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力結題報告
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力結題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力結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一、課題的提出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中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二十一世紀是經濟時代,人類已進入資訊化社會、學習化社會,因此,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展是擺在每個學生面前的迫切課題。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扶著小孩子走路,目的是要他學會走路,而不是替他走路。”知識經濟是二十一世紀的經濟主流,會學習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
我校“最佳化學法指導,培養創新能力”鎮江市立項課題已在二00二年六月順利結題。透過此課題的研究,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並能綜合運用各種學習方法進行系統分析,進行自主學習,本課題的提出就是上一課題的延伸,在此基礎上,解決選擇學習方法的問題,讓學生學會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達到“學會學習”。
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的界定
學力是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方面的能力。綜合性學力是指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創造性學力的複合。
所謂元認知,就是“關於認知的認知”,是指人們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具體地講,就是指在課堂這一特定的活動中,學生自覺地調動,選擇元認知知識,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監控調節,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具體指:教給學生的元認知知識,積累學生的元認知體驗,訓練學生的元認知監控能力。從廣義上講,元認知能力屬於學力範疇,透過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旨在使學生不僅能學、會學,而且使學生具備在未來能夠自我生存和發展,並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能力。
本課題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種新的途徑,為教改提供一個新的方向,以“三個方向”教育理論為指導,堅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標,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透過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性能力。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現代認知心理學。人的元認知能力,是一種高階認知活動。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識,它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在人們的各種活動中,元認知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監控、調節功能。有關實驗證明,元認知與思維品質(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存在著困果聯絡。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可分為目標系統、材料系統、作業系統、產品系統和監控系統幾大部分,其中監控系統處於支配地位,對其他四個系統起著協調控制作用。而學習的監控系統的最重要核心成分就是自我監控。
2、系統理論。從系統理論角度分析,學習活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存在著許多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因素,其中既包含學生主體方面的因素,還包括學習環境方面的因素。任何學習活動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壞直接取決於這些因素是否合理、有效、協調地發揮出積極作用,這就要求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習系統中的各有關因素進行積極、主動、科學、合理的調節、控制,從而使它們協調一致地對學習活動起積極的推動、促進作用。
3、當代教學論。當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是教的活動的主體,學生是學的活動的主體,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教學活動,便是主體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學過程的本質就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以認識活動為主的身心全面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能糾正傳統教學的弊端。
(三)研究的目標和任務
