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 情牽山村希望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 情牽山村希望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關注留守兒童 情牽山村希望,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踐主題:關注留守兒童,情牽山村希望
實踐地點:河北省滿城縣劉家臺鄉黃龍寺學校
實踐時間:7月9號7月14號
黃龍寺村簡介
黃龍寺,位於滿城縣城城西50公里處,屬劉家臺鄉,是河北省滿城縣最偏遠、最貧困、海拔最高的一個小山村,當地群山環繞,資訊閉塞,全村1100多人,大多數勞動力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和在家。村裡唯一一所小學黃龍寺小學,總共有老師3人,學生23人,其中學前班5人,一年級8人,二年級2人,三年級4人,四年級4人。學校建築比較好,但內部設施簡單,每個班只有六七張桌子,還有一些斷了腿的凳子,教具非常缺乏。
實踐過程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歷時五天。
行程:
第一天(7月9號)
早上八點鐘,我們從學校出發,經過四個小時的顛簸,中午12點我們一行八人順利到達黃龍寺小學。由於正值農忙時節,且事務繁忙,村幹部不能即時為我們安排住宿,熱情樸實的劉師傅接待了我們。
由於我們來的時候學校已經放假,我們必須親自去召集學生。稍事休息後,我們在兩個家住學校附近的孩子的帶領下,走訪了十幾個學生的家,一一向他們說明了我們的來意,並真誠的邀請他們加入進來。對於我們的到來,孩子們很是高興,爭著說“我去,我去,我去……”。家長也很熱情,他們早就盼著我們的到來了,希望我們能把孩子們的暑假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走訪的同時,我們也瞭解了村內的基本情況,對最初制定的活動計劃進行了適當調整。
六點鐘我們疲憊但很欣慰的回到學校,紛紛猜想著明天會有多少孩子過來,畢竟他們的家都離學校很遠,有的甚至要走上半個多小時。
休息片刻後,村幹部抽空過來為我們安排了住宿。並很抱歉的告訴我們說最近工作很忙,無暇招待我們,因而飯的問題需要我們自行解決,而這也正是我們最初就決定了的。
隊員兵分兩路,一部分人負責收拾床鋪,另一部分人刷洗許久未用的碗筷,準備晚飯。隊員們都很積極,充分發揮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經過近三個小時的奮鬥,九點多我們才吃上了當天的“第一頓正餐”。
第一天就在忙碌而充實中結束了。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我們被淳樸的民風所深深打動,也為他們艱辛的生活而感到心酸。但願我們的到來能夠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一分色彩。
第二天(7月10號)
我們通知孩子的是九點鐘活動開始,但剛過七點,孩子們就陸陸續續的來到了,校園裡頓時沸騰了起來。我們不得不放下剛吃過一半的早飯,走下樓來迎接他們。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有點兒害羞,聚集在一起小聲的交流著什麼。我們主動走上前去,跟他們套近乎。沒過一會兒,他們就漸漸放開了。這時候,隊員馬駿提議大家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這個建議得到了孩子們的積極響應,紛紛躲到了“雞媽媽”劉小菲的身後。在老鷹的追逐之下,孩子們玩兒的不亦樂乎。
遊戲過後,我們之間的隔閡不見了。於是,聯歡會正式開始。我們的節目與孩子們的節目交叉進行。但到後來,孩子們的興致越來越高漲,紛紛要求表演節目,我們不得不退居二線,變成了他們的觀眾。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背誦詩歌。雖然節目不夠規範,但他們的.淳樸和天真深深感染了我們。我們根據孩子們的表現對他們進行了獎勵,棒棒糖和果凍讓他們更加興奮。最後,聯歡會以孩子們和我們合唱的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結束。
