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

2021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

  當去接觸不知道的一個情況或事件,我們需要調查清楚情況,最後用調查報告將調查成果展示出來。寫調查報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1

  一、問題提出

  我國近幾年來,發生了許多食品安全事故,這使國家對食品安全更為重視。但是,在生活中,小的食品安全事故仍經常出現。在此,我們有必要作一次研究報告,從而提高大家的警惕。

  二、調查方法

  1、透過上網、書籍、報刊等了解一些關於食品安全的事例。

  2、聽聽鄰居們說食品安全事故,說說造成這些事故的重要原因。

  3、我們探討探討,怎麼樣才可以防止這些事故的發生,怎麼樣才可以使自己健康?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網路、報刊。

  涉及方面:食品安全情況。

  具體內容:在近年來,爆發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如雙匯瘦肉精事件,雨潤烤鴨問題肉,塑化劑風波,可口可樂中毒,京津翼地溝油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等。

  資訊渠道:走訪,詢問。

  涉及方面:引起事故的原因。

  具體內容: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不法商販為了個人利益;第二、化學物質的不良汙染;三、髒水水源汙染;四、購買者對假冒偽劣產品的辨別能力不高。另外,部門也要加強監管。

  資訊渠道:爸爸的講述

  涉及方面:防範方法

  具體內容:國家要完善監管,加強檢查,並且對不法商販加大處罰力度。我們買方也要注意,對不良食品一概杜絕。

  四、結論

  1、在生活中,商家要以維護客戶利益為主,而非以自己利益為主,不可以以一人利,而失萬人利,不然,只要一發現,許多人都會仇恨你,我們都會排斥你,你和親人顏面何存?

  2、在國家方面,也要一律杜絕並排斥這些商家的不法行為,並加以嚴重處罰,否則不法商家會更猖獗,失去了萬人甚至更多人利益,國家將會不得民心!

  3、我們自己也要保護環境,不汙染水源,不踐踏並不破壞土地平衡,不然食品在我們破壞下仍不健康,受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2

  一、前言

  當前,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得“食品安全”已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詞彙,是人們談論的重點話題。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學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僅直接關係到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關係到學校的工作、學習、生活秩序,也直接關係到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們展開了這一次關於校園食品安全的調查。希望透過這次調查,可以讓一些潛在的校園食品安全隱患暴露出來,也藉此提高同學們的食品安全意識。

  二、課題的展開

  本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實地考察、訪談法為輔。我們對學校的一些飲食場所進行了實地考察,來了解那些廣大師生常去的主要餐飲場所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體措施以及他們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的瞭解和態度,並希望藉助我們的問卷調查反饋結果,使他們瞭解到目前師生們對他們的舉措提出的建議和看法,並且在未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此外,我們還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瞭解同學們對我校食品安全現狀的認識和評價。另外為了保證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我們還採用了觀察法與文獻法。觀察法主要是我們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來進行一個情況研究。除此之外,我們還用到文獻法,在瀏覽一些資料,文獻,尤其是網路資源、報刊等二手資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話題調查活動及論文作為參考。

  三、調查的結果及分析

  調查問卷總結: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健全校園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針對目前校園食品安全現狀及學生的消費特點,製作了關於校園食品安全問題調查表,於2月底3月初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問卷84份。

  根據問卷表所反映的內容,有以下一些情況:

  一、有74.6%的學生一般選擇在食堂就餐,22%的學生在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就餐。對學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總體評價滿意的學生佔53.2%,不滿意的佔30.7%。覺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佔80%,不安全的佔10.2%;覺得食堂的就餐環境、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滿意的佔72.9%,不滿意的佔10.3%;覺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鮮的佔65.5%,不新鮮的佔30.2%。

  二、認為學校周邊的小攤點或小餐館衛生狀況一般的學生佔58.7%,認為較差佔27.2%。認為學校周邊有存在不衛生的餐飲攤點的學生佔89.8%。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未關注小攤點是否有衛生許可證,看到哪兒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許多學生同時還反映學校周邊攤點存在碗筷較油膩、不衛生、好像沒有消毒等現象;蔬菜沒洗乾淨、有黃葉;工作人員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飾等情況也比較多;基本衛生設施不夠完善、操作不規範、管理不到位、飯菜質量不高。

