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財政建設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鄉鎮財政是鄉鎮政府履行職能的財力基礎,在鞏固基層政權,促進鄉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完善財務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鄉鎮財政作為連線國家與農民、城市與鄉村的重要橋樑,在建立公共財政,提供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任務越來越艱鉅。近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不斷深化,鄉鎮財政理財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逐漸淡出農業稅收徵管的同時,落實民生政策、發放涉農補貼、服務“三農”發展的職責逐步增強,鄉鎮財政面臨著新的形勢與任務。鄉鎮財政是我國整個財政體系的最基礎層級,財政預算執行和國家政策落實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基層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勢下,鄉鎮財政如何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對涉農資金的監管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崗子鄉不斷深化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大力開闢鄉級財源,加強收支管理,使鄉鎮財政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鄉鎮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

  1、提高思想認識,全面推進鄉鎮財政工作,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向鄉直部門和村級組織延伸牢固樹立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是財政管理基石的觀念,充分認識加強“雙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調查研究,梳理相關工作,因地制宜地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基層財政工作的指導考核,培訓提高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幫助解決工作生活實際困難,有力地推動了鄉鎮財政各項工作的開展。

  鄉鎮財政所充分發揮政策熟、業務精、力量強等優勢,將鄉所有鄉直部門的財務納入財政統管,取消鄉直部門的會計和在銀行開設的賬戶,變過去各自為政、多途管理為財政所統一管理。成立了“村賬鄉(鎮)代管”辦公室,安排1至2財政幹部專門負責村賬鄉(鎮)代管工作,幫助村級組織建立村民理財小組,制定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稽核村級財務收支的執行情況,做好村賬務、財務“雙代管”和村級債權債務的化解工作,促進了村級財務的規範化、制度化管理。

  2、強化對涉農專項資金監管,鄉鎮財政由資金管理向資產、債務管理延伸,鄉鎮財政監督向用款單位、具體專案等全程監督延伸

  進一步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主動參與土地出讓金、改田造地資金等專項資金檢查,以查促管,規範管理。建立完善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規範財務收支行為,做到支出有據可依,財務核算規範透明,審批制度約束有力。積極推行“村賬鄉管”試點,強化村級財務監督,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鄉鎮財政不僅對財政資金進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對鄉直部門的大額固定資產進行了登記和監管,防止資產流失。鄉鎮財政會同有關部門對鄉村債權債務進行了全面清理稽核,建立了鄉村債權債務檔案或臺賬,及時制止新債,定期盤活資產,清收債權,對化解的鄉村債務逐筆登記,定期上報,實現了鄉村債權債務實時資訊化監控。

  針對每年都有大量資金投向農村、監督難以到位的情況,透過改革,鄉鎮財政實行了全方位監督。一是鄉鎮財政從專案的論證、立項、申報,再到工程的驗收、資金的撥付進行事前、事中、事後的全程監管,確保了專項資金的安全、規範和有效使用,提高了專案資金的效益。二是對各類涉農專項資金、財政扶貧資金及其他專案資金,設立專賬和專戶,實行專人管理和負責,保障專款專用。

  3、規範預算管理

  進一步完善鄉鎮預決算制度,改進預算編制方法,增強預算約束力,解決預算編制隨意、執行不嚴肅問題。加強鄉鎮非稅收入監管,實施以預算內外資金統管為主要內容的鄉鎮財政綜合預算,管好用好鄉鎮政府性資金。積極組織財政收入,不斷強化稅源管理,定期協調部門收入徵管工作,搞好協稅護稅,努力做大蛋糕。建立了協護稅辦公室,承擔起全鄉的協護稅工作,在收入應收盡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務公共服務,財政支出向保運轉、保民生、保農業農村發展延伸

  根據服務三農、改善民生對財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實鄉鎮財政職能,充分利用鄉鎮財政貼近農村、直接服務農村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基層財政的公共服務水平,實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務等方式,將各項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把國家的涉農補貼、家電下鄉等各項惠農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加強對鄉鎮財政預算指標的控制和財務核算的監管,規範鄉鎮收支行為,最佳化鄉鎮支出結構,保證民生等重點支出。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步增長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努力解決農村稅費改革後出現的土地流轉等問題,理順農村經濟關係,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二、加強涉農資金監管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鄉財政所嚴把涉農資金監督管理“五個關口”,確保涉農專項資金安全有效執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1、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公開關”

  在涉農專項資金安排後15日內,將涉農專案的名稱、資金來源、資金數量、專案安排等情況,採取會議宣傳、政務公開欄、廣播等多種形式進行公開,讓人民群眾知曉,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涉農資金專案實施後15日內,向群眾公佈涉農資金使用情況。專案實施時間超過一年的,在專案實施中期,擇時向群眾公佈專案資金撥付情況。

  2、嚴把涉農專項資金“備案關”

  涉及涉農專項資金,財政部門及時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特別是將涉農專項資金的名稱、來源、數量(包括本級匹配)、專案安排去向、實施單位等情況在專案安排後的15日內報同級紀檢監察機關備案,讓紀檢監察部門瞭解財政部門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

  3、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撥付關”

