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精選7篇)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精選7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1
我其實不喜歡一個作家頻繁地出書,總覺得一個人的才氣是有限的,過度地消耗不是好事。寫作這件事,如果想要寫好,必定是需要沉澱和長久地思考的。
算是東野圭吾的忠粉,在他還很小眾的時候就看過他好幾本書了。但說實話,他的書水平真的參差不齊。喜歡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逢人就推薦。不喜歡如《夢幻花》,特意買了書,結果沒撐到60頁,死活看不下去。這本《沉睡的人魚之家》,則介於喜歡和不喜歡之間。
小說的主題很好的。燻子跟丈夫打算離婚前夕,女兒瑞穗因為溺水被判定腦死,然而心臟卻還在跳動。在二次判定前,醫生向播磨夫妻提出器官捐贈,夫妻倆也同意了。結果做二次判定的時候女兒瑞穗的手動了一下,兩人於是拒絕做二次判定,覺得瑞穗還活著。於是為了照顧“腦死”的女兒,燻子和丈夫決定不離婚。此後透過現代科技,瑞穗被母親和外婆照顧了三年,三年後瑞穗二次判定腦死,播磨夫婦捐贈了瑞穗的器官。
前半部分閱讀的時候能感受到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如果是我,在那種情況下,我也會相信我的孩子活著,畢竟她的心臟還在跳動著,她的身體依然還在成長,肌膚也很有彈性。只是到了後半部分,那種無私的母愛感受不到了,反而覺得燻子的照顧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甚至覺得她將女兒當成了一個模擬版的娃娃,給她買好看的衣服,讓她依靠科技器械做出各種動作,所以在兒子生人說出“其實姐姐很久以前就已經死了”的時候才會勃然大怒。
東野圭吾最受歡迎的小說雖然都是推理類的,但他身上還有一個標籤——“人性”作家。這本書便是涉及“人性”。我不敢肯定,在那種情況下,我會比燻子理智。不,我根本不可能理智。只不過,我可能會堅持不了燻子那麼長久,也不會像燻子那樣擺弄女兒的身體。我大概會在中途將女兒的器官捐贈給了江騰夫婦的孩子。
法律和愛,理智和情感,這其實很難做出抉擇。有些時候,我們明知道那樣做更好,但因為情感上的原因而拒絕。這本書的主題其實不是很鮮明的,東野圭吾似乎想透過這本書來說明日本法律對於“腦死”判定的不正確(我表達不清楚具體的意思),想告訴他們有多少人因為遲遲等不到器官捐贈而失去了生命。當然,這也可能是我的臆測。但如果我臆測的是對的,那麼東野圭吾的這本書是失敗的,因為在閱讀此書的時候,感覺東野圭吾就像書裡的燻子一樣,從一開始的堅定,到中間的動搖,最後無法自圓其說只好自己給自己編了一個結局。
我真的寧願瑞穗後面活了,這樣至少燻子的三年堅守是有意義的。要麼乾脆在中間江騰夫婦的女兒快要籌集到出國做手術的鉅款,卻突然病情惡化導致無法挽救的時候,及時醒悟過來。而也是從這裡開始,燻子從已經動搖轉為了偏執,以至於後面才會以自殺的方式逼得親人和警察承認瑞穗沒死。
單單從母愛,或者親情地角度來寫這本書,或者直接對國家法律提出質疑,無論偏向哪一個,這本書都應該會好看一點,而這本書卻感覺兩者都想偏,最後卻哪一方都沒有偏,主題不是很明確。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思維程度還達不到東野圭吾的高度,無法get到他的思想。
總之,這不算是一本好書,但也值得讀一讀。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2
沒有推理,沒有懸疑,沒有案件,沒有惡意,這一次,東野只是講述了一段關於愛的故事。即使這個世界餡入瘋狂,仍然有我們必須守護的事物。
也許有人會說燻子太瘋狂了,可是我卻只想陪她落淚,給她擁抱,對她說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正如很多書友說的,這是一本當了媽媽以後才能看懂的書…因為是媽媽,便擁有了最柔軟也最剛強的心。燻子照顧已經腦死亡的女兒瑞穗的這三年,是在等待奇蹟出現的三年,也是在與女兒緩慢告別的三年,聽著她安靜的呼吸,看著她紅潤的臉頰,為她綁漂亮的麻花辮,告訴她今天下雪了,很美…只要能在生活中感受到這些小小的'喜悅與快樂就好,不奢望太多,只要和今天相同的明天能夠來臨,就感到滿足。我很喜歡最後的告別,瑞穗在燻子的夢裡說“媽媽謝謝你,我很幸福,我真的很幸福”,我願意相信這才是真正的離開,更願意相信她是帶著幸福的玫瑰香氣去往另一個世界的。
