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

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

  作為一名樂於為遊客排憂解難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1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明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他南臨渤海,北接長白,群峰拔地,萬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稱,具有景點密集、步移景異、玲瓏剔透的特色。千山為長白山支脈,主峰高708.3米,總面積72平方公里。山峰總數為999座,其數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千山“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無處不幽”。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眾多遊人的人間勝境。

  千山,以奇峰、巖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按自然地形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個景區。包括20個小景區和228處風 景點,分佈在幾條溝谷內。景色秀麗,四季各異,是集寺廟、園林於一山的風景旅遊勝地。盛夏時節,這裡氣候極為涼爽,空氣特別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絕對是您的明智選擇。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滿壑;夏天重巒疊翠,鬱鬱蔥蔥;秋天漫山紅葉,落霞飛虹;冬天銀裝素裹,雪浪連綿。美景佳境終年紛呈,吸引遊人流連忘返。千山不僅以其秀麗風姿吸引眾多遊客,更適於痴迷於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豔的攝影愛好者一年四季從事創作。5月的千山,到處是盛開的梨花,嫩綠叢中,花香襲來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濤陣陣,樹影婆娑,似在上演著綠色的圓舞曲,給人以和諧、優美的感覺。金秋十月,藍天白雲下,漫山遍野處處金黃,觸目皆是染霜紅葉,是攝影採擷收穫的黃金季節。12月的千山到處是銀裝素裹。風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勢尤為峻奇。難得的冷峻壯美,更會使攝影創作美不勝收。

  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臨山已諦金鐘響,入廟先聞玉爐香”。千山有寺、觀、宮、廟、庵等20餘處,宛如一顆顆閃光的寶石,鑲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這些古老而宏偉的寺廟,有的高聳於險峰之上;有的依偎於群山環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陽坡上;有的隱蔽在古松怪石之陰,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正如清初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在詩中描寫的那樣:“梵宇起中天,香巖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壑靜鳴蟬。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巔煙。寺以峰為屏,山借寺為顯。”除廟宇外,還有無數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2

  有“東北明珠”之稱的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總面積44平方公里,是長白山的支脈,大致分為北、中、南、西四溝。北溝山高峽多澗深,峰陡路險,名勝古蹟多。中、西兩溝較寬敞,山高大,易攀登。南溝奇峰異石迭起、懸崖陡壁,峰嶺崢嶸萬狀。千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自古以來亦是遼東名勝。

  千山得名有三:最初叫千華山,是千山和華表山並湊在一起而得名;後來叫千朵蓮花山,是根據峰巒層迭環抱猶如荷花浮水而得名;相傳原先999個山峰,當地居民人工造築一峰,以足千數,最後得名千山。

  千山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千山廟宇始建於唐朝,盛建於明清。千山共有名勝古蹟、景點300餘處。有五寺、八觀、九宮、十二茅庵,共計34座。還有“一線天”、“天上天”、“夾扁石”等主要風景點164處。五寺是指大安、龍泉、祖越、中會、香巖寺,合稱為五大禪林。八觀是指無量觀、慈祥觀、青雲觀、合稱為三大道院,加上玄真觀、元通觀、風朝觀、三清觀、武聖觀。九宮是指太和宮、鬥母宮、聖仙宮、聖清宮、東極宮、朝陽宮、五龍宮、西海宮、太安宮。十二茅庵是指流金庵、南泉庵、木魚庵、洪谷庵、皇姑庵、伴雲庵、小皇庵、西明庵、雙龍庵、龍泉庵、觀音庵、石龍庵。自古以來,風景秀麗的千山,吸引了無數遊客。許多官宦、學者、名流慕名接踵而來,他們面對奇峰古剎,振衣述懷,吟詩作賦,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描寫千山的詩就有1600餘首。

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3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龍泉”、“香巖”、“中會”、“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眾多寺廟終日香菸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蹟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龍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讚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產豐富。百年以上古松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產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絕。溫泉休閒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閒娛樂勝地,這裡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佔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採水量85萬立方米。

