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5篇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5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
課題名稱
從穿著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編號
導師:
成員:
組長:
班級: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與文化。
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與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透過查閱書籍、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透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資料。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與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詢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
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與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與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與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3、透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紮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與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為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後,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
(1)題目範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
(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
(3)有外出實踐活動,資訊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2
課題題目
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及推廣建議
指導教師
李笑宇
課題組成員
盧婧一、閆蒲、石坤、崔暢等
主導課程
地理
相關課程
化學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1、塑膠袋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長久的危害。由於塑膠不易被分解,塑膠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而塑膠購物已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來源。
2、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3、與此同時,國家也在鼓勵尋找代替塑膠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場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為他們取之於自然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其次為無紡布袋,因為它有利於重複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目的:通過了解“限塑令”的執行狀況及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大致瞭解目前在推廣環保購物袋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從而更好地推廣環保購物袋,宣傳環保意識。
2、意義:
(1)在研究的過程中,組員們對於環保購物袋會有進一步的瞭解,提高環保意識。
(2)透過調查研究和提出建議,每一位成員都會為環保提出自己的建議,發揮主人翁的作用,為環保事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3)最後,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調查,向同學,家人,以及市民推廣環保購物袋。
任務分工
1、資料查詢:
2、攝像,拍照:
3、調查問卷發放:
4、問卷統計,分析:
5、材料彙總及整理:
6、論文撰寫:
7、文字及報告編排:
活動步驟
1、查詢資料(環保購物袋的種類,組成,效能;環保購物袋在世界的發展狀況;環保購物袋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其他國家或地區在推行購物袋時的可借鑑措施)。
2、前往附近的市場觀察塑膠袋和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狀況,進行統計,與此同時,組員在各自所居住小區附近進行隨機調查,記錄調查結果。
3、設計有關《塑膠袋和環保購物袋使用狀況》的調查表(進行中)。
4、彙總調查表,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5、採訪有關部門(市場有關方面負責人,環保局負責人,環保購物袋公司)。
6、根據所有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並提出有關推廣環保購物袋的建議,撰寫論文。
7、將建議轉達給有關方面。
8、採取的調查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採訪。
預期成果
1、調查報告,資料統計記錄。
2、論文。
3、建議(倡議)書。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3
一、課程目標
1、總目標
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的興趣與特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而設定的。它將始終緊緊圍繞“三有、四會、打基礎”(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有健康的身心素質;會做人、會求知、會生活、會創造;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寬厚堅實的基礎)的培養目標,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充實內容,完善組織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總目標可分解為以下幾方面:
(1)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實踐能力;
(2)增強主體意識;
(3)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4)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5)學會尋找資訊源;
(6)嘗試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
(7)學會與人交往,增強團隊精神;
(8)培養主動、清晰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2、階段目標
高一階段: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培養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使學生初步具備提出問題、採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途徑與基本方法,學習構建研究模式;透過教師指導去體驗和了解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及一般步驟與方法;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體驗付出努力、與人交往、 合作互助的過程,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高二、高三階段: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採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科學途徑與基本方法,學習構建研究模式;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並應用到部分學科專題的研究中去,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根據我校現有的條件和資源,學生的現實狀況以及學生、學校、社會未來發展的要求,學校開設可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發展的潛能而選擇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其中包括學科學習拓展類、科技發明探索類(以實驗研究為主)、學習生活技能類、體育技能類、報告講座類、藝術類、活動類7種。
二、學習要求
1、所有年級、所有學科必須將研究性學習課程融於學科教學中,以確保學生既達到中學階段規定的基本學力,又具備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所有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授課教師都必須切實做好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選題、開課及教材(方案)的準備工作。每個學期每門課(或課題)的分課時教案不得少於5個,每個學期每位教師教授該類課程應不少於5個課時。
3、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強調每門課都必須有絕對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對學生有啟發性,讓學生學有所得。也就是說,研究性學習既強調內容的豐富多樣、有較大的普適性,更注重結果的有效性、針對性、示範性,強調出精品。
4、在課程改革探索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發動學生,鼓勵其積極參與;各備課組、學科組應有團隊精神,群策群力。
(2)注意不同學科知識間的聯絡,要有意識地加強與其他學科間的滲透。
(3)注意運用計算機、區域網、攝影、攝像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服務於課程改革。
三、領導組織
1、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由主管副校長、科研處、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相關人員組成。
2、職責與功能
(1)校主管領導負責牽頭,組織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學習、研究有關課程的理論和經驗,宏觀控制課程的實施。
(2)科研處具體負責課程的行政管理,職責是保證落實,保管資料,安排活動場地,進行評比,建立課題庫。
(3)科研處負責對師生進行科研方法指導,內容包括如何選題,如何寫開題報告,常用科研方法介紹,如何撰寫科研報告,並介紹好的範例。
(4)年級組長負責提供備選課題,協調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的工作,組織集體交流,管理年級教學工作。
(5)指導教師負責組織、指導、評價和全面管理研究性學習課程。
(6)德育處、總務處等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課程改革,為其實施提供各種服務。教務處協同教學處統籌安排學校圖書館、機房、實驗室、閱讀室、語音室和各專用教室的使用,以利於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四、工作流程
(1)組織輔導報告,班級(年級)佈置動員;
(2)個人選擇題目,擬訂計劃方案;
(3)教師初審、合併相近選題;
(4)公佈初審題目,同學自由組成課題小組;
(5)選舉小組長,共同設計研究方案;
(6)寫開題報告,方案評審;
(7)小組獨立研究,教師指導、監督;
(8)形成研究報告、個人或小組總結;
(9)班級(年級)展示,同學評議;
(10)召開答辯會、年級報告會;
(11)成績評定、總結。
五、具體安排
1、研究性學習一般一學期每門課(或專題)安排15學時。
2、教師在每學期一月份應準備好2-3個學科內研究性學習課題,在各備課組討論。各備課組將本年級本學科內研究性學習課題表上交到科研處;科研處將課題表彙總成“九江一中學科內研究性學習課程選單”下發給學生,供其選擇。
3、鼓勵各班自主選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課目。每學年5-6月份,各班在充分討論、醞釀的基礎上,選擇綜合性研究性學習課目,並填寫《九江一中研究性學習課題徵集表》上交科研處。
4、提倡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提出研究性課題讓同學們思考,並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每年寒假為學科研究性學習的結題時間,暑假為綜合研究性學習結題時間。科研處組織進行評比,並對優秀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5、鼓勵教師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對假期帶學生外出進行社會調查(九江市城區以外,九江大市以內),學校給予每天50元補助,並報銷來回車票。
6、各課題組要如實填寫《江西省九江一中研究性學習課題表》,詳細記錄研究性學習過程。各班重點課題組需將課題成果製成展板,在校慶期間展出。對每班重點課題,學校可報銷一卷膠捲的沖洗費用。
7、科研處對研究性學習結題成果評比,採取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實行匿名評比。
六、課程評價
1、對學生的管理與評價
(1)研究性學習課程允許並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發展的潛能自主選擇課目,每人每學期必須選擇1~2門課。
(2)學校對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行學分制管理,每門課賦予1~2個學分。該學分是學生升留級、畢業、操行評定、評優的重要指標。每個學生高三畢業時至少要完成15個學分,否則不予畢業。
(3)研究性學習課程強調以發展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為主,考核內容以考勤情況和學習成果展示為主(如小論文、總結、展板、光碟、調查報告、小製作、小型表演等);缺勤1/4的學生不予記學分;一學期研究性學習課程結束後,教師應將學生上課考勤的原始記錄和學生展示的學生成果上交科研處。
2、對教師的管理與評價
(1)開設1~2門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全體教師必備的基本教學能力,能否開設該課程以及授課質量的高低直接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相聯絡。不能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師在我校被視為不合格教師。
(2)科研處根據授課教師的教學方案、考勤、學生關於教師授課情況的反饋表進行全面評價;對於學生意見大、教學方案設計有明顯缺陷,以及長期不參加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師,認定其為不合格。視具體情況,可以取消其相應的中、高階職稱的聘任資格。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4
課題題目
東方市近5年居民的消費水平的變化趨勢調研
指導教師
李佳蓬
課題組成員
組長:
副組長:
主導課程
數學必修(i)
相關課程
統計學與資訊科技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自從1993年高考中增加考查數學應用能力的應用題以來,應用題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視,關於應用問題的研究已成為當前中學數學的熱點問題,歷年來已升學或就業的大量學生都暴露出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低下的弊端,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中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不容樂觀無論是思想意識、數學教材,還是課堂教學的設計,都遠沒有達到大綱的要求,這也充分說明應用題教學還沒有真正到位,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1、充分拓展教材的內容,加強應用題的趣味性和應用性。
2、培養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的閱讀理解能力。
3、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還其數學的本源——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科學實驗的實際,人類一切實踐活動的實際。開展好“實習作業”、“研究性學習”等。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新世紀科學發展的新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材
任務分工:
組長負責組織好學生並確定個小組的任務
第一小組在 的帶領下區社會上抽樣調查居民近5年的消費水平的變化.
