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針編織的花樣》讀後感800字
《鉤針編織的花樣》讀後感8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鉤針編織的花樣》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鉤針編織的花樣是一本工具書,我之所以在讀書活動中選擇這本書,是源於記憶中的美好過往。
還在學齡前,大概是上世紀的50年代後期吧,有位鄰居家阿姨是家庭主婦,為補貼家用,從街道領來勞防用品紗手套加工,她加工的是紗手套的最後一道工序,把十個手指頭縫合完成。鄰家阿姨縫合的工具不是縫衣針,而是鉤針。在那個年代,幼兒園不普及,我和三四個學前女孩兒白天經常去她家玩,看她加工手套。鄰家阿姨脾氣很好,很耐心,不嫌我們煩,不過她不讓我們碰摸手套,怕我們弄髒了手套,看我們幾個想學,她給我們每人買了根鉤針,把加工完剪下的.剩餘紗線接起來,手把手的教我們鉤辮子,這是鉤針最基礎的編織。後來她又逐步教了我們一些基礎的針法,成了我們的啟蒙老師,用鉤針編織也成了我兒時的娛樂活動之一。
我們幾個女孩會從家裡拿一些舊毛線,聚在一起勾些茶杯墊、手帕、茶几巾等等,當然家裡是不會使用的,但培養了我的鉤編興趣。到了中學時期,開始蒐集各種編織圖案和花樣鉤法,當聽說有書,馬上去書店購了一本,可惜後來搬家遺失了。
在上山下鄉的潮流中,我去了農場,碰到了興趣相投的室友,後來結婚時,室內的布藝裝飾都是在農場完成的,再後來女兒的毛衣也都是我用鉤針和棒針織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自己年歲的增加,我逐漸的不再拿起鉤針,但在逛書店時,看到合適喜愛的鉤編書還是會購買,不是為了編織,而是出於一種念想。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時代的進步,我國經濟的發展。因為以往的書中除了教授花樣,還會介紹成品的尺寸和材料的多少等等,讓學習者在購置材料時不用浪費,想想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家中的檯布和窗簾可是用了好幾家的線票哦,所以當時出書者會考慮讀者的成本問題。這次活動領取的書和以往的書不同,它是以作者創作的思想創意為主,透過顏色搭配、花型的拼接,讓讀者創作出別具一格的自己的作品,不計成本、享受過程。
從我以前購買的鉤編書到現在領取的這本書,呈現了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腳印,見證我們幼時國家物資的匱乏到如今繁榮的市場。本書見證了我國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社會發展史和改革開放史,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國家越來越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