  三、對於購買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數同學會到比較正規的.商店購買,並注意商品的價格、生產日期、廠名、保質期等事項。也有少數學生並不重視商品質量,走到哪裡買到哪裡圖個方便。由於大型超市有著相對比較嚴格的食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所銷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較好的保障,成為消費者購買食品的首選場所。所以在大超市購物相對比較放心,大部分學生會注意保質期和不去購買“三無”食品,但有部分學生人不知道“三無”是哪三無;對散裝食品的質量問題還是比較疏忽,大多數學生不會注意,說明學生對散裝或裸裝食品仍然缺乏足夠的辨識能力,好在國家已經對散裝或裸裝食品採取措施(國家質監總局、衛生部等部門規定,散裝速凍食品等十類食品必須加貼“質量安全(英文簡稱QS)”標誌才能上市銷售。)。這樣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四、大多數學生認為目前應該採取輿論監督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大多數學生很少關注到食品衛生方面的新聞報道,說明輿論的宣傳力度不夠。畢竟廣播電視和家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還是主要手段,透過這些媒介雖然對學生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維權意識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較薄弱,畢竟這些知識的來源有限。足以說明有關部門對於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大,消費維權觀念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調查反映的校園食品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校周邊小飯店、商店和小雜貨攤點屢禁不絕

  部分中小學校的管理不嚴格,有些學校食堂供應能力不足,默許就餐的學生到學校周邊的小吃店就餐,這些地方的食品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根本不具備經營加工食品的資質,食品衛生情況不能令人滿意,增加了學生群體食物中毒的隱患。還有些學生課間到校外的雜貨攤點購買一些三無食品,這些攤點的食品衛生情形極差,食品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證。

  2、進貨渠道混亂,食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進貨渠道主要有自購和配送兩種形式。從食品來源看,有的是從小食品市場批發的,甚至還有個別經營者直接從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廠購進“三無”產品、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經營者在進貨過程中只考慮價格因素,不注重對食品質量和生產者資質條件的審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賣,食品質量難保證。

  3、部分學校食堂承包後管理不善

  目前,我市學校食堂均為市場運作,承包給個人經營。個別承包人受利益驅動,在採購食品原輔料時追求最低價格,忽視食品衛生問題,特別是在購買食用油、調味品時多為無商標散裝的不合格產品;採購索證意識不強,大部分學校食品採購三證不全,即:食品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出廠合格檢驗報告不齊全,個別採購人員對食品索證有關規定甚至一無所知,導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學校食堂。有些學校食堂操作設施陳舊,餐具配備落後,加工過程中生熟用具、容器混用現象時有發生,不規範使用甚至不使用消毒設施和消毒藥品,食品加工過程中存在交叉汙染。還存在原料隨意堆放,防蠅防鼠防塵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或有損壞,操作人員衛生意識不足等多種問題。

  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3

  一,問題的提出: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近段時間,新聞媒體先後曝光了一系列的假劣食品害人事件:劣奶粉喂肥大頭嬰、粉絲摻假新增有毒化學肥料、高州某工廠生產的毒罐頭流向市場以及影響極其惡劣的廣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面對這些被曝光的問題,我們不禁要問:這些食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又是如何走進市場的呢?在我們的生活中,食品安全又存在著哪些隱患呢?

  二,調查的途徑:

  學校裡開展了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的活動,我們自發組織了活動小組,對本城鎮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先後走訪了路邊的小攤、菜市場、酒店廚房、糕餅店、夜市排擋等地,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認識。

  三,調查的過程:

  小攤上的食品

  小攤聚集的地方是中小學校園附近的街道,無疑,小攤零食最主要的顧客是學生。走近這條街道,首先聞到一股刺鼻的香味,這是胡椒粉的味道,這裡的食品以燒烤為主。小攤就擺設在道路的兩旁,來往的車輛揚起一陣陣灰塵,正是放學的時候,戴著紅領巾背著書包的學生一堆一堆地擠在小攤旁,爭著買零食吃。據我們的瞭解,燒烤食品屬於垃圾食品,含有許多有害物質,有科學家研究表明:吃一個烤雞腿等同於吸60支菸的毒性。

  我們是在中午的時間來到菜市場的,人群已經退去,菜市場上一片狼藉。被廢棄的魚肉蔬菜任意地堆積在路邊,蒼蠅嗡嗡地鳴叫著。賣帶魚的攤子剩下的帶魚已經不多了,每一塊都是那麼光鮮據我們透過有關渠道瞭解到,這些帶魚都是放在攤主家裡處理過的,用來洗帶魚的竟然是河水,河水裡有那麼多的工業廢水,魚蝦類動物是無法生存的,怎麼能用這樣的水來洗帶魚呢?帶魚的身上該含有多少有害物質啊!