透過本課題研究,課堂教學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定能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的策略,綜合學力將得到發展和提高。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將會探索到學生的綜合學力的最佳化途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水平定會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具體研究目標是:
(1)學生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問題解決中元認知的一般思維程式。綜合性學力得到全面提高。
(2)教師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各類問題解決中的元認知的最佳化策略和常用的訓練方式。教師業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構建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和思維訓練的方式,深層次地推進素質教育。
(四)研究的物件
本課題研究定位是實踐應用性研究,研究的物件是兩個方面:
(1)各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方法。
A.解答應用題的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
B.分析短文的`元認知策略及其訓練。
以上述兩個子課題為突破口,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再向其它教學內容和其它學科輻射推廣。
(2)元認知策略訓練與綜合性學力培養的研究。含下列子課題:
A.不同年級段元認知訓練的序列研究
B.語言活動的元認知性質研究
C.學業不良學生的元認知特點研究
D.元認知訓練促綜合學力的研究
三、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6-20xx.12)確定課題,編制方案,申報立項,組織開題,理論學習。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1-20xx.1)完成各子課題研究,完成語、數《精品教例薈萃》各一冊,《元認知訓練序列及方法例談》三本書的編寫、出版。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2-20xx.6)寫好研究報告,收集整理材料,組織結題活動。
(二)具體的做法
(1)制度建設
a.教研組保障。教研組圍繞“元認知課題”研究展開活動,(www.fwsir.com)每週一聽,聽取同行元認知實踐,每週一評,大家都來談談自己的所思所得,並寫成書面材料。
b.教科研之夜保障每週四晚,學校領導掛帥,教師人人參與學術沙龍,交流從其他報刊雜誌上學到的元認知知識。
c.月考核保障。每月月考核,專門就“元認知課題”研究評分,包括:論文、上課、教研等
d.理論學習保障。要求每位教師撰寫學習筆記,每週至少一篇。
e.評優評先保障。在“元認知課題”研究上作出特殊貢獻者予先評優評先。
(2)各階段具體措施
①改革備課,吹響課題研究的序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是將課題研究落實到課堂的關鍵。改革備課,強化三要,將課題研究落到實處。
一、要胸有成竹。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打無準備之仗。針對學校元認知課題研究,在教學設計時,每堂課至少有一處課題研究點,做到上課時胸有成竹。要求分欄備課,寫出自己元認知課題研究的策略。
二、要循序漸進。對認知課題的研究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段來螺旋式上升,要有一個漸進過程,否則就成了一盤散沙。從學習領會自己任教學科的大綱精神;把握年級段的學科教學特點;充分地梳理本學期教材的內容和特點;單元備課;知識點備課;編寫每節課的具體操作的教案,是一個系統過程。
三、要集思廣益。眾人拾柴火焰高,發揮集體的智慧,走從集體備課到個體創新的路子。每週一次集體備課,以備課組為單位,把教材分析和元認知課題怎樣實施為主要討論物件,進行活動,要求有發言,有記錄,有成效。學期初由各備課組組長上報有關集體備課的內容,安排計劃,平時不定時地抽查、巡查,學期末上交有關材料,完成對各備課組的定性分析。
②改革上課,奏好課題研究主旋律。
首先,課題研究引領學校教學潮流。開設元認知課題研究課。一是教給學生知識和經驗。
如對興趣、愛好、能力等個性心理方面的知識以及對記憶、理解、注意、想象等認知過程的認知。經驗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行自我監控所獲得的體驗、經歷的知識的總和,如學習活動的策略、適用的條件和範圍等。二是指導學生把握控制點。控制點是指個體對影響和決定自己行為和活動的原因的看法,有內控和外控之分。如果總是傾向於把自己的學習活動及結果歸因於自身的內部因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能控制學習的程序和結果,這樣的學生屬於內控型。事實證明,內控更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監控與調節。因此,要讓學生多從自身找原因,適應環境,改變自身。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一行為的能力的相信程度,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其學習行為的自我監控、管理、調節過程。引導他們總結“我比原來進步了多少”,鼓勵他們增強勇氣,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要求學校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次課題研究探索課,分語數條線活動,每週一聽,聽課時人人發言,上課教師就本課堂課題研究設計意圖,評課教師就本課堂課題研究個人見解作為發言內容。
其次,課題研究吸引專家前來指導。教師上課後將教案形成案例,除了自我剖析,還請丹陽進修學校、教研室等諸多領導專家修改、撰寫專家點評,聽取專家意見。
