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開展情況調研報告
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開展情況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開展情況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網際網路已成為思想文化資訊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我們要充分認識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的建設、運用、管理。”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9月,我國網際網路使用者已達3.6億,普及率達到27.1%,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已達1.9億,境內網站達320萬個,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已處於關鍵時期。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以網際網路、手機為代表的固定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效傳播,成為意識形態工作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2009年6月,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成立“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研究”課題組,就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相關問題採取召開專家座談會、網上問卷調查和紙質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調研,形成了《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調研報告》,報告共分五個部分。本文登載的是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發展變化趨勢及對策建議部分。
一、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規律.
當前,網路已經成為我國最為活躍、最值得關注的一塊意識形態工作領域,加強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建設也已成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積極探索和準確把握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執行的內在規律,對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價值。
從根本上看,相對於傳統意識形態工作而言,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屬於一種特殊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它除了遵循意識形態工作的一般規律外,還具有相對特殊的執行規律,這就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技術屬性和本質特徵基礎上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在這一基本規律的作用下,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又具體呈現出三大規律。
(一)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手段開發與應用是意識形態工作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產生的物質條件源自於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手段的開發、應用與普及,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持續發展需要不斷追蹤網路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可見,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手段開發與應用已經成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發展的一種重要驅動力。
從國際上看,網際網路的最早研發受控於政府機構,是為了軍事目的,帶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發展到後來,雖然其技術性和工具性價值增加,但不同國家之間利用網際網路進行軍事和政治鬥爭仍是主要應用。直到今天,不少國家間為了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的利益正在計算機網路領域展開一場異常激烈的技術之戰。據外刊報道,為了在資訊化戰場上奪取“制網權”,美國在進行網路防禦技術研發的同時,更加註重提高網路進攻能力,並將其作為“網路中心戰”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在強化網路戰中十分重視“先機制敵”和實施主動性攻擊。此外,英、法、德、印、日等國也都在積極加強計算機網路戰的研究與發展建設,均提出了各自的發展規劃。就在不同力量激烈的網路對抗戰中,意識形態工作的手段得到大力拓展。從一國內部看,佔統治地位的政黨為了在網路對抗中掌握主動權,也紛紛加緊網路輿論控制和網路安全建設,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在網路對抗關鍵技術的研發上,以有效抵制來自其他各敵對方的網路攻擊。在這種網路攻擊和網路防護的相互鬥爭中,網路技術不斷地研發出來,又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發展的助推器。
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更應高度重視對網路對抗關鍵技術的研究,儘快研製出克敵制勝的“撒手鐧”,以便在未來高技術領域的資訊對抗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意識形態工作的成效與現代網路技術的應用呈正相關規律