  酒店的廚房

  酒店的廚房永遠是熱烘烘的,裡面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廚房裡的廚具烏黑烏黑的,這邊正在忙碌地蒸煮,那邊擺盤的人已經開始給盤子裡的菜餚擺出各種花樣子的空隙,蒼蠅經常衝過來騷擾,而工作人員並不在意蒼蠅先嚐為快。聽人說,颱風過後,酒店工作人員中出現了幾個霍亂病的患者,大概就是因為衛生做得不夠。

  糕餅店的食品

  糕餅店裡香氣襲人,烘烤的東西總是那麼香噴噴的。我們跟蹤調查了幾天,才瞭解到糕餅店裡出售的糕餅並不完全是新鮮的。有些糕餅放置的時間長了,店主就要把糕餅打散後做原料重新回爐。糕餅重新烘烤過後依舊是香噴噴的,你的嘴巴絕對吃不出來。只有這樣的糕餅到了你的肚子裡的時候,肚子才會發出抗議。如果這中款式的糕餅賣得不好,同樣是要把糕餅做為原料回爐的。到了最後,連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餅是新鮮的,即使是現做現賣的那一類,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鮮的嗎?

  夜市排擋

  等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街道兩邊就多了一些小攤。這類攤子是做夜晚生意的,專案很豐富,各類小吃都有。夜晚的街道上,每個拐彎角幾乎都有丟棄的垃圾,風一吹,垃圾隨風而走,漫天飛舞。小攤是露天擺設的,灰塵什麼的,是毫無阻礙地侵入。炒菜的廚師圍裙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幾天沒洗了,他絲毫不在意,手溼了再上面擦兩下繼續夜晚沒有蒼蠅出現,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處理好的原料,誰知道有多少蒼蠅光顧過呢?

  四,我們的思考:

  從以上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的城鎮對食品安全的保護措施力度遠遠不夠,還有許多隱患就在我們身邊存在著。關注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美好生活,我們做出以下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使民眾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認真對待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在消滅害蟲的時候,更要加大食品衛生的監督工作。

  嚴厲打擊無證經營,非法擺小攤的行為。

  加強食品安全監督,從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4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我們學校門口有許多賣小吃、辣條的小店,可是大部分小店沒有“衛生安全許可證”,同學們還是瘋狂地購買。辣條安全嗎?怎麼做的呢?吃了會中毒嗎?對此,我對辣條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展開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訪問同學、老師以及爸爸媽媽。

  2、上網查閱。

  3、閱讀有關書籍。

  三、調查情況以及資料整理

  1、同學們說,辣條怎麼做的我不在意,只要好吃,我喜歡就行!

  2、老師說,辣條不衛生,它們都是用變質的油、爛肉等做成的,所以我希望同學們以後不要再吃辣條。

  3、爸爸媽媽認為,辣條賣得便宜,說明其成本極低,因此,衛生和安全問題也難以保障。

  四、結論

  大家都看到了,只有我們小學生不懂,還在吃辣條,大人和了解事情的人都說辣條是個“健康殺手”,而且辣條中含鉛很多,一不小心就會中毒。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吃辣條,也希望小店在賣食品時能夠嚴格把關。還希望有關部門加強檢查,不要讓不健康的東西來傷害我們幼小的身體!

  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5

  “民以食為天”,食品是人類賴以為生存的基本物質,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在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食物,為了生存,我們離不開食品。而正因為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來我國的食品加工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食品工業一躍成為我國的一大產業,各種新式食品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增加,頻頻出現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地傷害了民眾的生命健康,也一次次地損壞了公眾對食品市場的信心。這嚴重製約了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更對我國的食品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出調查問卷25份,實際收回25份,調查人數為100人,回收率100% 。

  調查物件:

  xx醫學院2011級學生

  調查內容及調查結果:

  1. 請問你平常比較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哪些方面?(多選)

  A.食品中藥物殘留超標 (76%) B.食品中違規使用新增劑 (93%)

  C.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 (73%) D.生產與儲存過程中的衛生狀況(61%) E.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 (20%) F.激素問題(28%)

  G.相關檢驗證明(25%)

  2.選購食品時關心:

  A.價格(17%) B.品牌、生產家及廠址 (27%) C.生產日期、保質期、有效期(56%)

  3.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看法:

  A.問題太多,令人失望 (86%) B.形勢向好發展( 0%) C.有些問題,但可以解決(14%) D.問題不大,無所謂(0%)

  4.你所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有:

  A.包裝不合格(21%) B.虛假或錯誤標籤標識(36%) C.三無產品 (39%) D.無產品圖案(3%) E.其他(1%)

  5.是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

  A.非常關注(60%) B.一般(35%) C.從不關注(5%) D.無所謂(0%)

  6.從什麼渠道獲得辨別問題商品的方法?