再次,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輝煌。我中心校每年五月的課題研究公開課,由六位教師執教,其中經過兩次試教,注重實踐研究,向全鄉教師展示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一年更比一年優。特別是二00四年十月的“課題研究進課堂賽課”活動真可謂萬紫千紅總是春,形散而神聚,使大家對元認知課題研究又往前邁了一大步,有了質的飛躍。
③改革方法,打造課題研究的品牌。
一、打造教科研之夜。我們把每週四晚上命名為“教科研之夜”,讓教師有了一塊完全屬於課題研究的時空,利用教科研之夜的時間,由曹志林主任統一安排,語、數教研組長協作或去圖書室閱讀有關書籍,或召開學術沙龍,或說課評課,或師徒交流,或論文宣講等等,早安排,早準備,有記錄,有考勤,有實效。
二、打造專家效應。請進來,走出去,學校讓一些中青年骨幹教師外出聽課,回來談收穫,把課題研究隨課改主流前進;又請進專家來校作講座,特別是專門請了南京師範大學的譚頂良教授專程來校作元認知講座,使廣大教師對元認知有了更透徹的認識。
三、打造課題研究書刊。每月末每位教師上交一篇課題研究論文或教學案例隨想,對所交文章進行評比,擇優印發《延陵教研》的月刊,提高了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將元認知研究成果彙編成《學會學習》一書。
④改革渠道,發展課題研究的陣地。
爭取家庭、社會配合,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影響學習元認知能力的環境因素還包括社會文化價值觀、家庭養育態度和方式以及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等。因而,培養學生短文分析中的元認知能力,也需要得到家庭、社會的配合。我們專門召開了學生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實驗課題的內容、目的,希望家長能積極配合,在家中注意培養學生短文分析中的元認知能力。同時我們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得到社群單位的大力支援。
四、實驗的效果及分析
(一)學生方面
1、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四(1)班學生實驗前後的資料顯示:實驗人數:45人
明確學什麼知道怎樣學合理評價自己
實驗前23 8 7
實驗後43 38 35
資料證明:對學生進行有意識、有目的的元認知能力培養,其產生的效果明顯高於“自然狀態”下的能力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形成對學生的潛能開發很有意義,學生逐步從“學會”轉為“會學”;自學能力明顯增強,個性特長也得到充分發揮。
2、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
由於學生是有計劃地學習,再加自己有了一定的監控能力,並從學習中獲得了一定的樂趣和歡樂,因而自我學習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3、實驗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實驗使學生養成了“自控”能力,使心靈不斷充實、完美,達到了自律的最高境界。透過動機、情緒、意志、自控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心靈不斷得到淨化,抗挫折的能力不斷增強,戰勝困難的毅力得到磨練,自控教育讓學生懂得了豐碩的果實,要用自己的汗水與勤奮去獲取。學生透過一系列元認知能力的培養,心理素質、思想行為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高、抗干擾能力強,成了自己的主人。
4、實驗樹立了學生的自我意識。
首先是認識自我,對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能力等有了中肯的認識,知道自己的不足與長處,從而揚長避短。其次是悅納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樹立自信。再次是反思自我。
(二)教師方面
1、實驗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為了使實驗取得成效,我校教師要學習科研理論,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實驗中也使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自控教育的過程也成為教師不斷更新知識,不斷創新的過程。
2、實驗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轉變。
本課題研究,教師的教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個性,學生得到主動,學得科學,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鬆,教得靈活。
3、實驗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最佳化。
實驗變“教師言”為“學生學”,課堂上七嘴八舌,眾說紛紜,再不是從前那種冷冷清清,教師一言堂了。學生成了學生的主人,與他人共同討論,其樂融融。
4、實驗使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增強。
針對本課題,廣大教師在不斷學習思考,實踐過程中,科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針對新問題,採取新策略,探討新方法,增強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
5、實驗使教師的教學成果輝煌燦爛。
透過實驗,促進了教師教學成果的提升,元認知獲獎論文總計52篇,拔尖人才人數達12人,各年級評優獲得喜人成績,其中市級獲獎兩節,片級獲獎三節。
五、課題研究的反思
(一)“培養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力”是新課程的需要。
課題研究多方面與新課標相吻合,成了推進新課標的好渠道,透過課題研究,培養出自主、和諧、充滿個性的課堂氛圍,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
(二)“培養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力”是資訊化社會的需要。
