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制作實驗報告
晶體制作實驗報告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晶體制作實驗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晶體制作實驗報告1
一、實驗準備
實驗儀器、藥品、材料:棉線,絲線200ML燒杯兩個,硬紙片一張、濾紙若干、酒精燈一個、石棉網、帶鐵圈的鐵架臺、溫度計、硫酸銅粉末若干、玻璃棒。
二、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放入100ML蒸餾水,加熱到比室溫高10~20℃,並加入足量硫酸銅;
2.用玻璃棒攪拌,直到飽和(有少量晶體不能再溶解),趁熱過濾到一個已加熱的燒杯中;
3.用硬紙片蓋好,靜置一夜,使其緩慢降溫,析出晶體;
4.第二天杯底出現小晶體,每個約長0.5CM,取一個晶體較完整的,用絲線綁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將原來的硫酸銅溶液加熱到比室溫高5~10℃,新增少量硫酸銅,使其
再次飽和。
6.將已綁好的小硫酸銅晶體放入微熱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沒,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用硬紙片蓋好,靜置過夜;每天觀察,重複6、7項的操作過程。
三、實驗注意
1.控制溶液的溫度,加熱時要把晶體取出,等溶液溫度均勻後再把晶體浸入。
2.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應使飽和溶液緩慢冷卻。
3.所用容器必須潔淨,要加蓋以防灰塵落入。
四、實驗結論
(1)硫酸銅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透過嚴格控制溫度的變化,有利於加快晶體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須懸掛在溶液中,若模型與杯壁貼合,冷卻後溶液析出的晶體將附著線上圈和杯壁之間,成形的晶體形狀不規則。
(3)如果晶核“氾濫”,就無法形成大晶體。由於棉線和銅絲的表面積較大,即晶核較多;加上毛棉線和銅絲上生長的晶體,因相互堆積、相互擠壓,致使晶體無法成長。相反,少量的硫酸銅細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較好,容易形成大晶體。這一點,突出表現在了:用棉線作晶種,由於棉線表面存在著大量細小的棉纖維,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線上“掛”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銅晶體。
晶體制作實驗報告2
今天,是國慶,是我的舊曆生日,也是我開始製作明礬晶體的第一天,家中溫度是28.5℃,我用燒杯取100mL的自來水(條件所限,沒有蒸餾水),加入約6克明礬,用玻璃棒攪拌,水溫27攝氏度,我沒有加熱溶液。過了約一小時,明礬基本溶完,我又加了0.5克左右的明礬到溶液中,攪拌。半小時後,明礬不再溶解。我將明礬飽和溶液過濾兩次後倒入乾燥潔淨的結晶皿,並將其放入鞋盒中防塵。此時,水溫27.5攝氏度。我忍耐下激動,靜候結果。
20xx.10.2~3
溶液毫無動靜。我開始焦躁。我懷疑是否溶液不夠飽和,導致無法結晶,最終,我決定再等一天。這兩天室溫在28~29℃之間。?20xx.10.4
今天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如往日一般,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開啟鞋盒蓋,但今天是與眾不同的,清水般的明礬溶液不再死氣沉沉,結晶皿裡結出了十一顆玲瓏剔透的晶核,全是八面體,邊長約三毫米。他們被我用鑷子取出,我把溶液過濾並加多了溶液,把晶核放回。繼續防塵防震。水溫28攝氏度,室溫28.5攝氏度。20xx.10.5
晶核長大了些,邊長約五毫米
20xx.10.6~15
晶體因溶液不夠飽和而溶解,我配臵了三次,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這次我配了兩杯溶液,一杯放在有石棉網的三腳架上用酒精燈加熱至51攝氏度。另一杯如往常一樣,不予加熱。
有一杯結出了晶核,水溫為27攝氏度,這杯是常溫的10.17~24
晶體繼續在飽和溶液裡慢慢成長,此時經歷萬難留下了三顆。第一顆長約為1.1cm,厚約為1cm、第二顆長約為0.8cm,厚約為0.4cm、第三顆長約為0.7cm寬約為0.5cm
晶體制作實驗報告3
藍礬晶體制作實驗步驟
[實驗目的]:硫酸銅大晶體的製作[實驗用品]:
儀器:燒杯,表面皿,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漏斗,量筒,玻璃棒,鑷子,三角架。
用品:濾紙,細線。藥品:硫酸銅。[實驗步驟]:
【1】選用純淨膽礬在潔淨的燒杯裡製作飽和溶液:在50mL的燒杯裡盛30mL水,水溫:45°C,將硫酸銅加入水中,以玻璃棒不斷攪拌,當所加入的硫酸銅完全溶解時,再重複相同的動作,至無法再溶解為止。
【2】過濾:為防止晶體在長成過程中因雜質而受到影響,用濾紙將上述飽和溶液趁熱過濾,濾液流入一洗淨並用熱水加溫過的50mL燒杯裡。
【3】等待晶種:將過濾好的`飽和溶液(注意硫酸銅溶液中不能有硫酸銅固體)在50mL小燒杯裡靜置、室溫下自然冷卻,經一夜,燒杯底出現小晶體。從結晶出來的晶體中選擇一塊晶形比較好的硫酸銅晶體,作為晶種。
【4】晶體生長:用200mL的燒杯按照
【1】的步驟製作更多的飽和溶液(為了節約、注意步驟
【2】剩餘的溶液要一併使用)。揀取一顆晶形比較完整的晶體,用細線繫住,懸掛在盛飽和硫酸銅溶液的燒杯裡(注意:晶核不能碰到燒杯壁或者燒杯底),並加蓋,靜置在陰涼、灰塵少的地方,等待晶核長大。待晶體不再長大時,取出,測量尺寸。
【3】大晶體的長成:根據晶體的大小,選用合適體積的燒杯,重複
【4】的步驟,使晶體長大。燒杯分別根據需要取用體積為500mL、900mL、1000mL的,後因燒杯體積不夠大,臨時用了體積大約3000mL的玻璃水槽,但水槽深度不夠,又找不到合適的玻璃儀器,所以有幾天沒有做實驗。另外因為沒有及時清理掉玻璃水槽底的小晶體,大晶體又碰底了,於是粘著了一些小晶體在大晶體上。懸著大晶體的棉線靠近溶液表面的位置也長出了一些小晶體,因為幾天沒有實驗、沒有及時清除,導致也長到了大晶體上。後來買到了3000mL的燒杯,於是將在水槽裡培養過的晶體表面附生的一些小晶體溶解掉,放在3000mL的大燒杯裡培養。經過幾次實驗,大晶體上溶解掉小晶體後留下的
小缺口逐漸長齊了。現在換了5000mL的燒杯繼續在培養。
藍礬晶體制作實驗過程記錄:
(第1頁)
實驗過程記錄:
(第2頁)
實驗過程記錄: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