  A.電視媒體(78%) B.政府公共教育(12.5%) C.雜誌、報刊等(9%)

  D.親人朋友等(0.5%)

  7.你認為政府該如何減少食品問題的發生?

  A.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識(14%) B.加強對商家產品抽查、監控(35%) C.嚴格處理食品安全的問題(32%) D.嚴格限制食品行業的准入資格(19%)

  8.你認為出現那麼多食品安全問題最大責任在於誰?

  A.食監局(47%) B.公司廠家(47%) C.群眾(6%)

  9.目前,最令你感到不安全的是哪類食品?(多選)

  A.奶、豆製品(36%) B.海鮮(42%) C.醃製品(78%) D.速食、膨化食品(69%) E.蔬菜水果(22%) F.飲料(41%)

  10.是否會有想吃而卻不敢吃的現象?

  A.有(77%) B.沒有(23%)

  11.是否關注相關食品安全的新聞?

  A.經常(48%) B.偶爾(44.6%) C.很少(7%) D.從不(0.4%)

  調查分析:

  在上述調查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關注,絕大數人都會關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現在食品安全的各種各樣問題,已到了相當嚴峻的程度,令大部分市民失望。電視媒體的揭露成為打擊問題食品的重要工具。人們對食品進行選擇時更多的是食品本身的安全問題,而不會去進行盲目採購。大多數人認為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責任在於食監局的監督不力與商家自身不自覺。

  調查總結:

  商家

  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事件中,不法產商及商人是最大的驅動者。這暴露了這些不法分子的不誠信及只為謀取私利等不道德行為。若要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則須先把這些不法分子的道德拉入正途。每位經營者在從事經營前應簽訂誠信規則以一種硬手段的方式要求自己不出售有問題產品,更為甚者,經營者需將每位顧客當成自己的家人那樣珍惜,而不是隻把盈利放在眼中,只顧吸取顧客的金錢,而將他人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置之度外,倘若他們製造或出售的問題商品迴流到他們家人的手中,當事故發生後,他們會有如消費者般經歷的萬分痛苦。這迴圈的道理及弊處,相信每位商人都懂,因此,他們都應該將這把警惕量尺放在自己心中以時刻提醒著自己。當食品安全問題不再發生時,這一切就變得兩全其美,消費者買得值,吃得安心,商家得到更多信任,更多顧客,更多利潤。

  政府

  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政府及其其他機關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他們是為了給人民謀取利益,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存在的。因此,只有政府把食品安全問題放在高度重視的位置上,且各職人員明確職務,盡職盡責,嚴格執行相關制度,努力協調好各有關部門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監管工作,提高食品監管的準確性及增強食品監管的權威性。對於那些不作為或亂作為的人員要嚴肅處理,同時也要聽聽百姓們的聲音,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多進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饋,要積極宣傳及傳播食品科普知識,使大家瞭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我們該如何處理解決,也要開展一些食品安全教育活動,使食品安全意識能更深入民心。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更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當然,作為國家強硬的手段及體現公民權利的法律,那是不可缺的,為的就是能夠透過這強硬的手段將那因一己私利而謀取暴利而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違法生產者和經營者得以繩之於法,並且打擊那些欲違法犯罪的犯罪分子和在執法過程中的腐敗官員,才可讓那些食品安全問題遠離咱們的生活圈。

  唯有政府及其人員與法律相輔相成,才能使執行制度真正的履行而不是一種監督執行的過程,才能使政府做得更好、執法更有力、管理更嚴,食品安全問題才更少。

  而人的觀念也是影響此類問題的一大因素,因此當人們觀念意識更高時,政府及法律更好地運作時,食品安全問題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才會越來越少。

  消費者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嚴峻化,以食為天的我們對問題食品的恐懼也逐步加深,對廠商的信任度也江河日下,甚至發展到對眾多的食品都出現不敢吃、不敢買的程度。同時我們也希望食監局能加大對問題食品打擊的力度,與廠商能夠用良心與信用去製造商品。因為從調查中看出,我們對食監局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卻總有失望的情況,對於廠商我們盡是痛斥他們對食品對人民生命安全的不負責。所以廣大的消費者都希望食監局與廠商能歸還一個既安全又有保障的食品市場給我們。除了對食監局與廠商的期望,我們消費者也應該加強對問題食品的辨別能力,多關注食品方面的新聞,瞭解多一些食品新增劑的限量及其作用與副作用。進而從自身的知識層面上減少對問題商品的購買,同時也減少了問題商品的銷售。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配合食監局的整理,遇到問題商品時儘快舉報,以儘早扼殺問題商品的進一步氾濫。

  總而言之,我們消費者不但要加強自我對問題食品的防範意識,而且還要配合食監局的治理方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