課題研究促進學生學習會計劃,學會反思乃至學會學習,這正是資訊化社會所需要的,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
(三)“培養元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學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力,很好地把知識和能力聯絡起來,極大地推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教育培養學生具有基本能力,其中學力是其中之一。
總之,課題研究使教師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質量觀和評價觀,對深化學校教學改革,推進學科教學素質化發揮了積極作用。課題研究培養鍛鍊了老師,提高了他們教科研能力,提升了學校的教科研水平。但是,由於時間、條件限制,我們只在語文、數學學科的典型課例作了一些探索,其他方面還將在以後深化研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鄉鎮領導掛職s0100
為了加快XX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目標,使我縣烤煙生產得到新突破、新發展。在XX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委組織部門的關心下,我有幸成為外派幹部的一員,在今年4月29日來到烤煙種植大縣,美麗的邊陲靖西縣新圩鄉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掛職學習。期間,我從始自終都得到了靖西縣委組織部、新圩鄉黨、政領導和幹部們無微不致的關懷和誠摯無私的支援幫助,本人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受益匪淺。從而使掛職工作順利圓滿結束,現向上級組織部門總結匯報如下:
一、嚴明紀律,加強政治思想鍛鍊
一是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思想上堅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在掛職期間能夠增強自律意織,強化自我管理,認真學習自治區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掛職班幹部管理的通知》精神,使自己真正做到嚴格遵守組織紀律。服從領導安排,堅持做到個人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認真虛心向新圩鄉黨、政領導幹部學習,學習他們“講政治、講正氣、講學習”的精神風貌,學習他們牢固的公僕意識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透過學習達到增強自己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科學發展意識,提高自己科學判斷形勢、駕馭市場經濟,依法行政,總攬全域性的能力。
二、深入實踐,紮實學習烤煙生產技術。
聰明勤勞的靖西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許多驕人的成績,值得我學習的方面很多,但是這次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新圩先進的烤煙生產技術。新圩鄉位於靖西縣北部,全鄉轄10個行政村,25660多人口。新圩鄉從1992年開始發展烤煙生產,至今十多年的歷史,圍繞“科學興煙、提高單產,主攻質量、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實現了烤煙生產上有“五個新”突破。即種植面積有了新突破。從92年的400畝到今年有5820畝;總產量和總產值的新突破,20xx年產量達12193.49擔,產值達678.95萬元;上等煙比例有新突破,20xx年全鄉上等煙達97.1%,農民收入有新突破,20xx年全鄉種煙戶均收入9589元,人均收入2114元,生產技術操作有了新突破,全面推行廣使用漂浮育苗和全面推廣使用“除芽通”等。從4月30日我到新圩鄉報到的開始,就在鄉領導及幹部的帶領下,主動深入新榮、萬吉、龐凌等種煙村屯,進入田間地頭,與幹部群眾共同勞動學習烤煙生產各環節的相關技術,經常向領導幹部們請教,向烤煙技術員和老菸農學習,“學”與“幹”並舉,親自與當地的兩位老菸農林有竣岑壯泰一起烤煙,在短短的三個月中,我已基本掌握了從烤煙大田管理、病蟲害防治到採收、編杆裝爐,三段式烘烤等系列相關技術,為本人回到XX指導發展烤煙生產奠定了基矗
三、吸取先進經驗,促進下甲鄉烤煙生產新發展
(一)新圩鄉發展烤煙生產取得成功的經驗和做法是:
1、領導重視,部門支援是烤煙生產穩步發展的重要保證。靖西縣委、縣政府把烤煙生產作為一把手專案來抓,採取強有力措施,組建掛點單位工作隊和返鄉團深入村屯開展工作,在人力和財力給予新圩鄉大力支援和幫助。鄉黨委、政府以此為契機,把烤煙生產作為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實行領導包村幹部包戶的工作責任制,做好產前、產中、產後的優質服務,確保烤煙生產得以穩步發展。
2、及早行動,加快生產節奏
(1)早宣傳早發動,營造烤煙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輿論導向,透過會議電視、廣播等渠道,以幹部進村入戶等各種形式全面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宣傳好經驗、好做法、樹典型,宣傳烤煙生產形勢和優惠政策。
(2)積極著手烤房建設。每年晚稻收割未結束,即舉辦烤房建設現場培訓會,帶領菸農投入到新建烤房建設。
(3)及時翻土備耕。
3、制定和完善激勵政策,調動各方面種煙積極性。
一是實行新建烤房給予補助;二是實行烤煙生產創稅獎;三是實行產前補助;四是鼓勵機關單位幹部職工帶薪離崗參與發展烤煙生產;五是實行承包土地有償轉讓,把種煙面積集中到種煙大戶手中。
4、高起點,嚴要求,抓好生產技術培訓指導。
始終圍繞“控氮降鹼”為中心,堅持“季節未到抓培訓,季節到了抓現場,現場過後抓落實,落實以後比質量”的工作思路,抓好幾項關鍵生產技術環節指導,確保菸葉質量再上新高。
5、強化服務意識,為烤煙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