第二小組在 的帶領下上網瞭解東方市的居民近5年的消費水平的變化.
第三小組在 的帶領下整理前良小組收集的資料與資料
第四、五小組在 分析整理資料
然後集體對資料用數學函式的觀點來分析資料,並總結結論
活動步驟:
在XX年9月----XX年12月各小組按自己的任務分工進行資料的調查,收集,整理
在XX年1月-----XX年2月分析資料並用現代技術對資料進行整理
在XX年3月----XX年5月集體對資料用數學函式的觀點來分析資料,並總結結論
預期成果:
(1).根據新課程標準,開展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透過調查學生在應用圖表、閱讀能力以及學習其它學科與數學的關係等方面的情況,分析原因,並探索提
(3).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透過參觀學習、動手操作、寫實驗報告,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積累經驗,使學生感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尤其是從自己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提出問題,如果學生能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加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而且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將受益無窮。綜合實踐活動是跨學科的課外活動,以專題講座、考察活動、小組課題研究為主要內容,除以課本設定的課題學習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行選題,成立課外活動小組。高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5
課題題目 :我們身邊的水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水是人類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是工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而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汙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汙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我們身邊的水,讓同學們瞭解水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明白在我們身邊,浪費水資源,水汙染的問題日趨嚴重,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採取措施保護水資源。明白水是地球生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水資源是維繫地球生態環境可持續 發展的首要條件,保護水資源是人類最偉大、最神聖的天職。
預期成果:調查附近河流水質,城區水量是否緊張,是否存在嚴重的浪費水資源的情況,並研究製作表格,反映給有關部門。
研究方法:實地考察和進行調查問卷。
活動計劃:
一、任務分工:分為三個小組
1、餘崇文和康培培負責制定調查問卷和活動計劃並進行實地考察。
2、張藝、邱夢媛、李琛發放問卷以及整理和收集資料。
3、徐亞維列印檔案及整理最終檔案。
二、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對主要河流、水庫、自來水廠進行實地考察、發放調查問卷給小區居民並收回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於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三、可行性分析:
新縣縣城主要分佈在小潢河兩岸,取其水質調查相對簡單,香山水庫是居民飲用水來源,水資源是現在人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會得到大力支援。
總結: 透過這次研究性課題我瞭解了新縣水資源及水汙染的一些狀況,水資源相對豐富,不存在缺水狀況,但普通民眾的節水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時有發生。一些大型企業排出廢水也汙染了小河水資源。
教師評價:課題是當今社會的研究熱點、實踐意義強、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科學思維以及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研究性 學習活動非常有意義!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6
課題名稱
從穿著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編號
20xx—01702
導師:
成員:
組長:
班級: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麼?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透過查閱書籍、報刊雜誌、網際網路、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計劃
任務分工:由於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透過各種有效途徑蒐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並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資料。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鑑定、驗收。
可行性分析:
人員條件:我們對這個課題充滿著濃厚的興趣,這將會使我們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這門課程。
我們的成員中有一名是團支書,這將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本組成員團結互助,善於分工合作,這也將促使我們的活動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質條件:我們家中都有電腦,上網查詢資料較為方便
時間條件:現在下午一般都是兩節課後就放學了,所以我們聚在一起的時間很充裕;同時,課間,中午的時間我們也都可以利用。
總結:對我們來說,研究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同其他功課相比,它的學習範圍,內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強了。雖然開始大家都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但在我們的努力以及朱老師的精心輔導下,我們克服了困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次開題報告 。
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1。我們共進行了兩次開題論證。第一次論證時我們做得很不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兩組同學的展示,我們感到很沒面子,也有些不服氣。我們決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時希望再有一次論證的機會。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論證我們做得非常好,不僅內容充實,而且做成了幻燈片的形式,視覺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一致好評。由此我們感到,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無難事信心,是我們研究過程中的第一個收穫。
2。研究活動是一個團體活動,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這是我們研究活動的又一個收穫。
3。透過此次活動我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比如說辦事拖拉,效率太低,對問題的理解不夠透徹等等,我們要在今後的活動中積極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
教師評價:
1。研究小組的學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熱情高,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研究過程紮實,能記錄下每一步的研究歷程;組員分工比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過程中分工協作。總體來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小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2。研究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研究的課題缺少整體上的宏觀把握,題目過空,過大,這也造成了學生的研究思路幾經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與意義上,語言較為空洞,內容不夠充實,這樣就使得第一次的論證不夠生動,吸引人;
3。第一次各組間的相互論證,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經過修改後,進行了第二次論證,效果非常好。具體表現在:
(1)題目範圍變窄了,增強了現實意義;
(2)內容方法具體,詳盡,豐富,可操作性強;
(3)有外出實踐活動,資訊來源豐富,等等。他們表示,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7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發明逐漸走邁人們的生活。家用電器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方便與豐富我們生活。而與同時,一個隱形殺手的潛伏在人們的四周。它無色無味,也許在短時間內不被人們發覺。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脅到我們的生命。為此,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研究,瞭解更多的輻射危害,尋找出可以防輻射的方法,給予更多人幫助。
二、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電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電磁輻射有兩大類:一是自然界電磁輻射源,來自某些自然現象,如雷電、颱風、太陽黑子活動與黑體放射等。二是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人工型電磁輻射源,來自人工製造的若干系統或裝置與裝置,其中又分放電型電磁輻射源、射源電磁輻射源及工型頻電磁輻射源。
三、電磁輻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美國與裡州有951名男子死於腦瘤,當時該地區在發展多項電器工業,而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電工或電器工程師。對此,得克薩州癌症醫療基金針對這一些人進行抽樣化驗,發現好多人的癌細胞比一般人的生長速度快24倍。吸收電磁輻射過多,會導致胎兒變形、骨髓早死、白內障、肺致病死性損傷。
四、有效防護電磁輻射措施
1、縮短一次接觸電磁輻射的時間
2、使用防輻射護膚霜。
3、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應用手冊,該根據指示規範,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當電器不用時,最好將電源關閉。
五、各家用電器的輻射量。
也許這些電器的電磁輻射不是很大,然而我們卻不可忽視。電磁輻射有一個累計效應,偶爾一兩次看不出什麼毛病,但日月累積到一它程度就會慢慢對人體產生危害。
注意:對人危害三大要素
a、輻射源的強度
b、受輻射的時間
c、與輻射源之間的距離
六、調查周圍人群對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
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深入周圍身邊的人們,其中多數都是我們的親人,在一次調查中,點共調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說一點都不知道。可見,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數人不明白什麼是電磁輻射。為此,更加地堅定我們對電磁輻射的研究。
七、組員的感受
我們都認為了解電磁輻射是很緊要的,廣大的人民群眾在使用家用電器並不知道電磁輻射是對人體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為然,並不重視,久受電磁輻射的危害很快就會顯現出來。因此,我們認為是否國家可以宣傳電磁輻射的危害。這樣的話,應該可以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八、疑難問題
電器在使用過程中是否產生的電磁輻射都是相同?
