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遵與張竦故事的啟示作文800字
陳遵與張竦故事的啟示作文800字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遵與張竦故事的啟示作文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漢時期的陳遵、張竦,前者任性瀟灑,高朋滿座,後者嚴謹慎重,怡然自得;但是更讓我欽佩的是後者面對前者的揶揄,能坦言人各有性,不必效仿的`從容自在。真所謂,知人亦自知,方能得其樂。
人貴知人,貴在知曉身邊人的性格,唯有如此,才能雄於現狀,不慌不忙,成就輝煌。
老子《道德經》曾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一直認為,“知人”和“自知”都是非常難以做到的,直到我今天讀到張竦的故事。陳遵才氣過人,不拘一格,張竦則博學文雅,潔身自好,恰如材料中所言“性格迥異卻相處得很好”,能做到這一步,可見都非常瞭解對方,做到了“知人”。按照老子的說法,二人都是智者,因此,“兩人雖個性不一,但都官至太守,爵至封侯”,可以看做是“知人”的典範。由此可見,人貴自知,貴在知曉身邊人的生活,做到了這一點,便能雄於現狀,不慌不忙,成就輝煌。
人貴自知,更貴在知曉自己的性格,唯有如此,才能順逆如一,內心充盈,摒棄效仿。
古希臘有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盧梭稱這句箴言“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鉅著都更為重要,更為深奧。”以此反觀陳遵張竦,可見一斑。一個人智慧的起點,莫過於對自我有著清晰的認知。張竦便是如此,因為他對自己非常瞭解,所以他有著冷暖自知的從容自在;因為他對自己非常瞭解,所以他順境逆境都能坦然面對;因為他對自己非常瞭解,所以他能在回應陳遵揶揄時不卑不亢。他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他知曉自己的性格,唯有如此,才能順逆如一,內心充盈,摒棄效仿。
人貴知人與自知,唯有如此,面對世事變幻之時,才能自在從容,自得其樂。
“人各有性情,處世尺度。你要像我一樣生活是不實際的,而我要像你一樣生活也同樣不實際。如果我一味地仿效你,那會過得一塌糊塗啊!”這句話讓我對張竦的認知又加深一層,他不僅知人更能自知,這是對生活多麼深刻痛徹的領悟啊!假如他不能夠認識到陳遵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一個不拘一好酒貪杯之人,怎麼能夠和一個博學文雅處世嚴謹之人“相處得很好的”;假如他沒有自知之明,在面對陳遵揶揄之時,怎會說出“人各有性情,處世尺度”飽含哲理的話語。這其中體現出來的難道不是知人與自知的智慧嗎?
我們青少年當學張竦,懂得知人與自知,既要懂得別人的性格,更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找到生活的位置,悠遊自在,成就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