在這本書裡,東野想探討的是死亡,怎樣才是真正的死亡呢,是意識的消失,是心跳的停止,或者是被徹底遺忘的時刻吧…其實,答案在每個人的心裡。
無論如何,要在還能愛的時候用力愛,在能守護的時候拼命守護,然後才能更勇敢的告別。看這本書的過程,哭了無數次,心痛了無數次,卻也神奇的被溫暖被治癒著,很謝謝東野大叔,這一次讀到的是滿滿的愛意。因為,被人守護著,是幸福,有人可守護,是幸運…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3
每次看東野先生的書都會對他書中所表達的內容有新的認識。
一萬個人看一本書有一萬個想法,有人會當看個故事打發時間,有人會去感受作者想表達的內容及想法,但也有人會輕易評判一本書好與不好。我看到一個評論說粗略的翻了一下就說這本書寫的不好商業痕跡重,下面也有很多人也在符合,雖然一直不理解商業痕跡是什麼意思,如果你能像東野先生這樣創作一部作品,那我不會覺得有什麼,但這種評論的行為就像我根本不認識你這個人就看了你一眼我就說你人品不好。我相信於創作家,每一個作品都是他們孩子,都是他們用心而作不論目的是如何,除非他是惡意而為,不然我覺得都該給予尊重。
沒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覺得母愛偉大,當孩子出了什麼問題總能激發起母愛那面無法解釋能量。一開始我快被這本書覺得是寫母愛的,但後來發現是說日本當時社會於腦死於器官移植救人性命的不合理現象。就像書中那段,家人都在否定主角燻子,她後來以所謂瘋狂的方式叫來警察冷靜的問了警察的幾個問題,誰能回答的了?
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每當生活中發生一件事情,我們總下意識去評判這件事的好壞,不會去管當事人的想法。
很喜歡主角燻子說的一句話,“我沒有理由去說服別人,別人也不會來說服我,我覺得這個世界的意見不需要統一,有時候甚至不要統一反而比較好”。
而且我相信就是因為有些東西因為接受不了當時的結果反而激發了一些創新,反而讓事情有更全面認識讓自己更好的去接受。
而且我相信善良的蝴蝶效應是非常好的事情。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4
在2月最後一天下午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課上看完了這本書。一直覺得東野圭吾筆下的人心不可直視,無論是在《白夜行》還是《嫌疑人X的獻身》裡,甚至是《時生》,都有那種,為了某個目標瘋狂追逐不擇手段的人。他常常用很平淡,很冷靜,甚至有點黑色幽默的筆觸不動聲色地講述。當所有人都覺得你瘋了,你還會不會毫不動搖的堅持下去並且甘之如飴?這聽起來有一種唐吉訶德式悲壯又浪漫的英雄主義。然而生活的真相往往更加看不清楚,不再只是講故事,東野圭吾在這個故事裡談到了一個很難抉擇的命題。當命運擺在你眼前的兩條路都通向難以捉摸的黑暗時,怎麼走看起來似乎都是徒勞。
但這次的東野並沒有殘忍地將一切逼入絕境,他也許只是單純地希望讀者能勇敢地面對並且思考這個艱難的命題。當瘋狂變成讓人眼眶一熱的愛與執著,連生死的沉重也開始變得溫情。愛與死,善與生,給予與佔有,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自我滿足。也許風狂雨驟處,也有波恬浪靜的風光。即使這個世界陷入瘋狂,也用有我們想要守護的東西,因為玫瑰的香氣,來自那跳動的心臟的主人。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5
東野先生是個非常細膩的人吧!他的文字,總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路人甲”,但劇情卻並不會朝著我自己的想象去發展,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耳目一新、豁然開朗,讓人驚喜,讓人意外。或許是因為日本的禮儀文化,文中的每個人物的禮儀都恰到好處,進藤醫生回答每個問題時的嚴謹,江藤先生不對其他父母行為說三道四的溫暖等等,讓人感覺既受到尊重,又不產生距離感。東野先生是個非常溫暖的人吧?他給每個主人公都安排了最的結果,這大概也是讀者能接受的最好的結果!