適應時代前進和社會發展的趨勢,意識形態工作積極實現同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的“聯姻”,這就為豐富工作內容、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形式提供了前提條件。我們一直強調說,網際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對意識形態工作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如何運用這把技術之劍。運用得合理和到位,就能夠發揮其正面的威力,有力推動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把它束之高閣或肆意濫用,不僅不能發揮其先進技術手段的作用,反而會阻礙意識形態工作的進展。總之,網路條件下意識形態工作的成效與網際網路等新興傳媒工具的應用之間存在著一種正相關的規律關係。
在2008年美國選舉中,美國總統充分利用網路工具,影片、播客、部落格、網頁廣告等多管齊下,尤其重視搜尋引擎、網路影片、部落格等網路新營銷工具的價值,力度地爭取到了網民的支援,最終取得了競選的勝利。為此,《紐約時報》把2008年美國選舉定義為“Web2.0時代的美國選舉”,把美國總統稱為“Web2.0總統”。事實上,美國總統利用現代網路技術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就是合理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取得意識形態工作正面效應的一個典型案例。
(三)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主客體之間的即時反饋規律
上述兩大規律是在意識形態工作同網際網路等新興技術手段二者相結合並相互作用下體現出的一種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絡。那麼在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系統內部,其主體和客體作為兩種重要因素,它們之間相互作用也呈現出一種特定的關係,即“即時反饋關係”。
具體講,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與傳統意識形態工作相比,其主客體之間的地位是對等的、交流是暢通的、互動是及時的。在這一前提下,當某種主流的思想理論或價值觀念在網際網路上傳播並引導網民學習、認同和踐行時,具有一定自主意識的網民就會根據已有的思想認識對政府的此種言論和行為在網上作出不同的反饋,或表示積極贊成,或發出疑問,或提出批評;針對網民的不同反應、意見和舉動,就要求政府等主流資訊的釋出者作出更加及時迅捷的反饋,或作進一步的理論解釋,或補充完善現有說法,或暫停這種理論的傳播。在雙方極其強勢的互動中,意識形態工作不斷在更高層次上展開,網路技術條件下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意識和實踐活動呈現出一種即時反饋的規律關係。2009年“綠壩——花季護航”綠色上網過濾軟體的推行過程就是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主客體間強勢反饋規律關係的鮮明例證。
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執行中存在的客觀規律要求我們,要從意識形態工作的需要出發,在戰略上高度重視網際網路、手機等傳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要注重培育技術主體,加大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技術人才建設,使這支隊伍既具有堅定的政治性,又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同時,要高度並及時重視網際網路上的輿情民意,尤其要傾聽正確聲音,使其成為意識形態工作和相關決策的重要資訊來源,形成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與網民之間長效良性的互動局面。
二、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發展趨勢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意識形態工作實踐的深入,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呈現出主客體相對化、參與民主化、管理規範化、功能服務化等發展趨勢。
(一)主客體相對化趨勢:政府與網民之間由單向主客體關係向雙向主客體關係轉化
在特定的網路技術背景下,受眾本身具備了傳播資訊的條件和能力,他們不再處在單純被動地接受資訊的地位,而是可以主動地釋出資訊和觀點,並以此反向影響作為官方的宣傳者和宣傳方式,使得雙方之間的主客體關係相對化。網路透過為社會提供虛擬的公共管理空間,使每一個網民利用網路技術條件都可以成為即時性資訊的釋出者,這就在無形中逐步改變著話語權力的格局,使原本強勢的政府官員在網路上日趨成為相對客體、網民則日趨成為資訊傳播的相對主體。特別應當注意的是,以國際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實際還只是下一代“超媒體”的序曲,網際網路目前只是以文字圖片的連結、網站之間互相連結為主,而在“超媒體”時代,網路上的文字和實時影象與報紙、電視、直投雜誌、手機實現全面的實時互動,受眾和宣傳者之間的界限將進一步被模糊。
(二)參與民主化趨勢:網路日益發展成為政府聽取社情民意和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主渠道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做客“強國論壇”、與網友面對面交流時表示,“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因此做事情、做決策,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透過網際網路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這就為廣大意識形態工作者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群眾工作指明瞭方向。利用網路等新興傳媒手段開展意識形態工作,不僅是為了佔領網路陣地,向廣大網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統一網上民眾的思想和行動;同時,在此過程中,由於網路的互動性及其廣場式的問題討論方式,也使其成為社會溝通的橋樑和民意表達場所,並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使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不斷凸顯出參與民主性的發展趨勢。