  天上天景區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面積約5平方公里,海拔450—-550米,為千山第二高嶺,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錯落其中,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稱。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顏雍曾到千山靈巖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后;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阻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蹟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金世宗住的遺址、蟄龍亭、博愛樹、貞懿太后住的遺址內出土的30多萬枚銅錢均在景區範圍內。 1996年在景區內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覽殿,殿為高臺基單簷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雕粱畫棟,在,其後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內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傳說:仙子繡蓮、童子奕棋、令威化鶴、薛才徵東、無佛五佛、御賜龍泉、伏虎禪師、香巖雪庵、全後修禪、敕建龍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無根奇石、太琳鑄鼎、釋道同源、康熙巡遊、寓居龍泉、嘉慶尋石18幅,遊覽至此品佛、仙之悠,睹聖君、明主之奕彩、回顧歷代珍聞,逐幅賞玩,體會中滋味、定能生悅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峰、怪石、古廟、巖松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於此景區。景區由正門至御覽峰為上段,至玉霞關為中段,至五佛頂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松。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松、探海松、望天蛙等100餘處。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達主峰天上天,盡覽千山的秀美景色。天上天景區有全國唯一、民間普遍信奉的喜神、財神、三星(福、祿、壽)、文昌帝君等民神為主的喜神殿、財神殿、文昌個閣。該景區每年舉辦的增福、添壽、發財的禮拜祭活動,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們求學進取的可祿之星。正如古歌謠雲:福星高照把福施,祿星送印下祥雲。壽星騎鹿獻蟠桃,吉星高照喜盈門。

  無量觀

  無量觀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始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又名無樑觀或無糧觀,關於名字的來歷也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劉太琳是全真教龍門派第九代弟子,奉師命來千山擴大道教勢力,可是當他來到千山後,寄居在佛教寺院裡,開始僧人對他十分尊敬,後來發現劉太琳有傳道入山的跡象,於是把他軟禁在後山羅漢洞內,劉太琳寄居在此心情十分苦悶,於是40餘日不進飲食,後來同門俗家師弟洪將軍來看他,發現他的境遇十分狼狽,於是幫助他修建起道教廟宇,後來起名時,因劉太琳40餘日無糧,而且羅漢洞是無樑洞府,於是起名無糧觀或無樑觀,後來取道教功德無量改名為“無量觀”,於是劉太琳便成為千山道教的“開山祖師”。

  無量觀位於千山北溝,地處群山環抱之中,山勢巍峨,峰奇石怪,蒼松翠柏,簇擁四周,空明天朗之時,風光繚繞,紫雲:籠罩,四時風景如畫。有人曾贊喻:“來到無量觀,景點連成片,松塔石洞天,處處惹人戀,若想細觀賞,須得一天半”。“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許多風景勝地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塔。千山的塔多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圓寂的葬身之地,無量觀的塔就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五座古塔。玲瓏塔是千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唐代,高十二點三米,六角十三級。塔身是花崗岩砌築而成,玲瓏塔掩映在茂密的松林中,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映襯塔頂時,分外輝煌,秀麗壯觀。

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4

  歡迎大家來到千山,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千山,又稱積翠山、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奇峰、巖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仙人臺,又名觀音峰,位於南部遊覽區諸山脈之 巔,大安、中會,香巖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衛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稜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臺,修建成仙人臺。

  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臺"三個篆字,系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

遼寧千山導遊詞介紹5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著名的千山風景名勝區觀光遊覽!

  千山是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旅遊觀光區、田園度假區和溫泉旅遊度假區”三大部分。其中,旅遊觀光區,由“大佛景區”、“天上天景區”、“五佛頂景區”和“百鳥園”、“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五個遊覽區構成,有景點400餘處。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千山系長白山的餘脈,東臨鴨綠江,西襟遼河,東南黃海晨霧遠眺,西南渤海霞雲相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形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一,而宗教文化更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

  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築谷間”的奇妙場景,被譽為“天成彌勒地,關東第一山”。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在就讓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進千山,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開始我們的仙境之旅吧。

  一、天上天景區

  現在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以峰奇、石奇、松奇而著稱的“天上天風景區”。景區全長2762米,海拔450-550米,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景區內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著名景點有天上天、天外天、一線天、一字天、夾扁石等100餘處。

  (1)祖越寺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祖越寺。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之一,前身為靈巖寺,始於唐代。沿著曲徑通幽的小路進入祖越寺,我們可以看莊嚴肅穆的法王殿依山向陽。殿內正面供奉彌勒佛,旁邊兩側供奉四大天王,據說四大天王可以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在彌勒佛背後是保護寺院的韋陀菩薩。法王殿之後是大雄寶殿,裡面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左側是藥師佛,右側是阿彌陀佛,旁邊的屋子裡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2)無量觀

