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圖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關於地圖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地圖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圖的讀後感1
《地圖》體現了餘老的深沉,悲慼,細膩。尤其體現了關於兩岸的離愁,鄉愁,鄉情,以及中國文化的博大。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迴歸情節,熱盼祖國的統一!同時又具有散文的那種形散而神聚的特點來貫串全文,襯托文章統一的中心。餘老借“書桌右手的第三個抽屜裡”的地圖,表面上看是地圖相伴其走過人生的旅途,但究其內容卻是在字裡行間傾訴著一種離愁,鄉愁,訴說著每一位海外遊子的心聲。“他將自己的生命劃為三個時期:舊大陸、新大陸和一個島嶼。舊大陸是他的母親。島嶼是他的妻。新大陸是他的情人”不難看出餘老的祖國的思念和愛。舊大陸哺育了中華兒女的成長,猶如一位慈祥的母親。而這兒女的妻子正是海峽的彼岸,一樣伴著兒女,一樣伴著慈母不可分離。他的情人,是那高速發展繁榮富強的新社會!
祖國與地圖交相輝映,“當你不在中國,你便成為全部的中國,第一次英中戰爭以來,所有的國恥全部貼在你臉上。中國啊,中國,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滿臉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表達了祖國在心中,祖國的興衰刻在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中。我們的血液中永遠流淌著中國的血。“走進地圖,便不再是地圖,而是山嶽與河流,原野與城市。”一語雙關,暗含了踏在祖國的土地上,便是在書寫祖國的地圖,是真實的可愛的。但當離開祖國,地圖只是一張象徵性的空虛的了!“去新大陸的行囊裡,他沒有像蕭邦那樣帶一把泥土,畢竟,那泥土屬於那島嶼,不屬於那片古老的大陸。”在異域,餘老有著深摯的自豪感。但是“第一次去新大陸,他懷念的是這個島嶼,那時他還年輕。再去時,他的懷念漸漸從島嶼轉移到大陸,那古老的大陸,所有母親的母親,所有父親的父親,所有祖先啊所有祖先的大搖籃,那古老的大陸。”餘老又苦於生不能歸!生不能歸,歷史的天空記錄下海峽兩岸的隔離,但兩岸人們的心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祖國的統一!一位歷經滄桑的遊子,一位半個多世紀的思想老人,一段書寫一生的文字筆記。赤子之心可顯得尤為深沉!
地圖的讀後感2
在德國出差,逛小書店偶遇德文版,已經被翻閱得頗舊,但被畫風強烈吸引,看著各種不知名的動物、植物、人、建築、食物”逗逼“得畫在地圖上,有的密麻麻,有的空蕩蕩。就好像知道德文是什麼意思,開本很大本來打算買下來,同行夥伴嚴厲制止稱:是你要學德文還是你家小朋友要學?
歸國後心念念突然想到國內強大的圖書出版業應該不可能遺漏這本書的啊,豆瓣上未能搜到,有一天居然在噹噹童書推薦中看到,立馬下手。歸在童書也對也不對,這樣的手繪畫風小朋友當然喜歡,但開本、涉及的地理、名物(包括很多植物和動物哦)、食物等當然不僅僅是針對小朋友。說實話你們聽說過奈米比亞的豚尾狒狒和蝙蝠耳狐麼?突然有一種蒐集齊各國版本的衝動啊,看看這些奇怪的名物在各國語言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地圖當然不可能是所有國家都有啦,最全的歐洲,畢竟原作者是波蘭人。亞洲部分整個中亞都不見了,好可惜啊,其實還挺好奇幾個斯坦的呢,土耳其也沒有,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都沒有,但是有神奇的約旦。好好奇作者挑國家的標準,整個伊斯蘭世界似乎都不存在啊。很久沒有寫關於任何書的評論,說實話也不知道要以怎麼嚴肅的語言來推薦這本書:這是一本豆瓣範兒十足的地圖冊啊。
地圖的讀後感3
花了一個小時翻閱了這本《地圖》,買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小朋友以後有書可看,不用像我當年那樣,地上撿了張英文說明書都儲存起來,(那個時候接觸英語的機會少,除了課本有英語文字,就是藥品說明書上有英文說明),就像張愛玲說的:“讀書要趁早!”(原話:出名要趁早!)雖然只花了一個小時,而且看得很粗略,可畢竟是人文版的地圖,先不考究它的精確性,但裡面的繪畫還是很棒的,不管對於大人還是對於小孩來說,以後如果用得上手賬,這些繪圖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的,或許作者就是個手賬大家。從頭看到尾,完全是一種“玩玩”的心態,不過還是發現幾個共同點:
第一,亞洲國家都很注重功夫,中國有中國功夫,日本有柔道,空手道和合氣道,泰國更有短兵術和泰拳。這個對於歐美國家還會很少見的,他們大都關注歌劇和繪畫藝術,還有科技發展。或許這就是一個國家所表現的“溫飽之後思淫慾”的。意思吧。當然,因為日本有很多美國元素,所以科技水平,還是比它周邊國家相對發達點。
第二,凡是能夠發現的大陸和島嶼,甚至海洋好像都有主了,不過南極和北極是個例外,當然那裡有科考站。第三,大多周邊靠海靠江的國家,首都就在江或者海附近,而且很多都在陸地夾角處,這樣可以擁有很方便的陸運和海運。而且在防禦方面,更是無可匹敵,首都有難,增援也方便。不過這個辦法好像不適合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可能因為整個國家都被海水包圍的緣故吧,就像是整個國家的“護城河”,所以首都可以隨處放置。
因為時間有限,今天星期一,等下還要送小米上學,所以暫時發現這三點,速戰速決。雖然有點囫圇吞棗,但至少我知道有這麼點東西,至於個人觀點,可以參照本書(人文版):娛樂之時學點東西,不可過於較真。對於這樣的書,就是看看各個國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想想各自的特色,娛樂自己,充實生活。
地圖的`讀後感4
有幸,又拜讀了餘老的一篇《地圖》,文理行間無不透露著心中的迴歸之情。同時,作為文學大家,他在《地圖》這篇文章中所運用的文字,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顯得豐富博大,中外相容,古今貫通。體現了餘老極高的文字造詣,及文章的文學思想!他把抒發海外遊子思鄉戀母的赤子之情體現在文章的每一個細節,同時又將個人的悲歡與國家民族的悲歡,同入,興衰聯絡在一起,更加加強了對海峽兩岸的親密關係注入了深情以側重!