從理論上講,民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和要求,也是評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原則。在意識形態工作評價中,民主原則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堅持群眾路線,因為只有把人民群眾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才能把這項工作變成他們共同關心和參與的過程。從實踐發展上看,隨著網路社會的到來,民眾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問題決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據CNNIC最新資料統計,81.7%的網民表示,上網以後比以前更關注社會事件。本次調查也顯示,24.9%的網民經常參與“討論熱門話題”。而網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現實社會中民眾參與政治生活的侷限性,強化了民眾參與政治過程的直接性、真實性、平等性;網路提供的快速、便捷、廉價等優點,也大大降低了全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社會成本,使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參與討論或者參與政治過程,大眾的廣泛參與和有效表達成為可能。如2009年11月召開的首屆廣東網民論壇(首屆網民論壇30秒內被點選16000次)就是經常在網路上“吹水”、“拍磚”的“草根網民”第一次有組織地聚合在一起,發出自己的聲音,意在聚合網路問政的智慧,提供一部分民間的看法和建議,促進政府施政與網路參政的互動。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按照各自的職業、身份、興趣愛好、所關注問題登入不同的BBS、網路論壇、網上社群等,在網上自由發表意見、自由聚集結合,以形成各自不同的群體意識。黨和政府可以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調查、統計、實驗、分析,及時瞭解網民對政府決策及實施情況的意見建議,把握公眾的喜、怒、哀、樂,有的放矢地做好引導和轉化工作。近年來,全國各地政府政要競相上網,同網民線上交流,關心網民所想、回答網民所疑、解決網民所困,反映出政府對於利用網路渠道聽取社情民意、實現社會治理越來越重視,網上問政及網路民主化的趨勢漸顯。
(三)管理規範化趨勢:網民的言論自由權得到進一步尊重的同時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管理更趨制度化法治化
尊重網民的言論自由權同維護網路社會的有效秩序之間的平衡,是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需要解決的一個根本矛盾。隨著公民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日益增強,他們定會在網際網路上發出更多和更響的聲音,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和諧音符。因此,為促進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對其的規範化管理將是一個重要的趨勢。
網路的開放性和自主性,使得任何網民都可以自主釋出資訊、自由擇取資訊,這是網路社會進步的一方面。但同時,腐朽、低俗的思想資訊也在其中肆意傳播,甚至某些負面聲音已經對主流意識形態造成嚴重衝擊。
為了能夠有效防範日益氾濫的網路失範現象,為人們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路環境,鞏固網上主流輿論陣地,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對網路管理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從一開始的“開發利用”到“加強管理”,再到現在的“大力發展”,決心和力度一次勝過一次。胡錦濤曾明確提出過對網際網路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為網路管理指明瞭方向。其次,法制化管理正加緊執行。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也是規範網路行為的重要方式。相比較於國際上其他國家,我國網際網路法治建設起步較晚,但在十幾年的發展中也已出臺了30多部關於資訊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如《關於維護網際網路安全的決定》《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管理規定》等。隨著網路環境的變化,網路立法也在與時俱進。一方面已有法規正在修改、補充和完善,另一方面新的法律法規正在制定過程中。據我們調查得知,加強網路立法已成為大多數網民的共識,有八成以上的網站管理人員對“用法律的強制手段防止網路問題的出現”持贊同的態度。第三,技術管理和安全防護手段進一步加強。防火牆、E-mail加密方案、關鍵詞檢查和內容過濾等遮蔽手段投入使用。隨著國家工程和下一代網際網路工程的建設實施,網路管理將穩步推進。
(四)社會服務化趨勢: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在掌握輿論主導權的同時社會服務性功能更加突出
傳統意識形態工作主要突出其導向性服務功能,隨著黨的“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的提出和貫徹,以及網路日益成為人們表達訴求的主渠道,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也必須更新觀念,堅持服務社會與服務人的發展相統一,利用網路的技術優勢,突出社會服務化功能,增添更多的“經濟”、 “文化”和“生活”等指導性內容,解答廣大網民關心的重大問題,滿足受眾多方面的實際需要,促進人的發展。可以說,誰能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更加滿意的資訊服務,誰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調查顯示,有六成以上的被訪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人員要求加強網路資訊內容的“服務性”。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還未完全擺脫“假、大、空”,以及內容千篇一律、言之無物、抽象枯燥等沉痾,在相當程度上脫離實際,脫離群眾,脫離需求。解決這些問題,要求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者必須堅持“三貼近”原則,樹立服務網民、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網民,允許他們充分表達意願和廣泛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理解網民,重視他們對政府官員的批評意見與合理訴求;關心網民,儘可能充分地為他們提供生產、學習、就業、生活、休閒等方面的資訊資源,如學校系統可提供心理諮詢和就業指導方面的服務,企業系統可提供政策和法律諮詢服務等。