  嚴格按照不同涉農專案資金管理辦法要求,嚴格把好涉農資金的撥付工作,按時、足額撥付財政涉農專項資金,切實杜絕因財政部門原因導致涉農專案工作不到位的情形發生。

  4、嚴把涉農專項資金“管理關”

  加強對資金的跟蹤管理,做到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個環節,財政監督就跟蹤到哪個環節;財政“支農”資金支付到哪裡,財政監督就延伸到哪裡,促進涉農專案的實施。

  5、嚴把涉農專項資金“檢查關”

  除支援和配合紀檢機關、專項資金主管部門做好涉農專項資金檢查外,每年財政所都自行組織對涉農專項資金落實情況的自查和檢查工作,嚴格查處和糾正弄虛作假,截留、挪用、擠佔、套取、貪汙和私分涉農專項資金的行為,保障農村群眾的利益。

  三、當前鄉鎮財政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工作量加大,人員不足,工作難度增加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三農”政策越來越多,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絕大多數都要落實到戶到人,農戶一般要得到多項補貼,這些最終都要靠財政所來落實,加上“村財鄉代理”,鄉鎮財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幾倍、十幾倍地增加。由於鄉鎮財政處於財政管理體系的末端,直接面對千家萬戶,工作面廣,服務專案多,補貼兌付工作程式和標準要求較高,致使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稅改前增加兩倍,鄉鎮財政人員不堪重負。由於涉農補貼涉及到農民個人的直接利益,發放工作做不好,影響較大,發錢比收錢還難。同時,會計核算業務也大量增加,一名財政幹部甚至要管理幾十個賬戶,加之會計核算行政干預仍然較多,也人為地造成工作難度的增大。

  2、經費短缺,辦公條件差

  隨著財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長,需要的辦公經費開支也相應增長,例如下鄉所需的交通工具開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戶補貼清冊,需要大量增加計算機的紙張、墨粉消耗等,而這些都是鄉財政正常經費預算難以保證的。鄉鎮財政所自身沒有經費預算,支出靠上級補助,隨著業務量的增加,經費短缺問題突出。同時,鄉鎮財政所辦公、住宅條件較差,現在是租用鄉政府的辦公樓來辦公,長期無人關注鄉鎮財政自身建設,經費緊張,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財政幹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對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和資金監管工作的政策意見和建議

  基於實際調查和分析,結合鄉鎮財政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鄉鎮財政職能。

  1、加強鄉鎮財政體制建設

  要充分認識鄉鎮財政的重要性,將縣鄉財政建設納入國家財政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根據當前鄉鎮財政的`特點,轉變職能,科學定位鄉鎮財政職能,由原來的抓收入轉變為加強對支出的監管和跟蹤,完善區鄉財政體制。要堅持分類指導的原則,針對各地鄉鎮發展水平的不同,分類指導和改革區鄉財政體制,滿足不同型別鄉鎮發展的需要。在合理劃分區鄉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稅源基礎、財政困難程度等因素,對不同型別的鄉鎮實行不同的財政體制。

  2、加強鄉鎮財政制度建設

  要透過鄉鎮財政職能的合理定位,明確收入、支出、管理、監督等各項職責,達到“職責明確、制度健全、操作規範、運轉高效”的目的,使鄉鎮財政工作有章可循。

  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大力實施支農資金整合。對涉農補貼專案資金統一在鄉鎮設立專戶,在鄉鎮報賬。涉農資金髮放上,區級財政要對鄉鎮給予一定的預撥資金,以解決兌付時間緊、任務重而帶來的困難。整合資金性質相同的專案,形成大類專案,如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農村義務教育等。按大類專案分配資金,形成支農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並減少配套資金要求,控制鄉村債務增長。各類建設要求地方配套和群眾自籌的專案多、配套比例大,建議上級減少對建設專案的資金配套要求,減輕鄉村支出壓力,給鄉鎮財政控制債務留出空間。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開機制

  公開是保證一切工作“陽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創新鄉鎮涉農財政資金公開方式,全面接受社會監督,要在深化現行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常規公開形式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使用資訊公開形式。透過政府入口網站、部門網頁等,實現從中央到鄉、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節點公開,把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的資金流程,分配過程和發放過程全面公開,把資金的安排、專案規劃審批、政策規定等內容向社會公佈,使鄉鎮涉農財政資金更加透明陽光,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建議減少資金下撥的環節、程式,縮短資金到位的時間,提高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資金的下撥與資金資訊公開結合起來,減少政策落實到位的時間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眾對黨對政府的誤解。

  4、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科學合理決策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的投放,對於情況不明,把握不大的專案要特別慎重,儘量避免決策失誤,盤活資源,突出重點進行監管,突出監管效果,有效打壓基層找關係、跑專案的時間和空間,多給鄉鎮在專案資金上的自主權。對於涉農財政專案資金的投放,建議減少和取消區鄉政府的專案匹配資金,從而減輕基層政府的財政壓力。對鄉鎮涉農財政資金專案,建議透過統一部門審批,避免多部門、多渠道審批和管理,對鄉鎮涉農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規範,減少運作成本,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資金安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