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山遊記》美文欣賞
《華鎣山遊記》美文欣賞
我慕名華鎣山已經很久了,一路風塵僕僕,和陌生人合租一輛車往華鎣山風景區趕去。車行走在公路上,公路蜿蜒,路上的車不像奮勇前進的鬥士,反而像一隻怕隨時失去附著力的螞蟻在細弱的枯枝上搖搖擺擺,聽車師傅說,景區路線新修不久,車速其實不慢,為了安全所以才壓低了速度。
車行到半山途中,一隻狗已癱倒在路邊吐血,沒出幾十米遠,又有一輛車落進了山溝裡歇涼,見此情景不由得讓人心生寒意,車師傅說那準是新手上路,其實我猜也是如此吧。景區大門的車排得足有幾十米遠,我想或許來的不是時候,車師傅告訴我們說遊客還不算多。他說華鎣山晚上還有篝火晚會,我對此只能神遊想象了,因為我沒打算在山上過夜。
進了景區大門,我還走了許久蜿蜒的公路,看到一些車上山下山,我是很懷疑自己是否進了景區,直到看到山上有房屋,我才斷定自己沒有白來一遭。果然,我看到了華鎣山地質博物館,我迅速進屋看了一下,館裡有各種奇石奇樹標本,還有圖畫,那些都提不起我的興趣。聽說館裡有蠟像,我興奮不已,和許多人進了蠟像館,剛看見孫中山先生的蠟像,著實嚇了我一跳!我心驚,媽哎!難道孫中山先生從棺材裡跑出來了?他那雙敏銳的眼神,死死地盯著我,似有話要對我說。
與孫中山先生的蠟像對視了許久,我才繼續看魯迅先生和李大釗先生的蠟像,我心想,這館裡都住著大神啊,不由得感覺自己低矮渺小了許多,簡直覺得自己是世上的螻蟻一般不值得一提!館裡竟然也擺放了希特勒的蠟像,這實在超乎我的意外。一位照相的阿姨更在毛爺爺的蠟像身邊擺放了一張椅子,看樣子是要照相收錢了,我死活都不肯聽她的誘惑巧言去照相,因為我怕毛爺爺拍我肩膀啊!況且我不過是一介草民,那豈不是折煞我嗎?
出了博物館,前進幾十步,便看到雙槍老太婆的雕像。凝視了許久美人,感覺美人豈止是清水出芙蓉,明顯美人是巾幗英雄。美人修美,有神韻,身材修短合度,遠遠望去如天仙下凡,想是她眼神裡有嫵媚卻不失莊重吧,十足的冷美人!要不然她腰間不會帶著槍。
離開雕像,從么妹風情街經過,又進一道大門,大門裡面有通往山上的石梯路,沒幾步開外,但見松木齊整,松枝枝幹血紅,如大碗一般的腰肢。轉過一條幽徑,有廟宇,廟宇周遭有石碑,碑上有字,不知所刻何事。在一塊平地旁側,有奇石怪潭。廟內香火鼎盛,自與一般的古剎不同。廟旁陰森肅然,微微透些蒼涼古意。經過線路所示,我大概過了一座御臨橋,踏上了小徑,我看到了情緣路,路旁有成片奇石堆疊。順著情緣路轉了幾米,又見一水潭,水淺而深藍,潭中間有奇石露出水面,水面兩塊相對奇石上各有一銅像,不知何許人也。倒像伯牙和子期在彈琴論道,要不就是兩個高人在漫談調侃。
山上多石,華鎣石雄偉奇特,石頭之間各顯神態,相互映襯,似有沖天刺破蒼穹登仙之勢。我不由得心生羨慕之感,這些石頭都似英雄怒髮衝冠,要一展英姿風采,更何況人呢?但是我又有疑問,不知此石如此秀逸出眾,為何卻要來此不毛之地。有的人說是緣,有的人說是遭罪來此,有的人說自然而然。我覺得其實都難以信服,因為世間萬物造化的因由不單是自然,更有人,更有世間萬物本身。明白了變化的根源,各種因由之間相互影響才會形成那現狀啊!因此人、物和天地之間相互鬥爭,相互依存,讓世界才不同於一色,而人想要如華鎣石那樣出眾,又怎麼不受一番苦惱折磨呢?又怎麼不需要各種緣由條件才能成就啊。
而且說到人,憑什麼才能更傑出?難道不是因為超出常人的見識嗎?歷代先賢與高人,又怎麼會拘於常人思維受制於人,而不深思感悟呢?常人只看到那些高人雅士的另一面便覺得怪誕,實在有些可笑,實際常人是沒有冷靜思考對否。人們的見識和行為不過像站在不同的高度和立場看風景罷了,而那些超遠的見識不正是站在高峰嗎?登在高峰上的人笑峰下的人見識短淺、夜郎自大,峰下的`人認為高峰不可攀,覺得高峰上的人要麼是自尋死路,要麼是神經失常要跳崖。峰下的人是怕,所以怕眾人笑,峰上的人是不畏,所以不在乎眾人的看法。那些超遠的人即使因為高的追求殞身碎骨又哪裡會在乎呢?他們的追求本就與常人的不同,更何況在乎的東西呢?人所以要看更美麗的風景,享受更滿意的待遇,那麼改變一下追求,提高一下見識,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略微望一眼“石獅朝聖”,我沿著曲折的小路走,穿過了一些幽洞,走出小路後是一條大道,大道上有觀光車來往,在出口的對面有一個亭子,名叫“情緣亭”,可供遊人駐足歇腳,情緣亭靠山,山上多古木花草,步行幾十步,才見到一個空曠地,曠地旁有一“天池”,天池水邊有柳樹,在水的倒影下,柳影與湖水完美對比,更顯出了湖水的清明與靜寂,當白雲的影兒浮動在天池裡,真像仙子在湖中爭渡。