孩子們再次提前來到。我們把帶來的漫畫書和精心準備的故事與他們分享。拿到漫畫書的孩子們如獲珍寶,認真仔細的翻閱著。活動結尾,我們把帶來的本子和筆分發給每位同學,並把在學校募捐到的衣物分發給了幾個家庭比較貧困的孩子。
第二天結束時,我們已沒有了剛來時的新奇感,慢慢融入了孩子們和他們生活的這個山村。看著孩子們玩兒的那麼開心,笑的那麼燦爛,我們內心滿是驕傲、滿足和欣慰。
第三天(7月11號)
對於生活在山村的孩子們來說,英語是一個既新鮮又陌生的東西。他們沒學過ABCD,更不知道“how are you”是什麼意思,短時間內我們不可能教會他們語法知識,只能從日常用語和簡單的英文歌入手。之前我們還在擔心他們會因從未接觸過而毫無興趣,但事實卻讓我們大吃一驚。他們極其認真的態度和活躍的氣氛讓我們觸動。教的第一首歌便是《happy birthday to you》,孩子們學的很認真,也很快,沒一會兒就能順利的唱下來了。我們向孩子們表示,希望他們能在父母生日的那天把這首歌唱給父母聽,希望透過這首歌他們能學會感恩。歌曲過後,我們又教他們說了“Good morning”、“Thank you”等等生活用語。雖然他們的發音不是很準確,但我們希望他們透過這次學習,知道英語其實是個很好玩的東西,它並不可怕。
男孩子們更加興奮,因為要進行的科目是散打和軍體拳。孩子們對散打尤為感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果然沒過一會兒,他們就學會了幾個簡單的招式,有的還勇敢的站出來,與我們的隊員過了幾招。活動最後我們為孩子們表演的太極拳,他們都說像是在跳舞。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雖生活艱苦,但他們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們不禁感慨,內心被他們深深震撼。
第四天(7月12號)
今年已經是我們環境學院來黃龍寺進行暑期實踐的第十四個年頭,所有來到這裡的華電人都會去拜訪村裡的老紅軍,我們也將把這個傳統延續下去。簡單吃過早飯後,我們就踏上了前往老紅軍家的路。八十六歲的老紅軍身體還算硬朗,看到我們的到來,他顯得格外的激動,手拄柺棍親自出門迎接我們。我們本想把老紅軍攙扶進屋,可是老人家卻執意要自己進屋,表現出了老紅軍當年那種自強堅韌的革命精神。進屋後,老人便和我們親切的交談了起來。老人為我們講解他當年的抗日經歷,我們關切地詢問老人的身體和家庭狀況。老人自豪的跟我們說,他的孫子在北京工作。我們把事先給老紅軍準備好的營養品交給他,老人很高興的收下了,並執意要我們留下來吃飯。推辭了半天后,我們才在三步一停的送別中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老紅軍的家。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不停地交談著老紅軍的英雄事蹟,感受著老紅軍身上的那種英雄氣概。也為中國紅軍隊伍中能有這樣一位勇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中午休息了片刻,我們就又出發了,去看望一個家境貧困的學生劉新。劉新在鄉里上學,學習成績很好,在班裡擔任班長,但是他的家中卻和他的成績截然相反。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家出走;父親常年有病,不能幹重體力活,還要依靠大量的藥物來維持。他全家只靠年邁的奶奶一人種田維持生活。我們一路打聽而來,最後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座破舊的院落,房子多年未修,家中陳設簡陋,可是他的奶奶還是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給我們搬椅倒水,我們都很感動。沒過一會兒,劉新從外面回來,他是一個內向卻有禮貌的孩子。我們看到他都很高興,連忙拿出帶給他的禮物,並鼓勵他要好好學習,將來走出山村,併為家鄉的建設作出貢獻。臨行時,我們將早已準備好的慰問金交給了劉新的奶奶,希望能夠在經濟上為他們一定的幫助,也讓劉新的求學路能夠走的更平坦一些。奶奶很激動,握著我們的手和我們一一告別,我們在一起合影留念,之後我們便迎著夕陽踏著輕快的步伐返回了黃龍寺小學。
