先由村委會推薦,鎮林業站考核,鎮政府稽核,報縣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備案。並安排時間加強對護林員的培訓教育,開展法律法規、政策、林業、資源保護方面知識的培訓學習,為保護好公益林打下了基礎。三是管護責任化。鄉、村、社層層簽定責任狀,並建立相應的層層監管機制,由鎮林業站定期檢查考核監管員,監管員檢查考核護林員。哪個地塊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該地塊的護林員、監管員責任。凡不能及時發現案件或隱瞞不報要給予相應處理。每年對護林員進行綜合評定,實行末位淘汰,淘汰護林員比例在5左右。四是資金管理規範化。公益林補助資金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單獨建帳。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不定期進行抽查,檢查監督資金是否按時足額到位,資金髮放與林權所有者是否一致,有效防止資金截留、擠佔、挪用或造成資金浪費。五是資料基礎化。工作中注重合同檔案的管理,設專兼職檔案管理員,建立生態公益林資源資料庫、公益林管護臺賬,區劃的界定書、管護合同等完全按照檔案管理的標準進行歸檔,為科學的管理好公益林提供了依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