在天池邊徘徊了不一會兒,我終於還是決定走大道,大道兩旁多丘山,山路九曲迴腸,忽高忽低。山中嘉木眾多,清涼無比,那番風景似原始雨林一般,格外入眼明朗,深入其境又像穿梭在典雅秀巧玲瓏的花園,但華鎣山風景拒絕的是雍容華貴,它體現的是樸素純真,看那山更像在看一位超凡脫俗的女子。
經過狹窄的“生命之門”又到了“迎賓石”,迎賓石前幾米是“天然大盆景”。其實盆景的形成得力於那千年古樹的枝葉,枝葉散開遂構成盆景之狀,千年古樹生長很慢,在我們家鄉命此樹為馬泡樹,馬泡樹能開花結果,果實能吃,其果比豌豆稍大,果皮外紅內白,它的成熟季節大約在九月,在我家鄉巴中的馬泡樹是長不大的,一般樹幹就手指頭般大小,而華鎣山的馬泡樹是一般馬泡樹樹幹的十多倍了,可見千年古樹確實非同一般。
到了一處景點叫“八戒戲么妹”有人說不像,我覺得已有幾分像了,一石頭像“豬八戒”又一石頭像一位年輕女子,而兩石頭相對而立。彷彿在說話,又彷彿在僵持對立,如說話的樣子方顯八戒調戲的姿態,而僵持對立更顯么妹的不情願,兩石頭本無故事傳說,而命名人一點睛之筆是非常絕妙的。
我隨著遊人到了“夫妻象”。起先我看夫妻象,還以為是地下兩塊不起眼的石頭,後來才知道狀況。才發現是幾塊相連的石頭,石頭之間有一條縫,縫左右有路,而夫妻進入中間時正好在石頭的環繞中,而石頭的點綴更突顯夫妻的和美與不離不分。
當然,許多景點難免不會有雕琢之態,奇石構成的景點很多,比如說“遠眺駝峰、八陣迷景、同心石、英雄石、生命石、夫妻石等,穿過部分林區,大約到了山腰,有一空曠廣場,廣場周圍有一些房屋,在廣場邊有一座雲鶴樓,雲鶴樓不高,樓梯狹窄,只容一人上樓下樓,很是不方便,樓靠近危崖,樓前無大樹高山,正好可以一覽山下風物,所見極遠,由於樓地處迎風坡,因此樓上風大。
離開雲鶴樓,走右邊上山主遊道,能一睹巨大華鎣石的風采,所見雄偉勝景令人讚歎叫絕,而要想一覽眾山,非到觀景臺不可,觀景臺處山巔,景臺周圍有安全鐵索,景臺外是懸崖,在觀景臺觀望,既能看到山下層疊的植物和奇石,又能看到白雲繚繞的煙霞美色。如果在傍晚瞭望,或許能體會到“夕陽山外山”的意境了。
觀景臺靠近鄰水地界,離開觀景臺,走十多步,有一處小盆地,盆地上生長了大片竹子。此時是十月,一些竹子才新長出,稀稀疏疏的,高出的新竹好像人頭上幾十根特別顯眼的長髮,走過小盆地,有一些小岔道,在岔道里轉,覺得好像是轉回原地時卻已進入另一個世外洞天了,而所謂的“瘦身之路”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阻。
_____________記憶忽略了七秒,直接來到了’“千年一吻”
“千年一吻”勝景令人喜悅,令人清爽,令人幻想,兩個形似人的石頭如相擁一般,其中一石頭似一位俊朗的少年,而另一石頭宛如一位羞澀的少女。在愛情面前,那一吻定為永格,兩人甜蜜的吻彷彿是期待,彷彿是滿足,又彷彿是不捨。那一吻給了人多少翹盼和完美的故事啊!那一吻又給了人多少純真和臆想呢?
從“千年一吻”下去,要經過嫦娥鏡湖,湖水格外綠、格外亮,湖水不同於一般的死水,但就是不見泉源,亦不曾聽見潺潺流水聲。湖不顯深沉,因而沒有凝重,倒讓人感覺有些溫暖,它為何叫嫦娥鏡湖?難道是因為形似嫦娥的那般美貌?它到底與嫦娥有怎樣的傳說呢?我覺得那個湖更像仙女戲耍沐浴的河池。
我在嫦娥鏡湖不敢多留,因此往前走,大約走了幾十米山下的石梯後,突見山下一淺水灘。水灘周圍有高大的石頭掩埋了去路,稍近一些時才知曉肯定要進溶洞。進了溶洞,裡面雖然有燈光仍顯灰暗,我並不害怕,我只是想到了王安石《遊袌禪山記》裡的話“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溶洞裡有河,河水渾濁,常常有滴水掉落下來,在河上有一座索橋。溶洞裡潮溼陰冷,洞壁上石灰乳隨處可見,洞上空更懸有水桶大小的溶柱。我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恩賜是多麼廣大,它成全了多少個美好啊。由於溶洞還沒有完全開發完,因此許多洞裡的奇觀怪象暫時看不到了。
出了溶洞,走下山主遊道恰好在雲鶴樓匯合,我不愛走老路,因此從獼猴桃園過。下山不遠又到天池匯合了。最後出了華鎣山,我與幾個陌生人租了回廣安的車,上車後我已經很疲倦了,總是犯困,那麼顛簸的路竟然都會睡著,幸好坐在我身邊是一位漂亮姐姐,不然我藉著任何其它人的肩膀睡覺,絕對很尷尬。到廣安市區時美女姐姐把我推醒了,那時天都將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