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絕妙好辭的閱讀題及答案

關於絕妙好辭的閱讀題及答案

  絕妙好辭

  魏武①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②”八字。魏武謂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辤”;所謂“絕妙好辤”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節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語》)

  【註釋】①魏武:指曹操。②齏(jī)臼(jiù):搗粉末的器具。

  【文學常識】《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撰寫,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該書所記個別事實雖然不盡確切,但反映了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儲存了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誇張及白描等文學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後人對“魏晉風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部著作,尤其是摹劃人物,只寥寥數語,精神面貌便躍然紙上,誠為中華文學中的瑰寶奇葩。可惜的是,《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

  【譯文】魏武帝曾經從曹娥碑下經過,楊修跟隨著。碑的背面題寫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魏武帝對楊修說:“你懂不懂得它的含義?”楊修回答說:“懂得。”魏武帝說:“你不要說,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魏武帝才說:“我已經懂得了。”於是讓楊修另外記錄下他所理解的意思。楊修記道:“黃絹,是有色的絲,在字中是一個‘絕’字;幼婦,是年少女子,在字當中是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之子,在字當中是一個‘好’字;齏臼,是受辛之器,在字當中是一個‘辭’字:合起來就是‘絕妙好辭’的意思呀!”魏武帝也記下了這八個字的含義,與楊修所記相同,於是他感嘆說:“我的才能比不上你,竟然發覺相差了三十里。”

  【閱讀訓練】

  1、解釋:(1)過 (2)不 (3)行 (4)女子 (5)記

  2、翻譯:(1)卿未可言,待我思之。(2)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3、從文末曹操感嘆自己的才能不如楊修,說明楊修是______的人。

  【參考答案】

  1、經過 (2)同“否” (3)走 (4)女兒的兒子 (5)記錄

  2、略

  3、才高八斗,絕頂聰明

  牧童捉小狼

  兩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童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且號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號抓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童下視之,氣已絕矣。

  (節選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文言知識】說“且”。“且”的.義項較多,在句中一般作虛詞用。當它作為連詞的時候,一般有三個義項:表示並列,可譯為“又”;表示遞進,可譯為“而且”;表示讓步,可譯為“尚且”。文中的“且號且抓”應該表示並列,是又叫又抓的意思。

  【譯文】兩個牧童走進山林裡(恰好)走到一個狼窩前,窩裡有兩隻小狼,(兩個牧童)謀劃著各抓一隻。(他們)各自爬上一棵樹,兩棵樹相距幾十步遠。過了一會兒,老狼回來了,它鑽進狼窩一看,小狼不見了,心裡非常驚慌。一個牧童在樹上又是扭小狼的腳,又是揪它的耳朵,故意讓它哀號。老狼聽到小狼的叫聲,仰頭看見了(牧童和小狼),憤怒著衝到樹下,一邊嚎叫一邊連爬帶抓(著樹幹想爬上去)。(這時)另一個牧童也在另一棵樹上欺負得小狼急促地哀號起來。老狼(聽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張望,才遠遠看見另一棵樹(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離開這棵樹奔跑向另一棵樹下,(它)像剛才那樣狂叫撕抓。第一棵樹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轉身奔向第一棵樹。口中叫個不停,腳下奔跑個不停,來來回回跑了幾十趟,跑得漸漸慢了,叫聲漸漸弱了;不一會兒,(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過了許久,便一動不動了。牧童下樹一看,老狼已經斷氣了。

  【閱讀訓練】

  1、解釋:(1)去 (2)故 (3)趨 (4)狀

  2、翻譯:(1)入穴失子,意甚倉皇。(2)乃舍此趨彼,號抓如前狀。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參考答案】

  1、距離 (2)特意 (3)快速跑 (4)樣子

  2、略

  3、要善於用智慧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