縱觀《地圖》全文,不僅僅表現了餘老那樸實無華的,豐富博大,中外相容,古今貫通的語言修圍,更加表現出了他所提倡的“現代散文”。餘老在“現代散文”中所製造的“彈性”的藝術手法,表達在對各種文體的內容上。《地圖》這篇文章神氣貫注,想象奇偉,同時還匠心獨運,又用以第二人稱的寫作手法,更襯托出其內心對祖國的熱愛以及期盼海峽兩岸統一的美好心願!
文章中有詩的節奏,戲劇式的對話,繪畫的色彩甚至採用了虛構某種人物化身的小說手法,再加以運用比喻,擬人,比擬,對比等修辭,使整篇文章形成了一種多元的美感,縱橫捭闔,汪洋恣肆!
在整篇文章中,句式上的特色是最為甚妙的。語言文白交融,雅俗相濟。同時貫以長短句,以力求這種句式的錯落控制句子的速度,在伴以插入句,倒裝句使文章搖曳多姿!
餘老的這篇《地圖》應對於各種文體及語言,能夠相容幷包容其所有。文章中用短促的句子表達一種緊迫,焦慮,和紛亂的心情。例如“這是一箇舊時代的結尾,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充滿了失望,也抽長著希望;充滿了殘暴,也有很多溫柔,如此逼近,又如此看不清楚”。再如“所有的筆似乎都在爭吵,毛筆和鋼筆,鋼筆和粉筆。毛筆說,鋼筆是舶來品;鋼筆說毛筆是土貨,且已過時。又說粉筆太學院風,太貧血;但粉筆不承認鋼筆的血液,因為血液豈有藍色。
於是筆戰不斷絕,文化界的巷戰此起彼落”。僅僅這兩段文字中有許多停頓,急迫的語言節奏映襯時代的矛盾混亂。短句如此,長句更表達出一種悠遠的情調,一種思念,想象,緬懷之情。葉針砭時弊了當時的背景,例如“在山嶽如獄的四川,他的眼神如蝶,翩翩於濱海的江南。有一天能回去就好了,他想。後來蕈狀雲從廣島升起,太陽旗在中國的大陸降下,他發現自己怎麼已經在船上,船在白帝城下在三峽,三峽在李白的韻裡。他發現自己回到了江南。他並未因此更加快樂,相反地,他開始懷念四川起來”。
地圖的讀後感5
《教師閱讀地圖》是一本具體指導教師如何讀書的書。其實,在知識老化速度不斷加快的21世紀,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讀最適合自己的書,是一直困擾我的難題。
踏上工作崗位後,我一直希望透過閱讀來提高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綜合能力。可是一度非常迷茫,我該讀什麼書來提高自己。教育類的書籍有好多,什麼書才是當下最對我有幫助的。快節奏的生活,讓人的思想似乎只能接受一些快餐式的閱讀,才能彌補自己大腦的空洞。可惜,膚淺的快餐文化,讓人看了就忘,沒有留下點什麼。透過閱讀,我很希望在閱讀後能在內心蓄積一些力量,轉化成一種智慧。曾經也讀了一些書,但是對照閱讀地圖,我的讀書處於浪漫階段,涉獵太少,視野太窄,書本的選擇也比較單一。隨著時間的飛逝,今天想來,自己讀的書真是太少了。有時也會從圖書館借些有關教育的書,可是自己的腦袋好像不聽指揮,會感到書本枯燥,有時感到無法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無法讓書本知識進入自己的記憶庫,文字感覺拗口難記,要逐字逐句的反覆讀才能體會其中的意思。
讀了《教師閱讀地圖》,魏教授在書中指導教師要選擇什麼書進行閱讀,如何進行閱讀。為我的閱讀指明瞭方向,傳遞了方法,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同時提到了一些閱讀的誤區。這些誤區是在以後的閱讀中我要克服的。
閱讀使人奮進,使人積極思考,使人解開心中的困惑,讀專業書籍可以使人提高專業素養,提供專業引導,進而發展為一種智慧。在閱讀地圖的指引下,我要發生閱讀階段的轉變,逐漸從浪漫期過渡到精確期,最後到達綜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