總之,在未來社會中,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手段,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將會更全面地實現其政治教育性功能和社會服務性功能的統一,發展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和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
三、加強和改進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對策建議
面對機遇和挑戰,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在準確把握規律、預測趨勢,以及科學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針對現存問題,堅持體現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相統一,堅持依法治理與思想引導相統一,堅持尊重民主權利與最佳化網路秩序相統一,從功能定位、體制完善、機制建設、方法改進、受眾教育、隊伍建設等方面科學制定工作對策。為此,課題組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建議明確界定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功能
明確界定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準確把握工作方向,切實做好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提。中央同志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就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地位作用作過精闢論述,為明確界定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功能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導。據此,結合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技術特性,課題組認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應具有宣傳教育、輿論導向、文化服務和民意反映四項主要功能。
宣傳教育功能。網際網路的產生和廣泛普及,帶來了傳播方式的歷史性變革。它具有語種多、受眾廣、資訊量大、傳播速度快、影響力強等特點,這些特性決定了它能夠承載海量的內容資源,並透過文字、圖片、音訊、影片、動畫等多種形式快速高效地傳遞給網民,使他們從思想意識到行為實踐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進一步明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宣傳教育功能,才能增強網路宣傳教育的針對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
輿論導向功能。網際網路的產生和廣泛普及,不僅帶來了傳播方式的變革,同時也帶來了輿論格局的深刻變化。雖然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在輿論引導格局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近年網路、手機等新興媒體已異軍突起,它們第一時間公開、透明地釋出資訊,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知情權需求,對輿論的形成和走向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為引導輿論的重要陣地。只有進一步明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輿論導向功能,才能及時把握網路輿論的先機,掌握網路輿論引導的主導權。
文化服務功能。在現代社會,由於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工作高度緊張、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普遍需要透過文化娛樂消費來獲取資訊、更新知識、愉悅身心,網路媒體的勃興正好適應了這種需求——網路新聞提供了新鮮、及時、快捷的資訊;網路學習提供了隨時隨地接受教育和培訓,提升自我、繼續深造的機會和條件;網路廣播和網路電視帶來最時尚流行的視聽節目;網路遊戲豐富了閒暇時光,有效緩解了人們的精神壓力。只有明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文化服務功能,才能夠在工作中從網民的精神需求出發,真誠地以人為本,創造出優秀的網路文化產品,開展健康豐富的網路文化活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民意反映功能。近年來,胡錦濤、溫總理都強調要重視民情,傾聽來自民眾的聲音,在決策中體現民意。透過網際網路反映民意,是以人為本的體現,是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重要的功能之一。當前,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複雜而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分配方式的多樣化更加明顯,利益分化和社會矛盾更加突出,公民的利益訴求日益增多。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發揮網際網路的技術優勢,為網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利益訴求平臺,既能夠引導廣大網民自由地傳遞資訊、發表言論、釋放情緒,又能夠使他們有序地參政議政,充分體現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二)改進傳播方法,增強網路意識形態工作感召力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關於黨的新聞和宣傳工作講話時,提出“按照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和“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法、創新手段”的創新要求。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性和感召力,就必須按照規律辦事,圍繞著創新的要求進行不懈探索實踐。