每一種電器的使用是否有一個安全的距離?
九、參考文獻
1、《電磁波傳播與研究》
2、《電磁波》 黃宏嘉 著
3、《電磁波傳播原理》 候傑昌 著
調 查 問 卷
親愛的阿姨叔叔:
您們好,這是我們的一個調查問卷,我們想了解您對生活中的電磁輻射的認知程度,謝謝您的合作。
1、您知道電磁輻射嗎?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電磁輻射的來源嗎?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對電磁輻射的危害,您有防範過嗎?
① 有 ② 沒有
4、一般您是怎樣防範?
①不與電器接觸過近
②使用防範工具
③擦防護輻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長久接觸電器,您出現過什麼症狀嗎?
① 有 ② 沒有
6、以後您會對電磁輻射有嚴加防範嗎?
① 會 ②不會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8
課題名稱: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
學生姓名:曹文欣班級:高一(五)班
同組學生姓名:高晨曹文欣於蕊賈瀾李順英高天馮佳欣張婷
指導教師姓名:蔡燃
報告完成日期:二零壹五年十二月二日
摘要:粉筆粉塵汙染在學校中的汙染應當引起重視,其對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如何消除粉筆粉塵汙染這個問題應該儘快引起各方面人員的`重視。本文闡述研製吸塵黑板擦的原理和工作過程。
關鍵詞:粉筆粉塵嚴重汙染吸塵黑板擦研製
一、課題的提出:
1背景
粉筆教具是目前教學的必備工具,用它來傳授知識,是最原始和最傳統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粉筆從其應用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人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粉筆教具的認識不斷提高,即粉筆給人類教育事業帶來進步和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及學生帶來巨大的危害。
根據全國部分調研資料顯示,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節奏的加快,教師職業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職業病呈現多樣化方向發展,其中粉塵引起的塵肺以及各種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中國目前職業病中最主要,危害最嚴重和最廣泛的一種。中小學教師呼吸系統慢性病患病率較高,常見為慢性咽炎和聲帶疾病。由於粉塵中含有致癌物質,我國疾病預防中心資料顯示,我國3800萬名專職教師癌症發病率佔到了全國癌症總髮病率的20%,為普通群體的8倍強。
透過系統動力模型對教室粉塵的分佈及危害作出研究後發現,在講臺3m的直徑空間內,工作環境競與鍊鋼爐前工人受粉塵危害的嚴重程度極為相似。
粉筆從其化學成分構成上來講,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石灰石)和硫酸鈣(石膏),少量的氧化鈣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屬元素如鐵、鎘等。以粉筆的化學酸鹼度來看屬於弱鹼性物質,從其物理性質即粉筆在書寫和粉筆擦除過程中其主要化學成分,濃度、分散度、比重、形態、硬度、溶解度等來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嚴重汙染室內空氣,危害師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具有現代特徵的現代教具如幻燈機、投影機、電腦以及實驗室等重要裝置,影響這些裝置的效能,使用質量和壽命。同時由於大量使用必然需要開採大量的石灰石、礦和石膏礦,這樣會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的破壞。
粉塵對師生呼吸系統包括肺、上呼吸道的危害以及對其它器官和組織的危害包括對眼睛、皮膚、耳朵的危害,還容易誘發其它器官的疾病,如對肝、腎、骨、腎臟等組織損害明顯。
粉筆粉塵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病菌都能吸附在微細粉塵上而被帶入學生肺部,從而促成急性和慢性炎症的發生,從而引起學生群體集體感染呼吸道和其它流行病。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室內和細菌總數等衛生指標逐漸惡化,會與微細粉筆粉塵相互作用,加劇粉筆粉塵對師生健康的危害。
2目的
我們之所以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目的是可以減輕粉筆粉塵對教師、學生以及其他人的危害,使大家生活在一個健康的環境裡。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題資料的收集過程
我們8個人一起討論分工,於蕊和賈瀾去採訪了一些專家和化學老師對粉筆粉塵對人們的影響的看法,以及粉筆粉塵中的有害物質對人們的危害,並採納了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剩下的組員一起查閱相關書籍和透過網路來了解粉筆粉塵對環境的汙染和消除粉筆粉塵的一些方法,大家有的寫論文,有的把圖片和word文件存在資料夾裡,有的列印了資料帶來了相關的書籍,分工都很明確,大家也很團結。
2研究方法
粉筆粉塵主要是在用黑板擦消除粉筆字的過程中產生,我們主要在粉筆的生產工藝和黑板擦上著手研究消除粉筆粉塵的方法。
1、研究生產無塵粉筆
(1)目前:市面上原始粉筆
(2)改進:原始粉筆的改進型為無塵粉筆,是在原始粉筆中加入油脂或聚醇類物質作粘合劑,再加入比重較大的原料。
(3)好處:使粉筆的比重和體積都增大,不易飛散粉塵。
(4)弊端: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明顯,成本較大,難以推廣。
2、研製吸塵黑板擦
(1)目前:普通布制黑板擦
(2)改進:製作出吸收粉筆粉塵的裝置,由一條導管連線著黑板擦和一個小型圓形箱體。
(3)好處:其功能類似於吸塵器,在擦黑板的同時機器啟動,使飛散的粉塵大部分不向外擴張,將粉塵吸進容器內,易於收集粉塵。
(4)弊端:剛接觸的人使用時感覺不太靈活方便。
我們針對教室講臺前地方狹窄,老師、學生來往頻繁和學生活潑好動等的特點,認為研製一種使用靈活、方便,又能消除粉筆粉塵功能的黑板擦,即在現有傳統黑板擦的基礎上做一定改進,加入吸塵的功能,解決粉塵向外飛揚的問題。我們著手於研究製作吸塵黑板擦來解決粉塵汙染的問題。
三、對課題研究進行的理論、資料等方面的分析
1製作吸塵粉筆擦
吸塵粉筆擦的製作是由大家共同參與討論及挑選材料完成的。吸塵粉筆擦是在注塑殼體的內側,與殼體兩邊平行鑄有兩稜骨、四塊限位擋板,殼體上端面開有通孔,注塑的板擦固定架的螺桿上端車有螺紋,板擦體鑲嵌在固定架下端面凹槽內,固定架位於限位擋板中間,螺桿穿過殼體的通孔與鑲有彈簧的上壓蓋以螺紋連線,毛刷安裝在稜骨的凹槽內,收塵片安裝在殼體無稜骨對應的一邊上。防止了塵土的飛揚,把粉塵收集到一起。