或許我們都曾期待小女孩醒來,想象如果她死了燻子該有多痛苦,然而結局卻並未展現燻子的痛苦和無望。因為她明白這時瑞穗已經死了,而她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保護。是啊,面對腦死的孩子,放手不是地獄,不放手也並非天堂。明知道沒有意義,但父母無論如何也割捨不下這血脈與親情,無論別人怎麼說,都抱有一絲希望,等待無望的奇蹟。如果將來我們的父母老了,到了那種“活著也沒有意義的時候”,你會放棄嗎?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6
死亡到底是一個過程還是一個瞬間?對於腦死患者來著,他們真正的死亡時間要怎麼定義?是被判定腦死的時刻,還是沒有心跳的時刻?這本書被稱為是繼解憂雜貨店之後東野圭吾的又一力作,雖說兩本書都蘊含著人生哲理,但相比來說這本書讀起來少了一絲溫情,更多的是殘忍。
在讀了這本書的一大半的時候,我和書中的人一樣,以為薰子活在自己的世界,不願面對事實,我也以為她對瑞穗的擺弄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
然而看到後面才明白真相。原來薰子一個人過的是這麼的絕望。在別人看來,自己的女兒已經死了,別人以為她照顧的不過是一具屍體。然而在一位媽媽的眼裡,那是她的女兒,在她心裡瑞穗一直活著,只要有一線希望,她都不會放棄自己的女兒。同時為了不讓自己真的遮蔽現實,薰子還和自己的心魔作鬥爭。薰子居然現在自己對立的地位,強迫自己做正確的思考。薰子居然想到日本的醫生也應該果斷的下達腦死判決,而不是猶豫不決,因為這會讓很多的父母無法放棄自己的孩子,總覺得還有希望。
我想薰子的內心一定掙扎過無數次,也在同絕望做過無數次的鬥爭吧。書裡最感動的一句話是“即使世界陷入瘋狂也有我非守護不可的東西”,也只有自己的女兒才能讓她如此守護吧。
《沉睡的人魚之家》讀後感7
一直以來都是東野的迷妹,東野的巔峰我一直認為是推理類故事,當然現在也是這麼認為,白夜行無可替代,但最近發現秘密,悖論13這類直擊內心的故事也是很值得稱之為經典的。沉睡的人魚之家最吸引我的是面對事實,人和人站在不同立場,在不同價值觀的驅使下作出的不同選擇。我並不認為燻子矛盾搖擺,相反她是個堅定的母親,保護自己還活著的女兒,犧牲自己本可作為女人而得到的幸福來爭取女兒作為活人能得到健康的尊嚴,對於醫院對人是否死亡的認定她從心裡不贊同,她無聲的抵抗,並遵從內心,她知道女兒早晚會離開,那一天來到了,她也欣然接受,心的方向從來都是她行為的驅動。除了燻子外另外兩個人我也深有感觸,星野佑也和女主丈夫。星野的心在故事中也很堅定,是取悅自己愛慕的女人
他對瑞穗當然是溫和的,但那不是他行動的動力,他的科技讓女主連連驚歎甚至稱之為瑞穗第二父親才是星野心之所向,然而這是一段光下之戀,心雖堅定,但心是依託在另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上,難免會迷失,最後當女主放了他,他也放過了自己。女主丈夫昌和先生,是第一個將黑科技引入到女主世界的人,但是在中途,當他看到妻子對女兒執拗的保護誤入歧途,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他想要糾正,他很迷惘,作為一個男人他沒有那麼偏執,也沒有資格偏執(他對孩子照顧很少,他也無權讓公司員工私有化),在對女兒的護理和決定上他是弱勢,對於他來講,女兒沒有明確的死亡界限點,其實在發現妻子的執拗時他已經暗暗遵從自己的聲音,覺得女兒早在事發就死了,但是當面對妻子的質問,他又覺得無法接受,直到最後和妻子一起接受了女兒真正的死亡,那時候他的心才真正安定。
我們人類對死亡有著不同的看法,其實不只是死亡,對任何事,小到飲食,大到人生哲理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在面對質疑的時候,是什麼支撐我們走下去?旁人的鼓勵?大眾的原則?這些都會消失,而自己的內心才是那個強大的泵,引導我們行動。你會說,人心經常會變啊,是啊,我們要接受變化,之前即使遵從的有錯那有怎樣,我們總會找到心安的方向。