觀念創新,首要解決的是“資訊公開”,“第一時間釋出資訊,提高時效性,增強透明度,牢牢掌握新聞宣傳工作的主動權”;內容創新,前提是要“認真研究新聞傳播的現狀和趨勢,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方式方法創新,就是要從網路的技術特徵出發,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善於運用符號形象等豐富的表現手段,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影響力、滲透力,既根源於其所表達的觀點的正確程度,也依賴於真實、生動和具體的符號形象。善於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群眾熟悉的語言說話,用講述故事的方式釋出資訊、傳播思想;善於利用多樣鮮活的網路表現手段搞好宣傳教育;善於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去引導廣大網民。
善於換位思考,盡力滿足受眾需求。大量採取“我們”的口氣和民眾姿態,使受眾感覺到傳播者和受眾是一體的,切忌讓受眾感到與自己無關;切實改進文風,傳播內容要言之有物、生動鮮活、言簡意賅,切忌八股習氣。
善於設定“焦點話題”,有效引導網民關切。要研究具體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針對不同年齡、職業、學歷、民族的受眾,有針對性地設定資訊傳播的議題、內容和方式。焦點設定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網民的注意力和傳播效果。網路輿論引導者應善於設定焦點話題,並對其進行加工,以加大傳播力度,最終形成焦點關注。當前西方媒體普遍重視焦點設定,並呈現同化趨勢明顯,逐漸形成了宣傳合力。我國主流網路媒體更要在網路話題層出不窮的局面下主動出擊,從而贏得更多的發言權,爭取輿論支援和民心。
(三)健絡意識形態工作的體制機制
體制機制建設是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一項根本性建設,是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得以順利展開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從中央到地方、從黨政機關到網路行業既統一管理又分級負責的富有效率的、具有的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領導體制。
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有關部門的領導責任,並賦予其相應的權力,使他們在工作中既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又緊密銜接、有效配合,防止責任交叉、責任空白和工作漏洞;明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負總責單位,由其統籌網路意識形態工作;明確和細化上級與下級對口部門的責任,理順和明確上級部門與下級部門的權責關係、領導或指導關係;健全完善統一指揮、協調有力、運轉高效的網際網路宣傳管理體制,健全完善資訊通暢、協同配合、反應快速的聯合工作機制。
明確網路公司、網站及行業協會的責任,做到在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自律監管作用的同時,重點加強對網路公司及網站的自我管理。要在建立健絡公司及網站黨組織的基礎上,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由宣傳部門、網路技術部門相關人員參加的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領導體制;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按照“誰主管、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建立日常工作制度,保證網頁內容的採集、稽核、釋出、更新、維護等環節的暢通。
健全規範的監控管理機制。網路資訊龐雜多樣、良莠不齊,因此,要特別重視對網路執行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推動網路意識形態工程建設走上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一是加強行政監管。抓緊出臺手機媒體等新興傳播渠道的管理辦法,抓緊研究制定“網路監督”、“網路簽名”等新的網路傳播活動的管理辦法,加強對網上論壇、部落格、播客、即時通訊工具、社交網站等網路互動業務的監管力度,使相關主管部門認真落實有關網路管理的政策法規,切實履行好各自的監管職責。
二是積極發揮網際網路行業協會的作用。透過制定並實施網際網路行業規範和自律公約,更加深入地組織開展有益於網際網路發展的研討、論壇等活動,倡導綠色辦網,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維護國家資訊保安,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和使用者利益,促進行業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是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加大社會舉報監督力度。要在已經開通網際網路違法與不良資訊舉報中心網站的基礎上,細分工作平臺和人員分工,加大網上舉報監督渠道,為社會加強監督提供更多的新平臺和新渠道支援。如2009年10月29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社會舉報平臺,就是拓寬網上參政議政渠道的重要舉措,受到網民高度肯定。
(四)堅持依法治網,加快法治管理步伐
加強網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從立法的高度加強網路法律法規建設,以制度化手段實現對網路安全和正常網路秩序的保障。