吸塵粉筆擦由於製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在學校中能夠廣泛推廣。使用吸塵粉筆擦能夠有效減少空氣中的粉筆粉塵,淨化教室內空氣,有效率達到80%以上。
2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就“吸塵黑板擦”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請教蔡老師,並透過與老師討論得到以下解答:
1、黑板擦的原理。答:現在市場上已研製出這種黑板擦,但還未能投入使用。原理大致如下:在黑板擦內部裝有一小吸塵器,使用時吸塵器將粉筆灰吸入,並存入內部專門收集粉筆灰的容器中,但要定期清理容器。
2、粉筆灰為什麼會掉落,為什麼有一部分會飛到空氣中?答:因為擦黑板過程中會產生風,而粉筆灰很輕,因此可以考慮在粉筆灰中加入一些密度較大的物質,使粉筆灰往下落,減少飄散到空氣中。
3、吸塵器原理。答:使吸塵器內部空氣流速加快,內部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外界大氣壓將粉筆灰壓入吸塵器內。
4、摩擦生熱會不會影響吸引?答:一般情況下不會或影響不大。
5、粉筆灰會不會被磁化?答:因為不是鐵鈷鎳等磁性物質,粉筆灰內部像小磁針一樣的東西不容易整齊排列,固不會被磁化。因此從電磁吸引方面考慮意義不大。
四、課題研究的最終結論及其他成果
1基本設想:
①瞭解基於粉塵汙染日益嚴重,粉塵汙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們進行粉筆灰擴散與粉塵汙染的研究有關研究,並對粉塵汙染的危害和治理討論、
②粉塵汙染;粉筆灰擴
③散粉塵來源;環境保護
④分析如何防禦粉筆灰的危害
⑤現在有許多有關產品大量湧出但價格很貴有少許缺陷我們想在這方面有些突破
2活動步驟階段主要任務階段目標
1、蒐集資訊資料查閱資料、採訪專家
2、總體構思新型黑板擦的設計
3、設計圖紙、採購原料設計圖紙、準備實驗製作材料
4、實驗製作資料蒐集、元件採購實驗製作
5、設計報告
6、作品展示與推廣成果展示及推廣應用
五、組員分配
高天馮佳欣張婷李順英:查詢資料蒐集資訊
於蕊賈瀾:採訪專家採購原料實驗製作總結結論
高晨曹文欣:設計報告PPT製作彙報成果
結論:吸塵粉筆擦有良好的使用前景,應該儘快推廣生產使用。
六、感悟
這次的課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這個小集體中感受到了每一個人的友情,配合的十分默契。這是我第一次自主行動的事,但其收穫卻很大。讓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團結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次研究課題當中,我們常遇到一些麻煩的事、這些問題讓我不知從那裡入手,還有寫道理我們根本聽都沒有聽過、在困難面前我曾想放棄,但在同伴的鼓勵下,我堅持下來了,順利的完成這個課題。謝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援!————曹文欣
通過了這次研究性學習,我與大家的友誼更加深厚了,我們互相團結,共同討論,很融洽。這次的課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粉筆灰對人體的危害,如何防治粉筆灰對人類的危害,團隊的集體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事情等等。————高晨
我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完成這次研究性學習,離不開大家的支援,謝謝同學們,謝謝我們的指導老師,蔡老師!————賈瀾
我懂得了堅持不懈,團結一致就能做好一件事情,這次研究性學習給我的啟發很大,我將以團結友愛,堅持不懈的精神做好以後的每一件事情!————於蕊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9
課題題目:關於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
組別:第三組
組長:蔣藝瑩
指導老師:劉小紅
課題組成員:林澤漩、吳玲、蔣藝瑩、李秀珍、符青壇、陳桂銀、陳藝綺
一、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修正液,又稱“塗改液”,“改正液”,是一種普通文具。於19XX年由美國秘書貝蒂·奈史密斯·格萊姆發明的。塗改液是一種白色不透明顏料,塗在紙上以遮蓋錯字,乾涸後可於其上重新書寫。塗改液不像膠條一樣容易把紙撕破,也不像橡皮那樣對鋼筆、圓珠筆束手無策,它方便、快捷、乾淨、覆蓋力強,揮發快。被學生們當作是改正錯誤的好幫手。
塗改液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據調查,在部分大中城市的中小學生中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學生的使用比例高達95%以上。但在同學們使用的過程中,往往會聞到一些刺激性氣味的氣味。有些同學為尋求快乾,用手去擦拭未乾的表面,結果將液體粘在皮膚上。更有甚者,有的學生還把修正液當成玩具,互相擠射。而多數的塗改液都標稱有進口產品,但沒有中文標識,更沒有印有“兒童不宜接觸”等警示語。有關人士還認為,修正液用多了可能產生依賴心理,尤其是孩子。
為此,有記者到中山區某小學採訪了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他告訴記者,自己三年級就開始用塗改液改作業了,班裡30多人,至少一半人有塗改液,沒有的同學需要時就借用別人的。“直到修正液有什麼危害嗎?”記者問。“知道一點,但用它改錯習慣了,反正只要不吃就行了。“記者又隨機採訪了10名小學生,他們中有6人擁有修正液,僅有3人知道修正液的主要成分和主要危害。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對於大多數同學而言,持明確反對態度的不多,有的學生雖然知道修正液的危害,但由於其十分便捷的修改功能,覺得利大於弊,所以仍繼續在使用,較高的使用率和學生對相關常識的漠視,實在令人擔憂。
瞭解到這裡,我不僅對修正液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白的像雪一樣的修正液背後究竟有什麼我們還不瞭解的東西。
二、研究課題的途徑:
透過查閱報刊、網際網路、訪問、調查問卷等形式
三、研究內容:
1、修正液主要成分
2、修正液毒性探究小實驗
3、修正液的危害
4、修正液的用法
四、研究目的:
修正液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她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呢?在使用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呢?如今市場上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了許多環保型的修正液,這樣的修正液是不是就真正安全了呢?
