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成語故事

楚漢之爭成語故事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即公元前206年八月至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楚漢之爭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戰爭背景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後,劉邦集團和項羽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起義。公元前207年,劉邦、項羽相繼率兵入關,推翻秦王朝。按照原來楚懷王的約言“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先入咸陽,理應王關中,但項羽自恃功高,企圖獨霸天下。正月,項羽陽尊懷王為義帝,二月,分天下王諸將,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分封十八路諸侯,即以劉邦為漢王。

  項羽進入咸陽後大肆燒殺搶掠,加上封章邯等秦降將為王,使他失去了關中秦民的支援;項羽不在關中設都城,而是把都城設在彭城,使他失去了戰略上的有利地勢;分封諸侯王,更是項羽在政治上所犯的.一個嚴重錯誤;他貶義帝於江南,遷劉邦於巴蜀,徙故王於惡地,王親信諸將於善地,挑動和加劇了各路諸侯之間的權力紛爭,並且迅速激化了他與劉邦之間的矛盾。

  劉邦被徙封漢王后,本想立即發兵攻楚,但蕭何等人從楚漢雙方的實力出發,主張以漢中為基地,養民招賢,安定巴蜀,然後收復三秦。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於漢元年夏四月經棧道往南鄭,又聽從張良的計策,燒絕所過棧道,表示沒有東向爭奪天下之意,以此迷惑項羽。但三個月後,劉邦乘田榮起兵反楚的有利時機,決策東向,終於爆發了楚漢戰爭。

  戰爭過程

  為了制止事態的擴大,項羽先派蕭公角將兵迎擊彭越,結果大敗,不得不調遣主力擊齊,以穩定局勢。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聽從韓信等人的計議,於八月出故道,擊降章邯、司馬欣和董翳,迅速還定三秦,繼續東進。

  楚漢戰爭之始,項羽即在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他認定齊地的田榮為心腹之患,而張良也致書項羽說:“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梁的反書移交項羽說:“齊欲與趙並滅楚。”以致項羽無意西向,專注東方,在戰略上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後來,項羽雖然擊殺田榮,復立田假為齊王,但由於他在齊地燒夷城廓室屋,虜掠老弱婦女,激起齊民的反抗。是年冬十月,項羽密使九江王英布等擊殺義帝。劉邦在進駐洛陽後,為義帝發喪,並遣使告諸侯,指責項羽放殺義帝,號召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之後,率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進據楚都彭城。

  項羽得知彭城失陷的訊息後,立即部署諸將擊齊,親自率精兵三萬人回師彭城。由於劉邦為輕易取得的大捷所陶醉,進入彭城後,收其寶貨、美人,逐日置酒高會,因此,在楚軍突然襲擊下,漢軍五十六萬烏合之眾一敗塗地,士卒死傷過半,劉邦僅得與數十騎突圍。

  戰爭轉折

  彭城之戰後,楚漢之間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劉邦敗退滎陽,諸侯皆背漢向楚。由於蕭何及時調發關中老弱未成年者補充兵力和韓信的增援,漢軍才得以重整旗鼓。項羽雖將戰略重點移至西線,但他始終未能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無法越過滎陽、成皋一線西進。從此,楚漢便進入了雙方相持的階段。

  但是,從劉邦方面說,這種相持是積極的。相持階段一開始,劉邦就組建了騎兵部隊,有效地阻擋了楚軍的進攻;與此同時,漢軍重新調整了戰略部署,一方面堅守滎陽、成皋一線,一方面積極在楚軍的後方和側翼開闢新戰場。這一部署打擊了項羽在戰略上的致命弱點,很快收到了成效。

  由於劉邦採取了“高壘深塹勿與戰”的戰術,不僅儲存了漢軍的實力,而且牽制了楚軍的主力。使項羽更進一步陷入兩線作戰,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不但韓信、陳平等人棄楚投漢,連他的重要謀士范增也得不到信用,這更使他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

  漢三年五月,劉邦命彭越率兵渡過睢水,襲殺楚將薛公,直接威脅彭城。韓信襲破齊歷下軍,進據臨淄,項羽在正面和側翼戰場上接連遭到重大失敗,有生力量喪失殆盡,腹背受敵,進退失據,陷於漢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成皋之戰後,楚漢戰爭進入了最後階段。項羽日益孤立,漢四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則採納張良、陳平的計策,乘機追擊楚軍於固陵;並且調令韓信、彭越等人率兵圍殲項羽。次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於垓下,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鬥志;項羽率少數騎兵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戰爭最後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王朝而告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