堅持依法治網,是我國依法治國在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中的具體要求。2006年3月14日溫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有關網際網路的問題時指出,中國對網際網路實行依法管理,同時也倡導網際網路業界行業自律,實行自我管理,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就我國而言,加強網路方面的法制建設也是強化網路建設與管理的重要舉措。法院研究室負責人2009年10月接受新華網採訪時指出,在我國,“目前判定網路侵權違法行為還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有一定難度,規範和引導網路言論還應透過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來實現。”本次調查顯示,網路管理人員對透過法律的強制手段防止網路問題出現的態度是:24.1%表示“完全贊成,有利於加強網路行業管理,規範網民的網路行為,打擊網路犯罪”,57.8%表示“比較贊同,但只能在特定條件下使用強制手段”。網民對是否應加強網路立法的回答是:38.0%認為“太應該”,53.2%認為“應該”。由此看出,透過法律手段來規範網際網路的發展已得到大多數社會成員的'認可。
因此,要加快網路的法治程序。一要做到有法可依。由於網路的加速發展,現有的大量法律條文無法覆蓋到網路虛擬世界的違法犯罪事實,存在取證複雜、定罪無據等難題,要加大現行法律的修改和解釋力度,積極出臺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細則,加大對網路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對當前人肉搜尋、侵犯隱私、網路詐騙等有害於網路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立法和查處打擊力度,使網民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二要明確職責、聯合執法。各級政府都應該把網路納入治理的責任範圍,合理解決網路的無區域性、跨區域性與政府設定的區域性之間的矛盾,改變目前基層政府基本不管理網路的局面。網際網路行業主管部門與其他執法部門要密切合作,以實現對網路內容的有效監管為共同職責。2007年十部委聯合開展的依法打擊網路淫穢色情活動專項行動,就是這類合作治理的有效嘗試。
三要積極借鑑國外立法有益經驗,積極醞釀透過法律手段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以德國為例,其法律就明確對諸如煽動侵略戰爭、違憲組織的宣傳、使用違憲組織的標誌、詆譭聯邦總統、毀謗國家及其標誌、敵視憲法並由此汙衊憲法機構、公開和洩露國家機密、侮辱外國機構及其代表人員、損害聯邦國防軍的宣傳、公開否認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等等行為作出規定,如有違反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五) 做大做強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增強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主體實力
在國家大力扶持下,中央和北京市重點新聞網站十年來獲得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力。進一步增強網際網路發展的實力,建議按照2009年6 月中辦、國辦聯合下發的《2009—2020年我國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總體規劃》(中央24號檔案)的有關精神,堅持意識形態職能與市場職能相統一,政治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原則,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要為網站新興業務的開展提供政策、行政審批等諸多便利;透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獲得資金和市場支援;繼續加大對主流網路媒體的投入力度,加快發展,壯大實力。
二是借鑑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轉企改制的成功經驗,積極推動地方政府控股的重點新聞網站實現轉企改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透過組建地方新興媒體傳媒集團等形式,加大聯合發展力度,透過市場化手段做大做強網路媒體;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引導,積極主導國家控股的大型國有資本參與重點新聞網站建設,透過合資、合作、共同控股等辦法,爭取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上市目標,從而透過資本運作解決發展中的資金瓶頸,迅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路媒體。
三是發揮傳統主流媒體在政府支援、品牌積累、編採實力等方面的巨大優勢,促使其從單一的傳統媒體向傳統與新興媒體的融合轉變。
四是積極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機構、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上網工程,充分發揮我們黨意識形態領域的傳統優勢。建議在最佳化現有網站的基礎上,建設一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高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旗幟,主動發聲,積極影響網路輿論;加強與專業研究機構、專業學術團體的合作,及時主動做好改革程序中民生、民主、法治等重大理論熱點問題的網路宣傳,形成一批有較大網路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及時對網路熱點事件、網路思想熱潮進行評論和解讀,擴大網站影響力。
(六)整合與培植網際網路多元主體力量,提升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合力
當前,網際網路整個行業呈主體多元形態,除了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之外,還有一批影響力較大的商業網站,如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網站,以及大量具有人氣與知名度的社群網站。這些商業網站直接面向市場,更易受到網民的親近。
建議在大力培植新的網路意識形態工作主體的同時,整合多元主體力量,切實發揮重點新聞網站的主力軍作用和知名商業網站的獨特功能,探索並形成組織網民、引導網民的有效辦法,形成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強大合力,造就網上正面輿論陣勢。透過加強行業引導,使其在國家法律規定的框架下健康發展,堅決不為違法資訊提供生存空間,不為有悖社會倫理道德的資訊提供傳播渠道,不為蠅頭小利失去公信力,把依法辦網、文明辦網的要求落到實處。
