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制勝

出奇制勝

  【注音】chū qí zhì shèng

  【典故】[劉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致勝處,於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 《老殘遊記》第七回

  【釋義】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軍事或其他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六出奇計、出奇致勝

  【相反詞】按兵不動

  【押韻詞】乘龍配鳳、猜拳行令、天人感應、因果報應、老弱病殘、目使頤令、彰徨不定、朝陽丹鳳、坐冷板凳、啞子尋夢、......

  【年代】古代

  【謎語】馬到成功

  【歇後語】諸葛亮用兵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田單在燕國樂毅將軍攻齊時,運用計謀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舉為守城長官。燕國還在繼續侵佔齊國的土地,田單利用反間計,離間燕惠王與樂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齊兵的鼻子激起齊兵計程車氣收復齊國的失地

  【成語示例】文學語言,包括好的比喻,有力的生髮,美妙的聯想和出奇制勝的描寫。 孫犁《秀露集·進修二題》

  【其它使用】

  ◎ 長沙方面張桂軍這幾天裡也有新發展,--這麼兩面一夾,市場上會轉了賣風,那怕老趙手段再靈活些,也板不過來!竹齋!這不是冒險!這是出奇制勝!

  ◎ 它是一種突破邏輯推理的限制,出奇制勝的思維。

  ◎ 改革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出奇制勝就要堅定地樹立一個"敢"字,靈巧地運用一個"活"字,善於適情變換髮展戰略,不斷更新競爭手段和發展策略。"

  ◎ 魏延建議諸葛亮率大軍"自斜谷而出",也是意在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以保證他從子午谷出奇制勝。

  ◎ 他把中國畫"緣物抒情"的傳統發揮到極致,造型洗練、誇張,常將物象人格化、符號化,還常用險怪的構圖突破時空侷限,達到出奇制勝的審美效果。

  ◎ 在五六兩個月南雄至贛州間的各次戰役,屢戰屢勝,愈戰愈勇!嚴重帶兵堅持"兵貴神速"的作戰思想,運用"快速機動"的戰鬥原則,常以出奇制勝而揚名於一師。

  ◎ 他當時是留守營區委書記,他不滿足於靠打魚"富了海邊的",他善於出人意料,出奇制勝。

  ◎ 1962年,他在談到戲劇藝術的創新探索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創作這個事就是大膽創造,出奇制勝的事。

  ◎ 企業的廣告策略也應以"奇正戰法"出奇制勝。"

  ◎ 夫電線傳遞資訊最為神速……中國海疆遼闊……敵人……潛約其船猝出不意合而攻我,苟無電線以報警,則各省無由得知,何能倍道來援?"他呼籲中國亟設電線,"電線一事實關至要,不當乘時亟設也哉!"改良主義思想家鄭觀應也著文論述,他說,電報"用之兵間,尤足以先事預防,出奇制勝。

  ◎ 炮蟲開始迎敵時,不是也泰然自若麼?大敵壓頂的時候,能夠平靜自如,必有出奇制勝的妙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