今天的行程讓我們受到了很多的震撼。我們為老紅軍的英雄事蹟所折服,也被劉新小朋友刻苦學習、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所觸動。透過今天的行程,我們更加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也應該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努力學習,傳承老輩革命者的光榮傳統,發揚不怕苦的精神,早日成才,建設國家。
第五天(7月13號)
今天早上飄起了濛濛細雨,吹走了夏日的酷熱,帶來了絲絲清涼,孩子們的熱情卻沒有被衝散,反而更加高漲。似乎是一天沒見,想我們了,他們更早的來到學校,帶著滿臉的期待。我們為他們講解了一些他們從不知道的建國六十年的歷史。這些歷史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早已爛熟於心,但在他們心中卻是那麼的新奇。他們聽的那麼認真,那求知的慾望,好奇的眼神,讓我們也越來越有激情,越來越投入,甚至口乾舌燥都不去喝一口水。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講解,他們依舊興致盎然,彼此交談著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後來,我們教他們學唱了《少先隊隊歌》,孩子們都鼓著勁的學,最後我們站在一起齊唱了這首歌,來慶祝祖國六十年華誕。那嘹亮清脆的歌聲久久在山谷間迴盪,與飄蕩的五星紅旗交相呼應。之後他們饒有興致的唱著歌回家了。
中午天氣漸漸轉好,透過對村民的走訪,我們去了離學校不遠的一個孩子的家。剛剛邁進大門,就被眼前的一片凌亂所觸動,他們家只有姐弟三人,一個姐姐兩個弟弟。父母早已離異,母親從沒回來過,爸爸也是一年半載才回來一趟,是姐姐將兩個弟弟一手帶大,三個人依靠父親捎回來的一點點生活費平和自己種的蔬菜維持生活,這使得年僅十六歲的姐姐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性格與處事態度。姐姐打算再大一些就出去打工,供弟弟上學讓他們將來能出人頭地。聽到這裡,我們心中不僅僅是酸楚,更有一種憤怒,為他們的父母竟然忍心扔下自己的孩子不管而感到憤怒,同時也為他們雖然貧苦孤獨卻艱難生活而感到敬佩。他們自強、自立、自信,他們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最後我們送給了他們兩包衣服、本、筆以及一些書籍。雖然我們幫不上他們很多,但我們希望能為他們的童年增添一份歡樂。後來我們與他們一起合影,小哥倆很靦腆,但看得出來他們很高興。
第五天過後,我們都感慨頗多。幾天來我們一直身處孩子們中間,感受著他們的純真與可愛,今天到家中家訪還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他們的可憐。他們的童年是殘缺的,但他們沒有一顆殘缺的心,因而他們也是偉大的。
五天的實踐生活即將結束,我們的心早已和孩子們緊緊的連在了一起。幾天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某種東西感動著。剛來時,孩子們熱烈的我們的到來,我們感動著;聽說我們沒菜吃,孩子們紛紛從自己家裡帶來黃瓜、土豆,我們感動著;短暫的休息時間,孩子們還跑回家給我們帶來杏、李子,我們感動著;聽到我們即將離開的訊息,他們竟然流下淚水,追問著我們為什麼不能多住幾天,我們感動著……
感動的同時,我們也為孩子們的處境心酸著。本該是被父母疼愛關懷的童年時代,他們卻不得不獨自留在家中,忍受著孤獨寂寞與苦難生活。不上學的時候,多半時間孩子們都是在村裡瘋跑,摔傷擦傷也便成了家常便飯。但受傷時,沒有人走過來照顧甚至關懷一下,只有他們自己擦去鮮血,拭去淚水,然後站起來繼續前行。沒有父親的庇護,他們學會自強;沒有母親的照顧,他們學會自立。每個孩子都沒有因為生活艱難而抱怨過,也未曾因無人看管照料而自暴自棄,更不曾因遭遇困難而放棄後退。他們永遠知道,自己要努力,要自強,只有這樣他們的將來才能更好。我們不願用“留守兒童”這個冰冷的稱呼來定義他們,他們仍舊是一群純真善良,永遠都充滿激情的孩子。
五天的生活讓我們觸動很深,不禁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深感羞愧。是的,我們的物質生活遠遠超越他們,但我們的精神生活卻遠沒有他們充實。我們突然發現,自己還有那麼多的不足,責任也變的更重。同時,我們也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將來有一個很好的發展,他們的生活必定會更加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