五、任務分工:
負責活動記錄,實驗記錄:符青壇、李秀珍
資料保管和整理,陳述報告,問卷調查:陳桂銀
負責上網及上圖書館查資料,撰寫報告:陳藝綺、蔣藝瑩
負責各超市實地考察:林澤漩、吳玲
六、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01~02月,上網,圖書館查詢有關修正液的資料。
第二階段:20xx年02~03月,訪問同學,瞭解修正液種類及可能產生問題。
第三階段:20xx年03~04月,實地考察,瞭解修正液在學生中運用的普遍性。
第四階段:20xx年04~05月,整理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階段:20xx年06月,撰寫結題報告。
七、預期成果:
調查報告
呈現形式:文字圖片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0
課題名稱: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
1、選題意義和背景。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能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學習不僅注重對學科知識的傳授,也致力於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協作能力、批判精神、嚴謹作風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提高創新探索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調查以瞭解目前研究性學習的現狀。調查表明,目前很多學校將研究性學習定位成學生做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對培養學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當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它是一種綜合性的探究,對於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要求相當高,學生面對這個龐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另外,一個課題的完成,通常要耗費半個學期甚至一個學期的時間,由於學生的常規學習任務的影響,這種單一的長時間的課題研究,往往到最後就流於形式,草草收尾,學生藉助網路、書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報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學生無論上了多少節研究性學習課,無論研究了多少個問題,書寫了多少份調查報告,最終都會成為“瞎子摸象”,偏離研究性學習的宗旨。
針對目前的兩大問題:數學課堂的40分鐘,惜時如金,用於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夠;研究性學習課題耗時長,學生完成困難較大且收效甚微。於是,筆者考慮,能否將數學課堂教學與研究性學習相整合,找到兩者的結合的平衡點,讓研究性學習真正發揮其功效。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傳統的以掌握文化知識為授課目的和以講授式作。為主要教學模式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
從十八世紀以來,至少有三次大規模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紀末到l9世紀初的歐洲,在受“啟蒙運動”的啟發之後,盧梭、福路貝爾、裴斯泰洛齊等人倡導“要理性思維”的研究性學習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國,這次倡導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因為實驗科學的迅猛發展,為了順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的需求,目的是培養出具有適應及改造自然和社會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的歐美、亞洲等各國,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布魯納等人,他們對“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的合理性從理論上進行了系統的論證。
與發達國家相比,研究性學習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我們應該多瞭解一些先進的理論,借鑑各國實踐的成功經驗,使我國的課程改革得到更好發展。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哲學家杜威提出圍繞問題組織教學,形成了“問題教學法”.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設計問題必須考慮學生的情況、已掌握的知識、直接經驗,問題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絡,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經驗情境,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動生成教學內容。“問題教學法”強調的是在“做中學”,“做”即要求學生動手、動腦,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時進行反思,最終獲得新知識。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法”帶著濃重的研究色彩,是讓學生在研究中主動構建和成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有與研究性教學相類似的主張,他認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類似於科學家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疑問,然後自己解決自己的疑問。學生應在探索中發現新知識,把握住學科的基本結構框架。
20世紀80年代之後,美國對高中生開設的社會研究課,說明美國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視,而研究課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日本的綜合性學習課程,也有其獨特之處:
第一,學校根據其教學目標和辦學理念自己J編寫教材;第二,綜合活動課程注重操作性、體驗性,是對分科學習內容的綜合應用;第三,綜合活動課程的課時安排較靈活,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來安排上課時間,少則一節課,多則一天;第四,綜合活動課程的方式多樣化,可以打破班級這一基本教學單位,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組;第五,綜合活動課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師負責,而是由全校教師共同參與組織,還可以邀請校外專家前來指導。
世界各國的研究性學習,其操作的方式方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學生培養的方向上是統一的,教育理念和出發點如出一轍。
2.2我國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分析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們智慧的教學思想中早就有所體現,如孔子推崇的“學、思、問”及啟發式教學,孟子和朱熹所倡導的批判、懷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國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中新增綜合實踐活動課,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要透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動手實踐、自主閱讀等不同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經歷數學探索、數學創造的過程。筆者經過觀察發現,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以筆者所在的無錫市第一中學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週一課時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一般會用半個學期(大概10課時左右)的時間研究一個課題並提交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具體流程是:學生按興趣自行分組,每組討論自主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或者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後,學生自行分配任務。由於論文完成的週期較長,小組課題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師可能本身對學生所研究問題並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師未必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說傳統教學是“灌輸式”的,那目前這種研究性學習就是“放羊式”的。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尋找一個方式,將學科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掌握人類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積累的優秀文化和規律性知識,同時又能學以致用,透過實踐研究積累經驗。
3、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 04.
[2]李其龍,張可創。研究性學習國際視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夏錦文,程曉樵。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陰。中國大學教學,20xx(12):25-28.
[4]徐鳳生。研究性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xx , 6 ) : 44-48 .
[5]史曼莉,姚利民,康雯,蔣家瓊。研究性教學思想發展初探[M].大學教育科學20xx(6):35-40.
[6]黃麗芳淺論高中數學研究性教學的內容選擇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新課程研究,20xx(6): 10-12.
[7]葉建華。數學課程中的研究性教學方式[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xx(9): 66-67.
[8]劉偉忠。研究性教學中的難點與實施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xx(24): 42-43.
[9]張志亞。對結合各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xx(6):25-28.
[10]柴華芳。高中數學課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J].學週刊,20xx(9): 181.
[11]王聾。研究性學習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滲透[J].天津大學學報,20xx (9 ) : 40-4 I
[12]李兵。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J]寧波大學學報。20xx(3): 22-26.
[13]黃惠蓉。現代數學與研究型課程整合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4): 13一l5.
[14]劉興華,周春荔。試論中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xx(增刊):106-110.
[15]楊紅豔。淺談數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科學教育,20xx(2): 79.
[16]朱慕菊。走進新課程一與課程實施者對話[J].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66.
[17]李瑩。高中數學教育中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初探[J].赤子20xx(12): 293.
[18]鍾啟泉,崔允都。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一一師範生讀本〔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19]馬克斯·範梅南。教學機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蘊CM.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13.
[20]連文剛。高中生數學學習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學教研,20xx(6): 30.
[21]呂林海等。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三種實施模式初探[J].數學教育學報,20xx(2):85.
[22]馬玉煥。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一一淺談高中數學的研究性學習[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xx(04): 4l -43.
[23]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 04:48-5.
[24]葉紀林。20xx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現狀、特點及啟示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xx(02): 53-56.
[25]金鑫華。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和認識[J].上海中學數學,20xx, O5:22-23.
[26]華志遠。發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學數學,20xx,3: 4-5.
[27]華志遠。CAl在圓錐曲線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數學,1999, 03:25-27.
[27]周萬春。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幾點認識[[J].華章。教學探索,20xx, 03: 19
[28]李三平等。研f%,性學習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體現與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xx(3): 76.
[29]何小亞。解決數學問題的心理過程分析[J].數學教育報,20xx(3): 34.
[30]陳海波。高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J].湘潭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 Ol:220-222.
[31]王愛芬。國外及我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 04:48-51.
[32]周霞飛。給學生創設一個平臺,他們可以走得更遠[J].中學數學研究,20xx,02:8-9.
[33]鄒秀琴。圖形計算器讓學生善於思考勤於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xx,04:118.