  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千山最早、最大的一座道觀--無量觀,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年),無量觀共分為6個建築群,19幢建築。

  “塔”是歷史的見證,是名勝的點綴,無量觀內建有玲瓏塔、許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師塔共5座古塔。

  無量觀建築中最美的當屬“西閣”,它依山而建,環境幽靜,建有觀音殿,內供奉慈航道人、眼光娘娘和子孫娘娘,殿內還有“天女散花”和“麻姑獻壽”兩幅壁畫。在慈雲殿後面的山路旁還有一處平坦的石面,擊之能發出木魚的聲音,故名“木魚石”,朋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敲一敲、聽一聽。

  接下來,我們要遊覽的就是無量觀的正殿--三官殿,此殿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殿內供奉上元賜福天官堯,中元赦罪地官舜,下元解厄水禹,在三官前方分別是赤面亡靈官和護壇土地。在三官殿東側是八仙過海,西側為瑤池金母,右側牆壁繪有堯舜和大禹治水兩幅壁畫。

  接下來大家就要親身體驗一下千山“險”的樂趣了。在通往天上天的懸崖峭壁上,鑿刻出八個跨度較大的石凳,僅能容足,匍匐攀登,不容稍緩,身後就是懸崖,回首生畏,此處就是以險要著稱的“八步緊”。

  “八步緊”的頂端有一條向北傾斜的夾縫,長4米,寬0.5米,高3米,這就是千山一絕--“夾扁石”。無論胖人瘦人只能側身慢慢透過,出了夾扁石就是無量觀的著名景點--“一步登天”。此處雄偉險峻,大家手握鐵環舉步一跨,便可到巨石之頂。

  從一步登天登上另一部巨石,便登上了蓮花峰的絕頂--天上天,站在天上天,白雲在頭頂環繞,彷佛伸手可摘,環顧四周,千山風貌歷歷在目。

  二、五佛頂景區

  現在,我們要遊覽的.是五佛頂景區。五佛頂,海拔554.1米,為千山景區第二高峰。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距封頂僅百餘米的普安觀,它的整體建築坐落在一塊東西長20米,南北寬16米的平臺山,觀東、北、西三面均已石壁為屏,有“山高不過仙人臺,廟高不過五佛頂”之說,是千山海拔最高的一座道觀。

  (1)普安觀

  普安觀,原為佛家寺廟,名西明庵,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普安觀分為東西兩殿。東殿,為關帝廟,清代單簷硬山式建築,裡面供奉忠義財神關羽,關羽兩側是藥王孫思邈和當地的保家仙黑媽媽。

  西殿為老君樓,建於民國年間,系千山為數不多的二層建築,裡面供奉著道教最高天神太上老君,兩側為呂洞賓和全真教創始人丘處機。

  (2)五佛頂

  觀賞過普安觀,沿著臺階向上走,就是五佛頂了。五佛頂開發於明萬曆年間,由於山頂山峰光禿,其上多沙少土,無草無木,猶如和尚光禿的頭,故名佛頭山。

  五尊佛像是五佛頂的主要標誌,但隨著歲月流逝,五佛日趨減少。1991年,風景區重新雕鐫5尊墨玉石佛立於峰頂,使“五佛”以嶄新的面貌再返佛鄉。

  三、百鳥園景區

  現在,我們來到了百鳥園景區,這裡四面環上,園內百鳥齊鳴,仙鶴翔於藍天,孔雀飛於東南,讓各位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愜意,卸去都市的嘈雜和人世紛擾的疲憊。

  百鳥園,全園佔地面積56000平方米,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百鳥園內擁有適宜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100多種鳥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金雕和黑天鵝;二級保護鳥類有:白天鵝,禿鷲和鴛鴦等,此外還有珍惜的巴哈馬鳥和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

  四、大佛景區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千山著名的大佛景區。1993年發現的千山天成彌勒大佛對北方乃至中國佛教都具有重大影響,在大佛景區不僅有著名的天成彌勒大佛,還有與秀美自然景色互相交融的仿古建築群。