探索網路多元主體力量整合聯動的途徑和辦法。透過不同性質間網站的聯合、互動等多種方式,以重大主題、重大慶典、重要節日等契機,積極開展吸引網民參與的網路活動,形成焦點合力;透過在產品、技術、宣傳、推廣、品牌等層面實現資源共享和深度合作,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際網路上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七)加強技術研發,提高網路安全防範能力
網路是技術主導型的新興產業,技術力決定傳播力、影響力。要切實貫徹實施《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重點加強網路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一是持續推動原始技術創新。要在政府主導下,從戰略高度對網路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立項研發,積聚國家力量,合力攻克難關,形成獨立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優勢,突破網路硬體、軟體、關鍵元器件和工藝裝備等基礎產業的發展瓶頸,在具有優勢研發基礎、市場前景廣闊的第三代行動通訊、下一代網際網路、數字電視等重要領域,率先啟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業技術標準,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是有效加強整合創新。積極跟蹤、研究和掌握國際網路發展的先進理論、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緊盯國際創新前沿,努力實現國際標準制定,佔領行業制高點。實現產學研用的有效結合,主動對接市場,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在資訊科技應用領域的創新發展。
三是不斷增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實現網路技術從跟蹤、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跨越,重點積體電路(特別是中央處理器晶片)、系統軟體、關鍵應用軟體、自主可控關鍵裝備等涉及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上實現突破。
四是抓緊開展對資訊科技產品漏洞、後門的發現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術,提高關鍵裝置裝備能力;完善對資訊流的智慧化安全監控系統,對新興媒體設定過濾標準,動態監管,對有害網站依法進行遮蔽,從技術創新促進管理創新。
(八)培育網民媒介素養,奠定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大眾基礎
建議加強對公民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包括教育他們如何理性地在網上表達利益訴求,如何處理好知情權、表達權、隱私權和名譽權的關係,提高他們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媒介資訊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種媒介資訊服務於個人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發現和培養儘可能多的網民骨幹,發揮他們在媒體改革和社會文明建設中的 “民間輿論領袖”作用,吸納他們參與輿論監督和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
一要幫助網民認識到網路傳媒是社會公器、民眾喉舌,在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推進輿論監督的程序中關係重大。一個合格的網民應該勇於擔當社會責任,決不傳播任何不負責任的資訊和言論;二要引導網民學會有效地利用網路媒介接收資訊和傳播資訊。鼓勵創造出更多、更高水準的網路作品,發表更多的真知灼見;三要幫助網民提高對負面資訊的免疫能力,不盲目相信或採用資訊;四要積極探索開展公民媒介素養教育的新途徑。以學校、社群為主體,開展全民媒介素養教育。高等院校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媒介素養教育體系,將教材編寫、師資培養、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把“媒介素養”建設成為一門通識課程。同時,媒體自身也要主動承擔起提升全民媒介素養的責任。
(九)加大隊伍建設力度,壯大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實力
2009年11月9日,李長春同志在中國記者節的講話中強調,中國新聞工作者要切實擔負起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做好輿論監督等基本職責,不斷提高運用新興媒體的能力。這為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提出了要求。做好網路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班子、在隊伍、在人才。要加強網站領導班子建設,把思想政治堅定、組織能力突出、熟悉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規律、富有改革創新精神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確保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正確方向;要加強隊伍培養,特別是要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紀律嚴的網路管理和輿論引導專業隊伍;要加強對現有網路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增強其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增強網路資訊把關能力,提高網路意識形態工作的敏感性、研判力、處置能力。培養一批有影響的網路名主持、名編輯、名記者、名評論員;要力爭解決進入門檻過低的問題,可參照主流新聞媒體的管理辦法,對進入主流網站擔任網編的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考核,獲得入門資格。
要加強網路意識形態工作者之間的交流,組織他們到業績突出、特色鮮明的網站學習交流,不斷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實際經驗和能力水平。透過三到五年時間,形成一批既懂得意識形態工作規律,又懂得網路技術和傳播規律的複合型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