4、論文提綱。
第一章引言
1.1數學教學的實踐感受
1.2對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思考
l .3研究的問題
第二章文獻綜述與概念界定
2.1國外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
2.2我國數學研究性學習的發展與現狀分析
2.3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與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關係
2.4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理論依據
2.5有關概念界定
第三章研究設計
3.1研究內容
3.2研究物件
3.3研究材料
3.4研究方法
3.5研究過程
第四章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基本原則與模式
4.1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基本原則
4.2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模式
4.2.1模式一:研究性學習前置一一激發興趣,掃除障礙
4.2.2模式二:研究性學習同步一一輔助教學,加深理解
4.2.3模式三:研究性學習後置一一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第五章研究性學習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實驗研究
5.1實驗目的
5.2實驗設計
5.3實驗材料
5.4實驗過程
5.5實驗資料統計分析
5.6實驗結論
第六章總結與展望
6.1研究總結
6.2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6.3未來的研究方向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5.1研究內容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原則、模式,以及整合效果的檢測。
5.2研究物件考慮到文理科學生在思維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實驗的公平性,本研究選擇了文科、理科各一組班級作為被試。
5.3研究材料
1)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旨在檢測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對改善學生數學學習狀況所產生的影響。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感受以及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並向多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數學教師徵求意見,命制了一份調查問卷。然後在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見附錄一。
2)前測與後測數學考試成績為了檢驗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本實驗收集了兩組班級的分班數學考試成績作為前測,以高二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後測,並用SPSS軟體進行分析處理。
5.4研究方法
5.4.1文獻法本研究收集各類論文(包括碩博士論文、期刊論文等)、書籍、網路資料,獲得本研究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並對其進行邏輯整理,對已有的研究進行綜述。
5.4.2問卷法對高二2班的被試採用問卷法。筆者設計了一份“數學學情調查問卷',問卷共有12個問題。圍繞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習慣以及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和評價進行調查。
5.4.3統計分析法對於問卷及考試成績,筆者用SPSS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5、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1.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需要長期的實踐研究,筆者的實驗雖然取得了理想的結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還需時問和反覆實驗的檢驗。
2.雖然筆者已經總結出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三種模式,但是每種模式未必能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操作性上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筆者覺得將來還應探尋到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教學模式。
6、預期的結果
從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相整合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刻感受到,要培養出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單憑數學課是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數學課內容多,課時緊,而多數的研究問題對於高一、高二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在數學課上來完成,一定會影響正常的教學任務,因此,必須利用好研究性學習。經過觀察研究和實驗,筆者的研究結論如下:
1.目前的研究性學習在內容選取和教學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值得廣大教師反思和研究。
2.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課程特點,決定了兩者的結合存在必要性。
3.研究性學習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獲得了以下顯著效果:首先,能開拓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生在親身經歷過數學問題的探索之後,學習熱情高漲。其次,課本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受到數學的寶貴价值和獨特魅力,有意義的學習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顯著提升。再次,能使學生具有發現問題的能力,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增強合作溝通的能力。最後,研究性學習能彌補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不足的缺陷,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使數學教學工作更順利有效地推進。因此,這種方式值得推廣。
7、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20xx.05-20xx.06 開論文會議
20xx.06-20xx.07 研究性學習國內外現狀研究
20xx.07-20xx.02 確定論文題目
20xx.02-20xx.06 研究性學習可行性資料調查
20xx.07-20xx.08 確定論文終稿
20xx.08-20xx.09 論文答辯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1
課題題目
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及推廣建議
指導教師
李笑宇
課題組成員
盧婧一、閆蒲、石坤、崔暢等
主導課程
地理
相關課程
化學
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1. 塑膠袋在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長久的危害。由於塑膠不易被分解,塑膠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而塑膠購物已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來源
2. 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知,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
3.與此同時,國家也在鼓勵尋找代替塑膠袋的最好替代品。目前商場上最好的替代品是棉布袋和帆布袋因為他們取之於自然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其次為無紡布袋,因為它有利於重複使用,可回收再利用
研究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 :通過了解“限塑令”的執行狀況及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現狀,大致瞭解目前在推廣環保購物袋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建議,從而更好地推廣環保購物袋,宣傳環保意識。
意義:1.在研究的過程中,組員們對於環保購物袋會有進一步的瞭解,提高環保意識
2.透過調查研究和提出建議,每一位成員都會為環保提出自己的建議,發揮主人翁的作用,為環保事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3.最後,我們希望透過這次調查,向同學,家人,以及市民推廣環保購物袋。
任務分工:
組長:閆蒲
組員及分工:
資料查詢:
攝像,拍照:石坤
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發放:崔暢
問卷統計,分析:
採訪:
材料彙總及整理:
論文撰寫:
文字及報告編排:盧婧一
活動步驟:
1. 查詢資料(環保購物袋的種類,組成,效能; 環保購物袋在世界的發展狀況; 環保購物袋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其他國家或地區在推行購物袋時的可借鑑措施;)(進行中)
1周
2. 前往附近的市場觀察塑膠袋和環保購物袋的使用狀況,進行統計
與此同時,組員在各自所居住小區附近進行隨機調查,記錄調查結果
1周
3. 設計有關《塑膠袋和環保購物袋使用狀況》的調查表(進行中)
1周
4. 彙總調查表,進行資料統計,分析
1周
5. 採訪有關部門(市場有關方面負責人,環保局負責人,環保購物袋公司)
6. 根據所有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並提出有關推廣環保購物袋的建議,撰寫論文
7. 將建議轉達給有關方面
採取的調查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採訪。
預期成果:
1.調查報告,資料統計記錄
2. 論文
3. 建議(倡議)書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2
研究小組成員:×××、×××、××、×××
指導教師:×××
課題題目: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
簡要背景說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農村中學同樣肩負著培養人的重任,同樣要為學生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服務,農村的孩子同樣需要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樣會面臨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所以,農村中學同樣要認識到研究性學習開設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對城市中學來講農村中學,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要模糊一些,實施起來要困難一些農村中學實質上是應試教育的重災區。在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可以打破以學科分類作為課程基本形態的教學體系,讓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解脫出來,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生活化及實踐性,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知識更有價值。所以,研究性學習是農村中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農村中學同城市中學相比畢業後留在當地的學生要多,這批學生回到農村第一線後,直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他們是否具有科學素養,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將直接影響中國農村的發展程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意義尤為重大,形勢也更為迫切。
二、劣勢及優勢
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首先會遇到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軟體建設”問題,即老師的教育觀念及指導水平問題,一般農村中學較重視學科教學,老師擅長書本知識的傳授,自身對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瞭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識都侷限在本專業範圍內,這將會削弱課題研究中老師的指導;農村中學資訊又相對閉塞,對新事物瞭解甚少,這些都會影響農村中學開設研究性學習的成效。
二是“硬體建設”問題,即學習資源建設,主要指農村中學在資訊科技、實驗裝置、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較薄弱,學生很難透過網路進行外源學習,憑藉實驗室進行物理性、化學性實驗也受到制約,純理論性研究也相對困難。
當然農村中學進行研究性學習也有著城市中學所沒有的優勢,這些優勢表現在:
第一,地域優勢,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隱含著豐富的資源,產業結構形式多樣,自然物種豐富,民俗風情各異。這些都為研究性學習提供豐富、生動的內容。