  穿過龍華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千佛閣。因殿內塑造了由魏晉至明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彌勒塑像1446尊,故稱千佛彌勒閣。進入閣中,迎面屹立就是莊嚴高大的佛裝彌勒,大家看右上方就是我們熟悉的大肚彌勒佛,左上方是樂山大佛。

  千佛閣右側是著名的古廟--南泉庵。南泉庵地處幽谷,依山而建,正面是一堵高10餘米的高牆,牌樓狀廟門前是寬闊的40級臺階,廟宇三面環山,一面高牆,共7幢建築,大雄寶殿階下並立兩株300餘年樹齡的柏樹,東西為配殿、課堂,規整優雅。

  前面的廣場就是大佛廣場,修建於2001年,大佛廣場中間佇立著由雪花石雕刻而成的立體“佛”字,高6.9米,6和9都是佛家的吉祥數字。轉過身來,看到的這尊巨大的彌勒銅佛是2003年農曆正月初一彌勒聖誕法會中開光的自在彌勒。

  這是一尊我們熟悉的布袋彌勒法相,您看他笑口常開,注視著眾生,把快樂和吉祥送給每一個人,這個布袋叫做乾坤袋,裡面藏有百寶,取之不盡,您跟他說好了,未來佛祖一定會慷慨解囊。我們常說:“抱抱彌勒腳,諸事全都好;摸摸彌勒手,要啥啥都有;拽拽乾坤袋,升官又發財”。

  繞過舍利堂,可以到後院瞻觀一下舍利塔。這座寶塔可以稱得上是目前東北地區最為精美、最為壯觀的石雕寶塔。寶塔為13簷,是寶塔級層最高者,塔基上有八角圍欄,圍欄上有釋迦摩尼的座像,象徵著八方淨土。

  走進氣勢磅礴、巍峨聳立的彌勒殿,可以看到殿內供奉的四大天王和佛家護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彌勒殿稱得上是佛教寺院殿堂的一絕,沒有彌勒的彌勒寶殿在全國僅此一處,您不禁要問了,這彌勒寶殿怎麼沒有彌勒呢?

  推開東面的窗戶,遠處望去,如果您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就不需要別人的指點也能看出彌勒的法緣真身,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一個窗,一尊佛,窗容佛,佛入窗,設計之妙,匠心獨運。

  現在大家期盼已久的天成彌勒大佛已經呈現在您的眼前,這個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沒有一絲人工的雕琢的痕跡。據地質專家鑑定,大佛形成於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經岩石風化而成。

  欣賞完大佛,我們再來看看歷史悠久的龍泉寺。龍泉寺,是千山“五大禪林”中最大的一座佛寺,相傳建於唐代,龍泉寺之所以著名,還因此處風景秀麗,整個寺院奇峰環抱、古松成林,建築佈局與自然景色和諧相承,素有“龍泉仙境”之譽。

  大雄寶殿是龍泉寺的正殿,建於明代,屬於歇山式建築,大雄寶殿內供奉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橫三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摩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五、仙人臺國家森林公園

  我們即將遊覽的景區就是2002年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的仙人臺景區。在我們眼前的是積翠門,它是傳統的唐代建築風格,青磚青瓦,重簷飛翹,氣勢恢宏。

  沿著彎曲的山路,我們即將遊覽的是五龍宮。千山素有“九宮、八觀、十二茅庵、五大禪林”之說,五龍宮則是九宮之首,始建於乾隆三年(1738年),為道人彭復光所創,總面積533.6平方米。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著名景點--太和宮,創建於嘉慶十年(1805年),建築面積900餘平方米,採用清代單簷硬山式建築風格,簡單古樸。太和宮分為中西兩院,中間有一個花牆月亮門,兩院相映,顯得幽靜典雅。

  最後,我們抵達的就是仙人臺,又名觀音峰,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仙人臺峰石奇翹、地勢險峻,峰頭似蛇背,東北西南走向,長20餘米,寬5米,為高低不平的粗粒花崗岩體。

  峰頭西端,崛起一巨大的石柱,成四稜狀,高7米,直徑約25米,向東稍北偏斜,狀如鵝頭,俗稱為鵝頭峰,在鵝頭峰西側的峭壁上,有一石砌平臺,上有石拱門,有牆垣殘跡,為遼金時期觀音閣舊址。

  各位朋友,千山風景區的遊覽到此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援與合作,秀美的千山隨時歡迎大家的光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