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大地的召喚社會實踐報告
聆聽大地的召喚社會實踐報告
“在大學裡,我看到許多令人景仰的老師,他們有的年事已高,但都親自到田間拔草、插秧、施肥、滅蟲、收割。他們做出了榜樣,我不過是接過接力棒,把這個好傳統堅持下去,再傳給我的學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手中的這根接力棒不能丟。”在薛元龍先進事蹟報告會上,享譽全國的“泥腿子教授”薛元龍老師的話語擲地有聲。
七月,在“薛元龍精神”的感召下,農學院“科教興三農”黨員博士服務團接過這一接力棒,一路高歌,把“科技服務三農,建設和諧社會”的`隊旗插在了揚泰地區的大地上。他們不僅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農民們解決實際困難,而且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磨練自己增長才幹。值得一提的是,帶領這支服務團的正是薛元龍老師!在實踐過程中,他反覆強調:要切切實實做到先進,想群眾所想,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做好黨與群眾聯絡的橋樑與紐帶。他的言傳身教,給了服務團成員極大的鞭策和鼓舞。
在儀徵新集鎮,服務團和當地基層黨支部舉行了共建掛牌儀式,使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深入到農村基層。為使科技服務被群眾瞭解,服務團成員不畏酷暑,深入到基層,舉行以“科技服務三農,建設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宣講和圖片展覽,用深入淺出的形式對當地農民進行宣講教育。同時,對農業生產方面的情況展開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農民渴望知識。他們頂著日頭、冒著雨來看圖片展覽,來參與我們的調查,令我們十分感動。”小分隊成員深有感觸地說。
在月塘鄉,服務團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就農業實際技術和主要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治連續組織了10餘次專題講座,內容涉及無公害水稻栽培及病蟲害防治、園林花木的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家禽養殖等多個方面,幾乎是場場爆滿。“每次我們辦講座,人都多得坐不下。很多老鄉都是大老遠趕來站著聽的。從他們認真聽講的樣子,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也更明白了我們社會實踐的意義。”一小分隊成員動情地說。據悉,回校後,黨員博士服務團成員還將利用高校科研和資訊網路優勢,結合博士生專業技術特長,收集農民急需種植技術、農副產品銷售資訊、農產品優質安全生產等各類最新資料,透過農村網路遠端教育的形式送到農民手中。“把一支‘工作隊’留下來,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薛元龍老師跟是用自己18年來心繫“三農”的經歷感召著服務團的成員們,“如果地裡長不出好莊稼,農民不能致富,那是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最大的恥辱!”
一個月的實踐,一個月的艱辛,一個月不計得失的付出,受益匪淺。“我們是學農的,農民需要我們,我們更離不開農民。”一小分隊成員如是說。是的,只有到田間地頭、到農村、到基層磨練自己,把學到的東西用到農村和農業生產的第一線,才能走出“科教興農”的一條新路。都說“就業難”,其實,只要踏踏實實地“立地”,走到農民之中去,而不是一心想著“頂天”,就有出路。聆聽著大地的召喚,“科教興農”,這無疑是一條有前途且廣受農民朋友歡迎的路。
在薛元龍老師的帶領下,農學院黨員博士服務團的成員們用親身實踐聆聽著大地的召喚,用汗水與知識踐行著這句千斤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