第二,農村學生較純樸、能吃苦耐勞,對學習執著,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也較強,有利於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及科學的精神。
三、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
在省外,乃至全國同類課題的研究很多,大致從研究性學習的原則、方法、途徑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論研究。而結合農村高中現狀開展研究性學習,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們認為本課題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標取向,實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探索農村高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教育發展形勢需要的優秀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基本內容:
一、當課程改革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中心時,新型的課程形態和學習方式便應運而生,研究性學習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趨勢,也切合我們當前整個教育改革的發展宗旨,即培養具有良好個性的全面發展的人。為此,本課題研究基本內容如下;
(1)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取向--生命體驗
目前的研究性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透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盧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學習目標體系。同時,開發另外兩個功能,一是發展教師和學生對現象過程或資訊的個性化的解讀能力;二是培養教師和學生資訊處理的能力。這兩方面正是學習生命迴歸體驗的本義,即在於挖掘人的這兩方面潛質。終身學習的旗幟永遠引導他們去提升自我生命的價值,解讀和體驗生命的存在,從中汲取智慧,以應付知識和資訊的“爆炸”,提升教師和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取向--學習化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要求:學生是參與的主體,教師是參與、指導和幫助者;實施方式:靈活選題、開放時空,以學生自主研究為主;選擇內容:強調學生能力所及的範圍;實施程式:準備--實施--結論--報告,具體實施方案由學生各自需要設定。因此,研究性課程的實施取向應該是一個學習化、實踐化及不斷反覆提升的的過程。我們在研究上述內容時,還要重點研究,研究性學習課程一般方法與學科課程具體方法的協調問題,以求得方法論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
研究性學習課程追求境界--學習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內涵:
①研究性課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整合為基礎,強調以學生切身的現實生活和實踐領域為內容,以促進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達到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習慣的形成併力爭與實踐相結合的習慣形成為目的。
②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主要開發者、探索和創造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難度。
④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特色就是打破傳統的整齊劃一的課程內容,給學生的特長的個性的良性發展開闢空間和時間。
⑤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最大的開放性。
二、課程實施方案
1.成立,遼中一高中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
由學校行政、備課組長、班主任和部分教師組成課題領導小組和課題管理小組,負責對課程進行業務指導,組織實施、調控督促。
2.學習動員,樹立課程意識
(1)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體會新課程計劃和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充分認識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設對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師切實感受到新課程計劃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
(2)學校採取送出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分批組織教師到外地學習參觀。
(3)收集、印發有關“研究性學習”的專著、理論文章、經驗交流資料等,並組織學習或分組討論,使教師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目標,開展方法和操作步驟。 (4)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向學生介紹“研究性學習”,作好學生的動員工作,幫助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對學習、成長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參與熱情。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進行研究性學習、怎樣進行課題研究等。並在20xx年6月下旬,學校指導學生自由組成課題組,開始進行研究,並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暑假進行調查研究,為下一期的繼續實施打下基礎。
3.確定課程教育目標,制定整體計劃,編制進度計劃。
4.課程實施管理:
(1)教師培訓,建立教師對課程的管理體系。
(2)重視對學生的課題活動的指導,教師及時瞭解課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協調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3)課題研究期間,舉行與“研究性學習”相關的各種學習以及實踐考察,以達到開闊視野,理順思路的目的。
(4)領導小組、管理小組成員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應保持經常性的聯絡,舉行多種形式的座談會,增進了解,促進課題研究健康發展。
(5)在課題開展過程中發現、培養課程骨幹教師,給他們提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的機會,使之能承擔起課題研究導師的重擔。
三、教師如何適應研究性學習: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走出對研究性學的認識誤區,不少教師認為,中學屬於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其主要任務是學好各門文化課,搞研究性學習應放在課外,不應作為必修課;搞研究性學習,農村中這的教學條件還不足、執行有困難,很難搞出名堂來;搞研究性學習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降低升學率 顯然,這是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所產生的顧慮,教師應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法的認識,消除上述顧慮,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了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這不僅使學生看到了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價值,提高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充分認識研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和重要意義。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與教師一樣能透過網際網路,各種媒體等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研究性學習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對習慣於純學科課程教學的廣大教師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要重視自身科研素質的提高。要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方法,懂得如何做課題,研究性學習中課題實施的一般過程是:選題立題─→成立小組、制訂方案─→課題實施─→課題結題─→成果展示。選題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著手:(1)從學科學習的疑難中找課題,如“濃硫酸氧化性的實驗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測定”;(2)從學生身邊找課題,如“對人體無害的修正液”、“空調滴水問題的解決”;(3)從各種媒體上找課題,如“長江三角洲7000年來岸線演變和未來預測”等。成立小組、制訂方案,主要是選聘好指導教師,確定課題組長、寫好課題開題報告,開課報告應包括課題背景、研究的目的意義、人員分工、研究步驟、所需條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課題實施主要為文獻閱讀─→網上查詢─→實地考察─→專家走訪─→資料整理─→實驗論證,課題成果可以是課題報告、論文、作品、產品或設計方案、建議等,課題報告主要有課題名稱、指導教師、課題組成員、執筆人,正文包括引言、論點、論據、結果等。要學習本學科甚至跨學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發展動態,掌握資訊科技,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重視相關資料的積累、逐步豐富適合本地本校實際、受歡迎的研究課題的綜合性資料儲備。
再後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面對學生提出來的一連串問題,教師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點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透過哪些途徑去尋找答案。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檢索查閱書刊雜誌、上網、談訪、問卷等形式獲取資料的方法,學會判斷資訊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研究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資料間的關聯和趨勢,得出相應的結論;指導學生運用各種通訊手段──信、電話、email等向專家請教,使他們學會學習。教師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結論,而是提供資訊、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使他們學會思考。教師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課程,基本目標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學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識三方面。我們要透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以布魯姆目標體系基本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時,形成符合農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標體系。
理論意義:
中國農村人口多,農村地域遼闊,農村中小學人數多,比例大,農村教育環境、教育資源相對滯後(也必然會有些優勢),科教興國,發展教育,首先要研究農村中小學教育,所以結合農村實際來研究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如何開展,構建符合農村高中教育的理論與模式,合理開發教育資源,以此來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同時,本課題的研究,也從理論方面填補了農村高中開展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空白,釋放農村的智力資源,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和創新價值。
實踐意義:
①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構建符合農村高中特點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理論模式,從而進行農村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踐,以此推動農村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富於團隊精神的有競爭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②從國情和農村實際出發,利用農村教育資源發展農村高中教育,服務農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課題的目標:適應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需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為新世紀培養複合型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
研究課程:各學科
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2)活動步驟:分階段實施
(3)活動所需的條件:圖書資料、實驗裝置、電腦上網社會調查與訪問、實地參觀考察與測量等
(4)交通工具:腳踏車、計程車等
(5)其它:各科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採取其他手段或方式,但不違背教育規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為宗旨,以學生接受能力為限。
(6)預期的成果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3
一、課題名稱:
山水與文化
二、課題組組長:
王君傑
成員:王澤琛,王文周,楊帆,白松,閔超
三、課題提出背景說明:
中國山水千姿百態,可謂得天獨厚;中國又是文明古國,歷代人文薈萃。這自然與人文的兩大特點,孕育 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山水文化。中國眾多的名山勝水,不僅自然景觀雄奇秀麗,而且沉積著深厚的文化,閃耀著 燦爛的異彩。所謂“中國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蘊涵和引發的文化現象。這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也是全 人類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在世界上有顯著的地位。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中國山水文化具有多層面的價值。當今世界,旅遊越來越普遍地成為人們的一種重要的生活內容,人們以 這種活動來滿足高層次的需求。我國風景名勝區遍及全國各地,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旅遊業被稱為我國的“朝 陽工業”,風景名勝區是我國的“無煙工廠”,發展旅遊業的潛力很大。中國山水文化的研究,揭示出我國風 景名勝固有的獨特魅力,幫助人們真正地認識和欣賞她們的美,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感情,從而吸引更多的人遊 覽我國風景名勝,熱愛我國風景名勝,理解我國風景名勝。這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這是第 一層面的價值。中國山水文化保留著歷史的足跡,又是瞭解中國文化及其發展的特殊的視窗。中國自古就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說,把遊歷與讀書相提並論。許多風景名勝區都保留著豐富的實物資料,生動地體現 出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發掘中國山水文化的這一層面的價值,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一條重要的途徑。發揚中國 山水文化中蘊涵的優秀民族傳統,這是它更深的一個層面的價值。
五、預期成果:
瞭解山水文化的行成與本質,特點與形態,立足於當下從新時代的高度去理解人與山水的關係。
六、研究方法:
蒐集資料,問卷調查
七、活動計劃:
1、任務分工:
分為3個小組
第一組:王君傑,王澤琛負責制定問卷與發放。
第二組:王文周,楊帆整理和蒐集資料。
第三組:白松,閔超列印檔案及最終整理。
2、活動步驟:
(1)全體組員進行討論、確定課題、出動全體組員收集有關資料。
(2)全體組員發放問卷。
(3)對回收問卷和所收資料進行整理。
(4)上網將活動細則及成果打印出來,便於寫論文報告和總結。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4
開題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為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的特定物件是什麼;透過研究,試圖實現什麼;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決定透過什麼方法來驗證研究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怎樣 (尤其是一開始準備實施的步驟) ,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它;以及導師的建議和鑑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分。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要準確規範。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要簡潔明瞭。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研究範疇、研究物件與研究問題概括出來,讓人能夠從題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稱“問題的由來”,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指透過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有時,也可以將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頂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
(五)研究課題的可行性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條件,即研究所需要的資訊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等。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六)研究的內容和難點
高中階段,研究學習課題研究的型別大致有科學實驗型別、讀書報告型別、社會調查型別和專案設計型別等。無論是哪種型別,都要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預計的研究難點。
(七)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進度、時間安捧安排等。
(八)成員分工
開題時,要明確課題組每個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和應完成的任務,如組織協調、資料蒐集和處理、撰寫報告、外出調查、拍攝等等。
(九)預期成果及表達形式
預期成果即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等,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透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
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15
一、選題背景
在當代,工、農業生產活動中應用了大量機器。機器的廣泛應用,使摩擦力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節省能源的重要途徑,而摩擦力又以各種方式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巨大影響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因此我們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為切入點,運用中學物理所學的有關摩擦力的知識,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種因素影響,力求得到一些課本所沒有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從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關力學知識。
本課題有較強的實踐性,透過組員實驗,研究分析生活例項,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透過寫論文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字表達能力,而組員間的配合也是對我們的合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的考驗。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驗證滑動摩擦力受正壓力及動摩擦力因素影響,並探索其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響靜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體在流體中的運動時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獻研究法 從新浪網、課外書籍中採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
2、實驗研究法 透過動手做實驗進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計劃
[一]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此階段為理論分析階段。明確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為接下來的實驗驗證階段確定研究方向。本階段計劃用七週,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課題
2、查閱文獻資料
3、設計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此階段為實驗驗證階段。透過一系列實驗,結合組員間的討論定下論文初稿,再透過指導老師的指導,進行補充修改。最後形成正式的研究報告、論文。本階段計劃用十三週時間,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進行實驗研究,取得實驗資料。
2、整理、總結研究結果。
3、撰寫論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務分工
1、查閱資料:XX
2、準備開題報告:XX
3、撰寫論文:XX、XX
4、成果展示:全體組員
六、可行性分析
1、課題本身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多種書籍都曾進行探討,有較充分的資料來源,且涉及的力學知識與中學物理教材緊密相連,使我們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具有現實性和合理性。
2、可利用每週學校研究性學習時間,週末及寒假進行研究活動,時間充足。
3、活動所需經費不多,活動工具簡單,都能由組員自行解決。
4、全體組員對課題有濃厚的興趣以及信心把研究做好。
七、預期成果:論文
八、成果表達形式:文字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類生活、生產中,摩擦力無處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質可分為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三種。不同性質的摩擦力,影響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我們組選擇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進行研究,並粗略研究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研究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對於滑動摩擦力,從課本中知道它與正壓力成正比。我們組員採取控制變數法,透過實驗準確驗證了在動摩擦因數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這一結論。但因為動摩擦因數較難控制,只粗略驗證了在正壓力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動摩擦力系數成正比這一結論。由此,我們仍可得出f=μN這一公式。
那麼動摩擦因數由什麼決定呢?我們知道動摩擦因數反映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反過來說就是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決定了動摩擦因數,而動摩擦力是兩個有不光滑接觸,有相對運動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動摩擦因數也不是單獨由某一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決定的,而是由兩個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體的接觸面粗糙程度決定的。
假如我們拿一支筆,一段小繩,把繩子纏繞在筆上,我們會發現繩子纏繞的圈數越多越難拉動,如果繩子之間有重疊的話,則更是難以拉動。這中間是否存在其它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呢?我們分析得到:繩子在筆上每繞一圈,繩子與筆之間就多了一圈(無數多個)接觸點,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多了無數處,即有更多的地方產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疊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繩子中有重疊,則不止繩子與筆之間,連繩子與繩子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阻礙對方運動。且這時繩子與筆的壓力除直接與筆接觸的繩子的壓力外,也包括繩子與繩子之間的壓力,這樣摩擦力便急劇增大,以致難拉動繩子。生活中,船靠岸時總是用繩子綁住岸上的樁,也是採用多繞幾圈繩子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的。但這裡面並不包括除正壓力及動摩擦因數以外的其它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對於靜摩擦力,其產生原因是因為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相對運動趨勢產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不僅包括接觸面不光滑、有正壓力,還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範圍時,外力越大,靜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範圍,物體便開始運動,靜摩擦力變為滑動摩擦力。那麼最大靜摩擦力與什麼有關呢?經過實驗可知fmax=μN即最大靜摩擦力與靜摩擦因數和正壓力成正比,其中靜摩擦因數比動摩擦因數稍大,因為當外力等於動摩擦力時,物體受力還是平衡的,要使物體運動,就必須增大外力。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較少的,但其表現形式卻十分多樣化、複雜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進生產,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